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考文献 阿日吉列,r.Ⅱ.(秦其玉等译),1966,构造地质学,中国工业出版 白瑾等,1982,试论五台山区五台群的构造演变,构造地质论丛(2),地质出版社 白瑾等,1986,五台山早前寒武纪地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白瑾等,1993,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地质出版社 白瑾等,1993,华北陆台北缘前寒武纪地质及铅锌成矿作用,地质出版社 白瑾等,1996,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第二版),地质出版社 鲍斯,D)R,1975,苏格兰和芬兰的前寒武纪对比,国外变质岩区构造硏究方法(专辑),地 质出版社 毕令斯,MP.(张炳熹等译),1973,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蔡学林,1981,顺层片理形成机制分析,《科学通报》,26(9) 曹喜,刘正宏,1988,糜棱岩成因的显微构造证据,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8(2) 陈国达,1978,成矿构造研究法,地质出版社 陈国达,1985,成矿构造研究法,地质出版社 陈国达,1997,地洼构造与金成矿,地质出版社 陈国达,杨瑞华,1984,关于构造地球化学的几个问题,大地构造与成矿学,8(4) 呈思本,1984,我国首次发现陨石坑,自然杂志,(2) 程裕淇等,1994,中国区域地质概论,地质出版社 狄塞特尔,LU.(张文佑译),1964,构造地质学,科学出版社 房立民,杨振升,1996,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出 版社 傅昭仁,1981,迁安铁矿区的形变相,第二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集,第一卷,大地 构造和前寒武纪构造,地质出版社 傅昭仁,蔡学林,1996,《变质岩区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傅昭仁,李先福,李德威,1991,不同样式的剥离断层控矿研究,地球科学,16(6) 傅昭仁,单文琅,1983,变质岩层构造的形变相分析,地球科学,8(3) 傅昭仁,单文琅,1989,论横向构造置换,《地球科学》,114(1) 戈澄漠、郑剑东、程国良,1992,阿尔金活动断裂带基本特征及对它的一些认识,见:阿尔 金活动断裂带,地震出版社,305-319 格拉斯BP,(陈书田等译),1985,《行星地质学导论》,地质出版社 葛肖虹、段吉业、刘先文,1995,中国西北的大陆构造,岩石圈构造与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 室年报,9-11 葛肖虹、张梅生,刘永江,1998,阿尔金断裂硏究的科学问题与硏究思路,现代地质,12(3) 苟金,1986,阿尔金山东段奥陶世地层,西北地质,33-40 构造地质论丛(二),1982,构造地质论丛编辑部,地质出版社 郭令智等,1980,华南的构造格架和地壳演化,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一),地质出版社 郭学呈,熊继传,邱永进,李辉文,张祖送,1993,湖北阳新岩体西北段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郭颖李智陵,1995,构造地质学简明教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韩书杰,1992,嵩山地区的沉积变形构造及其地质意义,见马杏垣主编,中国大陆构造论文 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09~119 何绍勋,1979,构造地质学中的赤平极射投影,地质出版社 何永年,林传勇,史兰斌,1988,构造岩石学基础,地质出版社 霍布斯,BE,米恩斯,WD,威廉斯,PF.(刘和甫、吴正文译),1982,构造地质纲要,石
主要参考文献 阿日吉列,г.д.(秦其玉等译),1966,构造地质学,中国工业出版 白瑾等,1982,试论五台山区五台群的构造演变,构造地质论丛(2),地质出版社 白瑾等,1986,五台山早前寒武纪地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白瑾等,1993,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地质出版社 白瑾等,1993,华北陆台北缘前寒武纪地质及铅锌成矿作用,地质出版社 白瑾等,1996,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第二版),地质出版社 鲍斯,D.R.,1975,苏格兰和芬兰的前寒武纪对比,国外变质岩区构造研究方法(专辑),地 质出版社 毕令斯,M.P.