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①震级:表明地震力大小的量级P28 其中1级释放能力为2×106焦耳,每增大一级,能 量大体增加50倍,地壳岩石中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 不会超过8.9级,因为地壳岩石圈不能承受大于8.9 级地震的能量传递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①震级:表明地震力大小的量级P238 其中1级释放能力为2×106焦耳,每增大一级,能 量大体增加50倍,地壳岩石中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 不会超过8.9级,因为地壳岩石圈不能承受大于8.9 级地震的能量传递
域构造隐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表 各级地震的能量 M E(J) M E (J) 女 E (J) 2. 2. 3. 0×106 5 0×1012 8.5 6×1017 2 6. 6 6. 8.9 1. 3×107 3×1013 4×1018 3 2. 0×109 7 2. 0×1015 6. 4 8 6 3×1010 3×1016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表 各级地震的能量 M E(J) M E(J) M E(J) 1 2. 0×106 5 2. 0×1012 8. 5 3. 6×1017 2 6. 3×107 6 6. 3×1013 8. 9 1. 4×1018 3 2. 0×109 7 2. 0×1015 4 6. 3×1010 8 6. 3×1016
区域构道稳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②周期与频率:振动要素中,周期与频率对建筑物 的安全性影响显著。 般的地震,震波主频在2-8Z,周期在0.5-O.125秒间变动。 般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在0.1-2.5秒之间,低层建筑<高层建筑 当地震波周期≈建筑自振周期时→引起强烈共振→建筑严 重受损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当地震波周期≈建筑自振周期时→引起强烈共振→建筑严 重受损。 ②周期与频率:振动要素中,周期与频率对建筑物 的安全性影响显著。 一般的地震,震波主频在2-8HZ,周期在0.5-0.125秒间变动。 一般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在0.1-2.5秒之间,低层建筑<高层建筑
域构造隐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地震波周期随距震中距离增大而变大,故有远离 震中处低层建筑完好而高层建筑严重受损现象。同 样,因为深厚土层自振周期大于坚硬岩石层和薄士 层区,故在同样距离上,深厚士层区及其建筑物更 易于发生共振而产生严重破坏(黄士区则更应重视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地震波周期随距震中距离增大而变大,故有远离 震中处低层建筑完好而高层建筑严重受损现象。同 样,因为深厚土层自振周期大于坚硬岩石层和薄土 层区,故在同样距离上,深厚土层区及其建筑物更 易于发生共振而产生严重破坏(黄土区则更应重视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卓越周期:某建筑场地岩土经试验测试得到的自 振周期。 岩士层卓越周期平均值: 稳定岩层 0.15s Ⅱ一一般岩层 0.27s 瓜 松软岩层 0.4s W 异常松软岩层 0.5s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岩土层卓越周期平均值: Ⅰ ——稳定岩层 0.15s Ⅱ —一般岩层 0.27s Ⅲ ——松软岩层 0.4s Ⅳ——异常松软岩层 0.5s *卓越周期:某建筑场地岩土经试验测试得到的自 振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