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号 实验项目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主要仪器 类型 分 备 图 地点 2 实习二 认识自然金*幸、金刚石幸率 验证性2 自然元素矿物和李四光基 自然元素、硫化石墨*、方铅矿*、闪锌 实验 估化物氧化物及础实哈 物、氧化物及氢矿、辰砂、黄铜矿* 氢氧化物矿物的137、138 氧化物和矿物的 斑铜矿、磁黄铁矿幸、辉铃 标本、放大镜、小 认识 矿、推黄*、雌黄*、辉相 刀、条痕板 矿、黄铁矿、毒砂 刚玉**、赤铁**、锡石 软锰矿*、磁铁矿*、铬 矿、黑钨矿 石英 (含异种)、水镁石、铝 矿幸、褐铁矿*率、硬锰矿 实习三 认识锆石*、橄榄石*、石验证性2 链状、层状硅酸盐李四光基 岛状、环状硅酸榴子石*、蓝品石、红 实验 矿物的标本、放大础实验楼 盐矿物的认识 石*、绿帘石$、符山石 镜、小刀 137、138 绿柱石、电气石 实习四 认识普通辉石*幸、重石 验证性2链状、层状硅酸盐李四光基 链状、层状硅酸硅灰石*、透闪石*、阳起 实验 矿物的标本、放大础实验楼 盐矿物的认识 石*、普通角闪石*、蛇丝 镜、小刀 137、138 石幸、高岭石**、滑石*、 叶蜡石*、蒙脱石、蛭石 黑云母*来、白云母*、 泥石* 实习五 认识正长石、微斜长石 验证性 架状硅酸盐矿物李四光基 架状硅酸盐矿 、斜长石*、沸石*、霞 实验 的标本、放大镜 础实验花 物的认识 石、白榴石。 小刀 137、138 实习六 认识方解石*、菱镁矿* 验证性 2 其他含氧岩、卤化李四光基 其他含氧岩、卤菱铁矿、菱锰矿、菱锌们 实验 物矿物的标本、放础实验衫 化物矿物的认 文石、白云石案、孔雀石 大镜、小刀 137、138 识 蓝铜矿、重晶石*、石音 磷灰石◆、萤石。 注:带双星号*者为第一类,带星号*者为第二类,无标记者为第三类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理论考试与实验课作业综合评定成绩,考试为闭卷,占总成绩的0%,实验 课作业占总成绩的30%。 七、审核人 叶茂教授
21 序 号 实验项目 内容提要 实验 类型 学时 分配 主要仪器 设 备 实验 地点 备 注 2 实习二 自然元素、硫化 物、氧化物及氢 氧化物矿物的 认识 认识自然金**、金刚石**、 石墨**、方铅矿**、闪锌 矿**、辰砂、黄铜矿**、 斑铜矿、磁黄铁矿*、辉锑 矿、雄黄*、雌黄*、辉钼 矿*、黄铁矿**、毒砂*、 刚玉**、赤铁矿**、锡石*、 软锰矿*、磁铁矿**、铬铁 矿**、黑钨矿*、石英** (含异种)、水镁石、铝土 矿*、褐铁矿**、硬锰矿*。 验证性 实验 2 自然元素矿 物和 硫化物氧化 物及 氢氧化物矿 物的 标本、放大镜、小 刀、条痕板 李四光基 础实验楼 137、138 3 实习三 岛状、环状硅酸 盐矿物的认识 认识锆石*、橄榄石**、石 榴子石**、蓝晶石*、红柱 石*、绿帘石*、符山石、 绿柱石**、电气石*。 验证性 实验 2 链状、层状硅酸盐 矿物的标本、放大 镜、小刀 李四光基 础实验楼 137、138 4 实习四 链状、层状硅酸 盐矿物的认识 认识普通辉石**、霓石、 硅灰石*、透闪石*、阳起 石*、普通角闪石**、蛇纹 石*、高岭石**、滑石*、 叶蜡石*、蒙脱石、蛭石、 黑云母**、白云母**、绿 泥石* 验证性 实验 2 链状、层状硅酸盐 矿物的标本、放大 镜、小刀 李四光基 础实验楼 137、138 5 实习五 架状硅酸盐矿 物的认识 认识正长石**、微斜长石 **、斜长石**、沸石*、霞 石、白榴石。 验证性 实验 2 架状硅酸盐 矿物 的标本、放大镜、 小刀 李四光基 础实验楼 137、138 6 实习六 其他含氧岩、卤 化物矿物的认 识 认识方解石**、菱镁矿*、 菱铁矿、菱锰矿、菱锌矿、 文石、白云石*、孔雀石*、 蓝铜矿、重晶石*、石膏*、 磷灰石*、萤石。 验证性 实验 2 其他含氧岩、卤化 物矿物的标本、放 大镜、小刀 李四光基 础实验楼 137、138 注:带双星号**者为第一类,带星号*者为第二类,无标记者为第三类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期末理论考试与实验课作业综合评定成绩,考试为闭卷,占总成绩的 70%,实验 课作业占总成绩的 30%。 七、审核人 叶茂教授
学院审定程序说明 在课程组讨论基础上,执笔人编写大纲,审核人及教研室审核后提出修政建议,课程组再次 讨论,执笔人进行修改后,提交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定稿
22 学院审定程序说明 在课程组讨论基础上,执笔人编写大纲,审核人及教研室审核后提出修改建议,课程组再次 讨论,执笔人进行修改后,提交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定稿
《地质学基础AI(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612018 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A】(岩石学) 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Geology A(Petrology) 开课学期:1 学时/学分:30(其中实验学时:12学时)5 课程类别:必修课 开课专业:勒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地理 信息系统 选用教材:卢良兆、许文良主编,岩石学地质出版社,201川 主要参考书: 1.路风香,桑隆康主编.岩石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2.吴泰然何国琦等编著.《普通地质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执笔人:董永胜 一、课程简介 地质学基础A(岩石学)是为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等非地学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性基 础课,课堂教学采用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个 部分,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了解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基本形成框架、三大岩 类的总体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不同岩类基本特征与其形成过程方面的有机联 系,锻炼学生地质思维、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三大岩类的基本分类命名原则和 主要岩石类型的基本特征,重点学会常见岩石类型的手标本鉴定和描述。 Introduction to thecourse Foundation of Geology A (Petrology)is a fundamental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earth sciences.Four parts are included in the petrology courses that are mineralogy Igneous Petrology, Sedimentary Petrology and Metamorphic etrology The cours is taught by means of lectures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cluding microscope thin-section and hand-specimen.Contents of the lectures are composed of mineralogy foundation,principals and concepts of petrology,classification of rocks, mineral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three types of rocks,sructure,texture and stratigraphic features of various rocks.Relevant processes of mantle-crust interaction and tectonics involved in the genesis of the rocks will also be introduced in the Petrology course. 