(张炳熹等译),1973,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蔡学林,1981,顺层片理形成机制分析,《科学通报》,26(9) 曹喜,刘正宏,1988,糜棱岩成因的显微构造证据,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8(2) 陈国达, 1978,成矿构造研究法,地质出版社 陈国达, 1985,成矿构造研究法,地质出版社 陈国达,1997,地洼构造与金成矿, 地质出版社 陈国达,杨瑞华,1984,关于构造地球化学的几个问题,大地构造与成矿学,8(4) 呈思本,1984,我国首次发现陨石坑,自然杂志,(2) 程裕淇等,1994,中国区域地质概论,地质出版社 狄塞特尔,L.U.(张文佑译),1964,构造地质学,科学出版社 房立民,杨振升,1996,变质岩区 1:5 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出 版社 傅昭仁,1981,迁安铁矿区的形变相,第二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集,第一卷,大地 构造和前寒武纪构造,地质出版社 傅昭仁,蔡学林,1996,《变质岩区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傅昭仁,李先福,李德威,1991,不同样式的剥离断层控矿研究,地球科学,16(6) 傅昭仁,单文琅,1983,变质岩层构造的形变相分析,地球科学,8(3) 傅昭仁,单文琅,1989,论横向构造置换,《地球科学》,114(1) 戈澄漠、郑剑东、程国良,1992,阿尔金活动断裂带基本特征及对它的一些认识,见:阿尔 金活动断裂带,地震出版社,305-319 格拉斯 B.P.,(陈书田等译),1985,《行星地质学导论》,地质出版社 葛肖虹、段吉业、刘先文,1995,中国西北的大陆构造,岩石圈构造与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 室年报,9-11 葛肖虹、张梅生,刘永江,1998,阿尔金断裂研究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现代地质,12(3) 苟金,1986,阿尔金山东段奥陶世地层,西北地质,33-40 构造地质论丛(二),1982,构造地质论丛编辑部,地质出版社 郭令智等,1980,华南的构造格架和地壳演化,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一),地质出版社 郭学呈,熊继传,邱永进,李辉文,张祖送,1993,湖北阳新岩体西北段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郭颖,李智陵,1995,构造地质学简明教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韩书杰,1992,嵩山地区的沉积变形构造及其地质意义,见马杏垣主编,中国大陆构造论文 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09~119 何绍勋,1979,构造地质学中的赤平极射投影,地质出版社 何永年,林传勇,史兰斌,1988,构造岩石学基础,地质出版社 霍布斯,B.E.,米恩斯,W.D.,威廉斯,P.F.(刘和甫、吴正文译),1982,构造地质纲要,石
油工业出版社 霍普古德,AM,1973,变形序列对区分前寒武系地区的意义,国外变质岩区构造研究方法 (专辑)地质出版社 霍普古德AM,RR鲍斯,1976,芬兰西南部斯卡尔多地区混合岩的构造演化,地质出版社 出版社 姜春潮等,1987,辽吉东部前寒武纪地质,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金,EA.(王道德,谢先德,曹鉴秋译),1983,宇宙地质概论,科学出版社 金巍,李树勋,1994,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早元古代造山带的岩石组合及特征,华北北部麻粒 岩带地质演化,地震出版社 卡扎夫,H.(刘智星译),1981,变质杂岩的变形和叠加褶皱,地质出版社 拉根,DM(邓海泉等译),1984,构造地质学:几何方法导论,地质出版社 兰姆赛,FG.(单文琅等译),1985,岩石的褶皱作用和断裂作用,地质出版社 兰姆赛,JG,胡伯著,ML,(刘瑞珣,常志忠,张荣昌译),1991,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 第一卷,地质出版社 兰姆赛,JG,胡伯,MI.(徐树桐译),1991,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第二卷,地质出版社 李德威,1993,大陆构造样式及大陆动力学模式初探,地球科学,18(5) 李德威,1995,关于大陆构造的思考,地球科学,20(1) 李继亮等,190,五台山早元古代碰撞造山带初步认识,地质科学,25(1) 李继亮等,199,论碰撞造山带的分类,地质科学,34(2) 李勤,杨振升,196,高级变质区地质填图方法研究,地质出版社 李三忠,刘永江,杨振升,马瑞,1998,辽河群变质泥质岩中变质岩结晶作用和变形作用的 关系,岩石学报,14(3) 李三忠,刘永江,杨振升,1998,辽吉地区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及其壳内响 应,地球物理学报,41,增刊 李三忠,杨振升,刘永江,1995,华北地台东部元古代构造格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5(1) 李三忠,杨振升,刘永江,1996,辽东早元古造山带隆一滑构造初析,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26(3) 