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信息技术实验一一光通信技术实验 解放军理工大学 南京润众科技公可 “开始”键: 1:码型变换实验 2:光纤传输实验 3:光纤测量实验 4:光纤系统实验 子菜单 1:码型变换实验 O1CM码PN(固定码型、速率的m序列,下同) 02CM1码设置(由SW101拨码器设置的8比特数据,下同) 035B1P码设置 045B6B码设置 O5扰码PN 06扰码设置 O7HDB3码PN O8HDB3码设置 O9AMI码PN 0A AMI码设置 2:光纤传输实验 01窄脉冲(频率256K,脉宽:15s) 02USB数据 03串口数据 O4PCM数据(AD转换 05E1数据传输(标准的2.048MHZ数据) 3:光纤测量实验 01平均发光功率 02接收灵敏度 正常/误码 03误码0/10000(误码测试) 收数据: 误码数: 04误码1/10000(误码测试) 收数据: 误码数: 4:光纤系统实验(数字复接系统) 时隙1时隙2时隙3时隙4时隙5时隙6时隙7时隙8 帧头PCM1PCM2空空设置信令数据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光通信技术实验 解放军理工大学 南京润众科技公司 “开始”键: 1:码型变换实验 2:光纤传输实验 3:光纤测量实验 4:光纤系统实验 子菜单: 1:码型变换实验 01 CMI 码 PN(固定码型、速率的 m 序列,下同) 02 CMI 码设置(由 SW101 拨码器设置的 8 比特数据,下同) 03 5B1P 码设置 04 5B6B 码设置 05 扰码 PN 06 扰码设置 07 HDB3 码 PN 08 HDB3 码设置 09 AMI 码 PN 0A AMI 码设置 2:光纤传输实验 01 窄脉冲(频率 256K,脉宽:15ns) 02 USB 数据 03 串口数据 04 PCM 数据(A/D 转换) 05 E1 数据传输(标准的 2.048MHZ 数据) 3:光纤测量实验 01 平均发光功率 02 接收灵敏度 正常/误码 03 误码 0/10000(误码测试) 收数据: 误码数: 04 误码 1/10000(误码测试) 收数据: 误码数: 4:光纤系统实验(数字复接系统) 时隙 1 时隙 2 时隙 3 时隙 4 时隙 5 时隙 6 时隙 7 时隙 8 帧头 PCM1 PCM2 空 空 设置 信令 数据 4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一一光通信技术实验 六、使用注意点 1.进行铆孔连接时,务必注意铆孔标注的箭头方向:指向铆孔,说明此铆孔为信号 输入孔:背离绑孔,说明此铆孔为信号输出孔。请勿将两输出铆孔短接。 2.进行铆孔连接时,连接线接头插入铆孔后,轻轻旋转一个小角度,接头将和铆孔 锁死:拔出时,回转一个小角度即可轻松拔出,切勿使用莽力,以免插头针断在铆孔中。 使用方法可参考光盘中的影象片段。 3.光器件连接:在摘掉光接口保护套前,请确保实验台板面清洁,注意收集好接口 保护套:光接头连接时,请预先了解接头的结构,手持接头金属部分,按接口的轴线方 向轻插轻拔,防止损坏纤芯: 4.使用光纤时,注意不要过度弯曲(直径不得小于4cm)、扭曲、挤压或拉扯光纤。 因为纤芯玻璃细纤维,非常的脆弱,使用时请务必注意。纤芯断开或出现伤痕,光信号 的功率将严重衰耗,出现断路或增加误码等情况。 5.数据发送单元的SWI01红色拨码器,有8位独立的开关组合。若不作特殊说明 白色开关往上,对应的输出序列为1:白色开关往下,对应的输出序列为0。设置时需轻 轻拨动。 6.若不作特殊说明,本实验平台输出的串行数字序列,低位在前,高位在后。在示 波器上观测到的波形即低位在窗口的左端,高位在窗口的右端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光通信技术实验 5 六、使用注意点 1. 进行铆孔连接时,务必注意铆孔标注的箭头方向:指向铆孔,说明此铆孔为信号 输入孔;背离铆孔,说明此铆孔为信号输出孔。请勿将两输出铆孔短接。 2. 进行铆孔连接时,连接线接头插入铆孔后,轻轻旋转一个小角度,接头将和铆孔 锁死;拔出时,回转一个小角度即可轻松拔出,切勿使用莽力,以免插头针断在铆孔中。 使用方法可参考光盘中的影象片段。 3. 光器件连接:在摘掉光接口保护套前,请确保实验台板面清洁,注意收集好接口 保护套;光接头连接时,请预先了解接头的结构,手持接头金属部分,按接口的轴线方 向轻插轻拔,防止损坏纤芯; 4. 使用光纤时,注意不要过度弯曲(直径不得小于 4cm)、扭曲、挤压或拉扯光纤。 因为纤芯玻璃细纤维,非常的脆弱,使用时请务必注意。纤芯断开或出现伤痕,光信号 的功率将严重衰耗,出现断路或增加误码等情况。 5. 数据发送单元的 SW101 红色拨码器,有 8 位独立的开关组合。若不作特殊说明, 白色开关往上,对应的输出序列为 1;白色开关往下,对应的输出序列为 0。设置时需轻 轻拨动。 6. 若不作特殊说明,本实验平台输出的串行数字序列,低位在前,高位在后。在示 波器上观测到的波形即低位在窗口的左端,高位在窗口的右端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一一光通信技术实验 第一章光纤通信认知实验 实验1光纤、光缆的识别实验(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结构和分类 2.