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地质学基础A(岩石学)是为勘查技术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与勘 探以及土地济源管理等非地学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性基础课的一部分,教学采用理论课和实验课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基本形成框架以及分头 命名原则:重点掌握常见岩石类型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特征,学会岩石手标本的鉴别和简要描 述以及鉴定报告的编写。通过实习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 地质思维以及综合分析问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23 《地质学基础 AⅠ(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612018 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 AⅠ(岩石学) 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Geology A (Petrology) 开课学期:1 学时/学分:30 (其中实验学时:12 学时)/5 课程类别:必修课 开课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地理 信息系统 选用教材:卢良兆、许文良 主编, 岩石学.地质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1. 路凤香,桑隆康 主编. 岩石学.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2. 吴泰然 何国琦等编著.《普通地质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执笔人:董永胜 一、课程简介 地质学基础 A(岩石学)是为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等非地学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性基 础课,课堂教学采用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个 部分,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了解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基本形成框架、三大岩 类的总体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不同岩类基本特征与其形成过程方面的有机联 系,锻炼学生地质思维、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三大岩类的基本分类命名原则和 主要岩石类型的基本特征,重点学会常见岩石类型的手标本鉴定和描述。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Foundation of Geology A (Petrology)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earth sciences. Four parts are included in the petrology courses that are mineralogy Igneous Petrology, Sedimentary Petrology and Metamorphic etrology. The course is taught by means of lectures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cluding microscope thin-section and hand-specimen. Contents of the lectures are composed of mineralogy foundation, principals and concepts of petrology, classification of rocks, mineral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three types of rocks, structure, texture and stratigraphic features of various rocks. Relevant processes of mantle-crust interaction and tectonics involved in the genesis of the rocks will also be introduced in the Petrology course. 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地质学基础 A(岩石学)是为勘查技术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与勘 探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等非地学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性基础课的一部分,教学采用理论课和实验课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基本形成框架以及分类 命名原则;重点掌握常见岩石类型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特征,学会岩石手标本的鉴别和简要描 述以及鉴定报告的编写。通过实习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 地质思维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与岩石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即传统的 基”。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应重点讲授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等岩类学基础知识 和相关的重要概念,对岩石成因、具体形成过程等所涉及的岩理学内容应做话宜的概略介绍。