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指导。学生则以组队的形式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 首先由指导教师就电子综合系统设计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理论讲解,然后 布置设计任务。本课程所需完成的设计为一个半开放式任务,分为限定完成部分和自 我发挥部分。对限定完成的部分学生分组独立完成要求的电路版图设计及作品调试: 发挥部分只对必要的技术环节做了限定,而系统的应用场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等完 全由学生自行设定。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完成设计任务,以3-4人为一组自行组团。 项目组首先进行资料查询和文献研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集中讨论形成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包括系统功能、系统构成、性能指标、预设的应用场景、团队 分工、计划进度及经费预算等内容,并在方案答辩通过后进入实施阶段。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系统性能与复杂度之间、功能和工程应用场景之 间、实现难易程度和经济成本之间等多方面的互为制约和冲突的因素。 系统的实现阶段包括电路原理设计、电路版图设计、电路调试、电路仿真、算 法设计、软件设计、软件调试、系统联调、性能测试、系统改进等诸多环节,要求学 生能够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不断地讨论和尝试,解决系 统实现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最终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 课程结束时各团队进行系统的展示和汇报,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在教学过程 中指导组将设置各考核检查环节,以定时指导、集中检查、分工协作的指导模式,确 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学生经过此面向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实践环节,经过“调研 分析-设计制作-调试-测试-改进-运行”等模拟解决工程问题的环节,实现解决复杂 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采用分模块考核,其中,电路版图设计与调试30%(其中,模块电路版图的 设计30%;现场考核70%[原理图制作30%,元件库制作10%,封装制作10%,印制板电 路设计20%]),射频专题20%,项目综合设计50%(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及项目组的分 工进行打分,分数构成包括:设计报告40%:完成情况30%:团队协作10%:项目管 理10%;项目答辩10%)。 课程报告需包含:设计任务、团队分工与项目计划、方案选择与设计、软硬件原 理与实现、测试要求与设备、结果记录与讨论、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 6
- 6 - 方式指导。学生则以组队的形式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 首先由指导教师就电子综合系统设计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理论讲解,然后 布置设计任务。本课程所需完成的设计为一个半开放式任务,分为限定完成部分和自 我发挥部分。对限定完成的部分学生分组独立完成要求的电路版图设计及作品调试; 发挥部分只对必要的技术环节做了限定,而系统的应用场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等完 全由学生自行设定。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完成设计任务,以 3-4 人为一组自行组团。 项目组首先进行资料查询和文献研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集中讨论形成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包括系统功能、系统构成、性能指标、预设的应用场景、团队 分工、计划进度及经费预算等内容,并在方案答辩通过后进入实施阶段。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系统性能与复杂度之间、功能和工程应用场景之 间、实现难易程度和经济成本之间等多方面的互为制约和冲突的因素。 系统的实现阶段包括电路原理设计、电路版图设计、电路调试、电路仿真、算 法设计、软件设计、软件调试、系统联调、性能测试、系统改进等诸多环节,要求学 生能够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不断地讨论和尝试,解决系 统实现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最终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 课程结束时各团队进行系统的展示和汇报,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在教学过程 中指导组将设置各考核检查环节,以定时指导、集中检查、分工协作的指导模式,确 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学生经过此面向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实践环节,经过“调研 -分析-设计-制作-调试-测试-改进-运行”等模拟解决工程问题的环节,实现解决复杂 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 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采用分模块考核,其中,电路版图设计与调试 30%(其中,模块电路版图的 设计 30%;现场考核 70%[原理图制作 30%,元件库制作 10%,封装制作 10%,印制板电 路设计 20%]),射频专题 20%,项目综合设计 50%(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及项目组的分 工进行打分,分数构成包括:设计报告 40%;完成情况 30%;团队协作 10%;项目管 理 10%;项目答辩 10%)。 课程报告需包含:设计任务、团队分工与项目计划、方案选择与设计、软硬件原 理与实现、测试要求与设备、结果记录与讨论、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
