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作者及作品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 《范文正公文集》。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庆历五年,范仲淹贬放邓州。第二年六月,腾 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晩秋图》。千古名篇《岳 楼记》就这样写成了。 文章思想内容 课文虽不足400字,但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其中第 部分为第一段,简要记述了腾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第二部分包括 三、四段,在概写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的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 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第三部分“率章显志”,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 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换 负。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作铺垫的。 课文除结构上很有特点外,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它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很讲究句式的 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 、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 百废具兴:都,全;兴办。/增其旧制:规模。/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浩浩汤(sh ang)汤:形容水势汹涌壮阔。/横无际涯:边。/朝晖夕阴:日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全面,详尽。/南极潇湘:尽,直到尽到。/连月不开:放晴。 /日星隐矅:光芒。/薄暮冥冥:迫近。/去国怀乡:朝廷。/满目萧然:凄凉冷落。/春 和景明:日光。/波澜不惊:平静。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沙鸥翔集:鸟停息 在树上。/锦鳞游泳:美丽的鱼。/郁郁青青:形容香气浓郁。/长烟一空:全:消散。/ 登斯楼也:这。/宠辱偕忘:一起。/把酒临风:端着。/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探索, 探求:品德高尚的人。/或异二者之为:心情,思想。/不以物喜:因为。/居庙堂之高 喻指朝廷。/处江湖之远:泛指四方各地。/是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退亦忧:指处江 湖之远。/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这种:归附 2、重点语句翻译。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②衔远上,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它)包含着远处的山峰,容纳下长江,浩浩荡荡,广阔无边。早晨阳光照耀,傍晩鸟 云蔽天,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③览物之情,得以异乎? 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昵? ④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连月不晴(的时候),阴惨惨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涛冲 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没了光辉,山岳隐藏起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杄倾倒,船ξ 折断;傍晩天色昏暗,虎长啸,猿啼叫 ⑤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 《范文正公文集》。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庆历五年,范仲淹贬放邓州。第二年六月,腾 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 楼记》就这样写成了。 二、文章思想内容 课文虽不足 400 字,但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其中第 一部分为第一段,简要记述了腾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第二部分包括二、 三、四段,在概写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的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 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第三部分“率章显志”,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 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换 负。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作铺垫的。 课文除结构上很有特点外,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它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很讲究句式的 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 三、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 百废具兴..:都,全;兴办。/增其旧制.:规模。/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浩浩汤.(sh āng)汤.:形容水势汹涌壮阔。/横无际涯..:边。/朝晖.夕阴:日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全面,详尽。/南极.潇湘:尽,直到尽到。/连月不开.:放晴。 /日星隐曜.:光芒。/薄.暮冥冥:迫近。/去国.怀乡:朝廷。/满目萧然:凄凉冷落。/春 和景.明:日光。/波澜不惊..:平静。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沙鸥翔集.:鸟停息 在树上。/锦鳞..游泳:美丽的鱼。/郁郁..青青:形容香气浓郁。/长烟一空..:全;消散。/ 登斯.楼也:这。/宠辱偕.忘:一起。/把.酒临风:端着。/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探索, 探求;品德高尚的人。/或异二者之为.:心情,思想。/不以.物喜:因为。/居庙堂..之高: 喻指朝廷。/处江湖..之远:泛指四方各地。/是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退.亦忧:指处江 湖之远。/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这种;归附。 2、重点语句翻译。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②衔远上,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它)包含着远处的山峰,容纳下长江,浩浩荡荡,广阔无边。早晨阳光照耀,傍晚乌 云蔽天,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③览物之情,得以异乎? 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④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连月不晴(的时候),阴惨惨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涛冲 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没了光辉,山岳隐藏起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杆倾倒,船桨 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长啸,猿啼叫。 ⑤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他人的诽谤和讽柬 的心情。淸眼凄凉冷落,极度伤感而十分悲痛。 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壬里,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目影傯 沉入水底的白璧,打渔人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尽头呢? ⑦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一切荣耀和屈辱统统忘记,迎着 风举杯痛饮,大概是高兴到极点了。 ⑧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髙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为 什么昵?(他们)不因外少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个人之失,外物之劣而悲。 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高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地方就为他的国君担忧 ⑩0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哎,(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元/则忧其君。 4、按原文回答 ①下面两种情况分别源自“迁客骚人”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 “感极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其喜洋洋”:宠辱偕志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5、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6、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 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7、“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 和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8、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刷“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 性的文字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 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了千 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9、第③④段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和 喜的两种心情。