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流保护者手册 集水区面临的威胁 ◇江河流量将发生变化。模拟研究表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年径流量变幅较小,为±8%:淮河及其以北地区变幅 最大,其中淮河、海濚河年径流量减少15-16%:辽河、黄河上游、松花江增幅12-17% ◆地表径流蒸发加剧,气候变化引起缺水量增加。虽然气候变化产生的缺水量小于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引起的缺水 量,但中等旱年及特枯水年,气候变化产生的缺水量将大大加剧海滦河流域、京津唐地区、黄河流域及淮河流域 的缺水状况,并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全球水文循环増强,旱涝灾害频率变高、强度増大。全球平均降水量趋于増加,但降水变率可能随着平均降水量 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蒸发量也会因全球平均温度增高而增大,这意味着未来旱涝等灾害的出现频率可能会増加 一些地区蒸发量加大,河水流量趋于减少,河流污染程度将加重,特别是在枯水季节。同时,河水温度的上升, 也会促进河流里污染物沉积、废弃物分解,进而使水质下降。当然,年平均流量明显增加的河流,水质可能会有 所好转 以上这些可能产生的变化,加剧了中国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威胁着中国未来的用水安 全球变暖对集水区的影响包括 ◆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5-20%的水分蒸发 ◆水土流失在数量和方式上的增加 ◆生态环境的改变。由于高温,群落生物量水平将有所提高,但可能有一些物种不能适应温度或者降水量的变化而 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分布格局也会发生变化。 其中导致高温少雨的变化能明显地造成土地的退化,因为我们都知道这通常与土壤破坏、植被减少密切相关。 全球变暖的威胁已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中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 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由于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气温还将继续上涨。在过去 近50年中,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不显著,但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存在弱的减 少趋势,且区域性差异明显。降水量减少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华东和西南地区。进入20世纪9年代, 降水却明显增多,并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华南和东北部分地区。(引自《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适应 对策》,作者温克刚等 12
河流保护者手册 集水区面临的威胁 12 江河流量将发生变化。模拟研究表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年径流量变幅较小,为±8%;淮河及其以北地区变幅 最大,其中淮河、海滦河年径流量减少 15-16%;辽河、黄河上游、松花江增幅 12-17%。 地表径流蒸发加剧,气候变化引起缺水量增加。虽然气候变化产生的缺水量小于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引起的缺水 量,但中等旱年及特枯水年,气候变化产生的缺水量将大大加剧海滦河流域、京津唐地区、黄河流域及淮河流域 的缺水状况,并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全球水文循环增强,旱涝灾害频率变高、强度增大。全球平均降水量趋于增加,但降水变率可能随着平均降水量 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蒸发量也会因全球平均温度增高而增大,这意味着未来旱涝等灾害的出现频率可能会增加。 一些地区蒸发量加大,河水流量趋于减少,河流污染程度将加重,特别是在枯水季节。同时,河水温度的上升, 也会促进河流里污染物沉积、废弃物分解,进而使水质下降。当然,年平均流量明显增加的河流,水质可能会有 所好转。 以上这些可能产生的变化,加剧了中国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威胁着中国未来的用水安全。 全球变暖对集水区的影响包括: 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 5-20%的水分蒸发; 水土流失在数量和方式上的增加; 生态环境的改变。由于高温,群落生物量水平将有所提高,但可能有一些物种不能适应温度或者降水量的变化而 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分布格局也会发生变化。 其中导致高温少雨的变化能明显地造成土地的退化,因为我们都知道这通常与土壤破坏、植被减少密切相关。 全球变暖的威胁已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 年中国年平均气温以每 10 年 0.04℃的速率上升, 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 1987 年以来出现了持续 14 年的异常偏暖,由于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气温还将继续上涨。在过去 近 50 年中,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不显著,但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1951-1989 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存在弱的减 少趋势,且区域性差异明显。降水量减少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华东和西南地区。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 降水却明显增多,并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华南和东北部分地区。(引自《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适应 对策》,作者温克刚等)