2.课程安排计划书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015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课程安排计划书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2017年12月 -7-
- 7 - 2.课程安排计划书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015 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课程安排计划书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2017 年 12 月
为了加强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从2015级起,对《电子 系统综合设计》进行改造,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成果输出四个方 面进行顶层设计,围绕“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的全过程,着重在相关电 路设计、仿真技术以及软件设计等多个方面技术能力以及成本核算、沟通与表达、团 队合作等非技术能力的培养,采用“目标导向、综合考量、一主多辅、团队协作”等 教学手段,完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达到提升同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含实验)》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综合实验与 设计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进行市场调研和文献研究: 2、能够综合运用数理、电路、通信等基本原理对包含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的 电子综合系统进行性能分析,确定设计目标: 3、能针对确定的设计目标,设计系统解决方案,并在方案设计中能综合考虑成 本、功能、性能、社会、安全、法律和环境等因素影响: 4、能按照所设计的系统方案进行软硬件分工,确定软硬件设计开发流程及实施 路线: 5、能按照所确定的流程进行软硬件开发,包括电路仿真、硬件设计、版图输出、 软件编程与调试、系统联调及性能测试,并进行性能优化: 6、能组织团队以开展项目,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7、具备项目管理的基本经验,能就项目做出预算,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预 算方案: 8、能就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及设计成果进行答辩汇报并撰写设计报告,思路清晰。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目标导向、综合考量、一主多辅、团队协作”为教学手段,围绕教学 目标这个中心,设置知识引导、方案论证、仿真技术应用、硬件电路版图与制作、软 件设计与调试、总结与报告等多个环节,在完成作品设计与制作的基础上达到提升解 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目的。 1.目标导向 学生应明确教学目标以及为该教学目标达成而实现的电子系统。该系统的设计应 满足: 1)实现一套包含:传感技术、射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电子综合系统: 2)所设计系统应考虑工程应用场景,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 3)该系统至少包括传感器及其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无线传输三个过程; 4)该系统中不能全部采用现有模块,至少有一部分是自己设计及制作的电路: 5)系统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成本、功能、性能、社会、安全、法律和环境等因 素影响。 2.综合考量 -8-
- 8 - 为了加强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从 2015 级起,对《电子 系统综合设计》进行改造,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成果输出四个方 面进行顶层设计,围绕“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的全过程,着重在相关电 路设计、仿真技术以及软件设计等多个方面技术能力以及成本核算、沟通与表达、团 队合作等非技术能力的培养,采用“目标导向、综合考量、一主多辅、团队协作”等 教学手段,完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达到提升同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一、 教学目标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含实验)》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综合实验与 设计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进行市场调研和文献研究; 2、能够综合运用数理、电路、通信等基本原理对包含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的 电子综合系统进行性能分析,确定设计目标; 3、能针对确定的设计目标,设计系统解决方案,并在方案设计中能综合考虑成 本、功能、性能、社会、安全、法律和环境等因素影响; 4、能按照所设计的系统方案进行软硬件分工,确定软硬件设计开发流程及实施 路线; 5、能按照所确定的流程进行软硬件开发,包括电路仿真、硬件设计、版图输出、 软件编程与调试、系统联调及性能测试,并进行性能优化; 6、能组织团队以开展项目,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7、具备项目管理的基本经验,能就项目做出预算,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预 算方案; 8、能就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及设计成果进行答辩汇报并撰写设计报告,思路清晰。 