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习题集 第一章文字及常用工具书 1.为什么说结绳、契刻、八卦等并不是文字?如何看待古代传说与汉字起源的 文化联系? 2.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何在? 4.汉字形体演变经历了几大阶段、哪些字体?各种字体通行于什么时代? 5.什么是“六书”?什么是“四体二用”? 6.“六书”一语最早见于哪种典籍?汉代解释“六书”的有哪几家,后世所用 的是哪家的顺序和名称? 7.举例说明象形字与指事字、会意字与形声字之间的主要区别 8.简谈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9.文字学部首与检字法部首有什么不同? 10.分析下列各字结构,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鹿豕鸟下甘 天亦寒莫问逐好追娶即既 戒采北集元爪兵其向心臣 冬尾至 11.结合字形分析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丑父)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2)马逸不能止 (3)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柯也,于予与何诛?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士无反北之心。 (7)子以为我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12.简释下列部首所表示的意义范畴:心手彳是走欠 酉 邑阜 欠页贝虫住 13.什么是古今字?古字与今字在表义上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古代汉语习题集 第一章 文字及常用工具书 1. 为什么说结绳、契刻、八卦等并不是文字?如何看待古代传说与汉字起源的 文化联系? 2. 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 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何在? 4. 汉字形体演变经历了几大阶段、哪些字体?各种字体通行于什么时代? 5. 什么是“六书”?什么是“四体二用”? 6. “六书”一语最早见于哪种典籍?汉代解释“六书”的有哪几家,后世所用 的是哪家的顺序和名称? 7. 举例说明象形字与指事字、会意字与形声字之间的主要区别。 8. 简谈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9. 文字学部首与检字法部首有什么不同? 10. 分析下列各字结构,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鹿 豕 鸟 下 甘 天 亦 寒 莫 问 逐 好 追 娶 即 既 戒 采 北 集 元 爪 兵 其 向 心 臣 冬 尾 至 11. 结合字形分析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丑父)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2)马逸.不能止。 (3)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士无反北.之心。 (7)子以为我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12. 简释下列部首所表示的意义范畴:心 手 彳 辵 走 欠 酉 示 邑 阜 宀 广 仌 页 贝 虫 隹 13. 什么是古今字?古字与今字在表义上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4.什么是异体字?写出下列各字的异体 睹咏野暖线期惭鹅群歌诉 15.什么是通假字?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6.识别下列各句中所用的古字,并写出相应的今字 (1)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2)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3)(冯谖)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4)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而归 (6)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7)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8)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9)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0)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17.识别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相应的本字。 (1)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3)且人已降服,又杀之,不详。 (4)庄公寤生,惊姜氏。 (5)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 18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编著的《》,宋代徐铉等 核定。全文分为篇。加目录和自叙共篇,共卷,分为部首, 共收 单字;重言字 个 》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 20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的特殊讲法的辞书是近人 的 21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著的《 ,而现存最古的韵书是宋陈彭年
14. 什么是异体字?写出下列各字的异体: 睹 咏 野 暖 线 期 惭 鹅 群 歌 诉 15. 什么是通假字?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6. 识别下列各句中所用的古字,并写出相应的今字。 (1)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2)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3)(冯谖)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4)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而归。 (6)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7)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8)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9)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0)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17. 识别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相应的本字。 (1)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3)且人已降服,又杀之,不详。 (4)庄公寤生,惊姜氏。 (5)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 18.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____编著的《________》,宋代徐铉等 核定。全文分为____篇。加目录和自叙共______篇,共_____卷,分为_____部首, 共收______单字;重言字______个。 19.《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 19 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0.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的特殊讲法的辞书是近人_______的 《_____________》: 21.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______著的《________》,而现存最古的韵书是宋陈彭年
邱雍等编的 》,它的全名叫 》,它大致反映了 时期 汉语的语音系统; 22我国现存收字最多的字典是《 》,我国现存收词最多的词典是 23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 音序检字法、 和四 角号码检字法 24.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主要有 和 其中 较为科学 25.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主要有 》 》和王筠的《 》、《 _》; 26.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代表作有王引之的《》、杨树达的《 》、刘淇 的《》和今人裴学海的《》 27.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等编的 28.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辞书是刘熙的_《》 29专门研究古代方言的著作有扬雄的《 30略述许慎《说文解字》一书在汉语言学史上的贡献与不足 31举例说明《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及释字体例 32举例说明我国古代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法。(各举三例) 33结合字义,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 休亦本采苗文姓雨目責考其婆姚豆章州甘朱權 34.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的位置关系 旗逃裳膏匣哀衷翼病架杉在徒被晏街 35说明下列各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暖、煖;从、從;备、備;舍、捨;赴、訃;礼、禮;粮、糧;泪、 淚;疲、罷;伸、信:反、返;说、悦;云、雲;拿、拏:矢、屎;惭 暫;强、彊:淼、渺;知、智;要、腰 36.名词解释 (1)甲骨文:(2)小篆;(3)会意字;(4)异体字:(5)金文:(6)部首
