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30个年头。这30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 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 历史性进步。 一一中国人从死气沉沉中走了出来,中国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大 家只要到北京街头走一走,看一看中国人的穿着打扮,听一听中国人的聊天,就可以发 现中国人己经从各种各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中国社会内在的活力己经在很大程度上释 放出来。邓小平同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四人帮’当权横行, 人民心情沉闷,甚至可以说是在忧虑之中,整个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文化大革命结束以 后,还有两年徘徊。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还是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把中国的活跃,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变 化和进步,是很值得重视的。 一一中国摆脱了大多数人连温饱也难以维持的贫穷社会,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发展。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持续30年以年均接近10%的速度高速发展,经济总 量己经达到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高居世界首位,这确实是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一一中国告别了物品凭票供应的“票证”年代和短缺经济,建立并正在完善商 品市场和其他各种要素市场。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物资短缺,人民群众生活必需的粮 食、食油、食盐、食糖、鱼、肉、煤炭、火柴、棉布以及自行车、缝纫机等商品,什么 都要凭票供应。而且,有票还不一定有货,有货就要排长队。投机倒把盛行。而现在,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商店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在过去是无 法想象的。 一中国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人民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过去30年里,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长到137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元增 长到4100多元:特别是,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25000万减少到2300万。尽管中国今天 还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 差距还在扩大,但是从总体上讲,中国的贫困人口在减少,中等收入人口在大幅度增加, 这也是必须注意到的进步。 -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民主法制建设快速推进。大家只要读一 读中国的文艺作品,看一看中国学者所写的论文,“人性”、“人道”、“人权”等己经成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 30 个年头。 这 30 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 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 历史性进步。 ——中国人从死气沉沉中走了出来,中国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大 家只要到北京街头走一走,看一看中国人的穿着打扮,听一听中国人的聊天,就可以发 现中国人已经从各种各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中国社会内在的活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释 放出来。邓小平同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四人帮’当权横行, 人民心情沉闷,甚至可以说是在忧虑之中,整个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文化大革命结束以 后,还有两年徘徊。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还是在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把中国的活跃,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变 化和进步,是很值得重视的。 ——中国摆脱了大多数人连温饱也难以维持的贫穷社会,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发展。一个 13 亿人口的大国,持续 30 年以年均接近 10%的速度高速发展,经济总 量已经达到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高居世界首位,这确实是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中国告别了物品凭票供应的“票证”年代和短缺经济,建立并正在完善商 品市场和其他各种要素市场。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物资短缺,人民群众生活必需的粮 食、食油、食盐、食糖、鱼、肉、煤炭、火柴、棉布以及自行车、缝纫机等商品,什么 都要凭票供应。而且,有票还不一定有货,有货就要排长队。投机倒把盛行。而现在,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商店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在过去是无 法想象的。 ——中国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人民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过去 30 年里,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343 元增长到 13700 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33 元增 长到 4100 多元;特别是,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 25000 万减少到 2300 万。尽管中国今天 还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 差距还在扩大,但是从总体上讲,中国的贫困人口在减少,中等收入人口在大幅度增加, 这也是必须注意到的进步。 ——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民主法制建设快速推进。大家只要读一 读中国的文艺作品,看一看中国学者所写的论文,“人性”、“人道”、“人权”等已经成
为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中共中央的倡导和推动下,“以人 为本”己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贯彻始终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从大规模 平反冤假错案以来,中因人的基本权利不仅获得了宪法和各种法律的保障,而且在民主 政治的不断发展中正在逐步落实。 一一中华文明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也在经济社会发展 中重新树立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这只要看一看今年中国人在诸如奥运火炬传递、抗震救灾等一系列大事中的表现, 看一看中国人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就可以体会到了。“振兴中华,赶上时代”,己经成为 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的当代中国人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新理解。 当然,在讲中国改革开放0年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面临的 巨大挑战和考验,不会忘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许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对这些问题、 挑战和考验,我们始终是十分清醒的。 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必须落实到并体现在解放生产力上。 解放生产力,在改革的意义上,就是要通过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根本变革, 把生产过程中的各方面生产要素都解放出来,包括把生产过程中的土地、资本、技术、 知识等要素解放出来,也要把劳动力这个最重要的要素解放出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推行,就是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土地解放了出来,把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解放了出来,这才有生产力的大解放。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民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 经济的快速发展,把资本、技术和知识等生产要素解放出来了,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具 有创业能力的民间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解放出来了,这才有生产力的大解放。 所以,过去30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致力于研究的,就是 用什么样的体制、政策和措施,把生产过程中人和物等各种要素都能解放出来。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的经验是:解放思想,解放生 产力,包括要把人的因素解放出来,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解放出来。在我们 看来,生产力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统一,是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统一, 而且人的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最活跃的因素。解放生产力,最根本的,就是要解放人 的因素。 解放生产力中的人,包括要把人从束缚他发展的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关系中解放 出来,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主体。我们讲“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一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放出来,使现实的人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
