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信息技术实验一一光通信技术实验 反射光束 可旋转衰耗板 图3.2.1可变光衰减器的原理结构图 (二)光固定/可调衰减器测量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伪 TX1550 随机 光固定/可调衰减器 光发射 码序 端机 列 光 图3.2.2平均光功率测试结构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1.关闭系统电源,按照前面实验中的图3.1.2(a)将1550nm光发射端机的TX1550法兰 接口、FCFC单模尾纤、光功率计连接好,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打开系统电源,液晶菜单选择“光纤测量实验一平均光发功率”确认,即在P103(P108) 铆孔输出1KHZ的31位m序列。 3示波器面试P103(P108)铆波形,确认右相成的波形输出 4.用信号连接线连接P103(P108入、P203两铆孔,示波器A通道测试TX1550测试点, 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调节W205即改变送入光发端机信号(TX1550)幅度最大(不 超过5V),记录信号电平值。即将1KHZ的31位m序列电信号送入1550nm光发端机, 并转换成光信号从TX1550法兰接口输出。 5.调节光功率计工作波长“1550nm”、单位“mW”,读取此时光功率,即为1550nm 光发射端机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对于31位m序列的平均光功率,记录光功率P1。 6关闭系统电源,按照图3.2.2将固定(可调)衰减器串入光发射端机与光功率计之间, 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4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光通信技术实验 图 3.2.1 可变光衰减器的原理结构图 (二)光固定/可调衰减器测量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 3.2.2 平均光功率测试结构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1.关闭系统电源,按照前面实验中的图 3.1.2(a)将 1550nm 光发射端机的 TX1550 法兰 接口、FC-FC 单模尾纤、光功率计连接好,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打开系统电源,液晶菜单选择“光纤测量实验—平均光发功率”确认,即在P103(P108) 铆孔输出 1KHZ 的 31 位 m 序列。 3.示波器测试 P103(P108)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4.用信号连接线连接 P103(P108)、P203 两铆孔,示波器 A 通道测试 TX1550 测试点, 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调节 W205 即改变送入光发端机信号(TX1550)幅度最大(不 超过 5V),记录信号电平值。即将 1KHZ 的 31 位 m 序列电信号送入 1550nm 光发端机, 并转换成光信号从 TX1550 法兰接口输出。 5.调节光功率计工作波长“1550nm”、单位“mW”,读取此时光功率,即为 1550nm 光发射端机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对于 31 位 m 序列的平均光功率,记录光功率 P1。 6.关闭系统电源,按照图 3.2.2 将固定(可调)衰减器串入光发射端机与光功率计之间, 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电 光 伪 随 机 码 序 列 光发射 端 机 TX1550 P 光固定/可调衰减器 反射光束 光纤 透镜 可旋转衰耗板 24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一一光通信技术实验 7重复步骤2.4,测得哀减后的光功率2,拉L=101g合(dB) 公式计算即为衰减器的衰减量。若为固定衰减器,则将测得值与其标注的衰减量进 行比较,算出其衰减精度(一般士10%)。若为可调衰减器,慢慢调节其衰减量,记下 P2的变化范围,算出此可调衰减器的衰减范围。 8.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各光器件并套好防尘帽 注:本实验也可选择工作波长为1330nm的LD光发射端机。 五、实验结果 1通过测试得出待测固定衰减器的衰减量,计算出其衰减精度,标上必要的实验说明, 2若为可调衰减器,记录其衰减量范围。 3.查找资料,陈述固定衰减器和可变衰减器主要的用途和指标, 25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光通信技术实验 7.重复步骤 2、4,测得衰减后的光功率 P2, 按 )(10 1 2 dB P P i LgL 公式计算即为衰减器的衰减量。若为固定衰减器,则将测得值与其标注的衰减量进 行比较,算出其衰减精度(一般±10%)。若为可调衰减器,慢慢调节其衰减量,记下 P2 的变化范围,算出此可调衰减器的衰减范围。 8.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各光器件并套好防尘帽。 注:本实验也可选择工作波长为 1330nm 的 LD 光发射端机。 