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84位观察者对肿块灶信号判断的真阳性和假阳性平均值 判 判断结果 0.45 0.60 0.80 1.00 1.35 P (S P(S P(S P(S P(S P (S P (S P (S P (S P (S s) s) n s) n) s) n) A 0.25 0.35 0.600.35 0.95 0.20 0.95 0.05 0.85 0.30 B 0.00 0.00 0.200.15 0.70 0.15 0.80 0.00 0.95 0.00 C0.45 0.150.700.15 1.00 0.45 0.950.251.000.50 D0.20 0.150.150.50 0.950.55 0.950.301.00 0.00 4.依次进行其他直径的模拟钙化灶作为信号的ROC五值试读, 为步,获得ROC 曲线。将同一受试者对不同直径模拟钙化灶信号的ROC曲线绘来,进行纵向比较。 5.按1一4步对不同直径的模拟肿块灶作为信号进衫 y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获得每个受试者的详细ROC数据,头区C金线,比较不同受试者的信息检出能 力。 2.按照上述方法设计同一受试 类型乳腺数字X线成像装置的ROC分析,比 较它们的信息检出率。 (五)思考题 1.按照成像系 理工具对体模图像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图像进行ROC视 读分析,并同以 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各种图像处理是否能改善信息检出率 、对医用LCD、CRT影像显示质量的ROC分析测试 (一)实验目的 .掌握利用ROC分析对医用LCD、CRT影像显示装置进行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2.理解对医用影像显示装置进行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3.掌握医用影像显示装置的几个重要影像显示指标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L.试验器材:影像显示工作站、医用CRT显示器、医用LCD显示器、ALVIM体模。 2.实验设备:DR机。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表 4-8 4 位观察者对肿块灶信号判断的真阳性和假阳性平均值 判 断 结 果 0.45 0.60 0.80 1.00 1.35 判 断 者 P(S│ s) P(S│ n) P(S│ s) P(S│ n) P(S│ s) P(S│ n) P(S│ s) P(S│ n) P(S│ s) P(S│ n) A 0.25 0.35 0.60 0.35 0.95 0.20 0.95 0.05 0.85 0.30 B 0.00 0.00 0.20 0.15 0.70 0.15 0.80 0.00 0.95 0.00 C 0.45 0.15 0.70 0.15 1.00 0.45 0.95 0.25 1.00 0.50 D 0.20 0.15 0.15 0.50 0.95 0.55 0.95 0.30 1.00 0.00 4.依次进行其他直径的模拟钙化灶作为信号的 ROC 五值试读,重复 1~3 步,获得 ROC 曲线。将同一受试者对不同直径模拟钙化灶信号的 ROC 曲线绘制出来,进行纵向比较。 5.按 1~4 步对不同直径的模拟肿块灶作为信号进行 ROC 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获得每个受试者的详细 ROC 数据,制作 ROC 曲线,比较不同受试者的信息检出能 力。 2.按照上述方法设计同一受试者对不同类型乳腺数字 X 线成像装置的 ROC 分析,比 较它们的信息检出率。 (五)思考题 1.按照成像系统的图像处理工具对体模图像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图像进行 ROC 视 读分析,并同未经处理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各种图像处理是否能改善信息检出率。 三、对医用 LCD、CRT 影像显示质量的 ROC 分析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 ROC 分析对医用 LCD、CRT 影像显示装置进行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2.理解对医用影像显示装置进行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3.掌握医用影像显示装置的几个重要影像显示指标。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1.试验器材:影像显示工作站、医用 CRT 显示器、医用 LCD 显示器、ALVIM 体模。 2.实验设备:DR 机。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影像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1,以3人为一组,在数字乳腺X线机或DR上,按相应体模要求,摄取TRM体模或 TRG体模。 2.将数字体模影像传至影像显示工作站,记录体模数字影像基本参数。