李三忠,杨振升,刘永江,1997,辽河群变质带垂向分层性及其起因,科学通报,42(24) 李树勋等,1986,五台山区变质沉积铁矿地质,吉林科技出版社 李树勋,刘喜山,金巍,张履桥,1998,含金韧性带特征-以内蒙古中部为例,《金矿地质学 论文集》,地质出版社,(1) 辽宁省地质矿产局,1991,辽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 林景仟,1987,岩浆岩成因导论,地质出版社 刘德良,沈修志,陈江峰,叶尚夫,1997,地球与类地行星构造地质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 社 刘和甫,夏义平,殷进垠,199,走滑造山带与盆地耦合机制,地学前缘,6(3) 刘俊来,1987,辽东青城子大理岩韧性变形带特征,世界地质(构造地质专辑) 刘俊来,1991,辽吉古裂谷带内顺层构造片岩带的变形构造及变形机制,吉林地质,No10, 刘俊来,1993,韧性剪切带中角砾状铅锌矿床的就位机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7(3) 刘俊来,刘永江,马瑞,陈华,1996,岩浆核杂岩一早期裂谷带中的一种重要伸展构造型式 (“八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选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刘瑞珣,1988,显微构造地质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喜山,李树勋,金巍,1994,大青山造山带内基底再造杂岩叠加变质作用特征(华北北部 麻粒岩带地质演化),地震出版社
油工业出版社 霍普古德,A.M.,1973,变形序列对区分前寒武系地区的意义,国外变质岩区构造研究方法 (专辑)地质出版社 霍普古德 A.M., R.R.鲍斯,1976,芬兰西南部斯卡尔多地区混合岩的构造演化,地质出版社 出版社 姜春潮等,1987,辽吉东部前寒武纪地质,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金,E.A.(王道德,谢先德,曹鉴秋译),1983,宇宙地质概论,科学出版社 金巍,李树勋,1994,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早元古代造山带的岩石组合及特征,华北北部麻粒 岩带地质演化,地震出版社 卡扎夫,H.(刘智星译),1981,变质杂岩的变形和叠加褶皱,地质出版社 拉根, D.M.(邓海泉等译),1984,构造地质学: 几何方法导论,地质出版社 兰姆赛,F.G.(单文琅等译),1985,岩石的褶皱作用和断裂作用,地质出版社 兰姆赛,J.G.,胡伯著,M.I.,(刘瑞珣,常志忠,张荣昌译),1991,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 第一卷,地质出版社 兰姆赛,J.G.,胡伯,M.I.(徐树桐译),1991,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第二卷,地质出版社 李德威,1993,大陆构造样式及大陆动力学模式初探,地球科学,18(5) 李德威,1995,关于大陆构造的思考,地球科学,20(1) 李继亮等,1990,五台山早元古代碰撞造山带初步认识,地质科学,25(1) 李继亮等,1999,论碰撞造山带的分类,地质科学,34(2) 李勤,杨振升,1996,高级变质区地质填图方法研究,地质出版社 李三忠,刘永江,杨振升,马瑞,1998,辽河群变质泥质岩中变质岩结晶作用和变形作用的 关系,岩石学报,14(3) 李三忠,刘永江,杨振升,1998,辽吉地区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及其壳内响 应,地球物理学报,41,增刊 李三忠,杨振升,刘永江,1995,华北地台东部元古代构造格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5(1) 李三忠,杨振升,刘永江,1996,辽东早元古造山带隆—滑构造初析,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26(3) 李三忠,杨振升,刘永江,1997,辽河群变质带垂向分层性及其起因,科学通报,42(24) 李树勋等,1986 ,五台山区变质沉积铁矿地质,吉林科技出版社 李树勋,刘喜山,金巍,张履桥,1998,含金韧性带特征-以内蒙古中部为例,《金矿地质学 论文集》,地质出版社,(1) 辽宁省地质矿产局,1991,辽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 林景仟,1987,岩浆岩成因导论,地质出版社 刘德良,沈修志,陈江峰,叶尚夫,1997,地球与类地行星构造地质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 社 刘和甫,夏义平,殷进垠,1999,走滑造山带与盆地耦合机制,地学前缘,6(3) 刘俊来,1987,辽东青城子大理岩韧性变形带特征,世界地质(构造地质专辑) 刘俊来,1991,辽吉古裂谷带内顺层构造片岩带的变形构造及变形机制,吉林地质,No10, 刘俊来,1993,韧性剪切带中角砾状铅锌矿床的就位机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7(3) 刘俊来,刘永江,马瑞,陈华,1996,岩浆核杂岩—早期裂谷带中的一种重要伸展构造型式 (“八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选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刘瑞珣,1988,显微构造地质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喜山,李树勋,金巍,1994,大青山造山带内基底再造杂岩叠加变质作用特征(华北北部 麻粒岩带地质演化),地震出版社