二、 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目标导向、综合考量、一主多辅、团队协作”为教学手段,围绕教学 目标这个中心,设置知识引导、方案论证、仿真技术应用、硬件电路版图与制作、软 件设计与调试、总结与报告等多个环节,在完成作品设计与制作的基础上达到提升解 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目的。 1.目标导向 学生应明确教学目标以及为该教学目标达成而实现的电子系统。该系统的设计应 满足: 1) 实现一套包含:传感技术、射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电子综合系统; 2) 所设计系统应考虑工程应用场景,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 3) 该系统至少包括传感器及其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无线传输三个过程; 4) 该系统中不能全部采用现有模块,至少有一部分是自己设计及制作的电路; 5) 系统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成本、功能、性能、社会、安全、法律和环境等因 素影响。 2. 综合考量
所谓综合考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对作品的设计应综合考量成本、功能、 性能、社会、安全、法律和环境等诸多因素,以实现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是对学生的考核是基本设计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仿真软件应用能 力、电路版图设计及系统调试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察。 3.一主多辅 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团队联合指导,团队包括课程负责人、硬件电路设计责任指导 教师、软件设计责任指导教师、仿真设计责任指导教师、研究生助教等多人组成,所 谓一主多辅,一是在课程负责人的主导下,全体教学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完成作品设 计与调试的实现:二是分阶段,以相关责任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为辅,完成阶段任务 的实施。 课程负责人:刘学观 硬件电路设计责任指导教师:张德凤周鸣籁 软件设计责任指导教师:邹玮 射频仿真与版图设计责任指导教师: 杨歆汨张德凤 研究生助教:刘艺华文亮 4.团队合作 首先由指导教师就电子综合系统设计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理论讲解,然后 布置设计任务。本课程所需完成的设计为一个半开放式任务,分为限定完成部分和自 我发挥部分。对限定完成的部分学生分组独立完成要求的电路版图设计及作品调试; 发挥部分只对必要的技术环节做了限定,而系统的应用场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等完 全由学生自行设定。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完成设计任务,以3-4人为一组自行组团。 项目组首先进行资料查询和文献研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集中讨论形成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包括系统功能、系统构成、性能指标、预设的应用场景、团队 分工、计划进度及经费预算等内容,并在方案答辩通过后进入实施阶段。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系统性能与复杂度之间、功能和工程应用场景之 间、实现难易程度和经济成本之间等多方面的互为制约和冲突的因素。 系统的实现阶段包括电路原理设计、电路版图设计、电路调试、电路仿真、算 法设计、软件设计、软件调试、系统联调、性能测试、系统改进等诸多环节,要求学 生能够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不断地讨论和尝试,解决系 统实现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最终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 课程结束时各团队进行系统的展示和汇报,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在教学过程 中指导组将设置各考核检查环节,以“三导一协作”(即:及时引导、定时指导、集 中督导、分工协作)的指导模式,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学生经过此面向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实践环节,经过“调研 分析-设计制作调试-测试-改进-运行”等模拟解决工程问题的环节,实现解决复杂 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安排计划 本课程采用“分散与集中结合、实操与作品考核与汇报交流结合”的教学模式, 全课程分四个阶段,下面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2017.12-2018.1动员与任务布置阶段 -9
- 9 - 所谓综合考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对作品的设计应综合考量成本、功能、 性能、社会、安全、法律和环境等诸多因素,以实现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是对学生的考核是基本设计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仿真软件应用能 力、电路版图设计及系统调试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察。 3. 一主多辅 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团队联合指导,团队包括课程负责人、硬件电路设计责任指导 教师、软件设计责任指导教师、仿真设计责任指导教师、研究生助教等多人组成,所 谓一主多辅,一是在课程负责人的主导下,全体教学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完成作品设 计与调试的实现;二是分阶段,以相关责任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为辅,完成阶段任务 的实施。 课程负责人:刘学观 硬件电路设计责任指导教师:张德凤 周鸣籁 软件设计责任指导教师:邹玮 射频仿真与版图设计责任指导教师: 杨歆汨 张德凤 研究生助教:刘艺 华文亮 4. 