五、实验结果 1.通过测试得出待测固定衰减器的衰减量,计算出其衰减精度,标上必要的实验说明。 2.若为可调衰减器,记录其衰减量范围。 3.查找资料,陈述固定衰减器和可变衰减器主要的用途和指标。 25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一一光通信技术实验 实验9光隔离器的性能指标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隔离器的指标要求: 2.掌握光隔离器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光纤通信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 3光功率计(CFC单模星纤) 4.光隔离器(中心波长1310/1550)1个 5单榄昆红 1根 6.信号连接线2根 三、基本原理 光隔离器(optical isolator)又称为光单向器,在光路中,只允许单向通过光信号, 是一种非互易光学器件。它主要用于光隔离。用光隔离的方法去掉无用的反射光等。光 隔离器更广泛用于相干光通信的相干光检测之中:光隔离器也用于有关的光学测试仪器 以及科学试验系统。 在光纤传输系统中,由于光纤活动连接器、光纤熔接点、光学器件的存在和光纤本 身瑞利散射的作用,总是存在着反射光波,对系统性能产生有害的影响。例如,反射光 进入半导体激光器,会使激光振荡产生不稳定现象,导致光谱变化,噪声增加,对整个 光纤传输系统性能会造成特别大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采用光隔离器来消除反射 光的影响。 光隔离器由起偏器、旋光器和检偏器三部分组成。起偏器是一种光学器件,当光束 入射到它上面时,其输出光束变成了某一方向的线性偏振光,该方向就是起偏器透光轴 或称偏振轴。当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轴一致时,光全部通过:而当入射光 的偏振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轴垂直时,光不能通过,因此起偏器又可作检偏器用。旋光 气由旋光性材料和套在外面的永久磁铁(或电流线圈)组成。借助磁光效应,使通过它 的光的偏振方向发生一定程度的旋转。旋光材料种类很多,如钇石榴石(YIG)品体对 波长在1~2um间的红外光有良好的旋光性。光隔离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图中起 偏器与检偏器的偏振轴相差45度角,而旋光器能使通过的光线的偏振方向旋转45度。 设起偏器的偏振轴为垂直方向,则垂直偏振光入射时,它顺利地通过起偏器。在通过旋 光器后偏振方向旋转45度,正好与检偏器的偏振轴一致,于是就获得低损耗传输。如果 有反射光出现,它在通过检偏器和旋光器后,偏振方向变成了水平方向,不能通过起偏 器,这样达到了阻碍反射光的目的。 光隔离器在结构上有块型、光纤型、波导型几种,以块型结构应用最多。在块型结 26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光通信技术实验 实验 9 光隔离器的性能指标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隔离器的指标要求; 2.掌握光隔离器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光纤通信实验箱 2.20M 双踪示波器 3.光功率计(FC-FC 单模尾纤) 4.光隔离器(中心波长 1310/1550) 1 个 5.单模尾纤 1 根 6.信号连接线 2 根 三、基本原理 光隔离器(optical isolator)又称为光单向器,在光路中,只允许单向通过光信号, 是一种非互易光学器件。它主要用于光隔离。用光隔离的方法去掉无用的反射光等。光 隔离器更广泛用于相干光通信的相干光检测之中;光隔离器也用于有关的光学测试仪器 以及科学试验系统。 在光纤传输系统中,由于光纤活动连接器、光纤熔接点、光学器件的存在和光纤本 身瑞利散射的作用,总是存在着反射光波,对系统性能产生有害的影响。例如,反射光 进入半导体激光器,会使激光振荡产生不稳定现象,导致光谱变化,噪声增加,对整个 光纤传输系统性能会造成特别大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采用光隔离器来消除反射 光的影响。 光隔离器由起偏器、旋光器和检偏器三部分组成。起偏器是一种光学器件,当光束 入射到它上面时,其输出光束变成了某一方向的线性偏振光,该方向就是起偏器透光轴 或称偏振轴。当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轴一致时,光全部通过;而当入射光 的偏振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轴垂直时,光不能通过,因此起偏器又可作检偏器用。旋光 气由旋光性材料和套在外面的永久磁铁(或电流线圈)组成。借助磁光效应,使通过它 的光的偏振方向发生一定程度的旋转。旋光材料种类很多,如钇石榴石(YIG)晶体对 波长在 1~2um 间的红外光有良好的旋光性。光隔离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图中起 偏器与检偏器的偏振轴相差 45 度角,而旋光器能使通过的光线的偏振方向旋转 45 度。 设起偏器的偏振轴为垂直方向,则垂直偏振光入射时,它顺利地通过起偏器。在通过旋 光器后偏振方向旋转 45 度,正好与检偏器的偏振轴一致,于是就获得低损耗传输。如果 有反射光出现,它在通过检偏器和旋光器后,偏振方向变成了水平方向,不能通过起偏 器,这样达到了阻碍反射光的目的。 光隔离器在结构上有块型、光纤型、波导型几种,以块型结构应用最多。