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联借景抒情。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 水面;“深”指梦泽,辽阔地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 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地景物,既表现 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2、体会尾联“尚”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色彩。 尾联中的“尚”字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在晋初,孟浩然写诗在盛唐, 中间相隔四百余年,朝代更替,人事变迁巨大,然而羊公碑还屹立在岘山上,令 人敬仰;羊祜为国效力,为民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 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诗人 无限伤感,潸然泪下 3、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 的看法。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谱出全诗的基 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顾,也有诗人吊古伤今 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碑所处的背景环 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融入了因个 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8、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 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 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 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9、旅夜抒怀
颔联借景抒情。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 水面;“深”指梦泽,辽阔地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 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地景物,既表现 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2、体会尾联“尚”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色彩。 尾联中的“尚”字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在晋初,孟浩然写诗在盛唐, 中间相隔四百余年,朝代更替,人事变迁巨大,然而羊公碑还屹立在岘山上,令 人敬仰;羊祜为国效力,为民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 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诗人 无限伤感,潸然泪下。 3、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 的看法。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谱出全诗的基 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顾,也有诗人吊古伤今 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碑所处的背景环 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融入了因个 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8、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 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 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 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9、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 2、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 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 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 10、《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赴”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杜甫在写这首诗时白帝城,在山峡西头,地势较髙,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山 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 象,由远及近,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赴”字把山峡变幻无穷的姿态和磅礴壮美的气势写活了 2.“环佩空归月夜魂”怎样理解其中的“空”字? 只能死后魂魄归来,突出活着无法归来的悲剧,遗恨之深,并寄予诗人的同情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 2、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 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 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3、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 10、《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赴”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杜甫在写这首诗时白帝城,在山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山 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 象,由远及近,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赴”字把山峡变幻无穷的姿态和磅礴壮美的气势写活了 2.“环佩空归月夜魂”怎样理解其中的“空”字? 只能死后魂魄归来,突出活着无法归来的悲剧,遗恨之深,并寄予诗人的同情
3“独留青冢向黄昏”中“黄昏”这个意象含蓄蕴藉,内涵丰富,请加以赏析。 (1)“黄昏”首先交代了时间,朔漠的黄昏,营造了一种伤感之景 (2)更指空间,指的是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 是那样大,仿佛能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 不下,消化不了。 (3)这句诗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11、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和“绕”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横”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 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而过,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副寥廓秀丽的图景 2颈联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偶,情景交融。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 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尾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好处? 化用古典诗句,着一“班”字,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 12、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3“独留青冢向黄昏”中“黄昏”这个意象含蓄蕴藉,内涵丰富,请加以赏析。 (1)“黄昏”首先交代了时间,朔漠的黄昏,营造了一种伤感之景。 (2)更指空间,指的是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 是那样大,仿佛能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 不下,消化不了。 (3)这句诗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11、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和“绕”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横”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 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而过,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副寥廓秀丽的图景。 2 颈联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偶,情景交融。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 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 尾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好处? 化用古典诗句,着一“班”字,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 12、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