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yoS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秦文华执笔人:田海峰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物理工程学院课程名称:Tinyos操作系统课程编号:072538英文名称:TinyosOperationSystem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2实验学时:16理论学时:36学分:3开设专业:物联网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物联网专业方向限选课。本课程的任务在于讲授TinyOS操作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知识,使学生了解TinyOS系统的起源和体系结构,掌握nesC编程语言的编程操作,掌握TinyOs平台移植、仿真工具、网络协议以及高级应用开发的相关技术。对TinyOS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进一步开发的奠定基础。(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了解TinyOS系统的起源和体系结构等相关知识2.了解TinyOS系统的开发环境;3.掌握nesC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4.掌握TinyOS系统的基本操作:5.了解TinyOS系统内核任务和调度,了解系统的启动顺序;6.了解TinyOS系统平台与仿真及网络协议:7.掌握TinyOS系统的高级应用技术:8.能够完成基于TinyOS的应用实例开发:9.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进一步开发的奠定基础
“TinyOS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秦文华 执笔人:田海峰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物理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TinyOS 操作系统 课程编号:072538 英文名称:TinyOS Operation System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52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16 学 分:3 开设专业:物联网 先修课程:C 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物联网专业方向限选课。本课程的任务在于讲授 TinyOS 操作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知 识,使学生了解 TinyOS 系统的起源和体系结构,掌握 nesC 编程语言的编程操作,掌握 TinyOS 平台 移植、仿真工具、网络协议以及高级应用开发的相关技术。对 TinyOS 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无 线传感器网络的进一步开发的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 了解 TinyOS 系统的起源和体系结构等相关知识; 2. 了解 TinyOS 系统的开发环境; 3. 掌握 nesC 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 4. 掌握 TinyOS 系统的基本操作; 5. 了解 TinyOS 系统内核任务和调度,了解系统的启动顺序; 6. 了解 TinyOS 系统平台与仿真及网络协议; 7. 掌握 TinyOS 系统的高级应用技术; 8. 能够完成基于 TinyOS 的应用实例开发; 9. 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进一步开发的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1.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体系特征;2.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传感器节点结构及传感器网络的特点。第二节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1.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对操作系统的需求;2.