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③当群集的高层建筑相互间距较近时,宜考虑风 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 数 ④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 局部上浮风荷载时,μS不宜小于20. ⑤验算表面围护结构及其连接的强度时,按《荷 载规范》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计算
26 (3)风荷载体型系数 μs : ③当群集的高层建筑相互间距较近时,宜考虑风 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 数。 ④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 局部上浮风荷载时,μs不宜小于2.0. ⑤验算表面围护结构及其连接的强度时,按《荷 载规范》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计算
(4)风振系数 平均风压(稳定风压)+波动风压 B2=1+ P sv (23) 屮z振型系数,可仅考虑受力方向基本振型的 影响,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 弯剪型结构,近似取振型计算点距室外地面高 度z与房屋高度H的比值(z/H)。 ξ脉动增大系数,查表22; Ⅴ脉动影响系数,外形、质量沿高度比较均 匀的结构按表23采用; u—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表21采用;
27 (4)风振系数 平均风压(稳定风压)+波动风压 (2.3) Ψz—振型系数,可仅考虑受力方向基本振型的 影响,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 弯剪型结构,近似 取振型计算点距室外地面高 度z与房屋高度H的比值(z/H)。 ξ—脉动增大系数,查表2.2; v—脉动影响系数,外形、质量沿高度比较均 匀的结构按表2.3采用; 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表2.1采用; z z z v =1+
2总风荷载(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z高度处总风荷载值的大小为: ∑W=B:4∑(, B cos a KN/m s第个表面的平均风荷载体型系数 带正负号 Bⅰ第个表面的宽度 a1—第i个表面的法线与风荷载作用方向 的夹角 n建筑物的外围表面总数
28 2.总风荷载(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z高度处总风荷载值的大小为: KN/m μsi—第i个表面的平均风荷载体型系数 (带正负号) Bi—第i个表面的宽度 αi —第i个表面的法线与风荷载作用方向 的夹角 n—建筑物的外围表面总数 ( cos ) 1 0 1 = = = = n i z z s i i i n i Wz Wi w B
风荷载计算例题 计算如图平面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风荷 载及合力作用位置。18层房屋总高58米, 地区标准风压为0.64KN/m2,风向为图中 箭头所示方向
29 风荷载计算例题 计算如图平面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风荷 载及合力作用位置。18层房屋总高58米, 地区标准风压为0.64KN/m2,风向为图中 箭头所示方向
E 8 0.8 6 n 22.38m 风向 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