掌握单模、多模光纤的识别方法: 3.掌握尾纤波长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光纤通信实验箱 2.单模光纤 3.多模光纤 三、基本原理 (一)光纤的概念 (二)光纤的分类 1.多模光纤 2.单模光纤 3.识别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方法 通常黄色和白色表示单模光纤,橙色表示多模光纤。本实验系统配置的光纤外套是 黄色的和白色的为单模。 4.尾纤波长的测试 (三)一般成品光纤的主要参数 1.光纤的纤芯折射率分布 2.光纤的尺寸 一般光纤的外径是125μm,单模光纤纤芯芯径是9-10μm,多模光纤的纤芯芯径是 40-50μm,同心度偏差1-5μm,这是对于光纤通信所用光纤的尺寸。 3.光纤的传播损耗 6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光通信技术实验 第一章 光纤通信认知实验 实验 1 光纤、光缆的识别实验(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结构和分类; 2.掌握单模、多模光纤的识别方法; 3.掌握尾纤波长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光纤通信实验箱 2.单模光纤 3.多模光纤 三、基本原理 (一)光纤的概念 (二)光纤的分类 1.多模光纤 2.单模光纤 3.识别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方法 通常黄色和白色表示单模光纤,橙色表示多模光纤。本实验系统配置的光纤外套是 黄色的和白色的为单模。 4.尾纤波长的测试 (三)一般成品光纤的主要参数 1. 光纤的纤芯折射率分布 2. 光纤的尺寸 一般光纤的外径是 125μm,单模光纤纤芯芯径是 9-10μm,多模光纤的纤芯芯径是 40-50μm,同心度偏差 1-5μm,这是对于光纤通信所用光纤的尺寸。 3. 光纤的传播损耗 6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一一光通信技术实验 实验2电光、光电转换传输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本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 2.初步了解完整光通信的基本组成结构: 3.掌握光通信的通信原理。 二、实验仪器 1.光纤通信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 3.FC-FC单模尾纤1根 4.信号连接线 2根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电端机部分、光信道部分。电端机又分为电信号 发射和电信号接收两子部分,光信道又可分为光发射端机、光纤、光接收端机三个子部 分。实验系统基本组成结构(光通信)如下图所示: 电 203 P204 电 光纤 度 光发射 光接收 接 电+光 1550nmLD+单模 光→电 收 图1.2.1实验系统基本组成结构 在本实验系统中,电发射部分可以是M序列,可以是各种线路编码(CM、5B6B、 5B1P等),也可以是语音编码信号或者视频信号等,光信道可以是1550mmLD+单模光纤 组成,可以是1310nm激光/探测器组成,也可以是850 nmLED+多模光纤(选配)组成。 本实验系统中提供的1550nmLD光端机是一体化结构,光端机包括光发射端机TX(集 成了调制电路、自动功率控制电路、激光管、自动温度控制等),光接收端机RX(集成 了光检测器、放大器、均衡和再生电路)。其数字电信号的输入输出口,都由铜铆孔开放 出来,可自行连接。一体化数字光端机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光通信技术实验 实验 2 电光、光电转换传输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本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 2.初步了解完整光通信的基本组成结构; 3.掌握光通信的通信原理。 二、实验仪器 1.光纤通信实验箱 2.20M 双踪示波器 3.FC-FC 单模尾纤 1 根 4.信号连接线 2 根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电端机部分、光信道部分。电端机又分为电信号 发射和电信号接收两子部分,光信道又可分为光发射端机、光纤、光接收端机三个子部 分。实验系统基本组成结构(光通信)如下图所示: 图 1.2.1 实验系统基本组成结构 在本实验系统中,电发射部分可以是 M 序列,可以是各种线路编码(CMI、5B6B、 5B1P 等),也可以是语音编码信号或者视频信号等,光信道可以是 1550nmLD+单模光纤 组成,可以是 1310nm 激光/探测器组成,也可以是 850nmLED+多模光纤(选配)组成。 本实验系统中提供的 1550nmLD 光端机是一体化结构,光端机包括光发射端机 TX(集 成了调制电路、自动功率控制电路、激光管、自动温度控制等),光接收端机 RX(集成 了光检测器、放大器、均衡和再生电路)。