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储蓄与投资的均衡决定 利率水平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 水平是由储蓄与投资共同 决定的,储蓄和投资的均利率 衡点E点决定其均衡利率6 水平为4%,相应的储蓄4 和投资均为300亿元。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 对储蓄和投资具有自动调 节作用,这种自动调节作 100300600储蓄S 用将使失衡的经济自动恢 复均衡。 图12-6储蓄与投资的均衡决定利 率水平
(三)储蓄与投资的均衡决定 利率水平 ◼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 水平是由储蓄与投资共同 决定的,储蓄和投资的均 衡点E点决定其均衡利率 水平为4%,相应的储蓄 和投资均为300亿元。 ◼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 对储蓄和投资具有自动调 节作用,这种自动调节作 用将使失衡的经济自动恢 复均衡。 利率i 6 4 100 300 600 储蓄S E ◼图12-6 储蓄与投资的均衡决定利 率水平
古典利率理论解释了一些实体经济因素:储 蓄和投资对利率的影响,但却忽视了其他的 些因素,特别是金融因素,比如银行的信 贷扩张和紧缩对利率的影响,因而是片面的。 特别是在金融体系日益发达的近代和现代经 济中的利率决定,用古典利率理论就难以进 行合理的解释。这就使后来的经济学家去发 展和建立起新的利率理论
◼ 古典利率理论解释了一些实体经济因素:储 蓄和投资对利率的影响,但却忽视了其他的 一些因素,特别是金融因素,比如银行的信 贷扩张和紧缩对利率的影响,因而是片面的。 ◼ 特别是在金融体系日益发达的近代和现代经 济中的利率决定,用古典利率理论就难以进 行合理的解释。这就使后来的经济学家去发 展和建立起新的利率理论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20世纪30年代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爆 发以后,以利率自动调节为核心的“古 典”利率理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利率的自动调节并不能实现经济运行的 均衡,在此情况下,凯恩斯的流动性偏 好利率理论(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of interest rates应运而生
三、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 20世纪30年代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爆 发以后,以利率自动调节为核心的“古 典”利率理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利率的自动调节并不能实现经济运行的 均衡,在此情况下,凯恩斯的流动性偏 好利率理论(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of interest rates)应运而生
(一)货币供求均衡决定利率水平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利息就是在 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 货币数量与人们对货币的偏好程度,即由货币的供给 和需求决定 ■凯恩斯假定人们可用来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 券两种。经济中的财 于债券供给量Bs与 货币供给总量Ms之和。因为人们购买资产的数量受 所拥有的财富总量的影响,所以人们意愿持有债券 Bd和货币Md的数量也必须等于其财 券和货币的供给量必须等于债券和货币的需求总量 B tm=b,tM 12-1) 如果将债券和货布的项客移至等式的一边,方程 式即可调整为 B-Bd=m-M (12-2)
(一)货币供求均衡决定利率水平 ◼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利息就是在 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 货币数量与人们对货币的偏好程度,即由货币的供给 和需求决定。 ◼ 凯恩斯假定人们可用来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 债券两种。经济中的财富总量等于债券供给量Bs与 货币供给总量Ms之和。因为人们购买资产的数量受 所拥有的财富总量的影响,所以人们意愿持有债券 Bd和货币Md的数量也必须等于其财富总量。即,债 券和货币的供给量必须等于债券和货币的需求总量: ◼ (12-1) ◼ 如果将债券和货币的项各移至等式的一边,方程 式即可调整为 ◼ (12-2) Bs + Ms = Bd + Md Bs − Bds = Ms − Md
该式表明,如果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状态 (Ms=Md),则等式(12-2)的左边等于零,即 Bs=Bd,那么债券市场也实现了均衡状态 假定货币的回报率为零,债券是货币惟一的 替代资产,它的预期回报率等于利率i。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持有货币 的机会成本上升,货币需求减少。货币需求 和利率负相关的
◼ 该式表明,如果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状态 (Ms=Md),则等式(12-2)的左边等于零,即 Bs=Bd,那么债券市场也实现了均衡状态。 ◼ 假定货币的回报率为零,债券是货币惟一的 替代资产,它的预期回报率等于利率i。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持有货币 的机会成本上升,货币需求减少。货币需求 和利率负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