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IGESANWEN 诗歌散文 中国古诗欣赏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 渊 明
←神往桃源 配自 源 ↓醉饮图 再n A渊明醉归→
←神往桃源 ↓醉饮图 渊明醉归→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 江西九江)人。 中古肘期具有田园色彩的士大夫的典型,为实现 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出仕,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 而归田。 他具有儒、道、佛三家恩想的精华,在当时的思 想文化界是独树一帜的,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甚深
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 江西九江)人。 中古时期具有田园色彩的士大夫的典型,为实现 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出仕,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 而归田。 他具有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华,在当时的思 想文化界是独树一帜的,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甚深
知人论事: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 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其 理想难以化为现实。直到二十九岁他才出仕为官,但 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 芝麻小审济世的宏志无法施展。到三十九岁时,其 思想发生了的变化,转向躬耕自给自劳自娱以求心 灵的宁静与濟泊。此后,他又为彭泽令,终因“不为 五斗米折腰”而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途 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了归田之路
知人论事: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 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其 理想难以化为现实。直到二十九岁他才出仕为官,但 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 芝麻小官,济世的宏志无法施展。到三十九岁时,其 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转向躬耕自给自劳自娱以求心 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令, 终因“不为 五斗米折腰”而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途 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了归田之路
居家读书时期 (29岁前)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
1、居家读书时期 (29岁前) 2、三仕三隐时期 (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 (41至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