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项目 学时 主要仪器 内容提要 分和 实约 备注 7阅读地形地厨通过地质图阅读掌综合性 2 挂图、多媒体 鸽子楼 必修 内动 质作用的 实验 合分析方法 六、考核方式: 课程成绩包括平时成绩(10%)、实验课成绩(20-30%)和期末考试成绩(60-70%)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课堂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综合表现等 方面综合给定。 实验课成绩主要依据实验课出勤情况、课堂中在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实验 课作业完成情况。 期末期间进行闭卷考试,卷面100分,考察基础概念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审核人 梁一鸿教授 学院审定程序说明 在课程组讨论基础上,执笔人编写大纲,审核人及教研室审核后提出修改建议,课程组再次 讨论,执笔人进行修改后,提交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定稿
6 序 号 实验项目 内容提要 实验 类型 学时 分配 主要仪器 设 备 实验 地点 备注 7 阅读地形地质 图 通过地质图阅读掌握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综 合分析方法 综合性 2 挂图、多媒体 鸽子楼 实验室 必修 六、考核方式: 课程成绩包括平时成绩(10%)、实验课成绩(20-30%)和期末考试成绩(60-70%)。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课堂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综合表现等 方面综合给定。 实验课成绩主要依据实验课出勤情况、课堂中在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实验 课作业完成情况。 期末期间进行闭卷考试,卷面 100 分,考察基础概念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审核人 梁一鸿 教授 学院审定程序说明 在课程组讨论基础上,执笔人编写大纲,审核人及教研室审核后提出修改建议,课程组再次 讨论,执笔人进行修改后,提交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定稿
《地质学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612003 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B 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Geology 开课学期:2 学时/学分:64/4(其中实验学时:20)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开课专业: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工程(工科试验班)、地质工程(工程地质与察工程)、土木 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选用教材:吴泰然何国琦等编著,《普通地质学》,2003.8,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要参考书: 7.李亚美等,地质学基础,1994,地质出版社。 8.宋春青张振春编著,地质学基础,1997,高等教有出版社。 9.汪新文等,地球科学概论,1999,地质出版社 10.陶世龙,万天丰,程捷,地球科学概论,1999,地质出版社。 11.张宝政、陈琦,地质学原理,1983,地质出版社。 12.刘本培、蔡运龙,地球科学导论,2000,高等教有出版社。 13.夏邦栋等,普通地质学,1995,地质出版社。 执笔人:叶茂 一、课程简介: 《地质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以行星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环绕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表形态,着重研究困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 历史,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本内容包括:地球的形态、大小和表面特征:地 球外部层圈和内部层圈的结构特征: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地球上发生的内外地质作用特征及其 产物:地质年代与地层对比: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形变:全球构造与地球起源。 "The foundation of geology"is a theoretic,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course.Its main objective is the planet earth,including the hydrosphere,atmosphere,biosphere and the form of the earth's surface.It studies the make-up.structure and history of the earth providing layout for subsistence of mankind and advance of society.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includes the shape.size and topographic features of the earth,the structure and features of the outer and inner layers of the earth;the main 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earth,the geological processes,their features and products,geochronology and strata correlation:the make-up and deformation of the lithosphere and the global tectonics and the genesis of the earth..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地质学基础》B是一门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它着重研究固 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历史,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是使学生掌握地质基本理论和地质工作的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地球的形态、大小和表面特征