在 实验教学环节中,应阐明不同岩类常见岩石类型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重点阐明岩石标本的鉴 定和描述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科学鉴定岩石标本的能力。 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1学时) 1.课程简介 石内容、方法和意义 石循环 第一篇火成岩岩石学 (一)理论课安排(18学时) 第一章岩浆及岩浆作用(1学时) 1.岩浆的概念 2.硅酸盐 岩浆的化学成分 第二章火成岩的基本特征(4学时) 1火成岩的化学成分 火成岩的 物成公 4.火成岩的分类命名 5.火成岩的主要类型 第二篇沉积岩岩石学 第三章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2学时) 1沉积岩(物)的物质米源 2.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 3.沉积期后变化(成岩作用) 4.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陆源碎屑岩(2学时) 1.陆源碎屑岩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2,陆原碎岩的物质成分 3.陆源碎屑岩的结构构造 4.陆源碎屑岩的分类和主要类型 第五章内源岩碳酸盐岩(2学时) 1.碳酸盐岩的物质成分
24 三、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与岩石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即传统的“三 基”。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应重点讲授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等岩类学基础知识 和相关的重要概念,对岩石成因、具体形成过程等所涉及的岩理学内容应做适宜的概略介绍。在 实验教学环节中,应阐明不同岩类常见岩石类型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重点阐明岩石标本的鉴 定和描述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科学鉴定岩石标本的能力。 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1 学时) 1. 课程简介 2. 岩石及岩石循环 3. 岩石学的概念、内容、方法和意义 第一篇 火成岩岩石学 (一)理论课安排(18 学时) 第一章 岩浆及岩浆作用(1 学时) 1. 岩浆的概念 2. 硅酸盐岩浆的化学成分 3. 岩浆的物理性质 4. 岩浆作用及火成岩 第二章 火成岩的基本特征(4 学时) 1. 火成岩的化学成分 2. 火成岩的矿物成分 3. 火成岩的结构构造 4. 火成岩的分类命名 5. 火成岩的主要类型 第二篇 沉积岩岩石学 第三章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2 学时) 1. 沉积岩(物)的物质来源 2. 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 3. 沉积期后变化(成岩作用) 4.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陆源碎屑岩(2 学时) 1. 陆源碎屑岩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2. 陆源碎屑岩的物质成分 3.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构造 4. 陆源碎屑岩的分类和主要类型 第五章 内源岩-碳酸盐岩( 2 学时) 1. 碳酸盐岩的物质成分
2.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 3.碳酸盐岩的分类及主要岩石类型 4.其它内源沉积岩 第三篇变质岩岩石学 第六章变质作用概述(2学时) 1,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2变质作用影向因素 3.变质作用的方式 4.变质作用的分类 第七章变质岩的基本特征(4学时) 1弯质岩的化学成分 2.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3.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4.变质岩的分类命名 (二)实验课安排(12学时) 实验一超基性和基性岩(2学时) 1,超基性和基性岩岩石标本的鉴定内容和描述方法 2.深成、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的观察和描述 3.岩石标本鉴定报告的编写 实验二中性和酸性岩(2学时) 1.中性和酸性岩岩石标本的鉴定内容和描述方法 2.深成、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的观察和描述 3.岩石标本鉴定报告的编写 实验三陆源碎屑岩(2学时) 1,陆源碎屑岩岩石标本的鉴定内容和描述方法 2.陆源碎屑岩结构构造的观察和描述 3.陆源碎屑岩主要岩石类型的观察和描述 实验四、碳酸盐岩(2学时) 1.碳酸盐岩岩石标本的鉴定内容和描述方法 2.碳酸盐岩结构构造的观察和描述 3.碳酸盐岩主要岩石类型的观察和描述 实验五以构造命名的变质岩系列(2学时) 1,变质岩岩石标本的鉴定内容和描述方法 、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的观察和描述 实验六以矿物组合命名的变质岩系列(2学时) 23
25 2. 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 3. 碳酸盐岩的分类及主要岩石类型 4. 其它内源沉积岩 第三篇 变质岩岩石学 第六章 变质作用概述(2 学时) 1.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2. 变质作用影响因素 3. 变质作用的方式 4. 变质作用的分类 第七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4 学时) 1. 变质岩的化学成分 2.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3.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4. 变质岩的分类命名 (二)实验课安排(12 学时) 实验一 超基性和基性岩 (2 学时) 1. 超基性和基性岩岩石标本的鉴定内容和描述方法 2. 深成、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的观察和描述 3. 岩石标本鉴定报告的编写 实验二 中性和酸性岩 (2 学时) 1. 中性和酸性岩岩石标本的鉴定内容和描述方法 2. 深成、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的观察和描述 3. 岩石标本鉴定报告的编写 实验三 陆源碎屑岩(2 学时) 1. 陆源碎屑岩岩石标本的鉴定内容和描述方法 2. 陆源碎屑岩结构构造的观察和描述 3. 陆源碎屑岩主要岩石类型的观察和描述 实验四、 碳酸盐岩(2 学时) 1. 碳酸盐岩岩石标本的鉴定内容和描述方法 2. 碳酸盐岩结构构造的观察和描述 3. 碳酸盐岩主要岩石类型的观察和描述 实验五 以构造命名的变质岩系列(2 学时) 1. 变质岩岩石标本的鉴定内容和描述方法 2. 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的观察和描述 3. 糜棱岩、碎裂岩的观察和描述 实验六 以矿物组合命名的变质岩系列(2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