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剪切变形破坏机制与过程 3.2.2.1完整岩体的剪断破坏机制与过程 完整岩体的剪断破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经 压密、弹性变形两个阶段进入破裂阶段以后,内部变 形破裂变形十分复杂(图3-9)。 (b) 图3-9 剪断破坏过程模式图 ajita, 1974) (a)—(b)为稳定破裂阶段;(c)—(d)为不稳定破坏阶段;(c)为剪断
1.沿潜在剪切面 的剪断机制与过程 (1)拉张分支裂隙 的形成与扩展 (2)法向压碎带的 A 形成 (3)潜在剪切面的 贯通 图3-10潜在剪切面破裂发展模式图 (参照 Bieniawski,1974) ①一差异剪切位移;②一分支拉裂纹;③一剪胀 拉应 压碎 微裂隙滑移段;B—锁固段
单剪应力条件下的破坏变形机制与过程 当剪切变形发生在有一定厚度的剪切带中,表现 为在单剪( simple shear)应力条件下或一对力偶作 用下的变形破坏。 在所形成的破裂迹象中较为常见和具有代表性的 是雁列破裂面。这种破裂面进一步分为张性雁列和压 扭性雁列两类,排列方式正好相反。张性雁列缝T的生 长方向大体与单剪带中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与剪 切方向夹角约45°,有时还可形成共扼的两组低次序 剪切裂隙。 压扭性雁列缝P生长方向与剪动方向夹角大约与岩 石材料内摩擦角相当。两者有时可在同一剪切带中叠 加产出
• 2. 单剪应力条件下的破坏变形机制与过程 • 当剪切变形发生在有一定厚度的剪切带中,表现 为在单剪(simple shear)应力条件下或一对力偶作 用下的变形破坏。 • 在所形成的破裂迹象中较为常见和具有代表性的 是雁列破裂面。这种破裂面进一步分为张性雁列和压 扭性雁列两类,排列方式正好相反。张性雁列缝T的生 长方向大体与单剪带中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与剪 切方向夹角约45° ,有时还可形成共扼的两组低次序 剪切裂隙。 • 压扭性雁列缝P生长方向与剪动方向夹角大约与岩 石材料内摩擦角相当。两者有时可在同一剪切带中叠 加产出
T R T R (a) (b) 图3-11剪切带中的张性雁裂(a)和压扭性雁裂(b)
a 华器卖 2 2 图3-12剪切带中雁列状张裂演化图示 [(a) tERoeving, 1968 (b)tE Qurney and Ramsay, 1973; a)1.先期拉裂;2-3.拉裂中央部位扭转;4,两则扭转;虚线代表塑性带 (b)f1f2f分别代表不同阶段产生的雁列状张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