刘喜山,李树勋,刘俊来,1992,变形变质作用与成矿,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正宏,1992,金厂峪韧性剪切带多期变形作用长春地质学院学报,42,变质岩构造专辑 刘正宏等,1999,论大青山逆冲推覆构,中国区域地质,No.4 刘正宏,凌贤长,冯亚民,1994,构造岩中变形机制与变形结构,吉林地质,13(4) 刘正宏,凌贤长,高嘉瑞,1992,太古宙变质杂岩中进化动力变质带-一种新类型的韧性变形 带,长春地质学院建院40周年科学论文集,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16-22 刘正宏,徐仲元,1996,糜棱岩中矩形石英条带的特征及成因,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2(1) 刘正宏,徐仲元,196,糜棱岩显微构造研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6(1) 刘正宏,徐仲元,王绍华,1996,构造片麻岩及其地质特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6(1) 刘正宏,徐仲元,杨振升,1999,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中元古代魏家沟岩群的建立及其地质意 义,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1) 刘志宏,1992,冀东三屯营地区深、中构造相韧形变形带的变形变质作用,长春地质学院学 报,变质岩构造专辑 卢华复,1998,阿尔金走滑盆地群油气资源早期评价研究报告(未刊) 卢华复,刘志宏,1997,阿尔金走滑构造域与沉积盆地评价(未刊) 卢华复,1997,阿尔金-北山盆地群石油地质综合评价研究(未刊) 吕建生,王恩林,1996,辽北一吉南早前寒武纪地质与金矿,吉林人民出版社 吕建生,王恩林,徐仲元,孙加鹏,马水山,麦延庆,1998,辽北吉南早前寒武纪地质特征 及构造演化,地质出版社 卢良兆,1992,内蒙古东南部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成因及其含矿性,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卢良兆,徐学纯,刘福来,1996,中国北方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长春出版社 马昌前等,1994,花岗岩类岩浆动力学一理论方法及鄂东花岗岩类例析,中国地质大学出版 社 马托埃,M(孙坦,张道安译),1984,地壳变形,地质出版社 马杏垣主编,1989,重力作用与构造运动,地震出版社 马杏垣,索书田,闻立峰,重力与构造,1981,构造地质论丛,(1) 马杏垣,索书田,游振东,刘如琦,1981,嵩山构造解析-重力构造、构造解析,地质岀版社 马杏垣,索书田,闻立峰,王维襄,1975,河南嵩山区震旦系古构造型式,地质科学,10(1) 马杏垣,白瑾,索书田,劳秋元,张家声,1987,中国前寒武纪构造格架及硏究方法,地质 出版社 马杏垣等,1987,中国前寒武纪构造格架及研究方法,地质出版社 内蒙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编著,1996,全国地层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尼克拉斯,A,泊利埃,JP(林传勇,史兰斌译)1985,变质岩的晶质塑性和固态流变,科 学出版社 帕克,RG,1969,变质带中构造对比,国外变质岩区构造研究方法(专辑),地质出版社 帕克RG,1988,(李东旭等译)构造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 帕斯赫尔,CW,迈尔斯,JS.,克勤尔内,A(朱志澄,张家声,游振东译),1992,高级 片麻岩区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地质出版社 佩特森,MS.(张崇寿等译),1978,实验岩石变形一脆性域,地质出版社 钱祥麟,1992,华北北部太古宙克拉通化过程及地体拼贴与板块构造运动模式,中国地质学 会“七五”地质科技主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选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钱祥麟,崔文元,王时麒,王关玉,1985,冀东前寒武纪铁矿地质,河北科技出版社 强祖基,王洪涛编著,192,活动构造研究,地震出版社