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示例: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ll、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 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他人的诽谤和讽刺 的心情。满眼凄凉冷落,极度伤感而十分悲痛。 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月影像 沉入水底的白璧,打渔人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尽头呢? ⑦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一切荣耀和屈辱统统忘记,迎着 风举杯痛饮,大概是高兴到极点了。 ⑧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为 什么呢?(他们)不因外少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个人之失,外物之劣而悲。 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高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地方就为他的国君担忧。 ⑩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哎,(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元/则忧其君。 4、按原文回答。 ①下面两种情况分别源自“迁客骚人”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 “感极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其喜洋洋”:宠辱偕志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5、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6、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 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7、“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 和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8、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刷“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 性的文字。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 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了千 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9、第③④段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和 喜的两种心情。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示例: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11、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 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 王下》) 示例: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 甘共苦,即民本思想。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换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12、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示例:应具备“古仁人之心 因为(1)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 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 (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 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1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①第④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静影沉璧。 ②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4、下面四项中都是对偶句的一项是(B)。 阳光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D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小石潭记 作者及作品简介 柳宗远(773-819),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 唐顺宗永贞远年(805)他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后,他被贬谪永州,后又转柳州,直 至死在那里。故又称“柳柳州”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在永州,作者一住就是10年。作者为了排遣郁闷,搜 奇觅胜,放情山水,写了许多水游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心胸气度寄托在里面。即为著名 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本文是期中的第4篇。其他7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 鲥潭记》、《钴錮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山城记》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 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 怆的情感。全文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作品中写鱼,既写了鱼的悠然自得,也表 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写溪水和溪岸,通过“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的比喻,“明灭可 见”的描写,以及动静相融的笔法,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溪身和溪流的特点。 三、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从小丘西行:向西。/心乐之:感到快乐。/伐竹取道:砍伐。/水尤清冽:格外,非常 寒冷。/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估计数目。/日光下澈:通“彻”,穿过,透过。/影布石 上:倒映。/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往来翕忽:轻快敏捷。/斗折 蛇行: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爬行一样。/其岸势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四面竹树
(《孟子·梁惠 王下》) 示例: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 甘共苦,即民本思想。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换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12、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示例:应具备“古仁人之心”。 因为(1)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 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 (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 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1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①第④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静影沉璧。 ②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下面四项中都是对偶句的一项是(B)。 A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阳光怒号 浊浪排空 , , B 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 , , C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 , D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 , 小石潭记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柳宗远(773-819),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 唐顺宗永贞远年(805)他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后,他被贬谪永州,后又转柳州,直 至死在那里。故又称“柳柳州”。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在永州,作者一住就是 10 年。作者为了排遣郁闷,搜 奇觅胜,放情山水,写了许多水游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心胸气度寄托在里面。即为著名 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本文是期中的第 4 篇。其他 7 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 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山城记》。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 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 怆的情感。全文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作品中写鱼,既写了鱼的悠然自得,也表 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写溪水和溪岸,通过“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的比喻,“明灭可 见”的描写,以及动静相融的笔法,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溪身和溪流的特点。 三、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从小丘西行:向西。/心乐之:感到快乐。/伐竹取道:砍伐。/水尤清冽:格外,非常; 寒冷。/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估计数目。/日光下澈:通“彻”,穿过,透过。/影布石 上:倒映。/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往来翕忽:轻快敏捷。/斗折 蛇行: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爬行一样。/其岸势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四面竹树
