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10057总学时40理论28实验/上机12 学分开课单位农学院开课系资环系修订时间年月日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基础气象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基础气象学 的内容包括,辐射、温度、水分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物理机理:天气系统与 天气过程:气候的成因和世界气候、中国气候的总体特征等。农业气象学的内容包括 辐射、温度、水分与农业生物及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业气象突害的概念、在我国的分布 和防御措施:农业小气候等。实验课环节包括,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气象资料的 整理方法。 修读专业:农资、园艺、植保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基础物理学 教材:《气象学》南方本,包云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8月第二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农业气象学是农资、园艺、植保专业同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同学学握气象 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这些变化对农业生物的影响,针对各种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了解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为这些专业的同学学习专业课和 毕业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基础知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辐射、温度、水分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物理机理:理解天气系统与 天气过程:理解气候的成因:了解世界气候和中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掌握辐射、温度、 水分与农业生物及农业生产的关系:掌握农业气象灾害的概念、在我国的分布和防御措 施:了解农田小气候等
1 《 农业气象学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10057 总学时 40 理论 28 实验/上机 12 学分 开课单位 农学院 开课系 资环系 修订时间 年 月 日 课 程 简 介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基础气象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基础气象学 的内容包括,辐射、温度、水分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物理机理;天气系统与 天气过程;气候的成因和世界气候、中国气候的总体特征等。农业气象学的内容包括, 辐射、温度、水分与农业生物及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业气象灾害的概念、在我国的分布 和防御措施;农业小气候等。实验课环节包括,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气象资料的 整理方法。 修读专业:农资、园艺、植保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基础物理学 教材:《气象学》南方本,包云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年 8 月第二版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农业气象学是农资、园艺、植保专业同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同学掌握气象 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这些变化对农业生物的影响,针对各种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了解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为这些专业的同学学习专业课和 毕业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基础知识。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辐射、温度、水分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物理机理;理解天气系统与 天气过程;理解气候的成因;了解世界气候和中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掌握辐射、温度、 水分与农业生物及农业生产的关系;掌握农业气象灾害的概念、在我国的分布和防御措 施;了解农田小气候等
三、修读专业 农资、园艺、植保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自然地理学、基础物理学。了解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物理 学的有关物体的运动和热力学的基础知识。 五、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概念()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C) 第二章:地球大气 大气的组成(B) 大气的铅直结构(B) 第三章:辐射(4学时) 第一节:辐射的基本知识(A) 第二节:太阳辐射(A) 第三节:地面辐射差额(B) 第四章:温度(3学时) 第一节:热量收支(A) 第二节:地面和土壤的温度(A) 第三节:水体的温度(B) 第四节:空气温度(B)
2 三、 修读专业 农资、园艺、植保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自然地理学、基础物理学。了解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物理 学的有关物体的运动和热力学的基础知识。 五、 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绪论(2 学时)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概念(A)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C) 第二章:地球大气 大气的组成(B) 大气的铅直结构(B) 第三章 :辐射(4 学时) 第一节:辐射的基本知识(A) 第二节:太阳辐射(A) 第三节:地面辐射差额(B) 第四章:温度(3 学时) 第一节:热量收支(A) 第二节:地面和土壤的温度(A) 第三节:水体的温度(B) 第四节:空气温度(B)
第五章:大气中的水份(3学时) 第一节:空气湿度(A) 第二节:蒸发和蒸散(B) 第三节:凝结和凝结物(B) 第四节:降水(B) 第六章:气压与风(2学时) 第一节:气压(B) 第二节:作用于空气上的力(A) 第三节:风(B) 第七章大气环流(2学时) 第一节:大气环流模式(A) 第二节:大气活动中心(C) 第三节:季风和地方性风(A) 第八章: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4学时) 第一节:天气系统(B) 第二节:天气过程(B) 第三节:气象业务与气象服务(C) 第九章:气候(2学时) 第一节:气候和气候系统(A) 第二节:气候形成因素(B) 第三节:世界气候及其分类(C) 第四节:中国气候(B) 2
3 第五章 :大气中的水份(3 学时) 第一节:空气湿度(A) 第二节:蒸发和蒸散(B) 第三节:凝结和凝结物(B) 第四节:降水(B) 第六章:气压与风(2 学时) 第一节:气压(B) 第二节:作用于空气上的力(A) 第三节:风(B) 第七章 大气环流(2 学时) 第一节:大气环流模式(A) 第二节:大气活动中心(C) 第三节:季风和地方性风(A) 第八章: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4 学时) 第一节:天气系统(B) 第二节:天气过程(B) 第三节:气象业务与气象服务(C) 第九章:气候(2 学时) 第一节:气候和气候系统(A) 第二节:气候形成因素(B) 第三节:世界气候及其分类(C) 第四节:中国气候(B)
第五节:广东气候(B) 第十章:主要气象要素与农业生产(4学时) 第一节:辐射波谱与农业生产(A) 第二节:光照与农业生产(A) 第三节:温度的生物学意义(A) 第四节:积温及其应用(B) 第五节:农田小气候(C) 第十一章气象灾害及其防御(2学时) 第一节低温害与热害(B) 第二节干旱(B) 第三节洪涝灾害与湿害(B) 第四节风害与其他灾害(C) 六、实验内容与要求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1日射观测 2 温度观测 3 3 大气中的水分观测 3 气候资料的分析与应用 3 5
4 第五节:广东气候(B) 第十章:主要气象要素与农业生产(4 学时) 第一节:辐射波谱与农业生产(A) 第二节:光照与农业生产(A) 第三节:温度的生物学意义(A) 第四节:积温及其应用(B) 第五节:农田小气候(C) 第十一章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2 学时) 第一节 低温害与热害(B) 第二节 干旱(B) 第三节 洪涝灾害与湿害(B) 第四节 风害与其他灾害(C) 六、 实验内容与要求 序号 实验内容 学时 1 日射观测 3 2 温度观测 3 3 大气中的水分观测 3 4 气候资料的分析与应用 3 5
七、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气象学》南方本,包云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8月第二版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 全书出版社,1987 2、周淑贞.气象学与气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家诚.中国气候总论.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4、程纯枢主编.中国的气候与农业.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执笔:谢平
5 七、 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气象学》南方本,包云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年 8 月第二版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 全书出版社,1987 2、周淑贞.气象学与气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家诚.中国气候总论.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4、程纯枢主编.中国的气候与农业.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执笔: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