可流保护者手册 集水区面临的威胁 中国水资源简况 河流水资源 中国河川径流总量为2711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288亿立方米(地质部门计算为8700亿立 方米),扣除重复水量7279亿立方米后,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 中国河川径流虽丰,但地区分布却很不均匀,全国径流总量的96%都集中在外流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 积的64%),内陆流域仅占4%(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 中国各河径流量的大小相差悬殊,长江为中国最大河流,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9755亿立方米,占全 国径流总量的1/3以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刚果河,居世界第3位。其次为珠江,为3360 亿立方米。雅鲁藏布江第3,为13954亿立方米。黄河虽是中国第2大河,但水量却只居第8位 中国河流还有连续几年丰水和枯水的现象,一般北方河流持续时间较南方河流为长。丰、枯水段径流量 的增减幅度亦较大。 中国河川径流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需水量最多的夏季,这是个有利条件,但也有不利之处。有些地区春 季径流少,易受春旱,而夏秋季径流又过多,易遭洪涝灾害。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06~公元1949年的 2155年期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较大旱灾1056次,几乎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水灾或一次旱灾 地下水资源 中国的地下水资源约为8288亿立方米/年(或8700亿立方米/年),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北方共15个 省、市、自治区和苏北、皖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仅为3000多亿立方米/:南方各省、市、自治区为5000 多亿立方米/年。 地下热水资源: 中国还有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全国出露地面的温泉就有2600多处。中国地下热水主要分布在:①藏 滇地热带,②台湾地热带,③东南沿海地热带,④郯庐断裂地热带,⑤川滇南北向地热带,⑥汾、渭张北地 热带。此外,天津、北京、福州等城市已经普遍利用起地下热水资源 13
河流保护者手册 集水区面临的威胁 13 中国水资源简况 河流水资源 中国河川径流总量为 27115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8288 亿立方米 (地质部门计算为 8700 亿立 方米),扣除重复水量 7279 亿立方米后,全国水资源总量为 28 124 亿立方米。 中国河川径流虽丰,但地区分布却很不均匀,全国径流总量的 96%都集中在外流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 积的 64%),内陆流域仅占 4%(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36%)。 中国各河径流量的大小相差悬殊,长江为中国最大河流,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9755 亿立方米,占全 国径流总量的 1/3 以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刚果河,居世界第 3 位。其次为珠江,为 3360 亿立方米。雅鲁藏布江第 3,为 1395.4 亿立方米。黄河虽是中国第 2 大河,但水量却只居第 8 位。 中国河流还有连续几年丰水和枯水的现象,一般北方河流持续时间较南方河流为长。丰、枯水段径流量 的增减幅度亦较大。 中国河川径流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需水量最多的夏季,这是个有利条件,但也有不利之处。有些地区春 季径流少,易受春旱,而夏秋季径流又过多,易遭洪涝灾害。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 206~公元 1949 年的 2155 年期间,共发生较大水灾 1092 次,较大旱灾 1056 次,几乎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水灾或一次旱灾。 地下水资源: 中国的地下水资源约为 8288 亿立方米/年(或 8700 亿立方米/年),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北方共 15 个 省、市、自治区和苏北、皖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仅为 3000 多亿立方米/年;南方各省、市、自治区为 5000 多亿立方米/年。 地下热水资源: 中国还有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全国出露地面的温泉就有 2600 多处。中国地下热水主要分布在:①藏 滇地热带,②台湾地热带,③东南沿海地热带,④郯庐断裂地热带,⑤川滇南北向地热带,⑥汾、渭张北地 热带。此外,天津、北京、福州等城市已经普遍利用起地下热水资源