为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中共中央的倡导和推动下,“以人 为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贯彻始终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从大规模 平反冤假错案以来,中国人的基本权利不仅获得了宪法和各种法律的保障,而且在民主 政治的不断发展中正在逐步落实。 ——中华文明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也在经济社会发展 中重新树立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这只要看一看今年中国人在诸如奥运火炬传递、抗震救灾等一系列大事中的表现, 看一看中国人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就可以体会到了。“振兴中华,赶上时代”,已经成为 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的当代中国人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新理解。 当然,在讲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面临的 巨大挑战和考验,不会忘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许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对这些问题、 挑战和考验,我们始终是十分清醒的。 改革开放 30 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必须落实到并体现在解放生产力上。 解放生产力,在改革的意义上,就是要通过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根本变革, 把生产过程中的各方面生产要素都解放出来,包括把生产过程中的土地、资本、技术、 知识等要素解放出来,也要把劳动力这个最重要的要素解放出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推行,就是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土地解放了出来,把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解放了出来,这才有生产力的大解放。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民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 经济的快速发展,把资本、技术和知识等生产要素解放出来了,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具 有创业能力的民间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性解放出来了,这才有生产力的大解放。 所以,过去 30 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致力于研究的,就是 用什么样的体制、政策和措施,把生产过程中人和物等各种要素都能解放出来。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的经验是:解放思想,解放生 产力,包括要把人的因素解放出来,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解放出来。在我们 看来,生产力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统一,是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统一, 而且人的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最活跃的因素。解放生产力,最根本的,就是要解放人 的因素。 解放生产力中的人,包括要把人从束缚他发展的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关系中解放 出来,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主体。我们讲“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一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放出来,使现实的人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
的主体。这可是一篇大文章! 要做好这篇文章,除了要不断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配套推进民主政治 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体制改 革,在全面改革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首先,要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人的因素的解放与经济体制有关,与政治体制也有关,与民主政治 的发展有关:其次,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人的因素的解放与人的素质的开发 和提高,即与教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关:再次,要加强社会建设,形成利益协 调机制,人的因素的解放还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解决好城乡之间、地区之 间、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有关,即与社会和谐有关。只有这 样来考虑问题、指导改革、部署工作,才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才会不迷失改革的方向从而确保改革的成功。 因此,只有把社会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原则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有机地统 “起来,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理解,这就是今天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深刻背景。(来源:天津日报)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一个伟大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往往随着岁月的推移、历史的前进而不断显示 出来。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 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我党和国家历 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社会主义在中国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我 们党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 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独 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重大的成就,为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也经历过很多艰辛和曲折,甚至包括 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付出了沉重代价。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举国欢腾,春潮涌动
的主体。这可是一篇大文章! 要做好这篇文章,除了要不断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配套推进民主政治 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体制改 革,在全面改革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首先,要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人的因素的解放与经济体制有关,与政治体制也有关,与民主政治 的发展有关;其次,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人的因素的解放与人的素质的开发 和提高,即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关;再次,要加强社会建设,形成利益协 调机制,人的因素的解放还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解决好城乡之间、地区之 间、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有关,即与社会和谐有关。只有这 样来考虑问题、指导改革、部署工作,才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才会不迷失改革的方向从而确保改革的成功。 因此,只有把社会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原则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有机地统 一起来,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理解,这就是今天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深刻背景。 (来源:天津日报)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一个伟大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往往随着岁月的推移、历史的前进而不断显示 出来。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 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我党和国家历 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社会主义在中国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我 们党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建 立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 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 导集体,独 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重大的成就,为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也经历过很多艰辛 和曲折,甚至包括 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付出了沉重代价。 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帮”、结束“文 化大革命”后,举国欢腾,春潮涌动
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和 政策,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中国从危难中重新奋起,追赶时代前进 潮流。但是,这种要求和愿望却遇到严重阻碍,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负责同志提出了“两 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 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是“文革”后的“左”倾错误理论的集中体现,是前进道路 上的严重障碍,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的局面。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 重大历史关头,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重大考验:是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左”倾理 论,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框架内“抓纲治国”,还是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 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辟新道路。 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十届三中全会上复出,主动要求分管教育科学工作。教 育、科学、文艺成为拨乱反正的最早突破领域,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困惑和期待中看到 希望。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理论。他们 认为,中国要前进,必须突破“两个凡是”的束缚。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 刊物《理论动态》发表经胡耀邦同志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 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当天晚上,新华社向 全国全文播发: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全文转载和 转发。为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 从解决思想路线这个根本问题着手,明确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 体系,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 克思主义,支持和领导从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原定是讨 论经济工作。