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地制宜。根据四川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选点修建在岷 江从高山峡谷奔泻而出刚刚进入平原的交点上,是控扼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2、就地取材 劳多益。独特的竹笼卵石法。砍伐羊博岭粗竹编为竹笼,取卵石装竹笼中用以垒堰,同时收 到疏淘河道又筑堤垒堰之功。3、因时制宜。冬天水枯则浚河,安全且不误农时。4、充分利用科 技原理。飞沙堰的弧形设计较好地利用了流体力学原理。在开凿山岩时则运用热涨冷缩原理。先 将岩石爆烧后迅速浇上冷水或醋,使岩石自行炸裂,加快工程进展速度 形成这些独具四川特色的治水原则:“深淘滩低做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李冰父子还治理了沱江,修建索桥,开凿盐井等。四川人感念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庙” 扁额上“泽被天府”四个大字正是对他们真诚敬仰的评价。而庙中墙壁上汉白玉石雕上“深淘 滩低做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正是李冰父子领导四川人民继承古代先民治水经验并在实 践中探索创新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在四川找不到高筑堤堰河床高悬的“天河”,而主要采用疏 浚河道之法治理水患,正是尊循这些治水原则的原因。 五、后人对李冰父子业绩的继承和纪念 (一)维修、续建都江堰代有传人。汉代的文翁三国时的诸葛亮元代吉当 清代丁宝桢 (二)修建“二王庙”千秋祭祀,万代缅怀 (三)建设四川旅游大省开发都江堰景区。 第三节两汉时期的四川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四川对西汉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贡献、汉武帝对西南夷的开发及东汉 时期四川概况.深化四川在中国历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四川在西汉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中的贡献 ()为刘邦战胜项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四川为汉军提供了雄兵勇将 四川人以身救刘邦 二、汉武帝对西南夷的开发 公孙述据蜀 四、东汉时期的四川 五、刘焉父子据蜀 教学重点、难点: 四川西汉建立和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贡献
1、因地制宜。根据四川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选点修建在岷 江从高山峡谷奔泻而出刚刚进入平原的交点上,是控扼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2、就地取材, 一劳多益。独特的竹笼卵石法。砍伐羊博岭粗竹编为竹笼, 取卵石装竹笼中用以垒堰,同时收 到疏淘河道又筑堤垒堰之功。3、因时制宜。冬天水枯则浚河,安全且不误农时。4、充分利用科 技原理。飞沙堰的弧形设计较好地利用了流体力学原理。在开凿山岩时则运用热涨冷缩原理。先 将岩石爆烧后迅速浇上冷水或醋,使岩石自行炸裂,加快工程进展速度。 形成这些独具四川特色的治水原则:“深淘滩低做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李冰父子还治理了沱江,修建索桥,开凿盐井等。四川人感念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庙”。 扁额上“泽被天府”四个大字正是对他们真诚敬仰的评价。而庙中墙壁上汉白玉石雕上 “深淘 滩低做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正是李冰父子领导四川人民继承古代先民治水经验并在实 践中探索创新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在四川找不到高筑堤堰河床高悬的“天河”,而主要采用疏 浚河道之法治理水患,正是尊循这些治水原则的原因。 五、后人对李冰父子业绩的继承和纪念 (一)维修、续建都江堰代有传人。 汉代的文翁 三国时的诸葛亮 元代吉当 普 清代丁宝桢 (二) 修建“二王庙”千秋祭祀,万代缅怀。 (三)建设四川旅游大省 开发都江堰景区。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四川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四川对西汉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贡献、汉武帝对西南夷的开发及东汉 时期 四川概况.深化四川在中国历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四川在西汉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中的贡献 ㈠为刘邦战胜项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㈡四川为汉军提供了雄兵勇将 ㈢四川人以身救刘邦 二、汉武帝对西南夷的开发 三、公孙述据蜀 四、东汉时期的四川 五、刘焉父子据蜀 教学重点、难点: 一、四川西汉建立和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贡献