可流保护者手册 集水区面临的威胁 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两大问题 (1)稀缺 中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有2300立方米,每人每年拥有水量尚不及27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 界平均数的1/4,被列为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 根据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发展,如不节约用水,初步估计2030年需增加供水2000~2500 亿立方米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黄河、淮河、海河三流域2010年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人 均水资源将不足400m3,当地水源已无潜力可挖 农业用水:农业灌溉还普遍采用传统的漫灌方式,目前生产单位粮食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 到25倍。以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来说,上游宁蒙灌区亩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节水 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 工业用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5%的水平,单位GDP用 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5倍到100倍,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 (2)污染 中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吨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 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全国7大江河都已不同程度受到污染。目前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有7亿人在 饮用大肠杆菌含量超标的水,1.7亿人饮用被有机物污染的水,3亿城市居民正面临水污染这一世 界性问题
河流保护者手册 集水区面临的威胁 14 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两大问题 (1) 稀缺 中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有 2300 立方米,每人每年拥有水量尚不及 2700 立方米,只相当于世 界平均数的 1/4,被列为世界上最贫水的 13 个国家之一。 根据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发展,如不节约用水,初步估计 2030 年需增加供水 2000~2500 亿立方米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黄河、淮河、海河三流域 2010 年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人 均水资源将不足 400m 3,当地水源已无潜力可挖。 农业用水:农业灌溉还普遍采用传统的漫灌方式,目前生产单位粮食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 2 到 2.5 倍。以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来说,上游宁蒙灌区亩均用水量都在 1000 立方米以上,比节水 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 工业用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 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 75%的水平,单位 GDP 用 水量是发达国家的 15 倍到 100 倍,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 倍。 (2) 污染 中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 18 亿吨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 近 1.64 亿吨,其中约 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全国 7 大江河都已不同程度受到污染。目前全国 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有 7 亿人在 饮用大肠杆菌含量超标的水,1.7 亿人饮用被有机物污染的水,3 亿城市居民正面临水污染这一世 界性问题
可流保护者手册 集水区面临的威胁 大坝之争 “在本世纪(20世纪的美国),建造水坝因其经济价值而被认为理所当然,这给建造一些耗资巨大的工程打开了方便之 门,而试图证明这些超额花费了纳税人钱的工程的合理性的却不过是一些含混的、令人怀疑的成本收益预测。公众现在正 在认识到这些工程让他们付出越来越多的代价,比如:鱼类的洄游遭到破坏,气温的变化导致河流下游生态的改变,过多的 了养化物和不正常的季节性泛滥,淡水的缺乏和海水的入侵导致的湿地三角洲退化。我父母那一代经历了大坝建设的辉煌时 期,我这一代看到了河流如何被大坝所改变,甚至毁掉,而我们的下一代将好好考虑这些大坝是否仍然有必要存在下去、在 何处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下去还是被摧毁” (以上是美国内政部长布鲁福·巴比特( Brave babbitt)于1998年8月针对水坝的兴废问短发衰的演讲内容 在所有危害河流的行为中,没有比建造大坝带来的影响更为直接更长久的了,因为大坝可以改变一条河流的水文,也就 是它的循环系统,这些改变会影响到整个流域。 我们知道,蓄水总是被当作建立供水型的大坝或者进行河流改道工程的理由。