中央工作会议前,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政 治局会议决定,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先用两三天的时间讨论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后,陈云同志在分组讨论 中提出要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响应,从而改变了会议议程。 在与会者的强烈要求下,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 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的决定。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作了《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发言。在这篇讲话中,针对“文革”结束后 思想上“左”的束缚和行动上的徘徊,他指出只有解决好思想解放这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和 政策,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 势,使中国从危难中重新奋起,追赶时代前进 潮流。但是,这种要求和愿望却遇到严重阻碍,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负责同志提出了“两 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 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 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是“文革”后的“左”倾错误理论的集中体现,是前进道路 上的严重障碍,使党 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的局面。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 重大历史关头,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重大考验:是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左”倾理 论,在“以阶 级斗争为纲”的框架内“抓纲治国”,还是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 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辟新道路。 1977 年 7 月,邓小平同志在十届三中全会上复出,主动要求分管教育科学工作。教 育、科学、文艺成为拨乱反正的最早突破领域,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困惑和期 待中看到 希望。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理论。他们 认为,中国要前进,必须突破“两个凡是”的束缚。1978 年 5 月 10 日,中央党校内部 刊物《理论动态》发表经胡耀邦同志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 月 11 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了 这篇文章;当天晚上,新华社向 全国全文播发;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全文转载和 转发。为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 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 从解决思想路线这个根本问题着手,明确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 体系,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 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 克思主义,支持和领导从 1978 年 5 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 年 11 月 10 日至 12 月 15 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原定是讨 论经济工作。中央工作会议前,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政 治局会议决定,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先用两三天的时间讨论从 1979 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后,陈云同志在 分组讨论 中提出要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响应,从而改变了会议议程。 在与会者的强烈要求下,11 月 25 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 事件”、“反击右倾 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的决定。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作了《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发言。在这篇讲 话中,针对“文革”结束后 思想上“左”的束缚和行动上的徘徊,他指出只有解决好思想解放这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 决过去遗留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特别在对于人们极其关注的怎 样看待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上,邓小平强调,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是为了顺利 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他指出毛泽东思想永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 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邓小平同志这篇著名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 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 宜言书,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起了关键作用。 经过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 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 的这个重大历史关头所召开的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实现了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 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的光辉篇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 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 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 策。这是党和国家命运攸关的历史性抉择。 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思 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和先导。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一切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回顾党的历史, 正是由于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和延安整风中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有中国特色的具体道 路,引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从根本上说,我们的成就都是 继续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结果,我们的失误则是背离这条思想路线的结果。在“文化大 革命”中,个人崇拜盛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破坏的状况达到极致。“两个凡是” 则是这种状况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某种延续。十一届三中全会继承延安整风的传
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 方法和措施。特别在对于人们极其关注的怎 样看待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上,邓小平强调,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是为了顺利 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他指出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 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邓小 平同志这篇著名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 冲破“两个凡是” 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 宣言书,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起了关键作用。 经过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 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 去 的这个重大历史关头所召开的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实现了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 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的光辉篇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凡 是” 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 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 织路线,作 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 策。这是党和国家命运攸关的历史性抉择。 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思 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和先导。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一 切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回顾党的历史, 正是由于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和延安整风中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 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有中国特色的具体道 路,引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从根本上 说,我们的成就都是 继续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结果,我们的失误则是背离这条思想路线的结果。在“文化大 革命”中,个人崇拜盛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破坏 的状况达到极致。“两个凡是” 则是这种状况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某种延续。十一届三中全会继承延安整风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