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目錄 圖1研究步驟圖..…….………… 42 圖2統合分析文獻篩檢流程圖....… 53 圖3芳香療法與疼痛之統合分析……… 64 圖4年龄對芳香療法與疼痛之迴歸分析…… 65 圖5芳香療法與焦慮之統合分析… 68 圖6芳香療法與憂鬱之統合分析… 68 圖7年龄對芳香療法與焦慮之迴歸分析 69 圖8年龄對芳香療法與憂鬱之迴歸分析 70 圖9芳香療法與睡眠品質之統合分析 72 圖10年齡對芳香療法與睡眠品質之迴歸分析. …73 圖11芳香療法對疼痛之「出版偏差」檢定圖 75 圖12芳香療法對焦慮之「出版偏差」檢定圖76 圖13芳香療法對憂鬱之「出版偏差」檢定圖..… .77 圖14芳香療法對睡眠品質之「出版偏差」检定圖.…78 VI
VIII 圖目錄 圖 1 研究步驟圖………………………………………………………………42 圖 2 統合分析文獻篩檢流程圖………………………………………………53 圖 3 芳香療法與疼痛之統合分析……………………………………………64 圖 4 年齡對芳香療法與疼痛之迴歸分析……………………………………65 圖 5 芳香療法與焦慮之統合分析……………………………………………68 圖 6 芳香療法與憂鬱之統合分析……………………………………………68 圖 7 年齡對芳香療法與焦慮之迴歸分析……………………………………69 圖 8 年齡對芳香療法與憂鬱之迴歸分析……………………………………70 圖 9 芳香療法與睡眠品質之統合分析………………………………………72 圖 10 年齡對芳香療法與睡眠品質之迴歸分析…………………………......73 圖 11 芳香療法對疼痛之「出版偏差」檢定圖.............................………….75 圖 12 芳香療法對焦慮之「出版偏差」檢定圖…………..............................76 圖 13 芳香療法對憂鬱之「出版偏差」檢定圖…………..............................77 圖 14 芳香療法對睡眠品質之「出版偏差」檢定圖……..............................78
表目錄 表一芳香療法應用於接受安寧療護之癌症患者的PIC0問題4 表二芳香療法於臨床應用之相關研究………21 表三芳香療法應用於癌症之相關研究……28 表四Cochrane Collaboration偏差風险評估工具表..........47 表五出版偏差檢測法及其優缺點……… ……50 表六MeSH Database...... .52 表七搜尋文獻結果.… ……52 表八研究樣本及方法學特徵 ……55 表九各篇實驗方法及結果 …57 表十收錄文獻品質專家評分 ………………60 表十一研究品質判斷结果.公,… 表十二纳入研究之百分比項目.…… ……62 表十三統合分析芳香療法與疼痛之異質性檢定……64 表十四統合分析芳香療法與焦慮之異質性檢定…67 表十五統合分析芳香療法與憂鬱之異質性檢定67 表十六統合分析芳香療法與睡眠品質之異質性檢定.72 表十七芳香療法對疼痛、焦慮、憂鬱及睡眠品質之出版偏差監測方式74 IX
IX 表目錄 表一 芳香療法應用於接受安寧療護之癌症患者的 PICO 問題…………….4 表二 芳香療法於臨床應用之相關研究……………………………………...21 表三 芳香療法應用於癌症之相關研究……………………………………...28 表四 Cochrane Collaboration 偏差風險評估工具表………………………....47 表五 出版偏差檢測法及其優缺點…………………………………………...50 表六 MeSH Database………………………………………………………….52 表七 搜尋文獻結果…………………………………………………………...52 表八 研究樣本及方法學特徵………………………………………………...55 表九 各篇實驗方法及結果……………………………………………….......57 表十 收錄文獻品質專家評分…………………………………………….......60 表十一 研究品質判斷結果…………………………………………………...62 表十二 納入研究之百分比項目……………………………………………...62 表十三 統合分析芳香療法與疼痛之異質性檢定……………………….......64 表十四 統合分析芳香療法與焦慮之異質性檢定……………………….......67 表十五 統合分析芳香療法與憂鬱之異質性檢定……………………….......67 表十六 統合分析芳香療法與睡眠品質之異質性檢定………………….......72 表十七 芳香療法對疼痛、焦慮、憂鬱及睡眠品質之出版偏差監測方式...74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自1982年起癌症已位居國人十大死 因的第一位,2010年國人因罹患癌症死亡人數達41046人·癌症死亡率高 達每十萬人口131.6人,占全部死亡原因的28.4%(行政院衛生署,2011), 可見癌症威脅國人健康之鉅。