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翅目(Orthoptera) 这一目的代表主要为蝗虫、螽斯、蟋蟀、蝼姑。 >体中至大型。仅少数种类小形,口器为典型咀嚼式,触角长,多 为丝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翅脉多平直。 >触角线状。 >前胸特别发达,背板常向背面隆起呈马鞍形。前翅皮革质,成覆 翅,后翅膜质,作纸扇状褶叠,翅脉多是直的。 >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产卵器发达,呈剑状(如蟋蟀)、刀 状(如螽斯)或状(如蝗虫)。 >常具听器,着生在前足胫节(蝼蛄、蟋蟀、螽斯)或腹部第一节 上(蝗虫)。 >常有发音器,或以左右翅相摩擦(蟋蟀、螽斯、蝼蛄),或以后 足的突起刮擦翅而发音(如蝗虫)
前胸背板
生物学特性 >卵生。蝼蛄、蟋蟀、蝗虫都产卵在土中,树蟋和螽斯则能将卵产 在植物的组织内。 >渐(进)变态。一般有5龄。 >一般生活在地面上、地下或树上。多数种类一年1代,也有一年2 代的,土中的蝼蛄类完成一个世代需要13年,一般以卵越冬。 >直翅目昆虫中有普遍的性二型现象,如雄虫有发音器而雌虫没有 (蟋蟀、螽斯等),或者雌虫体大而雄虫体小(东亚飞蝗、中华蚱 蜢等)。 >多数种类在白天活动,如蝗虫,日出以后才开始活动。蟋蟀和蝼 蛄夜间才到地面上活动
(一)螽斯亚目 1,螽斯科(Long-horned Grasshoppers) 触角丝状比身体长,端部尖细。 回 多数种类为绿色。日出型。 回 产卵器为马刀形、剑形或镰刀形。 雄虫具发音器,少数种的雌虫也具发音器。其发音器的构造是:前翅 在Cu2部分具坚硬的微细突起叫音锉,而臀区外部边缘硬化,构成刮器。右 翅的刮器与左翅上的音锉相摩擦发音,发音器旁边有较透明的薄膜区,叫镜 膜,为发音的共振装置。螽斯右翅的音锉和左翅的刮器退化,失去发音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