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10.2.1建筑基线 (2)建筑基线的放样方法 ②利用测量控制点放样 由于测量误差不可避免,放样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 且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与设计值不完全相符。 需精确测出已放样直线的 5「折角β’和距离D’,并与设 计值相比较。若△β=β’ 8 B b3|180°超限(>±15″),则 2 应对1′、2′、3′点在横向 1 ab△B (因u、r角均很小,故 a+b 2p (10-10) 限 △DDy-D D10000 则以12计长度在纵向调整1 3′点 二程测量学 180°-B=u+r )p=28 DP ab
§101 0施.2工测建量筑的施基工本控方制法测量 10.2.1 建筑基线 ⑵建筑基线的放样方法 ②利用测量控制点放样 由于测量误差不可避免,放样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 且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与设计值不完全相符。 需精确测出已放样直线的 折角β’和距离D’ ,并与设 计值相比较。若Δβ=β’- 180°超限(>±15″),则 应对1′ 、2′ 、3′点在横向 进行等量调整,图10-5所示 (10-10) 。调整量按下式计算: 2 a b ab ) 2 ( ) 2 2 180 - ( 2 2 ( 2 2 ab a b a b u r b r a u u r b a 因 、 角均很小,故 若放样距离超限, 10000 1 D D - D D D 则以2点为准,按设计长度在纵向调整1′ 、3′点
§102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10.2.2建筑方格网 (1)建筑方格网的布设 建筑方格网场的布设应根据总平面图上各种已建和待建的建筑 物、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布设情况,结合现场的地形条件来确定 方格网的形式有正方形、矩形两种,常分两级布设。用直角坐 2 3 5 灵 录方 B B C C D E 2 4
§101 0施.2工测建量筑的施基工本控方制法测量 10.2.2 建筑方格网 ⑴建筑方格网的布设 建筑方格网场的布设应根据总平面图上各种已建和待建的建筑 物、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布设情况,结合现场的地形条件来确定。 方格网的形式有正方形、矩形两种,常分两级布设。用直角坐 标法进行定位,放样较为方便,且精度较高。但工作量大、不够灵 活、易毁坏,有全站仪的条件下,正逐步被导线网或三角网代替。 如图10-6,先确定方格网的主轴线C-C和3-3,然后再布设方 格网
§102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10.2.2建筑方格网 (2)建筑方格网的放样 ①主轴线放样与建筑基线放样方法相似。 首先,准备放样数据,然后 A实地放样两条相互垂直的主轴线 ABCDE BCC、3-3,如图106所示。主轴 线实质上是由5个主点C1、C3、 C C5、A3、和E3点所组成。最后精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角中边长相对测角检边长检 点等级边长m)误差中误差「测限差测限差 点 I级100~3005″1/3000010″1/15000 Ⅱ级10-30015”100 16 1/10000
§101 0施.2工测建量筑的施基工本控方制法测量 10.2.2 建筑方格网 ⑵建筑方格网的放样 ①主轴线放样——与建筑基线放样方法相似。 首先,准备放样数据,然后 实地放样两条相互垂直的主轴线 C-C、3-3,如图10-6所示。主轴 线实质上是由5个主点C1、C3、 C5、A3、和E3点所组成。最后精 确检测主轴线点的相对位置关系 ,并与设计值相比较。若角度较 差大于±10″ ,则需要横向调整 点位,使角度与设计值相符;若距离较差大于1/15000,则纵向调整 点位使距离与设计值相符。 Ⅱ级 100~300 5″ 1/20000 16″ 1/10000 Ⅰ级 100~300 5″ 1/30000 10″ 1/15000 边长检 测限差 测角检 测限差 边长相对 中误差 测角中 误差 等级 边长(m)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102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10.2.2建筑方格网 (2)建筑方格网的放样 ②方格网点放样如图10-6所示 主轴线放样后,分别在 A庄轴线端点C1、C5、A3、E3 上安置经纬仪,后视主点C3 ABCDE B 向左右分别拨角90°,这 样就可交会出田字形方格网 C点。随后再作检核,测量相 邻两点间的距离,看是否与 设计值相等,测量其角度是 E为90°,误差均应在允许 范围内,并埋设永久标志。 此后,再以田字形方格网为 基础,加密方格网的其余各 二程测量学 点
§101 0施.2工测建量筑的施基工本控方制法测量 10.2.2 建筑方格网 ⑵建筑方格网的放样 ②方格网点放样——如图10-6所示 主轴线放样后,分别在 主轴线端点C1、C5、A3、E3 上安置经纬仪,后视主点C3 ,向左右分别拨角90° ,这 样就可交会出田字形方格网 点。随后再作检核,测量相 邻两点间的距离,看是否与 设计值相等,测量其角度是 否为90° ,误差均应在允许 范围内,并埋设永久标志。 此后,再以田字形方格网为 基础,加密方格网的其余各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