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冬季季风和夏季季风成员 夏季季风 冬季季风 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和西太平西伯利亚高压 洋高压 印度北部和南海季风槽 印度尼西亚季风槽 东非越赤道低空急流、南海低空急流、副对流层低层季风涌升 热带西南低空急流 印度北部、南海地区和江淮流域的降水和马来西亚南部和印度尼西亚的降 云覆盖 水和云覆盖 对流层上层的青藏高压 对流层上层的南亚高压 热带东风急流 副热带西风急流
夏季季风 冬季季风 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和西太平 洋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印度北部和南海季风槽 印度尼西亚季风槽 东非越赤道低空急流、南海低空急流、副 热带西南低空急流 对流层低层季风涌升 印度北部、南海地区和江淮流域的降水和 云覆盖 马来西亚南部和印度尼西亚的降 水和云覆盖 对流层上层的青藏高压 对流层上层的南亚高压 热带东风急流 副热带西风急流 亚洲冬季季风和夏季季风成员
2.1夏季季风 陶诗言等(1987)通过对亚洲冬季风系统特征的分析,注意到东亚地区的季 风与印度季风之间不仅组成的成员不尽相同,而且其变化的特征也有明显的 差异,首次提出东亚季风系统的新概念,即夏季亚洲存在着既相互独立又相 互作用的两支季风子系统,即南亚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 方面它们的来源、季风成员及其影响的地区是不同的 南亚季风 马斯克林高压 索马里 急流 东亚季风 澳大利亚高压 ITCZ
▪ 一方面它们的来源、季风成员及其影响的地区是不同的。 南亚季风源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高压,在东非沿岸越赤道后形成索马里 急流,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印度、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对印度季风糟 的形成和季风降水有很大的影响。东亚季风有它自己的成员,这支季风起源 于澳大利亚高压,在 105~125E 附近越过赤道以后,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 也成为西南气流,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形成ITCZ。副热带高压 南侧的东南气流向北又变成西南气流,与北方冷空气活动配合,在长江流域 形成梅雨锋。为区别不同的季风气流的来源,将与越赤道气流有关的季风气 流称为热带季风,而与副热带高压有关的季风气流称为副热带季风。 2.1 夏季季风 陶诗言等(1987)通过对亚洲冬季风系统特征的分析,注意到东亚地区的季 风与印度季风之间不仅组成的成员不尽相同,而且其变化的特征也有明显的 差异,首次提出东亚季风系统的新概念,即夏季亚洲存在着既相互独立又相 互作用的两支季风子系统,即南亚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
在高空,这两支季风环流都伴有较强的偏东气流,虽然东 亚地区偏东气流强度比印度上空的弱,但越赤道的经向风 强度比印度洋西部强。再从大气热源的分布看,两个系统 各有一个巨大的热源中心位于北半球,各有一个冷源中心 位于南半球。孟加拉湾热源和青藏高原热源与南半球马斯 克林冷源,维持了印度季风槽的上升支和南半球的下沉支, 组成印度季风系统的季风经四环流;而南海和东亚大陆的 热源与澳大利亚的冷源,维持了南海和西太平洋ITCZ的 上升支和澳大利亚的下沉支,从而组成了东南亚季风系统 的季风经圈环流。因此,这是两支相互独立的季风子系统, 它们的分界线大约在100E附近
另一方面,这两支季风子系统又共存于一个大季风环流区内, 又是相互作用的。 印度南部西南季风加强延伸,可以影响到南海、西太平洋地区, 加强那里的西南气流;而南海热带低压或台风西移可以引起孟加拉 湾低压的发展,最后影响印度季风。 研究还表明:东亚夏季风又可划分为南海一西太平洋夏季风和中 国大陆东部一日本副热带两个相互独立的东亚夏季风子系统。可见 ,东亚夏季风完全不同于印度夏季风,并不是单纯的热带季风,而 是具有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的双重特性。 东亚季风环流系统与印度季风的关系的研先成果,突破了长期以 来东亚夏季风从属于印度夏季风的现点,对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
▪ 另一方面,这两支季风子系统又共存于一个大季风环流区内, 又是相互作用的。 印度南部西南季风加强延伸,可以影响到南海、西太平洋地区, 加强那里的西南气流;而南海热带低压或台风西移可以引起孟加拉 湾低压的发展,最后影响印度季风。 研究还表明:东亚夏季风又可划分为南海一西太平洋夏季风和中 国大陆东部一日本副热带 两个相互独立的东亚夏季风子系统。可见 ,东亚夏季风完全不同于印度夏季风,并不是单纯的热带季风,而 是具有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的双重特性。 东亚季风环流系统与印度季风的关系的研究成果,突破了长期以 来东亚夏季风从属于印度夏季风的观点,对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
2.2冬季季风 亚洲冬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高压,当高压离开源地向南爆发时,在其 东侧和南侧可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这就是冬季风。 这种强北风和东北风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非地转运 动有关。当东北季风向南流向南海及印度尼西亚一带时 可形成冷,最后流入到赤道槽内,加强那里的对流和 降水
这种强北风和东北风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非地转运 动有关。当东北季风向南流向南海及印度尼西亚一带时, 可形成冷涌,最后流入到赤道槽内,加强那里的对流和 降水。 2.2 冬季季风 亚洲冬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高压,当高压离开源地向南爆发时,在其 东侧和南侧可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这就是冬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