刘喜山,李树勋,刘俊来,1992,变形变质作用与成矿,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正宏,1992,金厂峪韧性剪切带多期变形作用长春地质学院学报,42,变质岩构造专辑 刘正宏等,1999,论大青山逆冲推覆构,中国区域地质,No. 4 刘正宏,凌贤长,冯亚民,1994,构造岩中变形机制与变形结构,吉林地质,13(4) 刘正宏,凌贤长,高嘉瑞,1992,太古宙变质杂岩中进化动力变质带-一种新类型的韧性变形 带,长春地质学院建院 40 周年科学论文集,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16-22 刘正宏,徐仲元,1996,糜棱岩中矩形石英条带的特征及成因,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2(1) 刘正宏,徐仲元,1996,糜棱岩显微构造研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6(1) 刘正宏,徐仲元,王绍华,1996,构造片麻岩及其地质特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6(1) 刘正宏,徐仲元,杨振升,1999,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中元古代魏家沟岩群的建立及其地质意 义,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9(1) 刘志宏,1992,冀东三屯营地区深、中构造相韧形变形带的变形变质作用,长春地质学院学 报,变质岩构造专辑 卢华复,1998,阿尔金走滑盆地群油气资源早期评价研究报告(未刊) 卢华复,刘志宏,1997,阿尔金走滑构造域与沉积盆地评价(未刊), 卢华复,1997,阿尔金-北山盆地群石油地质综合评价研究(未刊) 吕建生,王恩林 ,1996,辽北—吉南早前寒武纪地质与金矿,吉林人民出版社 吕建生,王恩林,徐仲元,孙加鹏,马水山,麦延庆,1998,辽北吉南早前寒武纪地质特征 及构造演化,地质出版社 卢良兆,1992,内蒙古东南部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成因及其含矿性,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卢良兆,徐学纯,刘福来,1996,中国北方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长春出版社 马昌前等,1994,花岗岩类岩浆动力学一理论方法及鄂东花岗岩类例析,中国地质大学出版 社 马托埃,M.(孙坦,张道安译),1984,地壳变形,地质出版社 马杏垣主编,1989,重力作用与构造运动,地震出版社 马杏垣,索书田,闻立峰,重力与构造,1981,构造地质论丛,(1) 马杏垣,索书田,游振东,刘如琦,1981,嵩山构造解析--重力构造、构造解析,地质出版社 马杏垣,索书田 ,闻立峰,王维襄,1975,河南嵩山区震旦系古构造型式,地质科学,10(1) 马杏垣,白瑾,索书田,劳秋元,张家声,1987,中国前寒武纪构造格架及研究方法,地质 出版社 马杏垣等,1987,中国前寒武纪构造格架及研究方法,地质出版社 内蒙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编著,1996,全国地层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尼克拉斯,A.,泊利埃,J.P.(林传勇,史兰斌译)1985,变质岩的晶质塑性和固态流变,科 学出版社 帕克,R.G.,1969,变质带中构造对比,国外变质岩区构造研究方法(专辑),地质出版社 帕克,R.G.,1988,(李东旭等译)构造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 帕斯赫尔,C.W.,迈尔斯,J.S.,克勤尔内,A.(朱志澄,张家声,游振东译),1992,高级 片麻岩区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地质出版社 佩特森,M.S.(张崇寿等译),1978,实验岩石变形—脆性域,地质出版社 钱祥麟,1992,华北北部太古宙克拉通化过程及地体拼贴与板块构造运动模式,中国地质学 会“七五”地质科技主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选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钱祥麟,崔文元,王时麒,王关玉,1985,冀东前寒武纪铁矿地质,河北科技出版社 强祖基,王洪涛编著,1992,活动构造研究,地震出版社