、汉武帝对西南夷的开发 教学方法:一、课堂讲授与考察调研相结合,中国历史与四川史结合的教学方法,把两汉时巴蜀 放在中国大背景中考察。 安排组织学生考察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其他音象资料教学, 课堂教学时数:1课时 执行教案 四川在西汉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中的贡就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建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国家,贏政自称始皇帝。然而这个政 权不施仁政激化矛盾。公元前209年暴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义旗一举,八方响应 给秦王朝沉重打击。但在秦王朝的反扑下,起义军各路人马先后失利,陈胜、吴广相继牺牲。 后项羽、刘邦继续领导这场“亡秦”斗争。 项羽、刘邦都是响应大泽乡起义而发展起来的反秦势力。项梁、项羽是楚国贵族,大泽 乡义旗一举,他们起义于吴县(今江苏苏州):刘邦是秦朝泗水亭长,起义于沛县(今江苏沛县) 后投奔项梁,受其节制。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大破秦军主力,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奠定 了基础。刘邦乘项羽与秦军主力决战之机进入关中,兵临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秦王子要素车白 马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天下展开历时四年楚汉战争。几经胜负,刘邦最终灭楚而建立了 汉王朝。四川人为西汉建国做出了极大贡献 1、为刘邦战胜项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战争是人力物力的消耗,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兵力是取得战争的胜利必要条件。刘邦在项羽 关中封王时受封为汉中王,得到汉中、巴、蜀之地。这里不是秦灭六国和农民战争的主战场,社 会经济未遭大的破坏。是当时最具地利的地方。自都江堰建成以来,经过秦几十年的稳定发展, 己成为当时中国三大产粮区之一,与八百里秦川齐名。四川给汉军供应了大量粮食,《史记》记 载说,楚汉决战之时,“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故后来诸葛亮说:“益州险 塞,沃野干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足见四川的人力物力是刘邦成功的基础 2、四川为汉军提供了雄兵勇将。 史载相国萧何曾选派四川精壮子弟补充刘邦的队伍。特别是汉军中有一支巴、渝将土组成 的敢死队,以攻必克,战必胜而闻名。他们打仗非常勇敢,还常常高唱战歌,跳着巴渝舞以凌敌 阵。其将军范目,人称范三侯,是巴人〈寳人〉的部族长。范目帮助刘邦征召巴人,组建一支
二、汉武帝对西南夷的开发 教学方法:一、课堂讲授与考察调研相结合,中国历史与四川史结合的教学方法,把两汉时巴蜀 放在中国大背景中考察。 二、安排组织学生考察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其他音象资料教学。 课堂教学时数:1 课时 执行教案 一、四川在西汉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中的贡献。 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中国,建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国家,赢政自称始皇帝。然而这个政 权不施仁政激化矛盾。公元前 209 年暴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义旗一举,八方响应, 给秦王朝沉重打击。但在秦王朝的反扑下,起义军各路人马先后失利,陈胜、吴广相继牺牲。之 后项羽、刘邦继续领导这场“亡秦”斗争。 项羽、刘邦都是响应大泽乡起义而发展起来的反秦势力。项梁、项羽是楚国贵族,大泽 乡义旗一举,他们起义于吴县(今江苏苏州);刘邦是秦朝泗水亭长,起义于沛县(今江苏沛县) 后投奔项梁,受其节制。公元前 207 年, 项羽在巨鹿大破秦军主力,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奠定 了基础。刘邦乘项羽与秦军主力决战之机进入关中,兵临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秦王子嬰素车白 马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天下展开历时四年楚汉战争。几经胜负,刘邦最终灭楚而建立了 汉王朝。四川人为西汉建国做出了极大贡献: 1、为刘邦战胜项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战争是人力物力的消耗,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兵力是取得战争的胜利必要条件。