将医用CT显 示器连接影像显示工作站,调节显示器显示参数:亮度取亮度范围的中间值、对比度取对比 度范围的中间值。显示体模影像,记录影像基本参数。一人作为测试员,另两人分别进行五 值识读,按体模标准和本章实验二中所述方法进行数据记录和处理,做出ROC曲线。 3.换下CT显示器,将相同屏幕尺寸的医用LCD显示器接入,作为工作站显示器。 调节显示器显示参数:亮度取亮度范围的中间值、对比度取对比度范围的中间值。显示体模 影像,保持影像的窗宽、窗位、显示矩阵等参数不变。按相同步骤进行ROC测试。 4.将每人的两组ROC曲线绘制在一起,对曲线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CT和LCD显 示质量的差异,比较它们的ROC性能。 5.将CRT和LCD的完度、对比度同取最高值或最低值,父 步 分析两种显示 装置在极限显示情况下的ROC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获得CRT和LCD两种显示器的详细 ,制作ROC曲线,比较不同显示器 的信息检出能力和图像显示能力。 2.分析不同类型显示装置对图像量的影响。 四、屏-片系统 调制传递函数(MTF)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上掌摆M的象的分折方法」 2.紫握用然 刊定法测试屏-片系统MTF的方法。 3.熟悉用对的测定法测试屏-片系统MTF的数据处理过程。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1.试验器材:矩形波测试卡、显微密度计、暗盒(中速屏)、胶片(已获得其胶片特性 曲线)。 2.实验设备:X线机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将矩形波测试卡放置在暗盒上,拍摄测试卡像,曝光条件:FFD=130cm、60kV、3mAs。 暗室冲洗,使照片最大密度D1.0±0.1。 2.将测试卡的X线照片放于显微密度计上,使扫描狭缝与矩形波像平行,扫描得到矩
1.以 3 人为一组,在数字乳腺 X 线机或 DR 上,按相应体模要求,摄取 TRM 体模或 TRG 体模。 2.将数字体模影像传至影像显示工作站,记录体模数字影像基本参数。将医用 CRT 显 示器连接影像显示工作站,调节显示器显示参数:亮度取亮度范围的中间值、对比度取对比 度范围的中间值。显示体模影像,记录影像基本参数。一人作为测试员,另两人分别进行五 值识读,按体模标准和本章实验二中所述方法进行数据记录和处理,做出 ROC 曲线。 3.换下 CRT 显示器,将相同屏幕尺寸的医用 LCD 显示器接入,作为工作站显示器。 调节显示器显示参数:亮度取亮度范围的中间值、对比度取对比度范围的中间值。显示体模 影像,保持影像的窗宽、窗位、显示矩阵等参数不变。按相同步骤进行 ROC 测试。 4.将每人的两组 ROC 曲线绘制在一起,对曲线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CRT 和 LCD 显 示质量的差异,比较它们的 ROC 性能。 5.将 CRT 和 LCD 的亮度、对比度同取最高值或最低值,重复 2~4 步,分析两种显示 装置在极限显示情况下的 ROC 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获得 CRT 和 LCD 两种显示器的详细 ROC 数据,制作 ROC 曲线,比较不同显示器 的信息检出能力和图像显示能力。 2.分析不同类型显示装置对图像显示质量的影响。 四、屏-片系统的一维调制传递函数(MTF)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MTF 的物理意义,MTF 的分析方法。 2.掌握用对比度测定法测试屏-片系统 MTF 的方法。 3.熟悉用对比度测定法测试屏-片系统 MTF 的数据处理过程。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1.试验器材:矩形波测试卡、显微密度计、暗盒(中速屏)、胶片(已获得其胶片特性 曲线)。 2.实验设备:X 线机。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将矩形波测试卡放置在暗盒上,拍摄测试卡像,曝光条件:FFD=130cm、60kV、3mAs。 暗室冲洗,使照片最大密度 D=1.0±0.1。 2.将测试卡的 X 线照片放于显微密度计上,使扫描狭缝与矩形波像平行,扫描得到矩 影像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形波测试卡照片的光密度分布曲线。 3.利用事先获得的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用相应处理软件将所得光密度曲线转换成X 光强度分布曲线,如图4-16。 图416透过矩形波测试卡X线强度示意图 4.利用X线强度分布曲线,测出各个空间频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代入下式求 出空间频率的对比度: R(o)=Imas-Iin 所得数据记录表格如表4-9: 表9空间频率的数据记边中儿} 空间频率 0.5 10 2.0.5.0 建 R(w) H(w) 6.用Coltm 述矩形波R()拟合转换为正弦波H() 7.以空间家 )为横坐标、MTF值为纵坐标,做出屏-片系统的正弦波MTF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分析用对比度测定法得到的H()曲线是不是真正的屏-片系统的MTF曲线 2.对比度测定法能否用于焦点MTF曲线的测定。 3.屏-片体系MTF与焦点MTF的关系。 五、X线管焦点一维调制传递函数(MTF)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TF的物理意义,MTF的分析方法。 2.掌握用傅氏变换法测试焦点系统MTF的方法
