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Ⅱ阶段 混凝土开裂后至纵向钢筋屈服前属于第I阶段, 首先在截面最薄弱处产生第一条裂缝随着荷载的增 加,先后在一些截面上出现裂缝、送渐形成图22b中 (N)所示的裂缝分布形式。此时,在裂美处的混凝士 不再承受拉力,所有拉力均由纵向钢筋来承担。拉 力增加时,纵向钢筋的应变显著增大反映在图22a中 的AB段斜率比第二阶段的OA段的斜率要小 3.第Ⅲ阶段 纵向钢筋屈服后,拉力N保持不变的措况下,构 件的变形继续增大,裂缝不断加宽,直至构件破坏 此为构件受力的第I阶段如图22A中的BC段
2.第II阶段 混凝土开裂后至纵向钢筋屈服前属于第II阶段, 首先在截面最薄弱处产生第一条裂缝 随着荷载的增 加,先后在一些截面上出现裂缝、逐渐形成图2-2b中 (N)所示的裂缝分布形式。此时,在裂缝处的混凝土 不再承受拉力,所有拉力均由纵向钢筋来承担。拉 力增加时,纵向钢筋的应变显著增大反映在图2-2a中 的AB段斜率比第二阶段的OA段的斜率要小。 3. 第III阶段 纵向钢筋屈服后,拉力N保持不变的措况下,构 件的变形继续增大,裂缝不断加宽,直至构件破坏。 此为构件受力的第III阶段如图2-2A中的BC段
222建筑工程中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正截面是指与构件轴线垂直的截面。对于轴心受拉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而言,以构件第Ⅲ阶段的受 力情况为基础,但是要考虑可靠度的要求。此时,裂 缝截面上混凝士因开裂不能承受拉为全部拉力由纵 向钢筋承受。由内力与截面抗力的平衡件可得 “ 图2-3轴心受拉构件计算简图 N≤4 (2-4) 式中N轴向拉力组合设计值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按附表23取用,不大 于300N/mm2; A纵向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N≤fyAs (2-4) 式中 N——轴向拉力组合设计值; 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按附表2-3取用,不大 于300N/mm2 ; As——纵向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2.2.2 建筑工程中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正截面是指与构件轴线垂直的截面。对于轴心受拉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而言,以构件第III阶段的受 力情况为基础,但是要考虑可靠度的要求。此时,裂 缝截面上混凝土因开裂不能承受拉力,全部拉力由纵 向钢筋承受。由内力与截面抗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224构造要求 1纵向受力钢筋 (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钢筋不妥用绑扎的搭接 接头; (2)为避免配筋过少引起的脆性破坏,轴心受拉构 件的受拉钢筋不小于0.2%和45f中的较大值 3受力钢筋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并宣优先 选择直径较小的钢筋 2钢筋 屋架的腹杆不宜超过15m。般不宜大于200m 箍筋直径不小于6mm,间距
2.2.4 构造要求 1.纵向受力钢筋 (1)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的搭接 接头; (2)为避免配筋过少引起的脆性破坏,轴心受拉构 件的受拉钢筋不小于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3)受力钢筋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并宜优先 选择直径较小的钢筋。 2.钢筋 箍筋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m (屋架的腹杆不宜超过150mm)
§2.3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轴心受压构件内配有纵 向钢筋和箍筋。根据箍筋的 配置方式不同,轴心受压构 件可分为配置普通钢筋和配 置间距较密的的螺旋箍筋 (或环式焊接钢筋)两大类图 24),后者又称为螺旋式或 普通箍筋 螺旋箍筋 焊接环式间接钢筋。 轴心受压构件的纵向钢 筋除了与混凝土共同承担轴图2-4普通箍筋柱和螺旋箍筋柱
§2.3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轴心受压构件内配有纵 向钢筋和箍筋。根据箍筋的 配置方式不同,轴心受压构 件可分为配置普通钢筋和配 置间距较密的的螺旋箍筋 (或环式焊接钢筋)两大类(图 2-4),后者又称为螺旋式或 焊接环式间接钢筋。 轴心受压构件的纵向钢 筋除了与混凝土共同承担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