刘邦在项羽 关中封王时受封为汉中王,得到汉中、巴、蜀之地。这里不是秦灭六国和农民战争的主战场,社 会经济未遭大的破坏。是当时最具地利的地方。自都江堰建成以来,经过秦几十年的稳定发展, 己成为当时中国三大产粮区之一,与八百里秦川齐名。四川给汉军供应了大量粮食,《史记》记 载说,楚汉决战之时,“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故后来诸葛亮说:“益州险 塞,沃野干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足见四川的人力物力是刘邦成功的基础。 2、四川为汉军提供了雄兵勇将。 史载相国萧何曾选派四川精壮子弟补充刘邦的队伍。特别是汉军中有一支巴、渝将土组成 的敢死队,以攻必克,战必胜而闻名。他们打仗非常勇敢,还常常高唱战歌,跳着巴渝舞以凌敌 阵。其将军范目,人称范三侯,是巴人〈賨人〉的部族长。范目帮助刘邦征召巴人,组建一支
7000人的精锐队伍,奉刘邦之命"明修校道,暗渡陈仓"。率军从汉中以西陈仓道攻进关中。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兵东进,打败了秦军中号称的"三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霍王董医 平定了三秦,夺得八百里秦川。这里也是当时三大粮倉之一。刘邦占有关中与巴蜀,从经济上占 据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优势。这是汉能胜楚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人称范目为“亡秦范”。功 成之后刘邦对他三次封侯,范目却坚决要求回乡 3、四川人以身救刘邦 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西 充县人纪信与他更换衣装,假扮 汉王向项羽投降。纪信遭油鼎烹 杀之祸,刘邦得趁机逃走。后来 刘邦在纪信家乡置安汉县以表 彰。南充人还建有安汉楼,纪信 故里修有汉将军纪信庙。 由于四川在汉帝国建国中的卓越 贡献,刘邦在四川设置宣汉、广 汉、安汉、得汉等县城。这正四 川人民建设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丰功伟绩的明证 二、汉武帝对西南夷的开发 公元前202年西汉王朝建立后,陆续将四川划分为若干郡县。四川一直是汉王朝的大后 方和关中饥民的“就食”之地,到景帝末,四川“世平道治,民物阜康”,出现歌舞升平的繁荣 局面。这就为汉武帝开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前106年,汉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在四 川置益州部,辖8郡56县。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唐蒙至广州,发现蜀商经夜郎(今贵州安顺地区)、群柯江(今 贵州北盘江)运至广州的枸酱。汉武帝命唐蒙招降夜郎,出兵將柯江以攻南越,并使夜郎周围 的部落归汉。汉王朝又发巴蜀数万民众修南夷道,直通胙柯江和滇池区域。汉武帝还命蜀人司马 相如入川,抚谕民众,招抚邛、笮、冉陇等西南夷部落,并在其地置沈黎即、越寯郡等,归蜀郡 统辖 汉武帝为打通由四川经云南到身毒(印度)的道路,发兵攻占且兰(今贵州贵平、黄平一带) 及夜郎,置胖柯郡。公元109年,汉兵至滇,滇王降,汉于其地置益州。从此,西南地区大部纳 于汉王朝统治之下,促进了西南民族与汉族的联系和交往,加速了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公孙述据蜀
7000 人的精锐队伍,奉刘邦之命"明修校道,暗渡陈仓"。率军从汉中以西陈仓道攻进关中。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兵东进,打败了秦军中号称的"三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霍王董医。 平定了三秦,夺得八百里秦川。这里也是当时三大粮倉之一。刘邦占有关中与巴蜀,从经济上占 据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优势。这是汉能胜楚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人称范目为“亡秦范”。功 成之后刘邦对他三次封侯,范目却坚决要求回乡。 3、四川人以身救刘邦。 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西 充县人纪信与他更换衣装,假扮 汉王向项羽投降。纪信遭油鼎烹 杀之祸,刘邦得趁机逃走。后来 刘邦在纪信家乡置安汉县以表 彰。南充人还建有安汉楼,纪信 故里修有汉将军纪信庙。 由于四川在汉帝国建国中的卓越 贡献,刘邦在四川设置宣汉、广 汉、安汉、得汉等县城。这正四 川人民建设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丰功伟绩的明证。 二、汉武帝对西南夷的开发 公元前 202 年西汉王朝建立后,陆续将四川划分为若干郡县。四川一直是汉王朝的大后 方和关中饥民的“就食”之地,到景帝末,四川“世平道治,民物阜康”,出现歌舞升平的繁荣 局面。这就为汉武帝开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前 106 年,汉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在四 川置益州部,辖 8 郡 56 县。 公元前 135 年,汉武帝派唐蒙至广州,发现蜀商经夜郎(今贵州安顺地区) 、 牂柯江( 今 贵州北盘江 ) 运至广州的枸酱。汉武帝命唐蒙招降夜郎,出兵牂柯江以攻南越,并使夜郎周围 的部落归汉。汉王朝又发巴蜀数万民众修南夷道,直通牂柯江和滇池区域。汉武帝还命蜀人司马 相如入川,抚谕民众,招抚邛、笮、冉陇等西南夷部落,并在其地置沈黎即、越嶲郡等,归蜀郡 统辖。 汉武帝为打通由四川经云南到身毒(印度)的道路,发兵攻占且兰(今贵州贵平、黄平一带) 及夜郎,置牂柯郡。公元 109 年,汉兵至滇,滇王降,汉于其地置益州。从此,西南地区大部纳 于汉王朝统治之下,促进了西南民族与汉族的联系和交往,加速了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公孙述据蜀
