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蠕动及滑动(滑坡) ●岩质和土质边坡在一定的地形地 貌、地质构造、岩土性质、水文 地质等自然条件下,由于地表水 :4. 及地下水的作用或受地震、爆破 切坡、堆载等因素的影响,其余 坡上的土石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 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方向 向下作长期而缓慢的整体移动, 这种蠕动或缓慢滑动现象称为滑|s LA. SATALAMAAHAMMAMOMMMLWUNA 坡。受外界因素突然触发时,土上 坡的滑动也可能在瞬间完成。按 滑动面通过岩层的情况可将滑坡 珊联潭 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 滑坡;按滑动时的受力状态特征 可将滑坡分为推力式滑坡和牵引 式滑坡。国内外滑坡的例子非常 图8-3我国台湾珊珠潭地块滑移示意图 上图为滑移之前的情况;下图为滑移后的情况 多,危害也极严重。图8-3所示 是1961年9月6日发生在我国台湾 的珊珠潭地块滑动情况
⚫ 三、蠕动及滑动(滑坡) ⚫ 岩质和土质边坡在一定的地形地 貌、地质构造、岩土性质、水文 地质等自然条件下,由于地表水 及地下水的作用或受地震、爆破、 切坡、堆载等因素的影响,其斜 坡上的土石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 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方向 向下作长期而缓慢的整体移动, 这种蠕动或缓慢滑动现象称为滑 坡。受外界因素突然触发时,土 坡的滑动也可能在瞬间完成。按 滑动面通过岩层的情况可将滑坡 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 滑坡;按滑动时的受力状态特征 可将滑坡分为推力式滑坡和牵引 式滑坡。国内外滑坡的例子非常 多,危害也极严重。图8-3所示 是1961年9月6日发生在我国台湾 的珊珠潭地块滑动情况。 图8-3 我国台湾珊珠潭地块滑移示意图 上图为滑移之前的情况;下图为滑移后的情况
在绪论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几个滑坡灾害的例子,这方面的例子枚不胜举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铁路沿线的大小滑坡数以千计,其中的绝大多数分布 在西南、中南、华北、西北(陕西、陇东)等地区。在宝成、成昆、川黔、 湘黔、襄渝、西康等铁路沿线上滑坡的分布密度一般平均在每百公里10处左 右,个别严重路段滑坡数量百公里甚至可达20~30处 四、泥石流 泥石流是边坡岩土体破坏的另外一种形式。泥石流是在地质不良、地形陡 峻的山区,由于暴雨或骤然融雪造成的地面汇流所形成的夹带有大量泥沙 石块等固相颗粒物质的特殊洪流。这种特殊洪流依仗着陡峻的山势,以较高 或极高的速度沿着峡谷深涧、顺着山坡冲向地势低处。因其含有大量的岩石 块体等碎屑物质,所以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毁坏作用,是山地地貌中一种常 见的地质灾害。 义的泥石流也称山洪急流或山洪泥石流,是泥流、泥石流、水石流的总 称。但一般所说的泥石流则仅指固相夹带物大于15%(指体积含量)的泥流 和泥石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毁坏力强,能冲出沟谷很远,摧毁村镇、道 路、桥涵和建构筑物,埋没农田和森林,甚或阻断河流、改变山河面貌,给 山区的各项建设和公路、铁路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在绪论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几个滑坡灾害的例子,这方面的例子枚不胜举。