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大,故两处岩块的总重量相等(图1-20),从而能保持重力均衡。 这种均衡总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因为高处易剥蚀,低处被填平, 以及构造运动等因素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
21 厚度大,故两处岩块的总重量相等(图 1-20),从而能保持重力均衡。 这种均衡总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因为高处易剥蚀,低处被填平, 以及构造运动等因素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本学期授课次序512课堂5-8实习9-12)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地壳的物质组成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地壳的主要物质组成,理解矿物与岩石的概念;掌握矿物的形态、主要物 理性质,初步掌握肉眼鉴定矿物的一般方法以及常见矿物的识别。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及常见矿物的识别。 难点是识别矿物的方法 教次序 内 容 计划时间 第二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第一节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 学程序设 第二节组成地壳的矿物 、矿物的形状 地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的|三.、常见矿物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质、岩石的一般特征 组|二、岩石的分类 成|实习一、矿物(一) 实习二、矿物(二) 作业及思考题 1地壳及克拉克值的概念。 2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3.主要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写出名称及化学式) 4什么是岩石的结构、构造? 5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是怎样形成的?相互之间区别的要点是什么?
22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本学期授课次序 5-12(课堂 5-8 实习 9-12) 授课班级 课 题 名 称 地壳的物质组成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地壳的主要物质组成,理解矿物与岩石的概念;掌握矿物的形态、主要物 理性质,初步掌握肉眼鉴定矿物的一般方法以及常见矿物的识别。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及常见矿物的识别。 难点是识别矿物的方法。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次序 内 容 计划时间 地 壳 的 物 质 组 成 第 二 第 章 二 章. 第二章 地壳的物质组成 第一节 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 第二节 组成地壳的矿物 一、矿物的形状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三、常见矿物 第三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 一、岩石的一般特征 二、岩石的分类 实习一、矿物(一) 实习二、矿物(二) 作业及思考题: 1.地壳及克拉克值的概念。 2.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3.主要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写出名称及化学式) 4.什么是岩石的结构、构造? 5.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是怎样形成的?相互之间区别的要点是什么?
第二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第一节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08种,天然存在的为92种,以及300 多种同位素。其中绝大多数元素都在地壳中有所分布。地壳正是由这 些化学元素自然形成矿物并组合成岩石组成的 为了了解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美国地球化学家克拉克,用 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对世界各地地壳深度16公里以内的5159个岩石 样品,进行了七千多次化学分析,于1889年首先发表了地壳中各种 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 克拉克值(地壳元素丰度)一地壳中化学元素平均重量百分比 (附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地壳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分布是极不均匀的:O、 Si、Al、Fe、Ca、Na、K、Mg、Ti、H。这十种元素就占了地壳总量 的99%,而其他元素的总和还不到总量的1%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绝大部分是以矿物的形式存在的,再由矿物有 规律地组合而成各种岩石。地质学就是通过对矿物岩石的分析、鉴定 来认识地壳的物质组成 第二节组成地壳的矿物 、概述 1矿物一一是通过地质作用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 理特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单质矿物一一是由单独一种自然元素组成的。如:石墨(C)