两汉之际,中原政局混乱,新莽在川的统治土崩瓦解。公元24年,导江卒正(蜀郡太守) 公孙述拥兵割据西川称王,自封“成家皇帝”,建国号“大成”。大成政权加紧搜刮民脂民膏, 川人不堪其苦。公元36年,汉光武帝刘秀发兵入川,击破成家军队,公孙述败死,四川重新回 到统一的东汉王朝 四、东汉时期的四川 东汉四川经济发展。东汉一代,四川政治比较稳定,时称“府盈西南之货,朝多华岷之 士”,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农业、煮盐业、纺织业最有发展。 东汉王朝在四川建立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先后设置73个县,民户达到117 万多户、469万口,人口发展超过了西汉时期 东汉四川的豪强势力异常强大,鲜车怒马,极尽奢华。豪族奴役百姓,刑罚更加严酷,百姓不 堪重负,终至奋起反抗,起义不绝。 五、刘焉父子据蜀 188年,东汉王廷在镇压了四川“五斗米道”起义后,命刘焉入川,领益牧,继续其统 刘焉入川后,利用五斗米道的残余势力,遮断汉王朝与四川的往来联系,同时诛杀蜀中 豪族大姓,发展刘氏私家势力,割据四川称雄。 194年,刘焉病亡,其子刘璋继任其本兼各职。200年,巴西人赵韪起兵攻刘璋,蜀、广 汉、犍为三郡起而响应。刘璋虽平息了这场战事,但民心已失。不久,魏、蜀、吴三分局面形成 刘备入川。刘璋内外交困,迫不得已拱手让权,向刘备投降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四川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四川为西汉建立和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贡献、汉武帝对西南夷的 开发及东汉时期四川概况.深化四川在中国历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三国鼎立时的蜀汉 (一)诸葛亮治蜀 (二)诸葛亮身后之蜀汉 (三)关于诸葛亮的评价 、两晋时的四川 (一)四川与西晋的统 (二)成汉的兴亡 (三)东晋时的益州政局
两汉之际,中原政局混乱,新莽在川的统治土崩瓦解。公元 24 年,导江卒正(蜀郡太守) 公孙述拥兵割据西川称王,自封“成家皇帝”,建国号“大成”。大成政权加紧搜刮民脂民膏, 川人不堪其苦。公元 36 年,汉光武帝刘秀发兵入川,击破成家军队,公孙述败死,四川重新回 到统一的东汉王朝。 四、东汉时期的四川 东汉四川经济发展。东汉一代,四川政治比较稳定,时称“府盈西南之货,朝多华岷之 士” ,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农业、煮盐业、纺织业最有发展。 东汉王朝在四川建立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先后设置 73 个县,民户达到 117 万多户、469 万口,人口发展超过了西汉时期。 东汉四川的豪强势力异常强大,鲜车怒马,极尽奢华。 豪族奴役百姓,刑罚更加严酷,百姓不 堪重负,终至奋起反抗,起义不绝。 五、刘焉父子据蜀 188 年,东汉王廷在镇压了四川“五斗米道”起义后,命刘焉入川,领益牧,继续其统 治。 刘焉入川后,利用五斗米道的残余势力,遮断汉王朝与四川的往来联系,同时诛杀蜀中 豪族大姓,发展刘氏私家势力,割据四川称雄。 194 年,刘焉病亡,其子刘璋继任其本兼各职。200 年,巴西人赵韪起兵攻刘璋,蜀、广 汉、犍为三郡起而响应。刘璋虽平息了这场战事,但民心已失。不久,魏、蜀、吴三分局面形成, 刘备入川。刘璋内外交困,迫不得已拱手让权,向刘备投降。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四川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四川为西汉建立和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贡献、汉武帝对西南夷的 开发及东汉时期 四川概况.深化四川在中国历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三国鼎立时的蜀汉 (一)诸葛亮治蜀 (二)诸葛亮身后之蜀汉 (三)关于诸葛亮的评价。 二、两晋时的四川 (一)四川与西晋的统一 (二)成汉的兴亡 (三)东晋时的益州政局