了解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第三节TinyOS操作系统概述1.了解TinyOS技术特点;2.了解TinyOS体系结构。教学重点:1.TinyOS技术特点和体系结构。第二章开发环境第一节TinyOS2.1在Windows中的安装1.掌握TinyOS2.1在Windows中的安装过程。第二节其他安装方法1.了解TinyoS2.1在Ubuntu9.10中的安装过程。第三节TinyOS安装后的测试1.了解TinyOS2.1安装后的测试过程。第四节程序的编译和下载1.了解代码编辑工具“EditPlus”的使用;2.掌握编译程序、安装USB串口驱动及下载程序的过程。教学重点:1.TinyoS2.1在Windows中的安装过程:2.编译程序、安装USB串口驱动及下载程序的过程。教学难点:1:编译程序、安装USB串口驱动及下载程序的过程。第三章nesC编程语言第一节nesC语言简介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体系特征; 2. 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传感器节点结构及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第二节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 1.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对操作系统的需求; 2.了解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 第三节 TinyOS 操作系统概述 1.了解 TinyOS 技术特点; 2.了解 TinyOS 体系结构。 教学重点: 1. TinyOS 技术特点和体系结构。 第二章 开发环境 第一节 TinyOS 2.1 在 Windows 中的安装 1.掌握 TinyOS 2.1 在 Windows 中的安装过程。 第二节 其他安装方法 1.了解 TinyOS 2.1 在 Ubuntu 9.10 中的安装过程。 第三节 TinyOS 安装后的测试 1.了解 TinyOS 2.1 安装后的测试过程。 第四节 程序的编译和下载 1.了解代码编辑工具“EditPlus”的使用; 2.掌握编译程序、安装 USB 串口驱动及下载程序的过程。 教学重点: 1. TinyOS 2.1 在 Windows 中的安装过程; 2. 编译程序、安装 USB 串口驱动及下载程序的过程。 教学难点: 1. 编译程序、安装 USB 串口驱动及下载程序的过程。 第三章 nesC 编程语言 第一节 nesC 语言简介
第二节nesc语言规范1.了解nesC语言规范、接口及组件;2.理解模块概念及组成,理解调用命令和事件信号、任务、原子等概念;3.理解配件概念及其组成,理解连接/绑定的概念:4.理解隐式绑定、无参数化绑定及有参数化绑定的区别。第三节基于nesC语言的应用程序1.了解应用程序的总体框架;2.掌握应用程序的开发步骤、命名环境、编程过程及下载过程;3.结合Blink实例及BlinkSingle实例理解的开发过程:4.了解移植TinyOS1.x代码到2.x86的过程。第四节nesC程序运行模型1.理解nesC的并行运行模型;2.理解任务的概念,掌握建立任务的方法;3.理解内部函数的概念;4.理解分阶段作业的概念;5.理解同步与异步的执行方式:6.理解原子性代码的概念及作用。第五节编程约定1.了解编程通用约定:2.了解nesC中提供的常用软件包;3.掌握nesC语法约定;4.掌握TinyoS约定;5.了解生成可视化组件关系图的方法。教学重点:1.模块概念及组成,理解调用命令和事件信号、任务、原子等概念:2.应用程序的开发步骤、命名环境、编程过程及下载过程;3.任务的概念,建立任务的方法;4.nesC语法约定。教学难点:1.模块概念及组成,理解调用命令和事件信号、任务、原子等概念;2.配件概念及其组成,理解连接/绑定的概念:
第二节 nesC 语言规范 1.了解 nesC 语言规范、接口及组件; 2. 理解模块概念及组成,理解调用命令和事件信号、任务、原子等概念; 3. 理解配件概念及其组成,理解连接/绑定的概念; 4. 理解隐式绑定、无参数化绑定及有参数化绑定的区别。 第三节 基于 nesC 语言的应用程序 1. 了解应用程序的总体框架; 2. 掌握应用程序的开发步骤、命名环境、编程过程及下载过程; 3. 结合 Blink 实例及 BlinkSingle 实例理解的开发过程; 4. 了解移植 TinyOS 1.x 代码到 2.x 86 的过程。 第四节 nesC 程序运行模型 1. 理解 nesC 的并行运行模型; 2. 理解任务的概念,掌握建立任务的方法; 3. 理解内部函数的概念; 4. 理解分阶段作业的概念; 5. 理解同步与异步的执行方式; 6. 理解原子性代码的概念及作用。 第五节 编程约定 1. 了解编程通用约定; 2. 了解 nesC 中提供的常用软件包; 3. 掌握 nesC 语法约定; 4. 掌握 TinyOS 约定; 5. 了解生成可视化组件关系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模块概念及组成,理解调用命令和事件信号、任务、原子等概念; 2. 应用程序的开发步骤、命名环境、编程过程及下载过程; 3. 任务的概念,建立任务的方法; 4. nesC 语法约定。 教学难点: 1. 模块概念及组成,理解调用命令和事件信号、任务、原子等概念; 2. 配件概念及其组成,理解连接/绑定的概念;