7 《地质学基础 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612003 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 B 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Geology 开课学期:2 学时/学分:64/4 (其中实验学时:20 )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 必修课 开课专业: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工程(工科试验班)、地质工程(工程地质与勘察工程)、土木 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选用教材:吴泰然 何国琦等编著,《普通地质学》,2003.8,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7. 李亚美等,地质学基础,1994,地质出版社。 8. 宋春青 张振春 编著,地质学基础,1997,高等教育出版社。 9. 汪新文等,地球科学概论,1999,地质出版社。 10. 陶世龙,万天丰,程 捷,地球科学概论,1999,地质出版社。 11. 张宝政、陈琦,地质学原理,1983,地质出版社。 12. 刘本培、蔡运龙,地球科学导论,2000,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夏邦栋等,普通地质学,1995,地质出版社。 执笔人:叶茂 一、课程简介: 《地质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以行星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环绕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表形态,着重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 历史,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本内容包括:地球的形态、大小和表面特征;地 球外部层圈和内部层圈的结构特征;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地球上发生的内外地质作用特征及其 产物;地质年代与地层对比;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形变;全球构造与地球起源。 “The foundation of geology” is a theoretic,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course. Its main objective is the planet earth, including the hydrosphere, atmosphere, biosphere and the form of the earth’s surface. It studies the make-up, structure and history of the earth, providing scientific layout for subsistence of mankind and advance of society.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includes: the shape, size and topographic features of the earth; the structure and features of the outer and inner layers of the earth; the main 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earth; the geological processes, their features and products; geochronology and strata correlation; the make-up and deformation of the lithosphere and the global tectonics and the genesis of the earth..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地质学基础》B 是一门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它着重研究固 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历史,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是使学生掌握地质基本理论和地质工作的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地球的形态、大小和表面特征;
地球外部层圈和内部层圈的结构特征。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产 物:地质年代与地层对比: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形变特征:全球构造体系。风化、风、海洋、河 流、地下水和冰川等外动力地质作用特征及产物。 三、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原理、知识体系和现代研究领域的前缘与成 就: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愿、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 研究技能,为学好专业知识莫定良好的科学素质与知识基础。 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40学时) 绪论(2学时)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3.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地球概述(2学时) 第一节地球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地球的结构 第二章地质年代(2学时) 第一节化石 第二节地层 第三节地质年代 第三章矿物(4学时) 第一节矿物及晶体的概念 第二节矿物的化学成分 第三节矿物的形态 第四节矿物的物理性质 第五节主要矿物介绍 第四章岩浆岩(4学时) 第一节岩浆与岩浆活动 第二节岩浆岩的成分 第三节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第四节岩浆岩的产状 第五节岩浆岩的类型 第六节岩浆的起源和演化 第五章沉积岩(4学时) 8
8 地球外部层圈和内部层圈的结构特征。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产 物;地质年代与地层对比;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形变特征;全球构造体系。风化、风、海洋、河 流、地下水和冰川等外动力地质作用特征及产物。 三、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原理、知识体系和现代研究领域的前缘与成 就;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 研究技能,为学好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与知识基础。 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40 学时) 绪论(2 学时) 1.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3. 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地球概述(2 学时) 第一节 地球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第二章 地质年代(2 学时) 第一节 化石 第二节 地层 第三节 地质年代 第三章 矿物(4 学时) 第一节 矿物及晶体的概念 第二节 矿物的化学成分 第三节 矿物的形态 第四节 矿物的物理性质 第五节 主要矿物介绍 第四章 岩浆岩(4 学时) 第一节 岩浆与岩浆活动 第二节 岩浆岩的成分 第三节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第四节 岩浆岩的产状 第五节 岩浆岩的类型 第六节 岩浆的起源和演化 第五章 沉积岩(4 学时)
