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茅盾 第一节 早期创作 茅盾的创作 示 简况及创作动因 (-)文学活动 简况
第九章 茅盾 ◼ 第一节 ◼ 早期创作 ◼ 一 、茅盾的创作 简况及创作动因 ◼ (一)文学活动 简况
茅盾(18961981)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鸟镇人 1.早期文学活动时期(1916-1927) 2.早期创作(1927-1930) 3.刨作的成熟期(1931-1937) 4.刨作的延续期(1938-1949) 5.文学活动的后期(1949-1981)
茅盾(1896—1981) ◼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 1.早期文学活动时期(1916—1927) 2.早期创作(1927—1930) 3.创作的成熟期(1931—1937) 4.创作的延续期(1938—1949) 5.文学活动的后期(1949—1981)
(二)早期创作及特点 《蚀》是茅盾的处女作, 由三个略有连续性的中篇 组成: 《幻灭》、《动摇》 《追求》 ■第一次使用“茅盾”这个 笔名 ■无以一贯之的中心人物和 故事情节,各部结构自行 独立
(二)早期创作及特点 ◼ 《蚀》是茅盾的处女作, 由三个略有连续性的中篇 组成: ◼ 《幻灭》 、《动摇》 、 《追求》 ◼ 第一次使用“茅盾”这个 笔名。 ◼ 无以一贯之的中心人物和 故事情节,各部结构自行 独立
■首先,真实、直接、及时地反映社会生 活,作品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其次,塑造了“时代女性”的群像 静女士、方太太属于一类;慧女士、孙 舞阳、章秋柳、梅行素属另一类
◼ 首先,真实、直接、及时地反映社会生 活,作品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 其次,塑造了“时代女性”的群像。 ◼ 静女士、方太太属于一类;慧女士、孙 舞阳、章秋柳、梅行素属另一类
与时代共沉浮 从“传统”和“现代” 的对比中,从时代急 流的变动中,挖掘 “新人”形象的价值
1.与时代共沉浮 ◼ 从“传统”和“现代” 的对比中,从时代急 流 的 变动 中 ,挖 掘 “新人”形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