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SNA也没有将某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吸收进去。如, 在1758年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家弗朗索瓦魁奈( Francos Quesnay)就设计出了著名的《经济表》。1936年俄籍美 国经济学家沃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受此启 发,以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为思想基础,进一步首创了投 入产出分析法。但1953年SNA并未将其吸收进去。再如, 美国经济学家M.A.柯普兰于1952年在其《美国货币流量 的研究》一书中创立的资金流量核算技术,以及英国经济 学家J.E.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一书中提 出的国际收支核算方法,也因时间仓促没有体现在1953年 SNA中。正因为上述原因,在1953年SNA问世时,联合国 统计委员会就对下一步如何对它进行修订以便建立一个更加 宽泛的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构想
1953年SNA也没有将某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吸收进去。如,早 在1758年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家弗朗索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就设计出了著名的《经济表》。1936年俄籍美 国经济学家沃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受此启 发,以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为思想基础,进一步首创了投 入产出分析法。但1953年SNA并未将其吸收进去。再如, 美国经济学家M.A.柯普兰于1952年在其《美国货币流量 的研究》一书中创立的资金流量核算技术,以及英国经济 学家J.E.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一书中提 出的国际收支核算方法,也因时间仓促没有体现在1953年 SNA中。正因为上述原因,在1953年SNA问世时,联合国 统计委员会就对下一步如何对它进行修订以便建立一个更加 宽泛的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构想
1968年SNA 今在对1953年SNA作了两次小的修订(1960年 和1964年)之后,1968年经重大修订后的 SNA公布于世(99SNA世之前,人们 曾一度将1968年SNA简称为新SNA)
1968年SNA ❖ 在对1953年SNA作了两次小的修订(1960年 和1964年)之后,1968年经重大修订后的 SNA公布于世(在1993年SNA问世之前,人们 曾一度将1968年SNA简称为新SNA)
。和1953年SNA相比,1968年SNA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算内容的扩展1968年SNA在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 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 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后者由美国经济学家 R.W.戈德史密斯于1962年正式提出),从而使SNA形成 为一个包括五大核算系统的、内容较为完整的新体系。 二是核算方法的改进。随着核算内容的扩展,1968年SNA 在原有会计账户形式的基础上,又引入了矩阵表、平衡表作 为新的核算工具
❖ 和1953年SNA相比,1968年SNA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一是核算内容的扩展。1968年SNA在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 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 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后者由美国经济学家 R.W.戈德史密斯于1962年正式提出),从而使SNA形成 为一个包括五大核算系统的、内容较为完整的新体系。 ▪ 二是核算方法的改进。随着核算内容的扩展,1968年SNA 在原有会计账户形式的基础上,又引入了矩阵表、平衡表作 为新的核算工具
三是核算内容的标准化。为使新体系适用于经济本 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更好地为经济分析和政策 服务,1968年SNA对若干总量指标作了进一步分解,并 增设了若干账户,有关的概念和定义也得到了修正和明 确的解释 四是为适应经济分析的需要,对不变价格核算也胞 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 三是核算内容的标准化。为使新体系适用于经济和社 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更好地为经济分析和政策 服务,1968年SNA对若干总量指标作了进一步分解,并 增设了若干账户,有关的概念和定义也得到了修正和明 确的解释。 ▪ 四是为适应经济分析的需要,对不变价格核算也 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令总之,98年SNA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达到了 乎完美的程度。 然而,也正由于它过于注重体系的精美,在应用中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矩阵表的表现形式较之于账户而言对核算数据的质 量要求更高,给具体编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于 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某些新情况,难以做出必要的变通处 理
❖ 总之,1968年SNA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达到了近 乎完美的程度。 ❖ 然而,也正由于它过于注重体系的精美,在应用中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 如,矩阵表的表现形式较之于账户而言对核算数据的质 量要求更高,给具体编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于 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某些新情况,难以做出必要的变通处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