第一节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沉积岩的成份 第三节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第四节沉积岩的类型 第六章变质岩(4学时) 第一节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第二节变质岩的成分 第三节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第四节变质岩的类型 第七章地质构造(4学时) 第一节岩层的产状和地层的接触关系 第二节褶皱构造 第三节断裂构造 第八章板块构造(6学时) 第一节大陆漂移 第一节海底扩张 第三节板块构造 第九章风化作用与风的地质作用(2学时) 第一节风化作用 第二节风的地质作用 第十章海洋(4学时) 第一节水图的构成 第二节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 第三节海水的特征 第四节海水的运动 第五节滨海带的地质作用 第六节浅海带的地质作用特点 第七节半深海和深海带的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河流(2学时) 第一节片流和洪流 第二节河流 第十二章地下水(2学时) 第一节地下水的来源 第二节地下水的赋存状态 第三节地下水的运动
9 第一节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沉积岩的成份 第三节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第四节 沉积岩的类型 第六章 变质岩(4 学时) 第一节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第二节 变质岩的成分 第三节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第四节 变质岩的类型 第七章 地质构造(4 学时) 第一节 岩层的产状和地层的接触关系 第二节 褶皱构造 第三节 断裂构造 第八章 板块构造(6 学时) 第一节 大陆漂移 第二节 海底扩张 第三节 板块构造 第九章 风化作用与风的地质作用(2 学时) 第一节 风化作用 第二节 风的地质作用 第十章 海洋(4 学时) 第一节 水圈的构成 第二节 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 第三节 海水的特征 第四节 海水的运动 第五节 滨海带的地质作用 第六节 浅海带的地质作用特点 第七节 半深海和深海带的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 河流(2 学时) 第一节 片流和洪流 第二节 河流 第十二章 地下水(2 学时) 第一节 地下水的来源 第二节 地下水的赋存状态 第三节 地下水的运动
第四节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 第五节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六节泉 第十三章冰川(2学时) 第一节冰川的类型 第二节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第三节冰川的地质作用 第四节冰期和间冰期 五、实验 1.实验目的与任务 实验课是配合《地质学基础》B课程的而设置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 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巩固课堂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着重掌握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训练综合分析问愿和解决问题能力。主要任务是:学习肉眼鉴定矿物、岩石的方法,初步认识几 种最常见的矿物、岩石:学习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图的阅读方法。 2.实盼教学基太要求 完成矿物岩石标本鉴定的验证性实验,根据图件分析完成内动力地质作用综合性试验。 3.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叶茂马瑞孙加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7 4.实验项目一览表 实验 学时 主要仪器 实验 号 实验项目 内容提要 类型 分配 设备 地点 备注 1矿物(一) 认识常见矿物 验证性 2 标本、挂图、 鸽子楼 必修 多媒休 实验 2矿物(二) 认识常见矿物 验证性 标木、挂图、鹤子楼 必修 多媒体 实验室 3岩浆岩(一) 认识常见的岩浆岩 验证性 标本、挂图、 鸽子楼 必修 多媒体 实验室 4 岩浆岩(二) 认识常见的岩浆岩 验证性 2 标本、 挂图 鸽子楼 必修 多媒体 实验室 5 沉积岩(一) 认识常见的沉积岩 验证性 标本、挂图 鸽子楼 必修 多媒体 实:哈室 6沉积岩(二) 认识常见的沉积岩 验证性 标本、挂图、 鸽子楼 必修 多媒体 实验室 7 变质岩(一) 认识常见的变质岩 验证性 2 标本、挂图、 鸽子楼 必修 多媒体 实验室 变质岩(二) 认识常见的变质岩 验证性 标本、挂图 鸽子楼 必修 多媒体 实验室
10 第四节 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 第五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六节 泉 第十三章 冰川(2 学时) 第一节 冰川的类型 第二节 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第三节 冰川的地质作用 第四节 冰期和间冰期 五、实验 1. 实验目的与任务 实验课是配合《地质学基础》B 课程的而设置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 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巩固课堂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着重掌握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训练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主要任务是:学习肉眼鉴定矿物、岩石的方法,初步认识几 种最常见的矿物、岩石;学习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图的阅读方法。 2.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完成矿物岩石标本鉴定的验证性实验,根据图件分析完成内动力地质作用综合性试验。 3. 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 叶茂 马瑞 孙加鹏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7 4. 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 号 实验项目 内容提要 实验 类型 学时 分配 主要仪器 设 备 实验 地点 备注 1 矿物 (一) 认识常见矿物 验证性 2 标本、挂图、 多媒体 鸽子楼 实验室 必修 2 矿物 (二) 认识常见矿物 验证性 2 标本、挂图、 多媒体 鸽子楼 实验室 必修 3 岩浆岩(一) 认识常见的岩浆岩 验证性 2 标本、挂图、 多媒体 鸽子楼 实验室 必修 4 岩浆岩(二) 认识常见的岩浆岩 验证性 2 标本、挂图、 多媒体 鸽子楼 实验室 必修 5 沉积岩(一) 认识常见的沉积岩 验证性 2 标本、挂图、 多媒体 鸽子楼 实验室 必修 6 沉积岩(二) 认识常见的沉积岩 验证性 2 标本、挂图、 多媒体 鸽子楼 实验室 必修 7 变质岩(一) 认识常见的变质岩 验证性 2 标本、挂图、 多媒体 鸽子楼 实验室 必修 8 变质岩(二) 认识常见的变质岩 验证性 2 标本、挂图、 多媒体 鸽子楼 实验室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