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酒水滤床法不存在由于丝状细菌产生的障碍。 问10有关活性污泥处理法的论述,哪个是错的? (1)若曝气池的DO在1mg/L以上,则DO的浓度越高, 除去BOD的速度越大 (2)若污泥返送比已固定,渣量指数(sVI越大,混合液 状悬浮固体(MLSs浓度越低。 (3)渣量指数(sv1)大的污泥一般难于沉降 (4)平均混合液状悬浮固体(MLS)的BOD负荷越大,则 污泥的增殖量也越大。 (5)若水温低,则BOD的除去速度随之降低。 问11有关排放水储水槽的记述,哪个是错的? (1)为使原排放水的水量及水质均匀一致而设置。 (2)堆积污泥和生成泡沫是储水槽的障碍。 (3)为防止污泥堆积,最好安装搅拌装置。 (4)对于含有发泡性物质的排放水,曝气池需适当搅拌。 (5)若有污泥堆积,则会产生有害气体。 问12关于生物处理法-般特性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1)有利于处理有机排放水。 (2)对一年中仅进行短期排水的设施不利 (3)不利于处理温度差非常大的排放水。 (4)不利于处理盐分浓度很高的排放水。 (5)不利于处理组成易变化的排放水。 3.测定技术 问1JS关于液体燃料中硫的测定方法中,哪个可用硫酸钡 沉淀法定量测定硫? ①灯式容量法;②瓶式质量法;⑧燃烧管式空气法;
④敬线式激发法;⑤放射线式透射法。 问2般温度计和用的最高温度组合中哪组最不合适? (1)水银玻璃温度计·-360C 热偶度计—100C 电值温度计—1200C (x)放射温度计—2000C。 (5)光学高温计—2000C 问3在J规定的排气中二氧化硫自动检测器的叙述中,哪 个是正确的? (I)在溶液电导率方法中,排气中共存的NH3产生负误 差 (2)红外线吸收方法中,在标准池中封入固定浓度的 氧化硫 (3)在分散紫外线吸收方法中.来自光源的光通过光学 滤光器而得到测定波长的光。 (4)在非色散紫外吸收方法中,来自光源的光通过棱镜 而得到测定波长的光 (5)在恒电位电解方法中,用稀盐酸作电解液。 问4在JS规定的排气中氮氧化物自动检测器中,不受共存 组分影响前能测定二氧化氮的方法是哪个? (1)化学发光法。 (2)红外线吸收法 (3)分散紫外线吸收法。 (4)非分散紫外线吸收法。 (5)恒电位电解法。 问5有关Js测定排气中粉尘浓度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 的? 16
(1)使用玻璃制棒状水银温度计热电傅度计等测影 温度。 (2)使用谢非尔德等吸湿管法测定 (3)除皮托流速计外,也可使用热式风管最漩涡 流量计测定流速。 (4)除使用滤纸和捕尘管外,也可用旋风集尘器捕集粉 尘 (5)采集粉尘试样,可用动压式或静压式平衡采样装置。 问δJS规定测定粉尘浓度所用的滤纸材料比较如下,哪项 是正确的? (1)玻璃纤维所使用的临界温度最高。 (2)玻璃纤维对于排气成分的化学稳定性最好 (3)石英纤维的加热损失量最小 (4)薄膜的压力损失最小。 (5)氟树脂的吸湿性最小 间?尽管对水质测定的试样进行保存,而几乎无需担心发 生水质变化的项目是哪个? ①化学需氧量;②悬浮物量;③酚类含量; ④可溶性锰含量;氟含量。 间8在水质分析中,最好使用离子交换水的项目是哪个? COD;②)正已烷可萃物;③酚类;④氟;⑤BOD 问9有关排放水中悬浮物含量测定方法的陈述中,指出各 划线条款中哪个是错误的? 把孔径为1m、直径为24~55mm的玻璃纤维滤纸固定 在过滤器上,注入通过mm筛孔的适量试样(要使干燥后的 悬浮物质量在5mg以上),抽滤后再用水洗涤数次。将玻璃纤
维滤纸从过滤器上取下,轻移至表面皿上,在105~110℃的干 燥箱中干燥2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 问10有关大肠碑群值测定的叙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球用琼脂培养基双层平皿培养法。 (2)培养基中含有胨、乳糖、氯化钠等。 3)向培养基中加入脱氧胆酸钠,以便抑制大肠菌群以 外的其它菌种生长。 (4)向培养基加入中性红,由于产生酸而使菌落变为红 (5)所谓大肠菌群是指全部来自粪便的细菌。 问11有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校准曲线的叙述中,哪个是 错误的? (1)通常在高浓度范围校准曲线有良好的线性。 (2)校准曲线是通过测定3和以上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 光度绘制的 (3)标准加入法,只有在校准曲线保持良好的直线线性 下才有效。 (4)在内标法中,用待测元素及内标元素的吸光度比绘 制校准曲线 (5)用干分析的谱线受到光谱干扰时,可使用其他合适 的分析线。 问12在使用玻璃电极法测定pH值的叙述中哪个是错误 的? (1)不受色度、浊度的影响。 (2)几乎不受氧化还原体系的影响 (3)即使存有大量有机溶剂,也不产生误差 (4)若油脂粘质物等附着在电极表面,则会导致灵敏度 18·
降低 (5)使用干燥保存的电极时,需把电极长时间浸泡于水 中之后,才能使用 标准答案 东京都环境科学研究所水质部技术员 执笔·三好康彦 主任管理人员部分(1988年) 12A 公害概论 问1(1);问2(4);问3(3);问4(3);问5(2);问6(5);问7 (4);问8(3);问9(1) 2.公害法令部分 问1(5);问2②;问3(1);问4(3);问5(4);问6(2);问7 (5);问8③⑧;问9(2);问10(5);问11(3);问12(4) 3.除尘、集尘技术 问1①;问2(2);问3(2);问4(5);问5(5);问6(3);问7 3);问8(4);问9( 二、12B 燃烧、煤烟防治技术 问1(1);问2③;问3④;问4(3);问5⑥;问6(2) 2.污水等处理技术部分 问1(4);问2(5);问3①;问4②;问5(4);问6(3);问7(3) 问8(1);回9(2);问10(1);问11(4);问12(5)。 测定技术 问1②;问2(3);问3(1);问4(3);问5(4);间6(5);问7⑥; 问8④;问9③⑧;问10(5);问11(1);问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