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开创外交新局面。1971年恢 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包括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 正常化并于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了同中国建交 的热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 和平,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 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 (1)重点讲清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并帮助学生理解其背景 (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通过史实再现的方式 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 国内国际意义。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采用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时期中国重要外交活动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 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 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时政热点和国内外背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 去分析把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所 取得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开创外交新局面。1971 年恢 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包括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 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 正常化并于 1979 年建立外交关系,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了同中国建交 的热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 和平,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 动。 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 (1)重点讲清 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成就,并帮助学生理解其背景。 (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通过史实再现的方式 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 重点: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 国内国际意义。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采用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时期中国重要外交活动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 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 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时政热点和国内外背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 去分析把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所 取得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
复杂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口。学会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 中日关系的改善。 (2)认识把握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以及他们的 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 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 命感、社会责任感,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 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多媒体放映“文献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师生互动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不断取得外交新成就,大 家所看纪录片的片段描述了哪些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20世纪70年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成 就、新变化。 20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继续敌对等原因,中国外交 遇到了波折。到了20世纪70年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 国外交终于闯出险滩,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突破:重返联合国舞台、中美关系 坚冰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一一打开外交新局面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师生互动 请同学们思考: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说是恢复?哪位同学给大家 介绍一下联合国?当时代表中国的是哪个政府? (新中国成立时,美国执行扶蒋反共政策,一方面对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 经济上封锁和军事上包围,另一方面它还在国际舞台上打压中国的外交空间,支 持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长期得不到恢复,所以未恢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阻挠。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
复杂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口。学会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 中日关系的改善。 (2)认识把握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以及他们的 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 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 命感、社会责任感,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 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多媒体放映“文献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师生互动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不断取得外交新成就,大 家所看纪录片的片段描述了哪些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 20 世纪 70 年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成 就、新变化。 20 世纪 60 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继续敌对等原因,中国外交 遇到了波折。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 国外交终于闯出险滩,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突破:重返联合国舞台、中美关系 坚冰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 24 课——打开外交新局面。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师生互动 请同学们思考: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说是恢复?哪位同学给大家 介绍一下联合国?当时代表中国的是哪个政府? (新中国成立时,美国执行扶蒋反共政策,一方面对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 经济上封锁和军事上包围,另一方面它还在国际舞台上打压中国的外交空间,支 持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长期得不到恢复,所以未恢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阻挠。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
最大、最重要的国际政治组织,1945年由中、美、苏、英等50个国家组成。当 时中国为南京国民政府) 1.未恢复的原因 合作探究: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有哪些 变化呢? (一大批亚非拉新独立的国家成为联合国成员国,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同它们 的关系,这些国家积极赞成中国进入联合国。美国感觉已经无法阻止中华人民共 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但是,美国就此甘心失败吗?(不是,美国抛出了“双重代表权”的方案) 什么是“双重代表权”?(同意北京和台北都拥有席位) 其实质是什么?(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好,一针见血。它当然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 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向他表明了中国的严正立场:第一,台湾是 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第二,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国民党断交;第三,不 参加任何“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 2.恢复 (用多媒体设备演示)1971年9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 中国代表权问题再次成为会议的焦点。在经过长达一周的辩论以后,10月25日 晚,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代表的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结果以76 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联大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 去。这一提案的通过成为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美国在联合国“最惨重的失败”。 同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 起,11月15日,以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大会 人逢喜事精神爽,“乔老爷”潇洒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形容为“震碎了议会大 厅的玻璃”。 多媒体显示:
最大、最重要的国际政治组织,1945 年由中、美、苏、英等 50 个国家组成。当 时中国为南京国民政府) 1.未恢复的原因 合作探究:但是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有哪些 变化呢? (一大批亚非拉新独立的国家成为联合国成员国,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同它们 的关系,这些国家积极赞成中国进入联合国。美国感觉已经无法阻止中华人民共 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但是,美国就此甘心失败吗?(不是,美国抛出了“双重代表权”的方案) 什么是“双重代表权”?(同意北京和台北都拥有席位) 其实质是什么?(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好,一针见血。它当然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971 年美国总统国家安 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向他表明了中国的严正立场:第一,台湾是 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第二,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国民党断交;第三,不 参加任何“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 2.恢复 (用多媒体设备演示)1971 年 9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 中国代表权问题再次成为会议的焦点。在经过长达一周的辩论以后,10 月 25 日 晚,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 23 个国家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代表的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结果以 76 票赞成、35 票反对、17 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联大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 去。这一提案的通过成为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美国在联合国“最惨重的失败”。 同年 1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 起,11 月 15 日,以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大会。 人逢喜事精神爽,“乔老爷”潇洒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形容为“震碎了议会大 厅的玻璃”。 多媒体显示:
拓展探究: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 的说法?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 初期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长期得不到恢复) 教学过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历史意义 过程评价: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它表明国际社会对新中国 的普遍认同,有利于中国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使美国不得不重视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从此,中国在国际 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渡:中国虽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 呢? 问题情境2:中美关系正常化 多媒体显示: 历史短剧 学生表演历史短剧(一人饰尼克松,另一人饰周恩来)
拓展探究: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 的说法?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 初期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长期得不到恢复) 教学过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历史意义 过程评价: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它表明国际社会对新中国 的普遍认同,有利于中国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使美国不得不重视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从此,中国在国际 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渡:中国虽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 呢? 问题情境 2:中美关系正常化 多媒体显示: 历史短剧: 学生表演历史短剧(一人饰尼克松,另一人饰周恩来)
(旁白:当“空军一号”降落在首都机场后,尼克松总统第一个出现在机舱 口,当他下到一半时周恩来才鼓掌欢迎。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快步走向等候的 周恩来总理,伸出了双手,周恩来站在原地与之握手) “周恩来”: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 年没交往了 “尼克松”: I am very happy (旁白:在后来的《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写道:“我知道,1954年在 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我走完阶 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 个时代开始了” 师:刚才大家看了这个短剧,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尼克松下飞机后主动伸出手, 这是因为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期间,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下令不允许同周 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握手,因此尼克松对这次握手进行了精心设计。 在周总理说话之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I am very happy.”意思是美 国现在愿意同中国交往 1.原因 合作探究:美国从最初遏制新中国到现在愿意同中国交往,这是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从美国方面来看,一是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是当时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三是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教师追问:分析得很好。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又为什么想同美国这个夙敌改 善关系呢? 学生回答:从中国方面去讲,主要是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 显著提高;中苏关系恶化;还有为了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规律总结:总之,中美双方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走上了恢复和发展双 边关系的道路。中美关系是如何实现正常化的呢? 2.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有关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史实,进行总结。 1971年4月,“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 过程评价:“乒乓外交”可以说是“小球转动大球”,表明中美两国进入了 试探、初步接触阶段,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
(旁白:当“空军一号”降落在首都机场后,尼克松总统第一个出现在机舱 口,当他下到一半时周恩来才鼓掌欢迎。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快步走向等候的 周恩来总理,伸出了双手,周恩来站在原地与之握手) “周恩来”: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 年没交往了。 “尼克松”:I am very happy. (旁白:在后来的《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写道:“我知道,1954 年在 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我走完阶 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 一个时代开始了”) 师:刚才大家看了这个短剧,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尼克松下飞机后主动伸出手, 这是因为在 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期间,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下令不允许同周 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握手,因此尼克松对这次握手进行了精心设计。 在周总理说话之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说:“I am very happy.”意思是美 国现在愿意同中国交往。 1.原因 合作探究:美国从最初遏制新中国到现在愿意同中国交往,这是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从美国方面来看,一是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二 是当时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三是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教师追问:分析得很好。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又为什么想同美国这个夙敌改 善关系呢? 学生回答:从中国方面去讲,主要是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 显著提高;中苏关系恶化;还有为了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规律总结:总之,中美双方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走上了恢复和发展双 边关系的道路。中美关系是如何实现正常化的呢? 2.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有关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史实,进行总结。 1971 年 4 月,“乒乓外交”。 1971 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 年初,中美正式建交。 过程评价:“乒乓外交”可以说是“小球转动大球”,表明中美两国进入了 试探、初步接触阶段,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