在块型结 26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一一光通信技术实验 构中,除了起偏器、旋光器和检偏器,两侧尚有自聚焦透镜以把入射光变成平行光,以 及把平行光汇集到输出光纤。 光隔离器的主要指标是:工作波长、带宽、对正向入射光的插入损耗、对反向反射 光的隔离度、偏振依赖性(包括损耗和色散)、反射损耗和工作温度范围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只对插入损耗和隔离度进行测量。正向插入损耗是经过光隔离器 时入射光与出射光的功率之比(分贝),应越小越好。反向隔离度是入射光与经过光隔离 器后反射光的功率之比,应越大越好。现优良的光隔离器以能在围绕中心波长的士20m 的带宽内达到插入损耗小于1dB,而隔离度大于40dB. 0源中容 起偏器 旋光器 检偏器 图3.3.1光隔离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光隔离器测量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伪 TX1550 随 光隔离器 光发射 码序 端机 列 电→光 图3.32光隔离器性能测试连接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一)光隔离器正向插入损耗的测量 1.关闭系统电源,按照前面实验中图3.12(a)将1550nm光发射端机的TX1550法兰接 口、FCFC单模尾纤、光功率计连接好,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打开系统电源,液品菜单选择“光纤测量实验一平均光发功率”确认,即在P103 (P108)铆孔输出1KHZ的3引位m序列。 27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光通信技术实验 构中,除了起偏器、旋光器和检偏器,两侧尚有自聚焦透镜以把入射光变成平行光,以 及把平行光汇集到输出光纤。 光隔离器的主要指标是:工作波长、带宽、对正向入射光的插入损耗、对反向反射 光的隔离度、偏振依赖性(包括损耗和色散)、反射损耗和工作温度范围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只对插入损耗和隔离度进行测量。正向插入损耗是经过光隔离器 时入射光与出射光的功率之比(分贝),应越小越好。反向隔离度是入射光与经过光隔离 器后反射光的功率之比,应越大越好。现优良的光隔离器以能在围绕中心波长的±20nm 的带宽内达到插入损耗小于 1dB,而隔离度大于 40dB。 图 3.3.1 光隔离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光隔离器测量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 3.3.2 光隔离器性能测试连接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一)光隔离器正向插入损耗的测量 1.关闭系统电源,按照前面实验中图 3.1.2(a)将 1550nm 光发射端机的 TX1550 法兰接 口、FC-FC 单模尾纤、光功率计连接好,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打开系统电源,液晶菜单选择“光纤测量实验—平均光发功率”确认,即在 P103 (P108)铆孔输出 1KHZ 的 31 位 m 序列。 电 光 伪 随 机 码 序 列 光发射 端 机 TX1550 P 光隔离器 A B 45 . 45 . 起偏器 旋光器 检偏器 27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一一光通信技术实验 3.示波器测试P103(P108)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4.用信号连接线连接P103(P108)、P203两铆孔,示波器A通道测试TX1550测试 点,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调节W205即改变送入光发端机信号(TX1550)幅度最大 (不超过5V),记录信号电平值。即将1KHZ的31位m序列电信号送入1550nm光发端 机,并转换成光信号从TX1550法兰接口输出。 5.调节光功率计工作波长“1550nm”、单位“mW”,读取此时光功率,即为1550nm 光发射端机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对于31位m序列的平均光功率,记录光功率P1。 6.关闭系统电源,按照图3.3.2将光隔离器(正向:A到B)串入光发射端机与光功 率计间,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7.重复步骤2、3、4、5,测得衰减后的光功率P2,按公式3.1,1计算其值即为光隔 离器正向的插入损耗量。 8.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各光器件并套好防尘帽。 注:本实验也可选择工作波长为1310m的LD光发射端机,注意选择对应中心波长 的光隔离器 (二)光隔离器反向隔离度的测量 1.关闭系统电源,参照图3.3.2,将1550nm光发射端机的TX1550法兰接口、FC-FC 单模尾纤、光隔离器、光功率计连接好,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打开系统电源,液晶菜单选择“光纤测量实验一平均光发功率”确认,即在P103 (P108)铆孔输出1KHz的31位m序列。 3.