的确大坝在枯水季节能够集聚大量的水 但是实际上我们也应该看到人们用水量的急剧增加。在上个 世纪的前80年,世界人均用水量增加了200%,与之相应的 是人类对于自然水资源的抽取量却增加了566%。大坝和供 水管道系统并不能够增加新的淡水资源,它们只是把水资源 从一些人手中转移给另一些人使用。通常这种转移都从最穷 困的人到最富有的人,从用水相对节约的人到用水极度奢侈 的人!实际上,大坝还在不断减少可供我们饮用的水—一因 为大坝通过集聚污染物,增加水库的蒸发量给致病物创造良 好的生存环境 全世界的干旱问题正在加剧,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僧多 长江葛洲坝 粥少。在用水方面的冲突反映了一个更为普遍的问题,那就 是对于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以及获取这些资源的平等权利。很多大规模水坝的建造引发了更严重的水资源不平等问题。1950 年,世界范围内的大型大坝大约有5000个,但到了2000年,超级大坝的数量激增到45000个。在黄河上仅巨型水坝就有龙 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门峡等十余座。修建这样大坝的代价是惊人的,大面积的土地被淹没,无数物 种要另择栖息地。最终大坝所带来的是少数人更大规模地浪费用水,而为此付出代价的往往是那些农村里的穷人们,他们失 去了水和土地,渔业和林业生产都遭受了损失。考虑到所造成的水资源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建造水坝是弊大于利的。今天看 来,尽管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大规模建造水坝,仍然有13亿人不能使用上干净的淡水,超过30亿的人缺少足够的卫生设施 可持续的用水计划 可持续用水计划是指那些可以支持人类社会长久而兴旺地发展,同时又不会破坏水文循环和建立于此的生 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规划。下面这些标准对此作出了进一步的届定 能够保证维持人类健康所必需的用水量 2.能够保证维持和恢复生态系统健康运转所必需的耗水量。 3.水质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根据取水的位置和水的不同的用途而调整 4.人类活动从长期看来不会损害淡水资源的储备和更新。 5.定期收集水资源的可利用率、使用情况和水体质量等数据,并向公众公开 6.建立研究机构,致力于阻止和调解由水资源引发的争端 7.水资源的利用计划和决策过程必须民主,确保每一个可能受影响的利益集团都有表决权,并可以直接 参与利益的分配。 (经《世界水资源( The Worlds water)》杂志(1998-1999许可,《关于淡水资源两年度的报告》,作 者:彼得·格雷克( Peter gleick)) 15
河流保护者手册 集水区面临的威胁 15 大坝之争 “在本世纪(20 世纪的美国),建造水坝因其经济价值而被认为理所当然,这给建造一些耗资巨大的工程打开了方便之 门,而试图证明这些超额花费了纳税人钱的工程的合理性的却不过是一些含混的、令人怀疑的成本-收益预测。公众现在正 在认识到这些工程让他们付出越来越多的代价,比如:鱼类的洄游遭到破坏,气温的变化导致河流下游生态的改变,过多的 富养化物和不正常的季节性泛滥,淡水的缺乏和海水的入侵导致的湿地三角洲退化。我父母那一代经历了大坝建设的辉煌时 期,我这一代看到了河流如何被大坝所改变,甚至毁掉,而我们的下一代将好好考虑这些大坝是否仍然有必要存在下去、在 何处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下去还是被摧毁." (以上是美国内政部长布鲁福·巴比特(Bruve Babbitt)于 1998 年 8 月针对水坝的兴废问题发表的演讲内容) 在所有危害河流的行为中,没有比建造大坝带来的影响更为直接更长久的了,因为大坝可以改变一条河流的水文,也就 是它的循环系统,这些改变会影响到整个流域。 我们知道,蓄水总是被当作建立供水型的大坝或者进行河流改道工程的理由。的确大坝在枯水季节能够集聚大量的水。 但是实际上我们也应该看到人们用水量的急剧增加。在上个 世纪的前 80 年,世界人均用水量增加了 200%,与之相应的 是人类对于自然水资源的抽取量却增加了 566%。大坝和供 水管道系统并不能够增加新的淡水资源,它们只是把水资源 从一些人手中转移给另一些人使用。通常这种转移都从最穷 困的人到最富有的人,从用水相对节约的人到用水极度奢侈 的人!实际上,大坝还在不断减少可供我们饮用的水——因 为大坝通过集聚污染物,增加水库的蒸发量给致病物创造良 好的生存环境。 全世界的干旱问题正在加剧,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僧多 粥少。在用水方面的冲突反映了一个更为普遍的问题,那就 是对于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以及获取这些资源的平等权利。很多大规模水坝的建造引发了更严重的水资源不平等问题。1950 年,世界范围内的大型大坝大约有 5000 个,但到了 2000 年,超级大坝的数量激增到 45000 个。在黄河上仅巨型水坝就有龙 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门峡等十余座。修建这样大坝的代价是惊人的,大面积的土地被淹没,无数物 种要另择栖息地。最终大坝所带来的是少数人更大规模地浪费用水,而为此付出代价的往往是那些农村里的穷人们,他们失 去了水和土地,渔业和林业生产都遭受了损失。考虑到所造成的水资源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建造水坝是弊大于利的。今天看 来,尽管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大规模建造水坝,仍然有 13 亿人不能使用上干净的淡水,超过 30 亿的人缺少足够的卫生设施。 长江葛洲坝 可持续的用水计划 可持续用水计划是指那些可以支持人类社会长久而兴旺地发展,同时又不会破坏水文循环和建立于此的生 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规划。下面这些标准对此作出了进一步的届定: 1. 能够保证维持人类健康所必需的用水量。 2. 能够保证维持和恢复生态系统健康运转所必需的耗水量。 3. 水质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根据取水的位置和水的不同的用途而调整。 4. 人类活动从长期看来不会损害淡水资源的储备和更新。 5. 定期收集水资源的可利用率、使用情况和水体质量等数据,并向公众公开。 6. 建立研究机构,致力于阻止和调解由水资源引发的争端。 7. 水资源的利用计划和决策过程必须民主,确保每一个可能受影响的利益集团都有表决权,并可以直接 参与利益的分配。 (经《世界水资源(The World's Water)》杂志(1998-1999)许可,《关于淡水资源两年度的报告》,作 者: 彼得·格雷克(Peter Gleick))