环合:环绕合抱。/悄(qio)怆( chuang)幽邃: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以其境过清: 因为: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记之而去:于是;离开。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铭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太阳光直照水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头上。 ④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来来 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互相逗乐。 ⑤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文看不见 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够长时间停留。 3、简要分析选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第二段写景采用了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 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5、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 答:①位置偏僻②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③作者对环境的感受 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 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谪的 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醉翁亭记》 八年级下册27课欧阳修 、内容梳理 1、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 派,被贬为滁州知州。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常去滁州城外琅琊山游玩,与山中智仙和 尚结为英逆之交。 2、齐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 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 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写作特点 ①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②层次清晰,井然有序。全文共同21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交意转折的 标志 ③语句骈散结合,加强丁韵律美,全文共用21个“也”,25个“而”,使文章既有诗的
环合:环绕合抱。/悄(qiǎo)怆(chuàng)幽邃: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以其境过清: 因为;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记之而去:于是;离开。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铭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太阳光直照水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头上。 ④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互相逗乐。 ⑤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文看不见。 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够长时间停留。 3、简要分析选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第二段写景采用了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 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5、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 答:①位置偏僻 ②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 ③作者对环境的感受 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 120 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 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谪的 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醉翁亭记》 八年级下册 27 课 欧阳修 一、内容梳理 1、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 派,被贬为滁州知州。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常去滁州城外琅琊山游玩,与山中智仙和 尚结为英逆之交。 2、齐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 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 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写作特点: ①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②层次清晰,井然有序。全文共同 21 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交意转折的 标志。 ③语句骈散结合,加强丁韵律美,全文共用 21 个“也”,25 个“而”,使文章既有诗的
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重点字词 1、环:环绕诸:众多尤:尤其,特别蔚然:茂盛的样子翼然:像鸟张开翅膀 临:靠近名:命名,取名辄:就自谓: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自号:给自己取别号意:情趣得:领会寓:寄托开:消散螟:昏暗 晦明:有时昏暗,有时明亮佳:美伛偻:脊梁弯曲,借指老人提携:牵抚,借指 小孩 渔:钓鱼,捕鱼为酒:酿造洌:(洒)水清肴:荤菜蔌:蔬菜杂然:杂乱的 样子 陈:摆放酣:畅饮丝:弦乐器竹:管乐器,都借指音乐交错:交互错杂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文中指醉醺的样子。已而:不久翳:遮蔽上下:树的上部 是下部 2秀/蔚然而深香秀丽) 泻出于两峰(从) 木秀(茂盛) 谓 临于泉上(在) 太守自谓(称谓命名) 太守谓谁(为是) 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乐1乐其乐(以…为快乐)面杂然而前陈(表修御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深秀(幽深) 溪深(与浅”相对) 3、山行(沿着山路) 自号(取别号) 野芳(香花) 临溪而渔(钓鱼,捕鱼)乐其乐(以……为快乐) 三、重点语句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了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 飞淌下来的,是醉泉啊)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 醉翁亭啊。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给之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心酒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醉酒,泉水甜酒水清。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二、重点字词 1、环:环绕 诸:众多 尤:尤其,特别 蔚然:茂盛的样子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 一样 临:靠近 名:命名,取名 辄:就 自谓: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自号:给自己取别号 意:情趣 得:领会 寓:寄托 开:消散 螟:昏暗 晦明:有时昏暗,有时明亮 佳:美 伛偻:脊梁弯曲,借指老人 提携:牵抚,借指 小孩 渔:钓鱼,捕鱼 为酒:酿造 洌:(洒)水清 肴:荤菜 蔌:蔬菜 杂然:杂乱的 样子 陈:摆放 酣:畅饮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都借指音乐 交错:交互错杂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文中指醉醺的样子。已而:不久 翳:遮蔽 上下:树的上部 是下部 2 、 秀 ( ) ( ) 佳木秀 茂盛 蔚然而深秀 秀丽 于 ( ) ( ) 临于泉上 在 泻出于两峰 从 谓 ( , ) ( ) 太守谓谁 为 是 太守自谓 称谓命名 乐 • ( ) ( ) 乐其乐以 为快乐 山林之乐 乐趣 而 ( ) ( ) ( ) 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 杂然而前陈 表修饰 泉香而酒洌 表并列 深 ( “ ” ) ( ) 溪深 与 浅 相对 深秀 幽深 3、山.行(沿着山路) 自号.(取别号) 野芳.(香花) 临溪而渔.(钓鱼,捕鱼) 乐.其乐(以……为快乐) 三、重点语句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了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 飞淌下来的,是醉泉啊)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 醉翁亭啊。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给之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心酒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醉酒,泉水甜酒水清。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