形波测试卡照片的光密度分布曲线。 3.利用事先获得的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用相应处理软件将所得光密度曲线转换成 X 光强度分布曲线,如图 4-16。 4.利用X线强度分布曲线,测出各个空间频率的最大值Imax和最小值Imin。代入下式求 出空间频率的对比度: max min max min II II R 所得数据记录表格如表 4-9: 表 4-9 空间频率的数据记录表格 空间频率 0.5 0.8 1.0 1.25 1.6 2.0 . 5.0 Imax Imin R(ω) H(ω) 图 4-16 透过矩形波测试卡 X 线强度示意图 5.绘出屏-片系统矩形波的 MTF 曲线。 6.用 Coltman 公式将上述矩形波 R(ω)拟合转换为正弦波 H(ω)。 7.以空间频率 ω 为横坐标、MTF 值为纵坐标,做出屏-片系统的正弦波 MTF 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分析用对比度测定法得到的 H(ω)曲线是不是真正的屏-片系统的 MTF 曲线。 2.对比度测定法能否用于焦点 MTF 曲线的测定。 3.屏-片体系 MTF 与焦点 MTF 的关系。 五、X 线管焦点一维调制传递函数(MTF)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MTF 的物理意义,MTF 的分析方法。 2.掌握用傅氏变换法测试焦点系统 MTF 的方法。 影像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3.熟悉用傅氏变换法测试焦点系统MTF的数据处理过程。 4.理解焦点大小对MTF和成像质量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1.实验器材:小孔照相设备、显微密度计、透射密度计、X线胶片(牙片)、观片灯、 激光准直设备。 2.实验设备:X线机。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激光准直装置调整,使X线束中心与小孔照相设备的基准线夹角≤10弧度。 2.用小孔照相设备摄取放大3.62倍的大小焦点的像 3.在观片灯上测出大小焦点的像长与宽。 4用显微密度计对大小焦点的像进行扫描(沿焦点长方向和宽等次),得出4 张照片密度曲线, 5.利用已知的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将光密度曲线美换 X发强度分布曲线。 6.把所得的X线强度分布曲线在X轴上的距离 每小份宽度h=b- n n为a点至第n等份的距离、yn为第n等份的高 什算 n一般取10) 7.将焦点X线强度分布曲线的半值宽度 X焦点MTF的极限分辨率值a=2d' 由此找到焦点MTF曲线的一个点飞 8.用焦点X线强度分布y 点成像子系统的线扩散函数L(x,取比O,小的四个 频率0、0、04、 森公式计算出这几个a的A(a)、B(u)及C,并求出各 个的MTr鲶然 M 30.++46+方+n小+26+g+Ay】 (4-38) B=y+y46y+y,+Ay-+20y2+y+Ay】(439) C=3++46+y+Λ为+26+y+N月 (4-40》 9.在以MTF为纵坐标、“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绘出所求的上述几点,做出焦点的 一维MTF曲线(大、小焦点的长方向和宽方向共四条MTF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分析用傅氏变换法得到的H(©)曲线是否为真正的焦点系统的MTF曲线
3.熟悉用傅氏变换法测试焦点系统 MTF 的数据处理过程。 4.理解焦点大小对 MTF 和成像质量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1.实验器材:小孔照相设备、显微密度计、透射密度计、X 线胶片(牙片)、观片灯、 激光准直设备。 2.实验设备:X 线机。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激光准直装置调整,使X线束中心与小孔照相设备的基准线夹角≤10-3 弧度。 2.用小孔照相设备摄取放大 3.62 倍的大小焦点的像。 3.在观片灯上测出大小焦点的像长与宽。 4.用显微密度计对大小焦点的像进行扫描(沿焦点长方向和宽方向各一次),得出 4 张照片密度曲线。 5.利用已知的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将光密度曲线转换成 X 线强度分布曲线。 6.把所得的X线强度分布曲线在X轴上的距离划分为 2n等份,每小份宽度 n ab h x 2 。 n为a点至第n等份的距离、yn为第n等份的高度。(为便于计算,n一般取 10) 7.将焦点 X 线强度分布曲线的半值宽度作为 2d,则焦点 MTF 的极限分辨率值 2d 1 1 , 由此找到焦点 MTF 曲线的一个点。 8.用焦点 X 线强度分布曲线作为焦点成像子系统的线扩散函数 L(x),取比1小的四个 频率2 、3、4 、5,用辛浦森公式计算出这几个 ω 的 A(ω)、B(ω) 及 C ,并求出各 个ω的 MTF 值。 