秦正永等,1997,五当山区构造解析及成矿规律,地质出版社 邱家骧,1985,岩浆岩岩石学,地质出版社 萨洛夫,LJ,1981,北半球前寒武纪地质及早期地质演化的一般特征,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单文琅,傅昭仁,1984,北京西山的褶叠层与顺固态流变构造群落,地球科学,9(2) 单文琅,宋鸿林,傅昭仁,仁建业,1991,构造变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中国地质大 学出版社 邵济安,1993,伸展构造与造山过程,见肖庆辉(主编),当代地质科学前言一我国今后值得 重视的前沿研究领域,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沈保丰,1994,华北陆台太古宙绿岩带地质及成矿,地质出版社 沈保丰,孙继源,田永清,1998,五台山一恒山绿岩带金矿床地质,地质出版社 沈其韩,190,内蒙古中南部太古宙变质岩,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刊(专辑), 地质出版社 斯宾塞,EW.(朱志澄,将荫昌、单文琅),1982,地球构造导论,地质出版社 宋鸿林,195,变质核杂岩硏究进展、基本特征及成因探讨,地学前缘,2(12) 孙大中(主编),1984,冀东早前寒武纪地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孙德育,王恩林,1986,构造地质学导论,长春地质学院(内部印刷) 孙德育,王恩林,1986,构造地质学原理长春地质学院(内部印刷) 孙德育,周永辉,张履桥,斯日格楞,1987,内蒙古固阳西花岗岩绿岩地体韧性剪切带特征 《世界地质》(构造地质学专辑) 孙岩,陈东,1994,苏南地区构造力学与地球化学的耦合作用,地质找矿论丛,No.1 孙岩,徐士进,刘德良,林爱明,陆建军,1998,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导论,科学出版社 索书田,1983,重力滑动构造,地球科学,8(3) 索书田,游振东,韩郁箐,1981,登封群变质变形史,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 集第一卷大陆构造和前寒武纪构造,地质出版社 特纳,F.J.,韦斯,L.E.(周金城,张绍宋,宋鸿林译),1978,变质构造岩的构造分析 地质出版社 田永清(主编),1991,五台山一恒山绿岩带地质及金的成矿作用,山西科技出版社 王安建,1991,冀东太古宙结晶基底区域构造单元划分,中国区域地质,No.4 王道德, 中国陨石导论,科学出版社 王嘉荫, 应力矿物概论,地质出版社 王庆隆,万景林,1988,用裂变经迹法硏究断层活动年龄的初步探讨,地震地质(前寒武纪 构造文献专集) 温德利B.E.(赵锡文等译),1989,进化中的大陆,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武汉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西安地质学院,河北地质学院,1979,构造地质学,地质出 版社 武汉地质学院嵩山队,1977,河南嵩山区前寒武纪构造形变史及古构造型式,地质科学,12 (2) 伍家善,耿元生,沈其韩,万渝生,刘敦一,宋彪,1998,中朝古大陆太古宙地质特征及构 造演化,地质出版社 伍家善等,1998,中朝古大陆太古宙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地质出版社 吴香尧, 岩组岩导论,重庆出版社 吴学益,1998,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地质地球化学,No.2 希尔斯(李叔达等译),1981,造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 肖庆辉(编译),1981,国外变质岩区构造研究方法(专辑),地质出版社
秦正永等,1997,五当山区构造解析及成矿规律,地质出版社 邱家骧,1985,岩浆岩岩石学,地质出版社 萨洛夫,L.J.,1981,北半球前寒武纪地质及早期地质演化的一般特征,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单文琅,傅昭仁,1984,北京西山的褶叠层与顺固态流变构造群落,地球科学,9(2) 单文琅,宋鸿林,傅昭仁,仁建业,1991,构造变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中国地质大 学出版社 邵济安,1993,伸展构造与造山过程,见肖庆辉(主编),当代地质科学前言—我国今后值得 重视的前沿研究领域,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沈保丰,1994,华北陆台太古宙绿岩带地质及成矿,地质出版社 沈保丰,孙继源,田永清,1998,五台山—恒山绿岩带金矿床地质,地质出版社 沈其韩,1990,内蒙古中南部太古宙变质岩,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刊(专辑), 地质出版社 斯宾塞,E.W.(朱志澄,将荫昌、单文琅),1982,地球构造导论,地质出版社 宋鸿林,1995,变质核杂岩研究进展、基本特征及成因探讨,地学前缘,2(1/2) 孙大中(主编),1984,冀东早前寒武纪地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孙德育,王恩林,1986,构造地质学导论,长春地质学院(内部印刷) 孙德育,王恩林,1986,构造地质学原理长春地质学院(内部印刷) 孙德育,周永辉,张履桥,斯日格楞,1987,内蒙古固阳西花岗岩-绿岩地体韧性剪切带特征, 《世界地质》(构造地质学专辑) 孙岩,陈东,1994,苏南地区构造力学与地球化学的耦合作用,地质找矿论丛,No. 1 孙岩,徐士进,刘德良,林爱明,陆建军,1998,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导论,科学出版社 索书田,1983,重力滑动构造,地球科学,8(3) 索书田,游振东,韩郁箐,1981,登封群变质变形史,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 集第一卷大陆构造和前寒武纪构造,地质出版社 特纳,F.J.,韦斯,L.E.