示波器测试P103(P108)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4.用信号连接线连接P103(P108)、P203两铆孔,示波器A通道测试TX1550测试 点,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调节W205即改变送入光发端机信号(TX1550)幅度最大 (不超过5V),记录信号电平值。即将1KHZ的31位m序列电信号送入1550nm光发端 机,并转换成光信号从TX1550法兰接口输出。 5.调节光功率计工作波长“1550nm”、单位“mW”,读取此时光功率,即为1550nm 光发射端机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对于31位m序列的平均光功率,记录光功率P1。 6.关闭系统电源,按照图3.2.2将光隔离器(旋转180度,反向:B到A)串入光发 射端机与光功率计间,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7.重复步骤2、3、4、5,测得衰减后的光功率P2,按公式3.1.1计算其值即为光隔离 器反向的隔离度。 8.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各光器件并套好防尘帽 注:本实验也可选择工作波长为1330nm的LD光发射端机,注意选择对应中心波 长的光隔离器。 五、实验结果 1.通过测试得出光隔离器的正向插入损耗和反向隔离度,标上必要的实验说明。 2.记录每次测量的信号波形,并标上必要的说明。 3.分析接入光隔离器后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8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光通信技术实验 28 3.示波器测试 P103(P108)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4.用信号连接线连接 P103(P108)、P203 两铆孔,示波器 A 通道测试 TX1550 测试 点,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调节 W205 即改变送入光发端机信号(TX1550)幅度最大 (不超过 5V),记录信号电平值。即将 1KHZ 的 31 位 m 序列电信号送入 1550nm 光发端 机,并转换成光信号从 TX1550 法兰接口输出。 5.调节光功率计工作波长“1550nm”、单位“mW”,读取此时光功率,即为 1550nm 光发射端机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对于 31 位 m 序列的平均光功率,记录光功率 P1。 6.关闭系统电源,按照图 3.3.2 将光隔离器(正向:A 到 B)串入光发射端机与光功 率计间,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7.重复步骤 2、3、4、5,测得衰减后的光功率 P2,按公式 3.1.1 计算其值即为光隔 离器正向的插入损耗量。 8.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各光器件并套好防尘帽。 注:本实验也可选择工作波长为 1310nm 的 LD 光发射端机,注意选择对应中心波长 的光隔离器。 (二)光隔离器反向隔离度的测量 1.关闭系统电源,参照图 3.3.2,将 1550nm 光发射端机的 TX1550 法兰接口、FC-FC 单模尾纤、光隔离器、光功率计连接好,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打开系统电源,液晶菜单选择“光纤测量实验—平均光发功率”确认,即在 P103 (P108)铆孔输出 1KHZ 的 31 位 m 序列。 3.示波器测试 P103(P108)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4.用信号连接线连接 P103(P108)、P203 两铆孔,示波器 A 通道测试 TX1550 测试 点,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调节 W205 即改变送入光发端机信号(TX1550)幅度最大 (不超过 5V),记录信号电平值。即将 1KHZ 的 31 位 m 序列电信号送入 1550nm 光发端 机,并转换成光信号从 TX1550 法兰接口输出。 5. 调节光功率计工作波长“1550nm”、单位“mW”,读取此时光功率,即为 1550nm 光发射端机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对于 31 位 m 序列的平均光功率,记录光功率 P1。 6.关闭系统电源,按照图 3.2.2 将光隔离器(旋转 180 度,反向:B 到 A)串入光发 射端机与光功率计间,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7.重复步骤 2、3、4、5,测得衰减后的光功率P2,按公式 3.1.1 计算其值即为光隔离 器反向的隔离度。 8.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各光器件并套好防尘帽。 注:本实验也可选择工作波长为 1330nm 的 LD 光发射端机,注意选择对应中心波 长的光隔离器。 五、实验结果 1.通过测试得出光隔离器的正向插入损耗和反向隔离度,标上必要的实验说明。 2.记录每次测量的信号波形,并标上必要的说明。 3.分析接入光隔离器后对信号传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