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1-1共析碳钢的三种珠光体类组织与性能 组织名称及符号珠光体(P)索氏体S 托氏体(I 形成温度范围650C650~600℃ 600~550℃ 片层间距(um)>0.40.40.2 <0.2 HBS 70~230 230~320 30~400 o b/ Mp 550 870
n表2-1-1 共析碳钢的三种珠光体类组织与性能
②贝氏体转变区过冷温度在550°C~M之间,转 变产物为员氏体(B 贝氏体是铁素体及其分布着弥散的碳化物所形成 的亚稳组 奥氏体向贝氏体的转变属半扩散型转变,铁原子 基本不扩散而碳原子尚有一定扩散能力 ■当转变温度在550°℃C~350°℃范围内,先在奥氏体晶 界上碳含量较低的地方生成铁素体晶核,然后向 晶粒内沿一定方向成排长大成一束大致平行的 碳微过饱和的铁素体板条。在此温度下碳仍具有 定的扩散能力,铁素体长大时它能扩散到铁素 体外围,并在板条的边界上分布着沿板条长轴 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形成羽毛状的组织, 称为上贝氏体(B上,见图5-7、图5
奥氏体 碳化物 铁素体 奥氏体晶界 a) c)
当温度降到350°C~Ms之间时,铁素体晶核 首先在奥氏体晶界或晶内某些缺陷较多的 地方形成,然后沿奥氏体的一定晶向呈片 状长大。因温度较低,碳原子的扩散能力 更小,只能在铁素体内沿一定的晶面以细 碳化物粒子的形式析出,并与铁素体叶片 的长轴成55°~60°。这种组织称下贝氏体 (B下),在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叶状, 如图59、图510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