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58周年 B.西藏自治区成立44周年 C.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 D.首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16.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9月二十国领导人比斯堡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全力 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全球经济失衡问 题。失衡的表现为部分国家储蓄消费失衡、贸易收支失衡更表现为世界财富分配失 衡,资源拥有和消费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导致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 的。从根本上看,失衡的根源是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国际资源流动 B.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 C.各国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 D.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 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 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 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条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 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 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再如1971年版在解释了“雉”就是 “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1992、1998年版也 一样,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 录着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1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 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 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A.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 58 周年 B.西藏自治区成立 44 周年 C.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 D.首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16. 胡锦涛主席在 2009 年 9 月二十国领导人比斯堡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全力 促进增长 推动平衡发展”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全球经济失衡问 题。失衡的表现为部分国家储蓄消费失衡、贸易收支失衡更表现为世界财富分配失 衡,资源拥有和消费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导致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 的。从根本上看,失衡的根源是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国际资源流动 B.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 C.各国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 D.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 二、多项选择题:17~33 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 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从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 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 1971 年版对“科举”这个词条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 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 年版删去“反动”二 字,1998 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再如 1971 年版在解释了“雉”就是 “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1992、1998 年版也 一样,直到 2008 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 录着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1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 年的世界经济危 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 年的世界经济 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19.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与它一起“平 等”地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 是,尽管资产阶级宜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 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即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律立在财立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20.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 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 一种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 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 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 “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若1989年柏林墙的径到喝,资本 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 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对社会发展整个过程的认识 2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 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发展模式 22.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 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 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贵留任条已经完成 2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 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19.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与它一起“平 等”地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 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 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即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20.1989 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 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 一种统治形式”。然而,20 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 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 20 年后的 2009 年 11 月 9 日,BBC 公布了一份对 27 国民 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 “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 1989 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 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对社会发展整个过程的认识 2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 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发展模式 22. 1952 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 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 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23.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 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维护祖国统 C.反对民族分裂 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 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 A,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疾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C.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D.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26.19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 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指导思想的封建性 B.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C.资金人才的匮乏性 D.洋务企业管理的腐朽性 27.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 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 路”。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根据是 A.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D.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8.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的题 词手迹:“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 急?!”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避免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这些方针和原则包括 A.又联合又斗争 B.有理、有利、有节 C.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维护祖国统一 C.反对民族分裂 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 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 A.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C.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D.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26. 19 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 30 多年。 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指导思想的封建性 B.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C.资金人才的匮乏性 D.洋务企业管理的腐朽性 27.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 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 路”。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根据是 A. 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D.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8.1941 年 1 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的题 词手迹:“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 急?!”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避免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这些方针和原则包括 A.又联合又斗争 B.有理、有利、有节 C.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29.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 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是 A.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官员贪污腐败 B.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利 C.国民党项固坚持内战政策 D.国统区爆发严重经济危机 30.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有人问他为什么 回国时,他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一一鸦片战 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 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 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 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顶住国内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 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 利益不能丢弃呢?”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 启示是 A.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B.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 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D.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 31.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 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这一基本权 利具体包括 A.人身自由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宗教信仰自由 D.政治自由 32.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 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部署,其中除了强调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外,还要 A.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B.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C.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 D.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29. 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 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是 A.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官员贪污腐败 B.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利 C.国民党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D.国统区爆发严重经济危机 30. 1955 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有人问他为什么 回国时,他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鸦片战 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 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 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 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顶住国内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 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 利益不能丢弃呢?”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 启示是 A.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B.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 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D.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 31.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 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这一基本权 利具体包括 A. 人身自由权 B.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宗教信仰自由 D. 政治自由 32.2009 年 9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 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部署,其中除了强调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外,还要 A. 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B.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C. 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 D. 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33.第八次中国一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于2009年8月1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召 开,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历时7年 之久的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己经完成,该协议的重要意义在于 A.确保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于2010年全面建成 B.将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 C.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D.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 料回答问题。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 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 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 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 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 对许仙的根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告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到地,怎 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 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 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 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 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 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 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 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 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 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33.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于 2009 年 8 月 15 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召 开,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历时 7 年 之久的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已经完成,该协议的重要意义在于 A. 确保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于 2010 年全面建成 B. 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 C. 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D. 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 三、分析题:34~3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 料回答问题。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 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 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 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 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 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 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 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 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 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 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 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 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 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 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 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3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