可流保护者手册 集水区面临的威胁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有21亿人口缺少能源,因此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大规模的水力发电作为能源战 略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多年来水力发电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据估计世界上大约有78%的水力资源没有得到开发 用,所以很多人一直希望可以推动水力发电事业。但在世界范围内,人们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大坝所带来的还有高昂的 开销,环境的破坏以及社会的不公 当提及如何利用集水区时,当地的人们往往不会赞同修建大坝这样的工程,因为这将给自然环境和当地文化带来长期的 负面影响。但是由于河流往往跨越省界甚至国界,其流经的地区有不同的利益趋向,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协调不好,就会使得 冲突在所难免。问题的症结在于,各个国家都将河流看成自己的财富,欲自由控制和开发,而这些开发利用常常会造成污染 导致环境破坏,社区瓦解,以及一些有着特定文化艺术价值的地区被破坏 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们应该对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反思,然后考虑是否还应该再建造新的水 坝。同时,国内民众应该继续努力,要求参与到工程的规划过程中去,不仅仅去鉴别这是否是增加电力供应的正确措施,同 时也鉴别一下我们是否真地需要这么多电力和水源。更多的电力供应真的是那么必需吗?如果是,最好的发电方法应该是什 么?这些问题在我们做出决定之前都应该再三考虑。当我们得到电力和水供应的同时,反思一下如果减去牺牲生态环境和水 资源配置不合理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我们真正得到的到底有多少? 大坝对环境的影响 1973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大坝会议,将“建坝对环境的影响”列为了专门的议题。国际大坝会议指 出,建坝的本意是为了给人类带来美好的生活条件,但也可能对环境和人类本身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从20 世纪加0年代开始便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大坝直接影响河流的形态及生态。最明显的就是对流量的减少或改变,这关系到河流沿岸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水坝可 以淤积泥沙,特别是石子和鹅卵石。河流没有了沉淀物这个重负」 就会侵入下游的河床和河岸来重新获得这一重负,进而腐蚀桥梁以 及堤岸。尤其典型的是在大坝刚建成的头10年当中,下游的河床通 常会退缩几米,这些影响常常会延续到下游几十甚至上百公里。河 床的加深,会造成沿岸地下水位的降低,这样一来,就威胁到冲积 平原地区的植被以及水井的供水量,同时一些原来不需要灌溉的地 区也不得不依赖灌溉才能够生产。河床的改变减少了那些在河底产 卵的鱼类的栖息地,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昆虫、软体动物和甲壳类 动物。各条水系都有各自特有的鱼类体系:比如裂腹鱼就生活在海 拔不断升高的河流里,一年来回洄游几次。如果把很湍急的河流截 断,它就趋于了静水,而激流里的藻类和静水中的藻类完全不一样, 于是鱼类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也都要发生变化。虽然这些水生生物没有大熊猫、金丝猴那样知名,但它们也是整个生态链中的 一环,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没有贵贱高低之分。 例如,在埃及的阿斯旺大坝还未竣工以前,尼罗河每年将大约1.24亿吨的泥沙带向大海,其中将近一千万吨沉积在河 流两岸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区,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大量肥沃的土壤。如今,98%的泥沙在大坝后淤积,由此对埃及尼罗河泛滥 平原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其中包括土壤质量的下降和土壤厚度的减少,结果使得数以万计河流沿岸家庭的 生活难以维持。阿斯旺大坝还导致了海水的侵蚀,河流入海口海岸线的后退速率由20世纪60年代的每年约20米增加到1991 年的240米,三角洲其它地区的海岸线也多以每年5-8米的速度被吞噬。再如建造在美国密苏里河上的大坝,使下游密西西 比河入海口三角洲的沉积物减少了一半多,造成路易斯安那州每年有1万公顷的陆地消失在大海中。在其它地方,因为大坝 的建设而使得河流中的泥沙不能顺利通过,同样面临着保护海岸线的任务,这是建立大坝的河流经常遇见的问题之一。在黄 河,上游筑坝过多造成下游的来水减少,导致黄河断流,携带入海的泥沙大量减少,而都淤集在水库里。原来黄河河口每年 增加的土地达三万到四万亩,最近十年海水却回退了一万米,差不多十公里,土地面积减少了一百万公倾。海水的倒灌导致 油田关闭了200口油井,每年损失15亿元。中国的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对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海岸线的稳定可能会产生的负 面作用也是有待观测的问题 此外,尽管大坝控制了水的流量,减少了洪水发生的频率,但是对于鱼类来说,失去了这些遗传性的牢固线索,洄游的 固定线路被切断,就不能顺利产卵了。长江鲥鱼是一种洄游鱼类,有着特定的产卵场和回游路线,由于峡江修了一个坝,破 16