、南北朝时期的四 教学重点、难点:诸葛亮治蜀《隆中对策》的分 四川与西晋的统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考察调研相结合,中国历史与四川史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其他音象资料教学, 课堂教学时数:2课时 执行教案 三国鼎立时的汉 (一)诸葛亮治蜀: 1、诸葛亮辅佐刘备建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经30年混战,中国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时的局面。建都成 都的蜀汉经历了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朝。其前期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建国的历史,其后期是诸葛 亮辅佐刘禅备治国的历史。因此可以说蜀汉历史是诸葛亮治蜀的历史 纵观诸葛亮一生活动,皆在实行一个纲领一《隆中对策》。“隆中对策”是刘备三顾茅庐是初次 见到诸葛亮,谈论天下大事时,诸葛亮建议刘备若要实现统一大业应采取的方针政策。可见,其 内容包括四部分: (1)、诸葛亮对汉末董卓大乱以来北方形势进行客观总结分析。认为北方的两大势力曹操 与袁绍在官渡之战后,灭袁绍,曹操统一了北方。认为曹操弱能胜强,统一北方,“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人谋”是指:袁绍家族名声显赫,门生故吏遍天下,手下人才众多:占有冀 豫等州,地域广大,财力雄厚:兵力強大。相反曹操是宦官后代,地盘微小、兵力不足。然而曹 操有进取而统一国家之志,制定了三条正确的政策:“修耕织以续军资”、“奉天子以讨不臣”、 ‘唯才是举”,这三条政策的实施使曹操变劣势为优势,打败了袁绍。诸葛亮强调“天时”“人 谋”,实际是建议刘备既要顺应历史潮流,更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提出首先夺取荆州为立足之地,继而夺取益州建立政权建国方略。他分析当前客观 情况是:北方已定,无法与曹操争雄,江东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故只能采取 联合的政策,不能打他的主意。而荆州是“北据汉沔,西通巴蜀,东连吴会”的军事重镇,州牧 刘表没有能力守住这块土地。刘备应夺取荆州为立足之地。但荆州四通八达,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荆州建立政权是不安定的。取荊州后,备应夺取益州为后方,因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 之土,其主刘璋不是守得住益州的人才,益州的人民皆盼明主,因此益州也是容易到手的,如果 取得荊益巴蜀,则可与孙曹成鼎足之势
三、南北朝时期的四川 教学重点、难点:诸葛亮治蜀《隆中对策》的分析。 四川与西晋的统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一、课堂讲授与考察调研相结合,中国历史与四川史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其他音象资料教学。 课堂教学时数:2 课时 执行教案 一、三国鼎立时的蜀汉 (一)诸葛亮治蜀: 1、诸葛亮辅佐刘备建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经 30 年混战,中国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时的局面。建都成 都的蜀汉经历了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朝。其前期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建国的历史,其后期是诸葛 亮辅佐刘禅备治国的历史。因此可以说蜀汉历史是诸葛亮治蜀的历史。 纵观诸葛亮一生活动,皆在实行一个纲领—《隆中对策》。“隆中对策”是刘备三顾茅庐是初次 见到诸葛亮,谈论天下大事时,诸葛亮建议刘备若要实现统一大业应采取的方针政策。可见,其 内容包括四部分: (1)、诸葛亮对汉末董卓大乱以来北方形势进行客观总结分析。认为北方的两大势力曹操 与袁绍在官渡之战后,灭袁绍,曹操统一了北方。认为曹操弱能胜强,统一北方,“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 “人谋”是指:袁绍家族名声显赫,门生故吏遍天下,手下人才众多;占有冀、 豫等州,地域广大,财力雄厚;兵力強大。相反曹操是宦官后代,地盘微小、兵力不足。然而曹 操有进取而统一国家之志,制定了三条正确的政策:“修耕织以续军资”、“奉天子以讨不臣”、 “唯才是举”,这三条政策的实施使曹操变劣势为优势,打败了袁绍。诸葛亮强调“天时”“人 谋”,实际是建议刘备既要顺应历史潮流,更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提出首先夺取荆州为立足之地,继而夺取益州建立政权建国方略。他分析当前客观 情况是:北方已定,无法与曹操争雄,江东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故只能采取 联合的政策,不能打他的主意。而荆州是“北据汉沔,西通巴蜀,东连吴会”的军事重镇,州牧 刘表没有能力守住这块土地。刘备应夺取荆州为立足之地。但荆州四通八达,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荆州建立政权是不安定的。取荊州后,备应夺取益州为后方,因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 之土,其主刘璋不是守得住益州的人才,益州的人民皆盼明主,因此益州也是容易到手的,如果 取得荊益巴蜀,则可与孙曹成鼎足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