基本知识篇 除了上述表现,还有一些不 典型表现 (1)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 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 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2)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 发表现:如头痛。 (3)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 oo 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 (4)以眼部症状为首发表 如结膜炎。 (5)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9 哪些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密切接触者? 与发病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属于密切 接触者 (1)与发病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有其他密切接触的 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发病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 人员、家属或其他与发病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医护人员。 (3)发病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4)与发病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基本知识篇 7 除了上述表现,还有一些不 典型表现: (1)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 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 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2)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 发表现:如头痛。 (3)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 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 (4)以眼部症状为首发表 现:如结膜炎。 (5)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9 哪些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密切接触者? 与发病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属于密切 接触者: (1)与发病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有其他密切接触的 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发病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 人员、家属或其他与发病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医护人员。 (3)发病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4)与发病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公众预防指南 10/ 哪些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疑似病例? 判断是否为疑似病例需要同时符合以下2条 (1)流行病学史 ①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 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2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 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③有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和无症 状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2)临床表现 ①发热。 ②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 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同时符合临床表现中的第1条和第 2条,或第2条和第3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 条;即可判断为疑似病例。 11/ 密切接触者为什么要医学观察14天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潜伏期 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 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 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潜伏期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的肺炎 公众预防指南 8 10 哪些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疑似病例? 判断是否为疑似病例需要同时符合以下 2 条: (1)流行病学史: ①发病前 14 天内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 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 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③有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和无症 状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2)临床表现: ①发热。 ②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 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同时符合临床表现中的第 1 条和第 2 条,或第 2 条和第 3 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 3 条;即可判断为疑似病例。 11 密切接触者为什么要医学观察 14 天?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潜伏期一 般为 3~7 天,最长不超过 14 天。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 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 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潜伏期
基本知识篇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情况,将密切接触者 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2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如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乏力、干咳、气促等急性 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武汉或其他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或居住 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或其他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 区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 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就医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 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 (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 全程应该佩戴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 辆运送患者,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 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 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6)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 告知医生自己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与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 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基本知识篇 9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情况,将密切接触者 医学观察期定为 14 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12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如出现发热(腋下体温≥ 37.3℃)、乏力、干咳、气促等急性 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武汉或其他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或居住 史,或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或其他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 区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 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就医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 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 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 全程应该佩戴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 辆运送患者,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 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 1 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 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6)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 告知医生自己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与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 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公众预防指南 13/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与流感症状有何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少数无症状带毒者,感染之后无明显的 临床表现,仅在呼吸道中检测到病毒;部分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 咳嗽、畏寒等身体不适症状,多在1周后恢复;重症患者以发热、乏 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 道症状,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甚至导致死亡,目前看来死亡最主要危险人群是老年人。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 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上 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均会 引起感染,主要表现为 发热、头痛、肌痛和全 身不适,可在发病一两 天内体温上升到39℃以 上。流感患者往往发病 急,症状严重,可有畏寒、寒战,多伴有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 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或伴有咽喉痛、干咳、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 眼结膜充血等局部症状,部分患者以恶心、呕吐、腹泻为特点,常见 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对老年人、孩子、肥胖者、孕妇或有基础病 的人群,流感有可能导致重症肺炎、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 黄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症休克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暂无疫苗可预防;流感有疫苗可预防,建议每年接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的肺炎 公众预防指南 10 1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与流感症状有何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少数无症状带毒者,感染之后无明显的 临床表现,仅在呼吸道中检测到病毒;部分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 咳嗽、畏寒等身体不适症状,多在 1 周后恢复;重症患者以发热、乏 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 道症状,多在 1 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甚至导致死亡,目前看来死亡最主要危险人群是老年人。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 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上 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均会 引起感染,主要表现为 发热、头痛、肌痛和全 身不适,可在发病一两 天内体温上升到 39℃以 上。流感患者往往发病 急,症状严重,可有畏寒、寒战,多伴有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 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或伴有咽喉痛、干咳、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 眼结膜充血等局部症状,部分患者以恶心、呕吐、腹泻为特点,常见 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对老年人、孩子、肥胖者、孕妇或有基础病 的人群,流感有可能导致重症肺炎、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症休克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暂无疫苗可预防;流感有疫苗可预防,建议每年接 种一次
疾病预防篇 JIBING YUFANG PIAN
疾病预防篇 11 疾病预防篇 JIBING YUFANG P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