其数字电信号的输入输出口,都由铜铆孔开放 出来,可自行连接。一体化数字光端机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电 光 光 电 电 发 射 电 接 收 光发射 光接收 P203 P204 1550nmLD+单模 光纤 7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一一光通信技术实验 P204 光接收输入 P203 光发射输出 图12.2一体化数字光端机结构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1.关闭系统电源,将光跳线分别连接TX1550、RX1550两法兰接口(选择工作波长 为1550nm的光信道),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打开系统电源,液品菜单选择“码型变换实验CMⅫ码PN”。确认,即在P101 铆孔输出32KHZ的15位m序列。 3.示波器测试P101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4.用信号连接线连接P101、P203两铆孔,示波器A通道测试TX1550测试点,确 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调节W205即改变送入光发端机信号(TX1550)幅度,最大不超 过5V。即将m序列电信号送入1550nm光发端机,并转换成光信号从TX1550法兰接口 输出。 5.示波器B通道测试光收端机输出电信号的P204试点,看是否有与TX1550测试点 样或类似的信号波形。 6.按“返回”键,选择“码型变换实验一CM码设置”并确认。改变SwI01拨码器 设置(往上为1,往下为0),以同样的方法测试,验证P204和TX1550测试点波形是否 跟着变化。 7.轻轻拧下TX1550或RX1550法兰接口的光跳线,观测P204测试点的示波器B通 道是否还有信号波形?重新接好,此时是否出现信号波形。 8以上实验都是在同一台实验箱上自环测试,如果要求两实验箱间进行双工通信,如 何设计连接关系,设计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9.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各光器件并套好防尘帽。 注:本实验也可选择工作波长为1310nm和扩展模块的光信道 五、实验结果 1画出实验过程中测试波形,标上必要的实验说明。 2结合实验步骤,叙述光通信的信号变换、传输过程。 3画出两实验箱间进行双工通信的连接示意图,标上必要的实验说明。 8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光通信技术实验 图 1.2.2 一体化数字光端机结构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1. 关闭系统电源,将光跳线分别连接 TX1550、RX1550 两法兰接口(选择工作波长 为 1550nm 的光信道),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 打开系统电源,液晶菜单选择“码型变换实验—CMI 码 PN”。确认,即在 P101 铆孔输出 32KHZ 的 15 位 m 序列。 3. 示波器测试 P101 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4. 用信号连接线连接 P101、P203 两铆孔,示波器 A 通道测试 TX1550 测试点,确 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调节 W205 即改变送入光发端机信号(TX1550)幅度,最大不超 过 5V。即将 m 序列电信号送入 1550nm 光发端机,并转换成光信号从 TX1550 法兰接口 输出。 5.示波器 B 通道测试光收端机输出电信号的 P204 试点,看是否有与 TX1550 测试点 一样或类似的信号波形。 6.按“返回”键,选择“码型变换实验—CMI 码设置”并确认。改变 SW101 拨码器 设置(往上为 1,往下为 0),以同样的方法测试,验证 P204 和 TX1550 测试点波形是否 跟着变化。 7.轻轻拧下 TX1550 或 RX1550 法兰接口的光跳线,观测 P204 测试点的示波器 B 通 道是否还有信号波形?重新接好,此时是否出现信号波形。 8.以上实验都是在同一台实验箱上自环测试,如果要求两实验箱间进行双工通信,如 何设计连接关系,设计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9.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各光器件并套好防尘帽。 注:本实验也可选择工作波长为 1310nm 和扩展模块的光信道。 五、实验结果 1.画出实验过程中测试波形,标上必要的实验说明。 2.结合实验步骤,叙述光通信的信号变换、传输过程。 3.画出两实验箱间进行双工通信的连接示意图,标上必要的实验说明。 P204 P203 光接收输入 光发射输出 光 纤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