近年來由於醫藥科技的不斷研發與改善,提 升了疾病的預後與存活率,據台灣癌症登記小組研究調查,2004年至2008 年癌症病患的五年存活率平均為50.75%(男性為42.3%,女性為59.2%)。 隨著高科技的醫療技術發展,使多數病情進展獲得延緩,但也使得長期與 癌症症狀共存者越來越多;在罹病過程中,病患往往產生恐懼、失落與害 怕等情绪反應;尤其進入癌症末期,隨著身體功能的日漸惡化,日常生活 行為能力逐漸受限,加上死亡的威膏愈加迫近,常對癌症病患產生巨大的 衝衡擊,造成身體及心理上許多負面的情緒與狀態如疼痛、憂鬱、焦慮、 不安、害怕、恐懼、憤怒疲倦或睡眠剝削等,並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唐, 2008;羅,2008,鄭、呂,1997) Henderson(1996)表示:「護理的功能為健康促進、恢復及平和的死 亡」,當醫學面臨癌症的限制,醫療品質的評量也從死亡率與存活率的評 估,轉而以減輕病患的痛苦為重,而不是治癒疾病或延長生命,誠如世界 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於1998年對安寧緩和醫療所 下的定義:「當疾病已無法治癒,控制疼痛和緩解其他病徵,使病患和家屬 得到整體性全人照護及最佳的生活品質」(WHO,1998),而此安寧療護的理 念與中國人善終的觀念不謀而合。 現今的醫療照護體系中,癌症治療仍以正統的西方醫療為主,但科學界 及醫學界逐漸發現,化學藥物具有抗藥性、過敏性、副作用之缺點,由於 自然醫學的發展,有時會藉助輔助及另類醫療法(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來减輕病患不適的症狀(黃、曾,2OO3;陳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自 1982 年起癌症已位居國人十大死 因的第一位, 2010 年國人因罹患癌症死亡人數達 41046 人,癌症死亡率高 達每十萬人口 131.6 人,占全部死亡原因的 28.4%(行政院衛生署,2011), 可見癌症威脅國人健康之鉅。近年來由於醫藥科技的不斷研發與改善,提 升了疾病的預後與存活率,據台灣癌症登記小組研究調查,2004 年至 2008 年癌症病患的五年存活率平均為 50.75%(男性為 42.3%,女性為 59.2%)。 隨著高科技的醫療技術發展,使多數病情進展獲得延緩,但也使得長期與 癌症症狀共存者越來越多;在罹病過程中,病患往往產生恐懼、失落與害 怕等情緒反應;尤其進入癌症末期,隨著身體功能的日漸惡化,日常生活 行為能力逐漸受限,加上死亡的威脅愈加迫近,常對癌症病患產生巨大的 衝擊,造成身體及心理上許多負面的情緒與狀態,如疼痛、憂鬱、焦慮、 不安、害怕、恐懼、憤怒、疲倦或睡眠剝削等,並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唐, 2008;羅,2008,鄭、呂,1997)。 Henderson ( 1996 )表示:「護理的功能為健康促進、恢復及平和的死 亡」,當醫學面臨癌症的限制,醫療品質的評量也從死亡率與存活率的評 估,轉而以減輕病患的痛苦為重,而不是治癒疾病或延長生命,誠如世界 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於 1998 年對安寧緩和醫療所 下的定義:「當疾病已無法治癒,控制疼痛和緩解其他病徵,使病患和家屬 得到整體性全人照護及最佳的生活品質」(WHO, 1998),而此安寧療護的理 念與中國人善終的觀念不謀而合。 現今的醫療照護體系中,癌症治療仍以正統的西方醫療為主,但科學界 及醫學界逐漸發現,化學藥物具有抗藥性、過敏性、副作用之缺點,由於 自然醫學的發展,有時會藉助輔助及另類醫療法(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來減輕病患不適的症狀(黃、曾,2003;陳