河流保护者手册 集水区面临的威胁 16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有 21 亿人口缺少能源,因此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大规模的水力发电作为能源战 略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多年来水力发电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据估计世界上大约有 78%的水力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 用,所以很多人一直希望可以推动水力发电事业。但在世界范围内,人们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大坝所带来的还有高昂的 开销,环境的破坏以及社会的不公。 当提及如何利用集水区时,当地的人们往往不会赞同修建大坝这样的工程,因为这将给自然环境和当地文化带来长期的 负面影响。但是由于河流往往跨越省界甚至国界,其流经的地区有不同的利益趋向,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协调不好,就会使得 冲突在所难免。问题的症结在于,各个国家都将河流看成自己的财富,欲自由控制和开发,而这些开发利用常常会造成污染, 导致环境破坏,社区瓦解,以及一些有着特定文化艺术价值的地区被破坏。 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们应该对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反思,然后考虑是否还应该再建造新的水 坝。同时,国内民众应该继续努力,要求参与到工程的规划过程中去,不仅仅去鉴别这是否是增加电力供应的正确措施,同 时也鉴别一下我们是否真地需要这么多电力和水源。更多的电力供应真的是那么必需吗?如果是,最好的发电方法应该是什 么?这些问题在我们做出决定之前都应该再三考虑。当我们得到电力和水供应的同时,反思一下如果减去牺牲生态环境和水 资源配置不合理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我们真正得到的到底有多少? 大坝对环境的影响 1973 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大坝会议,将“建坝对环境的影响”列为了专门的议题。国际大坝会议指 出,建坝的本意是为了给人类带来美好的生活条件,但也可能对环境和人类本身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便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大坝直接影响河流的形态及生态。最明显的就是对流量的减少或改变,这关系到河流沿岸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水坝可 以淤积泥沙,特别是石子和鹅卵石。河流没有了沉淀物这个重负, 就会侵入下游的河床和河岸来重新获得这一重负,进而腐蚀桥梁以 及堤岸。尤其典型的是在大坝刚建成的头 10 年当中,下游的河床通 常会退缩几米,这些影响常常会延续到下游几十甚至上百公里。河 床的加深,会造成沿岸地下水位的降低,这样一来,就威胁到冲积 平原地区的植被以及水井的供水量,同时一些原来不需要灌溉的地 区也不得不依赖灌溉才能够生产。河床的改变减少了那些在河底产 卵的鱼类的栖息地,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昆虫、软体动物和甲壳类 动物。各条水系都有各自特有的鱼类体系:比如裂腹鱼就生活在海 拔不断升高的河流里,一年来回洄游几次。如果把很湍急的河流截 断,它就趋于了静水,而激流里的藻类和静水中的藻类完全不一样, 于是鱼类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也都要发生变化。虽然这些水生生物没有大熊猫、金丝猴那样知名,但它们也是整个生态链中的 一环,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没有贵贱高低之分。 例如,在埃及的阿斯旺大坝还未竣工以前,尼罗河每年将大约 1.24 亿吨的泥沙带向大海,其中将近一千万吨沉积在河 流两岸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区,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大量肥沃的土壤。如今,98%的泥沙在大坝后淤积,由此对埃及尼罗河泛滥 平原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其中包括土壤质量的下降和土壤厚度的减少,结果使得数以万计河流沿岸家庭的 生活难以维持。阿斯旺大坝还导致了海水的侵蚀,河流入海口海岸线的后退速率由 20 世纪 60 年代的每年约 20 米增加到 1991 年的 240 米,三角洲其它地区的海岸线也多以每年 5~8 米的速度被吞噬。再如建造在美国密苏里河上的大坝,使下游密西西 比河入海口三角洲的沉积物减少了一半多,造成路易斯安那州每年有 1 万公顷的陆地消失在大海中。在其它地方,因为大坝 的建设而使得河流中的泥沙不能顺利通过,同样面临着保护海岸线的任务,这是建立大坝的河流经常遇见的问题之一。在黄 河,上游筑坝过多造成下游的来水减少,导致黄河断流,携带入海的泥沙大量减少,而都淤集在水库里。原来黄河河口每年 增加的土地达三万到四万亩,最近十年海水却回退了一万米,差不多十公里,土地面积减少了一百万公倾。海水的倒灌导致 油田关闭了 200 口油井,每年损失 15 亿元。中国的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对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海岸线的稳定可能会产生的负 面作用也是有待观测的问题。 此外,尽管大坝控制了水的流量,减少了洪水发生的频率,但是对于鱼类来说,失去了这些遗传性的牢固线索,洄游的 固定线路被切断,就不能顺利产卵了。长江鲥鱼是一种洄游鱼类,有着特定的产卵场和回游路线,由于峡江修了一个坝,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