3.任务、内部函数、分阶段作业、同步与异步、原子性代码的概念:4.nesC语法约定。第四章基本操作第一节点对点的无线通信1.了解主动消息模式通信模型;2.熟悉无线通信接口和组件;3.掌握如何发送消息到指定节点以及如何接收消息第二节节点与PC的串口通信1.了解信息源的概念及端口测试的过程;2.了解基站的工作过程及监听工具的工作过程;3.理解MIG消息接口生成工具的工作过程:4.了解SerialForwarder的工作过程;5.掌握发送信息包到串口的方法;6.掌握利用基于printf库的打印调试方法;第三节传感1.了解一般传感器的工作过程;2.理解Sense实例及Oscilloscope实例。第四节存储1.了解TinyoS存储的类型及规划;2.掌握配置数据的存储方法;3.理解日志数据的存储方法4.掌握大数据块的存储方法。教学重点:1.主动消息模式通信模型;2.发送消息到指定节点以及如何接收消息;3.基站的工作过程及监听工具的工作过程;4.Sense实例:5.配置数据的存储,大数据块的存储。教学难点:1.主动消息模式通信模型;2.发送消息到指定节点以及如何接收消息:
3. 任务、内部函数、分阶段作业、同步与异步、原子性代码的概念; 4. nesC 语法约定。 第四章 基本操作 第一节 点对点的无线通信 1. 了解主动消息模式通信模型; 2. 熟悉无线通信接口和组件; 3. 掌握如何发送消息到指定节点以及如何接收消息。 第二节 节点与 PC 的串口通信 1. 了解信息源的概念及端口测试的过程; 2. 了解基站的工作过程及监听工具的工作过程; 3. 理解 MIG 消息接口生成工具的工作过程; 4. 了解 SerialForwarder 的工作过程; 5. 掌握发送信息包到串口的方法; 6. 掌握利用基于 printf 库的打印调试方法; 第三节 传感 1. 了解一般传感器的工作过程; 2. 理解 Sense 实例及 Oscilloscope 实例。 第四节 存储 1. 了解 TinyOS 存储的类型及规划; 2. 掌握配置数据的存储方法; 3. 理解日志数据的存储方法; 4. 掌握大数据块的存储方法。 教学重点: 1. 主动消息模式通信模型; 2. 发送消息到指定节点以及如何接收消息; 3. 基站的工作过程及监听工具的工作过程; 4. Sense 实例; 5. 配置数据的存储,大数据块的存储。 教学难点: 1. 主动消息模式通信模型; 2. 发送消息到指定节点以及如何接收消息;
3.基站的工作过程及监听工具的工作过程:4.配置数据的存储,大数据块的存储。第五章系统内核第一节硬件抽象架构1.了解TinyOS的硬件抽象架构第二节任务和调度1.了解TinyOS2.x任务和调度器的特点;2.理解TinyOS2.x的调度器替换为用户程序的过程;3.理解调度器的具体实现过程。第三节系统启动顺序1.了解TinyOS2.x的启动接口;2.理解TinyOS2.x的启动顺序;3.掌握系统启动和软件初始化过程。第四节资源仲裁1.了解无线传感器节点资源类型及特点;2.了解资源仲裁的接口并理解仲裁过程;3.理解共享资源的应用实例。第五节微控制器的电源管理1.理解TinyOS2.x的电源管理机制。第六节外围设备的电源管理1.理解两种电源管理模型(显式和隐式)的管理机制。第七节串口通信1.了解TinyOS2.x串口协议栈的结构;2.理解串口协议栈的实现机制。教学重点:1.使用命令行方式管理用户和组;2.使用用户管理者管理用户和组。教学难点:1.使用命令行方式管理用户和组。第6章平台与仿真第一节平台
3. 基站的工作过程及监听工具的工作过程; 4. 配置数据的存储,大数据块的存储。 第五章 系统内核 第一节 硬件抽象架构 1. 了解 TinyOS 的硬件抽象架构 第二节 任务和调度 1. 了解 TinyOS 2.x 任务和调度器的特点; 2. 理解 TinyOS 2.x 的调度器替换为用户程序的过程; 3. 理解调度器的具体实现过程。 第三节 系统启动顺序 1. 了解 TinyOS 2.x 的启动接口; 2. 理解 TinyOS 2.x 的启动顺序; 3. 掌握系统启动和软件初始化过程。 第四节 资源仲裁 1. 了解无线传感器节点资源类型及特点; 2. 了解资源仲裁的接口并理解仲裁过程; 3. 理解共享资源的应用实例。 第五节 微控制器的电源管理 1. 理解 TinyOS 2.x 的电源管理机制。 第六节 外围设备的电源管理 1. 理解两种电源管理模型(显式和隐式)的管理机制。 第七节 串口通信 1. 了解 TinyOS 2.x 串口协议栈的结构; 2. 理解串口协议栈的实现机制。 教学重点: 1. 使用命令行方式管理用户和组; 2. 使用用户管理者管理用户和组。 教学难点: 1. 使用命令行方式管理用户和组。 第 6 章 平台与仿真 第一节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