蔡、陳,2004;萬、湯、王,2006)。國內自1996年開始引進芳香療法, 近年來並已逐漸擴展到日常生活當中,在預防醫學保健的領域範疇內,幾 乎每項專業都可以與芳香療法做结合(溫,1999)。芳香療法是藉由精油中 的芳香因子,以直接吸入、按摩、沐浴或口服膠囊等方式,透過鼻黏膜、 皮膚毛細孔及胃黏膜吸收等途徑進入人體,臨床醫學研究指出可增強免疫 力,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可調節疼痛(林、杜、薛,2007);於生理層面可改 善搔癢症、腸急躁症候群、失眠、便秘、更年期骨質疏鬆等情形(黄等, 2007);心理層面則能提升應對壓力、焦慮、憂鬱、躁動、失智等狀况之能 量,以達到身、心、靈之放鬆,從而改善人體的健康,達到整合性之療效 (卓,2010;胡、黃,2006;萬等,2006)。 目前國內外許多研究證實,芳香療法已被醫護人員應用於醫護專業 中,藉由芳香療法的輔助’病患於鎮静止痛的生理層面,焦慮、憂鬱的 情绪層面,均得到顯著的效果(邱,2007;孫等2004;孫、林、蔡、周, 2008;廖、郭、王、黄劉,2008),且因使用便利,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輔 助治療之一,尤其以癌症病房或安寧緩和照護單位為盛(張,2006)。當癌 症病患人生即將走到盡頭之際,面對有限的生命與對抗症狀的糾纏,如何 提升臨終病患的生活品質,使其能善終是當前迫切值得探討的議題。 第二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芳香療法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尤其在英國更是早已將芳香療法列為 安寧療護的一環,有些芳香療法師甚至將芳香療法視為一種社會服務,利 用假期至醫院擔任志工,專為癌症患者服務(溫,1999),反觀國內,雖已 有幾家安寧病房使用芳香療法來緩解病患的不適症狀,但目前仍多停留於 休閒美容產業裡(張,2006)。 根據文獻指出,運用芳香療法可改善睡眠品質(Brownfield,.l998; Lewith,Godfrey,&Prescott,20O5)、調節疼痛及皮膚症狀(孫、黃、宋、王
2 蔡、陳,2004;萬、湯、王,2006)。國內自 1996 年開始引進芳香療法, 近年來並已逐漸擴展到日常生活當中,在預防醫學保健的領域範疇內,幾 乎每項專業都可以與芳香療法做結合(溫,1999)。芳香療法是藉由精油中 的芳香因子,以直接吸入、按摩、沐浴或口服膠囊等方式,透過鼻黏膜、 皮膚毛細孔及胃黏膜吸收等途徑進入人體,臨床醫學研究指出可增強免疫 力,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可調節疼痛(林、杜、薛,2007);於生理層面可改 善搔癢症、腸急躁症候群、失眠、便秘、更年期骨質疏鬆等情形(黃等, 2007);心理層面則能提升應對壓力、焦慮、憂鬱、躁動、失智等狀況之能 量,以達到身、心、靈之放鬆,從而改善人體的健康,達到整合性之療效 (卓,2010;胡、黃,2006;萬等,2006)。 目前國內外許多研究證實,芳香療法已被醫護人員應用於醫護專業 中,藉由芳香療法的輔助,病患於鎮靜,止痛的生理層面,焦慮、憂鬱的 情緒層面,均得到顯著的效果(邱,2007;孫等,2004;孫、林、蔡、周, 2008;廖、郭、王、黃、劉,2008),且因使用便利,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輔 助治療之一,尤其以癌症病房或安寧緩和照護單位為盛(張,2006)。當癌 症病患人生即將走到盡頭之際,面對有限的生命與對抗症狀的糾纏,如何 提升臨終病患的生活品質,使其能善終是當前迫切值得探討的議題。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芳香療法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尤其在英國更是早已將芳香療法列為 安寧療護的一環,有些芳香療法師甚至將芳香療法視為一種社會服務,利 用假期至醫院擔任志工,專為癌症患者服務(溫,1999),反觀國內,雖已 有幾家安寧病房使用芳香療法來緩解病患的不適症狀,但目前仍多停留於 休閒美容產業裡(張,2006)。 根據文獻指出,運用芳香療法可改善睡眠品質(Brownfield, 1998; Lewith, Godfrey, & Prescott, 2005)、調節疼痛及皮膚症狀(孫、黃、宋、王
