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喜欢语文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 为教学的主体理念,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在课堂内外培养学 生说普通话,时刻注意交流语言的规范习惯,并切实推广普通话。 二、教材理解 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 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 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 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 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 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 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 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 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 “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 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 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喜欢语文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 为教学的主体理念,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在课堂内外培养学 生说普通话,时刻注意交流语言的规范习惯,并切实推广普通话。 二、教材理解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 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 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 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 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 4 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 2 篇,略读课文 2 篇。精读课文后有思 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 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 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 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 3 个栏目组成,其中有 2 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 “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 28 篇,其中精读课文 14 篇,略读课文 14 篇;教材后面还附 有 8 篇选读课文,总共 32 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 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 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 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 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 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另 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二) 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2、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 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 多样。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 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 的,如,走近毛泽东,这组教材不仅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而且展示了 他的文学才华和凡人情怀;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 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 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 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 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1)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 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 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在语言叙述上,有的导语比较平实。比如第 三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 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 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色彩, 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 为申奧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
2 本册要求认识 200 个字,会写 15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 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 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 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 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另 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 个;生字表(二) 是要求会写的字,150 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2、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 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 多样。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 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 的,如,走近毛泽东,这组教材不仅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而且展示了 他的文学才华和凡人情怀;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 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 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 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 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1)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 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 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在语言叙述上,有的导语比较平实。比如第 三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 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 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色彩, 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 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
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教材加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 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 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 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 感更强。 例如第八组“走近毛泽东”’,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 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 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把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形象立体 的伟人呈现给学生。略读课文不仅在内容上是精读课文的补充,在体裁上也有补 充的作用。如,第一组课文主要体裁是散文,但第二课《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就采用了采访记的形式,通过著名学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 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 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 《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 壮士》《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本册教材中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 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 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诗歌《最后 一分钟》,体现现代意识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了”》《学会看病》。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书为侣》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慈母情深》《青山 处处埋忠骨》。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3 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 史”。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教材加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 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 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 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 感更强。 例如第八组“走近毛泽东”,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 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 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把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形象立体 的伟人呈现给学生。略读课文不仅在内容上是精读课文的补充,在体裁上也有补 充的作用。如,第一组课文主要体裁是散文,但第二课《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就采用了采访记的形式,通过著名学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 趣。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 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 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 《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 壮士》《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本册教材中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 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 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诗歌《最后 一分钟》,体现现代意识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了”》《学会看病》。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书为侣》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慈母情深》《青山 处处埋忠骨》。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实际,本册教材不再采用 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精读课文中也取消了提示语。但是,仍然通过其他方式加 强教材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如,《圆明园 的毁灭》一课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 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仔细体会。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四道题, 有的引导朗读或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的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 入理解;有的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有的从抄写、背诵方面提 出要求。“思考?练习”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 方法,同时也更加关注文本,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另外,思考?练习采用了灵活 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 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 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 教师操作。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 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内 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联系更加紧 密。其中,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二者可以灵活处理的。教材中提示 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 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最后,从本册起,将原先每组之后的“语文园地”,分作“口语交际?习作” 和“回顾?拓展”两个板块。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栏目,旨在侧 重引导学生小结、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并逐渐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 结的习惯。这个栏目是低、中年级“我的发现”的进一步发展,引导学生在一组 教材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特别是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 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值 得注意的是,教材中“交流平台”栏目里的提示,仅供教师教学参考。交流、总 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5)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我爱阅读”专题中,其编排
4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实际,本册教材不再采用 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精读课文中也取消了提示语。但是,仍然通过其他方式加 强教材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如,《圆明园 的毁灭》一课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 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仔细体会。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四道题, 有的引导朗读或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的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 入理解;有的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有的从抄写、背诵方面提 出要求。“思考?练习”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 方法,同时也更加关注文本,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另外,思考?练习采用了灵活 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 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 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 教师操作。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 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内 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联系更加紧 密。其中,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二者可以灵活处理的。教材中提示 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 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最后,从本册起,将原先每组之后的“语文园地”,分作“口语交际?习作” 和“回顾?拓展”两个板块。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栏目,旨在侧 重引导学生小结、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并逐渐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 结的习惯。这个栏目是低、中年级“我的发现”的进一步发展,引导学生在一组 教材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特别是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 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值 得注意的是,教材中“交流平台”栏目里的提示,仅供教师教学参考。交流、总 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5)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我爱阅读”专题中,其编排
方式和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相同,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 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发现和得到的启发。 另一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在第五组,编排方式完全改变以往 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 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遨游汉字王国 这个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 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接着提出结合活动建议,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6) 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本册安排综合性学习的第一、第五单元,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在生 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其他各组,从课文的编选、“思考?练习”的设计、 语文活动的建议等方面,也都重视向生活拓展。如,读了说明性文章,启发学生 找来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在“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单元,引导学生搜集图文资料,了解中国昔日的耻辱和今日的强大 三、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 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 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 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 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
5 方式和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相同,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 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发现和得到的启发。 另一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在第五组,编排方式完全改变以往 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 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遨游汉字王国” 这个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 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接着提出结合活动建议,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6) 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本册安排综合性学习的第一、第五单元,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在生 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其他各组,从课文的编选、“思考?练习”的设计、 语文活动的建议等方面,也都重视向生活拓展。如,读了说明性文章,启发学生 找来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在“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单元,引导学生搜集图文资料,了解中国昔日的耻辱和今日的强大。 三、教学目标 (一)认字 200 个,会写 150 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 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 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5 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 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 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