22 ' 4 ' 2 ' 12 ' 3 ' 1 ' 2 ' 4 2 ' 3 1 0 n n n yyyyyyyyhA (4-38) 20 31 12 42 22 """2"""4"" 3 1 n n n yyyyyyyyhB (4-39) 20 4 31 12 2 42 22 3 1 n n n yyyyyyyyhC (4-40) 9.在以 MTF 为纵坐标、ω 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绘出所求的上述几点,做出焦点的 一维 MTF 曲线(大、小焦点的长方向和宽方向共四条 MTF 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分析用傅氏变换法得到的 H(ω)曲线是否为真正的焦点系统的 MTF 曲线。 影像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2.傅氏变换法能否用于屏-片系统MTF的测定 3.分析焦点尺寸对焦点MTF的影响。 4.比较焦点长边MTF与短边MTF的区别 六、屏-片系统的噪声等价量子数和量子检出效率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NEQ与DQE的物理意义,成像系统NEQ与DQE的分析方法。 2.了解测试屏-片系统NEQ与DQE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1.实验器材:矩形波测试卡、显微密度计、观片灯、激光准直设鲁、 李片组合(鹤酸 钙屏与配套胶片)、MTF测试软件、S测试软件。 2.实验设备:X线机。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采用X线双倍曝光法(见第五章中胶片特性 美制作及特性值测试实验)测试所 用屏-片体系的胶片特性曲线,摄影条件以 为准,计算出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 部斜率y值,并做图表示。 2.采用对比度测定法(见本 节摩-片系统的一维调制传递函数的测试实验),使 用矩形波测试卡测定屏-片系 并做图表示。 3.用80kV的管 7铜铝滤过,FD-20cm,照射野使用10cm×10cm,摄影 条件使照片密度 为准。用显微密度计扫描照片,获得10万个密度值,作为离 散随机信号来处经 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S(可自编软件计算),并做图表示。 4.用以上测定值计算NEQ与DQE曲线,并做图表示。本实验条件下Q值取 260638光子数/mm2/mR1mR=2.58×10-C/kg)。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分析胶片y值、MTF(o、WS(@)对NEQ与DQE的影响。 (五)思考题 1.采用不同的屏-片体系完成上述实验,对不同屏-片体系的NEQ与DQE进行比较, 掌握用NEQ与DQE比较成像系统与像质的方法。 一、胶片特性曲线的制作及特性值测试实验
2.傅氏变换法能否用于屏-片系统 MTF 的测定。 3.分析焦点尺寸对焦点 MTF 的影响。 4.比较焦点长边 MTF 与短边 MTF 的区别。 六、屏-片系统的噪声等价量子数和量子检出效率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NEQ 与 DQE 的物理意义,成像系统 NEQ 与 DQE 的分析方法。 2.了解测试屏-片系统 NEQ 与 DQE 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1.实验器材:矩形波测试卡、显微密度计、观片灯、激光准直设备、屏-片组合(钨酸 钙屏与配套胶片)、MTF 测试软件、WS 测试软件。 2.实验设备:X 线机。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采用 X 线双倍曝光法(见第五章中胶片特性曲线的制作及特性值测试实验)测试所 用屏-片体系的胶片特性曲线,摄影条件以使 D=2.1±0.1 为准,计算出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 部斜率 值,并做图表示。 2.采用对比度测定法(见本章第五节屏-片系统的一维调制传递函数的测试实验),使 用矩形波测试卡测定屏-片系统 MTF,并做图表示。 3.用 80kV 的管电压,采用铜铝滤过,FFD=200cm,照射野使用 ,摄影 条件使照片密度 D=1.0±0.05 为准。用显微密度计扫描照片,获得 10 万个密度值,作为离 散随机信号来处理,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 WS(可自编软件计算),并做图表示。 1010 cmcm 4.用以上测定值计算 NEQ 与 DQE 曲线,并做图表示。本实验条件下 q 值取 260638光子数 ( kg/C1058.21mRmR/mm/ )。 2 7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分析胶片 值、MTF(ω)、WS(ω)对 NEQ 与 DQE 的影响。 (五)思考题 1.采用不同的屏-片体系完成上述实验,对不同屏-片体系的 NEQ 与 DQE 进行比较, 掌握用 NEQ 与 DQE 比较成像系统与像质的方法。 一、胶片特性曲线的制作及特性值测试实验 影像技术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