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了解中国历史上哪些“布衣之士”?说说他们的名言、事例 当今中国在世界之林仍算不上强国,我们在外交上又应当怎样做呢? 【共同学习部分】 作者作品背景介绍 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 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背景资料: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 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 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 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在疑难字词上注音,交流: 可能出现的字词:弗f雎j怫f跣xi?n 抢qing傀gu祲jn缟g?o挠nao谕yu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3、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理清大意 三、体会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思考 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呢?唐雎与秦王的较量分几个回合? 课后练习
1、 你还了解中国历史上哪些“布衣之士”?说说他们的名言、事例。 2、 当今中国在世界之林仍算不上强国,我们在外交上又应当怎样做呢? 【共同学习部分】 一、 作者作品背景介绍: 作家作品:刘向(约前 77~前 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 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 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背景资料: 公元前 230 年和前 225 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 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 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 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在疑难字词上注音,交流: 可能出现的字词:弗 fú 雎 jū 怫 fú 跣 xi?n 抢 qiāng 傀 guī 祲 jìn 缟 g?o 挠 náo 谕 yù 2、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3、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理清大意。 三、体会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思考: 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呢?唐雎与秦王的较量分几个回合? 四、课后练习:
1、熟读并背诵课文。翻译全文 2、从文章的语言和故事情节入手,你认为秦王和唐雎分别是怎样的人? 3、根据你己有的知识和你所查阅的资料,你认为这个故事可信吗?为什么? 4、准备资料,编写表演课本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 舂中学初二语文组执笔人:闫海卿 【学习过程】 检查课文背诵情况,集体和个别背诵检查 揣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思考问题 1、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的话是何居心?语气是怎样的? 2、安陵君是以怎样的方式回答的?语气是怎样的? 秦王对唐雎说话时语气有怎样的变化?唐雎的回答与安陵君有怎样的不同? 4、遭到回绝后秦王的反应任何?唐雎是怎样回应的? 5、通过上面情节,你能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四:深入探究,大胆质疑 1、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请说说你探究的结果。 五、总结全文练习 1、背诵全文,完成练习册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翻译全文。 2、从文章的语言和故事情节入手,你认为秦王和唐雎分别是怎样的人? 3、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你所查阅的资料,你认为这个故事可信吗?为什么? 4、准备资料,编写表演课本剧。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 三春中学初二语文组 执笔人:闫海卿 【学习过程】: 一、检查课文背诵情况,集体和个别背诵检查。 二.揣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思考问题: 1、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的话是何居心?语气是怎样的? 2、安陵君是以怎样的方式回答的?语气是怎样的? 3、秦王对唐雎说话时语气有怎样的变化?唐雎的回答与安陵君有怎样的不同? 4、遭到回绝后秦王的反应任何?唐雎是怎样回应的? 5、通过上面情节,你能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四:深入探究,大胆质疑: 1、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请说说你探究的结果。 五、总结全文练习: 1、背诵全文,完成练习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