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铁路沿线的大小滑坡数以千计,其中的绝大多数分布 在西南、中南、华北、西北(陕西、陇东)等地区。在宝成、成昆、川黔、 湘黔、襄渝、西康等铁路沿线上滑坡的分布密度一般平均在每百公里10处左 右,个别严重路段滑坡数量百公里甚至可达20~30处。 四、泥石流 泥石流是边坡岩土体破坏的另外一种形式。泥石流是在地质不良、地形陡 峻的山区,由于暴雨或骤然融雪造成的地面汇流所形成的夹带有大量泥沙、 石块等固相颗粒物质的特殊洪流。这种特殊洪流依仗着陡峻的山势,以较高 或极高的速度沿着峡谷深涧、顺着山坡冲向地势低处。因其含有大量的岩石 块体等碎屑物质,所以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毁坏作用,是山地地貌中一种常 见的地质灾害。 广义的泥石流也称山洪急流或山洪泥石流,是泥流、泥石流、水石流的总 称。但一般所说的泥石流则仅指固相夹带物大于15%(指体积含量)的泥流 和泥石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毁坏力强,能冲出沟谷很远,摧毁村镇、道 路、桥涵和建构筑物,埋没农田和森林,甚或阻断河流、改变山河面貌,给 山区的各项建设和公路、铁路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除泥石流外,坡体的另一种流动破坏是干流。干流是斜坡体上的不 含水或仅含有极少量水的碎石、碎片、土块、砂、粉末、土末等所 产生的大规模急速流动现象。这种流动一般和地震、火山爆发、山 崩、大爆破等有关,在自然界中比较少见。1920年宁夏南部发生的 8.5级大地震就曾造成黄土坡体发生大规模干流,滚滚而下的粉状黄 土干流淹没了许多村庄和沟谷 第二节滑坡 滑坡的形态特征 滑坡的规模有大有小,小型滑坡的滑动土石体仅有数十或数百立方 米,大型滑坡中的滑动土石体则可高达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立 方米。滑坡的规模越大,其造成的破坏通常也越大。滑坡在其滑动 过程中通常会形成一系列的形态特征,这些形态特征就是我们识别 滑坡的重要标志。一个发育完整的滑坡一般都具有滑坡体、滑动面 滑坡床、滑坡壁、滑坡台地、滑坡鼓丘、滑坡舌、滑坡裂隙等滑坡 特有的形态特征。图8-4所示为一个发育完全的典型土质滑坡
⚫ 除泥石流外,坡体的另一种流动破坏是干流。干流是斜坡体上的不 含水或仅含有极少量水的碎石、碎片、土块、砂、粉末、土末等所 产生的大规模急速流动现象。这种流动一般和地震、火山爆发、山 崩、大爆破等有关,在自然界中比较少见。1920年宁夏南部发生的 8.5级大地震就曾造成黄土坡体发生大规模干流,滚滚而下的粉状黄 土干流淹没了许多村庄和沟谷。 ⚫ ⚫ 第二节 滑坡 ⚫ ⚫ 一、 滑坡的形态特征 ⚫ 滑坡的规模有大有小,小型滑坡的滑动土石体仅有数十或数百立方 米,大型滑坡中的滑动土石体则可高达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立 方米。滑坡的规模越大,其造成的破坏通常也越大。滑坡在其滑动 过程中通常会形成一系列的形态特征,这些形态特征就是我们识别 滑坡的重要标志。一个发育完整的滑坡一般都具有滑坡体、滑动面、 滑坡床、滑坡壁、滑坡台地、滑坡鼓丘、滑坡舌、滑坡裂隙等滑坡 特有的形态特征。图8-4所示为一个发育完全的典型土质滑坡