(周金城,张绍宋,宋鸿林译),1978,变质构造岩的构造分析, 地质出版社 田永清(主编),1991,五台山—恒山绿岩带地质及金的成矿作用,山西科技出版社 王安建,1991,冀东太古宙结晶基底区域构造单元划分,中国区域地质,No. 4 王道德,1993,中国陨石导论,科学出版社 王嘉荫,1978,应力矿物概论,地质出版社 王庆隆,万景林,1988,用裂变经迹法研究断层活动年龄的初步探讨,地震地质(前寒武纪 构造文献专集) 温德利B.E.(赵锡文等译),1989,进化中的大陆,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武汉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西安地质学院,河北地质学院,1979,构造地质学,地质出 版社 武汉地质学院嵩山队,1977,河南嵩山区前寒武纪构造形变史及古构造型式,地质科学,12 (2) 伍家善,耿元生,沈其韩,万渝生,刘敦一,宋彪,1998,中朝古大陆太古宙地质特征及构 造演化,地质出版社 伍家善等,1998,中朝古大陆太古宙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地质出版社 吴香尧,1986,岩组岩导论,重庆出版社 吴学益,1998,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地质地球化学,No. 2 希尔斯(李叔达等译),1981,造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 肖庆辉(编译),1981,国外变质岩区构造研究方法(专辑),地质出版社
肖庆辉,1982,韧性断层的特征及断层应变和位移的测定方法,构造地质论丛,No.2 肖庆辉(编译),1984,国外前寒武纪地质构造研究(专辑),地质出版社 徐道一,杨正宗,张勤文,孙亦田,1983,天文地质学概论,地质出版社 徐嘉伟,1995,论走滑断层作用的几个主要问题,地学前缘,2(1-2) 徐开礼,朱志澄,1982,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徐开礼,朱志澄主编,1989,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地质出版社 许志琴,1984,地壳变形与显微构造,地质出版社 许志琴,1986,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及工作方法,板块构造基本问题,地震出版社 许志琴,1990,变形构造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当今世界地球科学动向,地质出版社 徐志琴,侯立玮,王宗秀,1992,中国松绣一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地质出版社 许志琴,张建新,徐慧芬,1997,中国主要大陆山链韧性剪切带及动力学,地质出版社 徐仲元,1991,鞍山地区太古宙铁矿中条带状构造的成因与演化,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1(4) 徐仲元,1993,浅变质岩中的叠加韧性剪切带-以吉林桦甸二道旬子地区为例,长春地质学院 学报,23(4) 徐仲元,郭巍,刘正宏,1996,构造片岩的成因,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6,26(1) 杨国清,1990,构造地球化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开庆,1984,构造动力作用中的地球化学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8(4) 杨巍然,1991,造山带结构与演化的现代理论和研究方法一东秦岭造山带剖析,中国地质大 学出版社 杨巍然,1999,论造山作用和造山带,地质论评,45(1) 杨振升,1978,冀东前震旦纪沉积铁矿褶皱构造研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8(4) 杨振升,1985,韧性剪切带与太古宙杂岩,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5(2) 杨振升,李三忠,刘永江,1995,大陆造山带中的隆滑构造一种前造山期伸展构造形式,长 春地质学院学报,25(4) 杨振升,1978,冀东前震旦纪沉积变质铁矿褶皱构造研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8(4) 杨振升,1989,英国苏格兰刘易斯杂岩( Liwesian Complexes)的考察报告,世界地质,8 杨振升,1992,高级变质区岩石再造作用与岩石单位划分,长春地质学院学报(变质岩构造 专辑) 杨振升,1993,高级变质区的构造解析(当代地质科学前沿一我国今后值得重视的前沿研究 领域),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杨振升、李书光、俞保祥、高承业、高德华,1987,辽宁东部早前寒武纪构造样式及其演化, 世界地质,(构造地质专辑) 