23 第二章 地壳的物质组成 第一节 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 108 种,天然存在的为 92 种,以及 300 多种同位素。其中绝大多数元素都在地壳中有所分布。地壳正是由这 些化学元素自然形成矿物并组合成岩石组成的。 为了了解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美国地球化学家克拉克,用 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对世界各地地壳深度 16 公里以内的 5159 个岩石 样品,进行了七千多次化学分析,于 1889 年首先发表了地壳中各种 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 克拉克值(地壳元素丰度)——地壳中化学元素平均重量百分比。 (附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地壳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分布是极不均匀的:O、 Si、Al、Fe、Ca、Na、K、Mg、Ti、H。这十种元素就占了地壳总量 的 99%,而其他元素的总和还不到总量的 1%。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绝大部分是以矿物的形式存在的,再由矿物有 规律地组合而成各种岩石。地质学就是通过对矿物岩石的分析、鉴定 来认识地壳的物质组成。 第二节 组成地壳的矿物 一、概述 1.矿物——是通过地质作用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 理特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单质矿物——是由单独一种自然元素组成的。如:石墨(C)
金(Au)。 多数矿物是由几种元素化合而成的。如:黄铁矿(FeS2)、方 解石(CaCO3)、石英(SO2)。 2固态矿物(绝大多数矿物是以固体形态出现的) 其中大多数为晶质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晶质体一一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分子)呈有规律的排列,在 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规则的几何外形。晶体又分为显晶质体和隐晶质 体 非晶质体—内部质点没有规律,不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又分 为玻璃质体(火山作用形成的)和胶质体(沉淀作用形成的)。 矿物的形状和主要物理性质 (一)矿物的形状 矿物的形状是指矿物的外貌特征,是矿物成分、晶体构 造和生成环境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矿物的形状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还可以了 解矿物的生成环境。 1矿物单体的形状 矿物单体的形状是指矿物单个晶体的晶体的形状,主要有 以下形状: ①一向延伸型晶体:柱状、针状、纤维状等。如:石英、 绿柱石、电气石、石棉等。 ②二向延展型晶体:板状、片状等。如:云母、重晶石
24 金(Au)。 多数矿物是由几种元素化合而成的。如:黄铁矿(FeS2)、方 解石(CaCO3)、石英(SiO2)。 2.固态矿物(绝大多数矿物是以固体形态出现的) 其中大多数为晶质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晶质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分子)呈有规律的排列,在 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规则的几何外形。晶体又分为显晶质体和隐晶质 体。 非晶质体——内部质点没有规律,不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又分 为玻璃质体(火山作用形成的)和胶质体(沉淀作用形成的)。 一、 矿物的形状和主要物理性质 (一)矿物的形状 矿物的形状是指矿物的外貌特征,是矿物成分、晶体构 造和生成环境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矿物的形状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还可以了 解矿物的生成环境。 1.矿物单体的形状 矿物单体的形状是指矿物单个晶体的晶体的形状,主要有 以下形状: ①一向延伸型晶体:柱状、针状、纤维状等。如:石英、 绿柱石、电气石、石棉等。 ②二向延展型晶体:板状、片状等。如: 云母、重晶石
③三向等长型晶体:粒状。如:石榴子石、黄铁矿等。 2矿物集合体的形状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是以集合体的形态出现,指的是同 种矿物的不规则连生体。 柱状、针状、纤维状集合体 ①显品质集合体板状、片状集合体 粒状集合体 分泌体:如:玛瑙 结核体:如:鲕状、豆状、肾状赤铁矿 ②隐晶和胶态集合体〈钟乳状体:如:方解石钟乳、葡萄状 致密块状和土状块体:蛋白石、高岭土等 (二)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1.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所 呈现的光学现象 主要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 ①颜色—一—在矿物的新鲜面上直接观察到的颜色。 ②条痕——是矿物在较硬的瓷板上刻划后所留下的粉末颜色 ③透明度—一指矿物透过可见光的程度。(以0.03mm厚度为标 准,通常在矿物碎片边缘观察。) 透明:水晶、冰洲石 一般分为三级半透明:闪锌石、辰砂 不透明:黄铁矿、磷铁矿
25 等。 ③三向等长型晶体:粒状。如:石榴子石、黄铁矿等。 2.矿物集合体的形状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是以集合体的形态出现,指的是同 种矿物的不规则连生体。 柱状、针状、纤维状集合体 ①显晶质集合体 板状、片状集合体 粒状集合体 分泌体:如:玛瑙 结核体:如:鲕状、豆状、肾状赤铁矿 ②隐晶和胶态集合体 钟乳状体:如:方解石钟乳、葡萄状 致密块状和土状块体:蛋白石、高岭土等 (二)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1.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所 呈现的光学现象。 主要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 ①颜色——在矿物的新鲜面上直接观察到的颜色。 ②条痕——是矿物在较硬的瓷板上刻划后所留下的粉末颜色。 ③透明度——指矿物透过可见光的程度。(以 0.03mm 厚度为标 准,通常在矿物碎片边缘观察。) 透明:水晶、冰洲石 一般分为三级 半透明:闪锌石、辰砂 不透明:黄铁矿、磷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