張,2005;Anderson,Balchin,&Smith,2000:Ro,Ha,Kim,&Yeom,2002)、 緩解壓力憂鬱及焦慮等情緒症狀(朱,2003;Imura,Misao,.&Ushijima,.2006; Kite et al.,1998;Wilkinson,Aldridge,Salmon,Cain,Wilson,1999), 文獻指出使用芳香療法前後統計效果未有顯著差異(Davis,.Cooke,Holzhau- ser,Jones,&Finucane,2005;George,.2005;Wilcock et al.,2004),國內並有 學者研究發現接觸性皮膚炎的病患中以從事芳香精油的從業人員佔多數 (李、朱,2006),一些相關研究並指出精油產生的二次有機氣膠(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易導致健康危害(陳,2007;蔡,2010);然而截至目前 為止,每一篇研究的研究樣本、使用芳香療法的介入方式、使用時間與種 類及結果测量方式不盡相同,造成研究结果難以相互比較。另一方面,尚 未有针對芳香療法應用於接受安寧療護之癌症患者在疼痛、情緒困擾及睡 眠品質的成效方面之整合研究,有鑒於癌症已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達 30年之久,目前急待以實證為基礎的研究來佐證,因此引發筆者做此研究 的動機,期望藉由統合分析法,整合國内外應用芳香療法之相關研究,進 而了解芳香療法在接受安寧療護的癌症患者身心上之應用情形,冀望提供 未來健康政策及護理實務一個参考的方向。 本研究目的在藉由系統性文献回顧與統合分析法探討實證研究中芳香 療法對接受安寧療護的癌症患者,在疼痛、情緒困擾及睡眠品質三方面的 效果。具體目的如下: 一、透過統合分析法探討芳香療法對接受安寧療護之癌症患者在疼痛之成 效。 二、透過統合分析法探討芳香療法對接受安寧療護之癌症患者在情绪困擾 之成效。 三、透過統合分析法探討芳香療法對接受安寧療護的癌症患者在睡眠品質 之成效
3 張,2005;Anderson, Balchin, & Smith, 2000; Ro, Ha, Kim,& Yeom, 2002)、 緩解壓力憂鬱及焦慮等情緒症狀(朱,2003;Imura, Misao, & Ushijima, 2006; Kite et al., 1998; Wilkinson, Aldridge, Salmon, Cain, & Wilson, 1999),但亦有 文獻指出使用芳香療法前後統計效果未有顯著差異(Davis, Cooke, Holzhauser, Jones, & Finucane, 2005; George, 2005; Wilcock et al., 2004),國內並有 學者研究發現接觸性皮膚炎的病患中以從事芳香精油的從業人員佔多數 (李、朱,2006),一些相關研究並指出精油產生的二次有機氣膠(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易導致健康危害(陳,2007;蔡,2010);然而截至目前 為止,每一篇研究的研究樣本、使用芳香療法的介入方式、使用時間與種 類及結果測量方式不盡相同,造成研究結果難以相互比較。另一方面,尚 未有針對芳香療法應用於接受安寧療護之癌症患者在疼痛、情緒困擾及睡 眠品質的成效方面之整合研究,有鑒於癌症已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達 30 年之久,目前急待以實證為基礎的研究來佐證,因此引發筆者做此研究 的動機,期望藉由統合分析法,整合國內外應用芳香療法之相關研究,進 而了解芳香療法在接受安寧療護的癌症患者身心上之應用情形,冀望提供 未來健康政策及護理實務一個參考的方向。 本研究目的在藉由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法探討實證研究中芳香 療法對接受安寧療護的癌症患者,在疼痛、情緒困擾及睡眠品質三方面的 效果。具體目的如下: 一、透過統合分析法探討芳香療法對接受安寧療護之癌症患者在疼痛之成 效。 二、透過統合分析法探討芳香療法對接受安寧療護之癌症患者在情緒困擾 之成效。 三、透過統合分析法探討芳香療法對接受安寧療護的癌症患者在睡眠品質 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