邱雍等编的《_____》,它的全名叫《__________》,它大致反映了_________时期 汉语的语音系统; 22.我国现存收字最多的字典是《_________》,我国现存收词最多的词典是 《___________》; 23.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________、音序检字法、___________和四 角号码检字法; 24.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 较为科学。 25.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和王筠的《________》、《_________》; 26.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代表作有王引之的《_____》、杨树达的《_______》、刘淇 的《_______》和今人裴学海的《______》; 27 . 汇集 唐以 前对 古 典文 献解 释的 大型 古汉 语 字典 是清 代阮 元等 编 的 《 》; 28.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辞书是刘熙的《 》; 29.专门研究古代方言的著作有扬雄的《 》。 30.略述许慎《说文解字》一书在汉语言学史上的贡献与不足。 31.举例说明《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及释字体例。 32.举例说明我国古代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法。(各举三例) 33.结合字义,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 休 亦 本 采 苗 文 姓 雨 目 責 考 其 婆 姚 豆 章 州 甘 朱 權 34.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的位置关系: 旗 逃 裳 膏 匣 哀 衷 翼 病 架 杉 在 徒 被 晏 街 35 说明下列各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暖、煖; 从、從; 备、備; 舍、捨; 赴、訃; 礼、禮; 粮、糧; 泪、 淚; 疲、罷; 伸、信; 反、返; 说、悦; 云、雲; 拿、拏; 矢、屎; 惭、 慙; 强、彊; 淼、渺; 知、智; 要、腰; 36.名词解释: (1)甲骨文; (2)小篆; (3)会意字;(4) 异体字; (5)金文 ;(6)部首;
(7)隶书(8)古今字;(9)“六书”说;(10)亦声 37.试述《说文解字》一书的作者、成书时代、该书性质以及释字体例 38.简化汉字的方法有那些?分析下列各组繁简字用法上的异同。 (1)发、發、髮:(2)饥、飢、饑;(3)钟、鍾: (4)丑、醜; (5)後、后 (6)余、餘; 第二章词汇 1.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异同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2.结合词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古义和今义 (1)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篠。 (3)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4)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6)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4.什么叫做词的本义?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5.什么叫词的引申义? 6.查阅工具书,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道”字的意义,哪一个是本义,哪些是引 申义。 (1)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2)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3)其取人有道,其用人有法 (4)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 7.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两个字是复音词,还是两个单音词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7)隶书 (8)古今字; (9)“六书”说; (10)亦声 37.试述《说文解字》一书的作者、成书时代、该书性质以及释字体例。 38.简化汉字的方法有那些?分析下列各组繁简字用法上的异同。 (1)发、發、髮; (2)饥、飢、饑; (3)钟、鍾; ( 4)丑、醜; (5)後、后; ( 6)余、餘; 第二章 词汇 1. 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异同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2. 结合词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古义和今义。 (1)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3)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4)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6)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4. 什么叫做词的本义?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5. 什么叫词的引申义? 6. 查阅工具书,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道”字的意义,哪一个是本义,哪些是引 申义。 (1)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2)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3)其取人有道,其用人有法。 (4)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 7. 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两个字是复音词,还是两个单音词。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5)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6)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7)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8.举例说明什么是单音词、复音词、偏义复词 9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号的复音词是哪类单纯词或复合词。 (1)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岳阳楼记》)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4)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上》) (5)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韩非子·初见秦》)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10.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号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们古今词义有何变化。 1)项羽乃疑范增与汗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从而后》 (3)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4)唐氏有弃地,货而不售。(《钴鋼潭西小丘记》) (5)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11.根据下面提供的例句,说明"发”、"约“两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并说明其引申方 式 发 (1)发使使燕(《史记·淮阴侯列传》) (2)塗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3)君子引而不发。(《孟子·尽心上》) (4)夫鵷鹕发于南海。(〈庄子·秋水>〉 (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 (6)大王欲得壁,使人发书至赵王。(《史记》) (7)朝发白帝,暮宿江陵。(《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
(5)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6)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7)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8. 举例说明什么是单音词、复音词、偏义复词。 9.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号的复音词是哪类单纯词或复合词。 (1)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岳阳楼记》)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4)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上》) (5)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韩非子•初见秦》)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10.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号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们古今词义有何变化。 (1)项羽乃疑范增与汗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从而后》) (3)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4)唐氏有弃地,货.而不售。(《钴鉧潭西小丘记》) (5)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 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11.根据下面提供的例句,说明“发”、“约”两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并说明其引申方 式。 发 (1)发使使燕(《史记•淮阴侯列传》) ( 2)塗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3)君子引而不发。(《孟子•尽心上》) (4)夫鵷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 (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 (6)大王欲得壁,使人发书至赵王。(《史记》) (7)朝发白帝,暮宿江陵。(《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