团队合作 首先由指导教师就电子综合系统设计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理论讲解,然后 布置设计任务。本课程所需完成的设计为一个半开放式任务,分为限定完成部分和自 我发挥部分。对限定完成的部分学生分组独立完成要求的电路版图设计及作品调试; 发挥部分只对必要的技术环节做了限定,而系统的应用场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等完 全由学生自行设定。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完成设计任务,以 3-4 人为一组自行组团。 项目组首先进行资料查询和文献研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集中讨论形成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包括系统功能、系统构成、性能指标、预设的应用场景、团队 分工、计划进度及经费预算等内容,并在方案答辩通过后进入实施阶段。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系统性能与复杂度之间、功能和工程应用场景之 间、实现难易程度和经济成本之间等多方面的互为制约和冲突的因素。 系统的实现阶段包括电路原理设计、电路版图设计、电路调试、电路仿真、算 法设计、软件设计、软件调试、系统联调、性能测试、系统改进等诸多环节,要求学 生能够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不断地讨论和尝试,解决系 统实现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最终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 课程结束时各团队进行系统的展示和汇报,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在教学过程 中指导组将设置各考核检查环节,以“三导一协作”(即:及时引导、定时指导、集 中督导、分工协作)的指导模式,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学生经过此面向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实践环节,经过“调研 -分析-设计-制作-调试-测试-改进-运行”等模拟解决工程问题的环节,实现解决复杂 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安排计划 本课程采用“分散与集中结合、实操与作品考核与汇报交流结合”的教学模式, 全课程分四个阶段,下面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 2017.12-2018.1 动员与任务布置阶段
目标:明确总体任务,完成分组,明确限定要求部分电路各自任务。 要求: 分好组、开始资料消化和文献收集 具体安排: 16周动员及布置任务 17-19周放假前部置寒假任务、布置开题报告、布置版图考核要求 第二阶段2018.3-4.完成限定要求部分的考核、准备自由发挥部分方案 1周-2周学习调制解调电路原理、电路版图设计 3周4周电路布图技术考核、文献查阅、布置自由发挥项目任务书 5周-6周调制解调电路的调试与汇报考核 提交工作总结报告1、设计任务书 第三阶段2018.5-6完成自由发挥部分的设计、考核 7周 确定实施方案交流汇报(汇报交流) 8-10周射频仿真技术培训与考核 11-14周 完成作品的制作与调试任务 要求:硬件完成全部电路功能 软件完成全部代码设计 准备工作阶段报告2 第四阶段2018.6-2018.6总结汇报阶段 16-17周完成总结报告、交流汇报 要求:完成项目验收、交流汇报提交工作报告2 四、教学成果输出要求 1.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分模块考核,其中,电路版图设计与调试30%(其中,模块电路版图的 设计30%;现场考核70%[原理图制作30%,元件库制作10%,封装制作10%,印制板电 路设计20%]),射频专题20%,项目综合设计50%(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及项目组的分 工进行打分,分数构成包括:设计报告40%:完成情况30%:团队协作10%:项目管 理10%:项目答辩10%)。 课程报告需包含:设计任务、团队分工与项目计划、方案选择与设计、软硬件原 理与实现、测试要求与设备、结果记录与讨论、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 2.成果输出要求 21提交以下报告: 1. 项目任务书 2.工作进展报告1 3.工作进展报告2 4.项目总结报告 2.2完成以下阶段考核 -10-
- 10 - 目标:明确总体任务,完成分组,明确限定要求部分电路各自任务。 要求: 分好组、开始资料消化和文献收集 具体安排: 16 周 动员及布置任务 17-19 周 放假前部置寒假任务、布置开题报告、布置版图考核要求 第二阶段 2018.3-4. 完成限定要求部分的考核、准备自由发挥部分方案 1 周-2 周 学习调制解调电路原理、电路版图设计 3 周-4 周 电路布图技术考核、文献查阅、布置自由发挥项目任务书 5 周-6 周 调制解调电路的调试与汇报考核 提交工作总结报告 1、设计任务书 第三阶段 2018.5-6 完成自由发挥部分的设计、考核 7 周 确定实施方案 交流汇报(汇报交流) 8-10 周 射频仿真技术培训与考核 11-14 周 完成作品的制作与调试任务 要求:硬件完成全部电路功能 软件完成全部代码设计 准备工作阶段报告 2 第四阶段 2018.6-2018.6 总结汇报阶段 16-17 周 完成总结报告、交流汇报 要求: 完成项目验收、交流汇报 提交工作报告 2 四、 教学成果输出要求 1.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分模块考核,其中,电路版图设计与调试 30%(其中,模块电路版图的 设计 30%;现场考核 70%[原理图制作 30%,元件库制作 10%,封装制作 10%,印制板电 路设计 20%]),射频专题 20%,项目综合设计 50%(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及项目组的分 工进行打分,分数构成包括:设计报告 40%;完成情况 30%;团队协作 10%;项目管 理 10%;项目答辩 10%)。 课程报告需包含:设计任务、团队分工与项目计划、方案选择与设计、软硬件原 理与实现、测试要求与设备、结果记录与讨论、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 2.成果输出要求 2.1 提交以下报告: 1. 项目任务书 2. 工作进展报告 1 3. 工作进展报告 2 4. 项目总结报告 2.2 完成以下阶段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