10 5 图8-4典型的土质滑坡形态特征示意图 —滑坡体;2—滑动面;3—滑坡床;4—滑坡壁;5—滑坡台地;6—鼓张裂隙;7—滑坡鼓丘;8滑坡舌 ;9—滑坡舌上的扇形裂缝;10—后缘裂缝 滑坡体是边坡体上产生滑动的那一部分岩土体,简称滑体;滑 坡床是边坡中滑坡体之下固定未动的岩土体;滑动面是滑坡体和滑 坡床之间的界面,简称滑面;滑坡壁是滑坡体最后方保留在母体上 的出露的陡峭滑动面;滑坡平台又称滑坡台阶,是指滑坡体各段由 于滑动惯性和速度的差别在滑坡体上部形成的台阶状小型阶地, 程上也称台坎;鼓张裂隙分布在滑坡体的下部,是因滑体下滑受阻 土体隆起过程中形成的张性裂隙;在滑坡体与
⚫ 滑坡体是边坡体上产生滑动的那一部分岩土体,简称滑体;滑 坡床是边坡中滑坡体之下固定未动的岩土体;滑动面是滑坡体和滑 坡床之间的界面,简称滑面;滑坡壁是滑坡体最后方保留在母体上 的出露的陡峭滑动面;滑坡平台又称滑坡台阶,是指滑坡体各段由 于滑动惯性和速度的差别在滑坡体上部形成的台阶状小型阶地,工 程上也称台坎;鼓张裂隙分布在滑坡体的下部,是因滑体下滑受阻、 土体隆起过程中形成的张性裂隙;在滑坡体与 图8-4 典型的土质滑坡形态特征示意图 1—滑坡体; 2—滑动面;3—滑坡床;4—滑坡壁;5—滑坡台地;6—鼓张裂隙;7—滑坡鼓丘;8—滑坡舌 ;9—滑坡舌上的扇形裂缝;10—后缘裂缝
滑坡壁之间。岩土体分离拉开成沟槽,相邻土楔形成反坡地形,四周高 中间下洼,这样的地表形态成为封闭洼地;滑坡舌又称滑坡前缘或滑坡头, 因其形状如舌,故称滑坡舌,滑坡鼓丘是位于滑坡舌之后,因受后方滑动 土体挤推,又受滑坡舌阻碍而鼓胀隆起的滑动土石体; 土质滑坡的外形多呈扁平的簸箕状,斜坡上常有数级滑坡平台,但其错 距往往不大,向下缓倾或后倾;上部的滑坡壁清晰可见,往往有封闭洼地 ,下部则常隆起;滑坡体上新生沟谷纵横,坡面陷落,参差不齐,滑坡体 表面及两侧常出现裂缝,并随滑坡的发展而逐步增多;在均质士层中,滑 动面光滑,有明显的擦痕;在土夹石层中,滑动面粗糙不平,擦痕尤为明 显。此外,生长在滑坡体上的树木因为滑体的滑动或转动而呈歪斜状,单 个生长时,在工程上俗称“醉汉树”,成片生长时则被称之为“醉林”。 滑坡稳定后,台阶后壁较高,常常长满草木,再加上很长时间的雨水淋 蚀、冲刷,已找不到当初的捺痕。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地 表无眀显的裂缝。滑坡前缘的斜坡较平缓,已无滑动过程中的松散坍塌现 象。滑坡两侧的自然沟谷切割很深,有的甚至已达基岩。有时在滑坡舌附 近会有泉水出露。此外,原来的“醉汉树”又重新向上竖直生长,形成所 谓的“马刀树”等等。这些现象表明滑坡已基本稳定。如果触发滑动的因 素已经消失,滑坡就将长期稳定。否则,还可能重新“复活
滑坡壁之间。岩土体分离拉开成沟槽,相邻土楔形成反坡地形,四周高 中间下洼,这样的地表形态成为封闭洼地;滑坡舌又称滑坡前缘或滑坡头, 因其形状如舌,故称滑坡舌,滑坡鼓丘是位于滑坡舌之后,因受后方滑动 土体挤推,又受滑坡舌阻碍而鼓胀隆起的滑动土石体; 土质滑坡的外形多呈扁平的簸箕状,斜坡上常有数级滑坡平台,但其错 距往往不大,向下缓倾或后倾;上部的滑坡壁清晰可见,往往有封闭洼地 ,下部则常隆起;滑坡体上新生沟谷纵横,坡面陷落,参差不齐,滑坡体 表面及两侧常出现裂缝,并随滑坡的发展而逐步增多;在均质土层中,滑 动面光滑,有明显的擦痕;在土夹石层中,滑动面粗糙不平,擦痕尤为明 显。此外,生长在滑坡体上的树木因为滑体的滑动或转动而呈歪斜状,单 个生长时,在工程上俗称“醉汉树” ,成片生长时则被称之为“醉林”。 滑坡稳定后,台阶后壁较高,常常长满草木,再加上很长时间的雨水淋 蚀、冲刷,已找不到当初的擦痕。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地 表无明显的裂缝。滑坡前缘的斜坡较平缓,已无滑动过程中的松散坍塌现 象。滑坡两侧的自然沟谷切割很深,有的甚至已达基岩。有时在滑坡舌附 近会有泉水出露。此外,原来的“醉汉树”又重新向上竖直生长,形成所 谓的“马刀树”等等。这些现象表明滑坡已基本稳定。如果触发滑动的因 素已经消失,滑坡就将长期稳定。否则,还可能重新“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