杨振升,1996,再论前造山期的隆一滑构造,(“八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 选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杨振升,1997,冀东迁西三屯营地区早前寒武纪构造,长春地质学院学报(冀东南地区早前 寒武纪地质专辑) 杨振升,耿元生,1982,山西五台山区前罅沱群变质岩构造变形史,长春地质学报,(1) 杨振升,李三忠,刘永江,1995,大陆造山带前造山期的隆一滑构造,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杨振升,李树勋,冀树楷,1980,试论台怀运动一五台山地区五台群地质由来的新发现,长 春地质学报,10(4) 杨振升,李树勋,冀树楷,1982,五台群的解体与台怀运动的建立,构造地质论丛(2),地 质出版社
肖庆辉,1982,韧性断层的特征及断层应变和位移的测定方法,构造地质论丛,No. 2 肖庆辉(编译),1984,国外前寒武纪地质构造研究(专辑),地质出版社 徐道一,杨正宗,张勤文,孙亦田,1983,天文地质学概论,地质出版社 徐嘉伟,1995,论走滑断层作用的几个主要问题,地学前缘,2(1-2) 徐开礼,朱志澄,1982,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徐开礼,朱志澄主编,1989,构造地质学 (第二版),地质出版社 许志琴,1984,地壳变形与显微构造,地质出版社 许志琴,1986,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及工作方法,板块构造基本问题,地震出版社 许志琴,1990,变形构造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当今世界地球科学动向,地质出版社 徐志琴,侯立玮,王宗秀,1992,中国松绣—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地质出版社 许志琴,张建新,徐慧芬,1997,中国主要大陆山链韧性剪切带及动力学,地质出版社 徐仲元,1991,鞍山地区太古宙铁矿中条带状构造的成因与演化,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1(4) 徐仲元,1993,浅变质岩中的叠加韧性剪切带-以吉林桦甸二道旬子地区为例,长春地质学院 学报,23(4) 徐仲元,郭巍,刘正宏,1996,构造片岩的成因,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6,26(1) 杨国清,1990,构造地球化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开庆,1984,构造动力作用中的地球化学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8(4) 杨巍然,1991,造山带结构与演化的现代理论和研究方法—东秦岭造山带剖析,中国地质大 学出版社 杨巍然,1999,论造山作用和造山带,地质论评,45(1) 杨振升,1978,冀东前震旦纪沉积铁矿褶皱构造研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8(4) 杨振升,1985,韧性剪切带与太古宙杂岩,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5(2) 杨振升,李三忠,刘永江,1995,大陆造山带中的隆滑构造一种前造山期伸展构造形式,长 春地质学院学报,25(4) 杨振升,1978,冀东前震旦纪沉积变质铁矿褶皱构造研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8(4) 杨振升,1989,英国苏格兰刘易斯杂岩(Liwesian Complexes)的考察报告,世界地质,8 (4) 杨振升,1992,高级变质区岩石再造作用与岩石单位划分,长春地质学院学报(变质岩构造 专辑) 杨振升,1993,高级变质区的构造解析(当代地质科学前沿—我国今后值得重视的前沿研究 领域),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杨振升、李书光、俞保祥、高承业、高德华,1987,辽宁东部早前寒武纪构造样式及其演化, 世界地质,(构造地质专辑) 杨振升,1996,再论前造山期的隆—滑构造,(“八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 选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杨振升,1997,冀东迁西三屯营地区早前寒武纪构造,长春地质学院学报(冀东南地区早前 寒武纪地质专辑) 杨振升,耿元生,1982,山西五台山区前罅沱群变质岩构造变形史,长春地质学报,(1) 杨振升,李三忠,刘永江,1995,大陆造山带前造山期的隆—滑构造,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25(4) 杨振升,李树勋,冀树楷,1980,试论台怀运动—五台山地区五台群地质由来的新发现,长 春地质学报,10(4) 杨振升,李树勋,冀树楷,1982,五台群的解体与台怀运动的建立,构造地质论丛(2),地 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