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文化与心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127152 学分:2 学时:32 《美术文化与心理》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该课程具有如下 目的:一、使学生明确美术所具有人文性质,能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这 对于培养学生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学校美术教育中美术课程的价值和作用具有显著意 义。使学生认识美术心理研究的目的和基本内容及其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中的作用。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创作美术作品,增加美术活动的效用。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相关的视频观摩与课堂讨论,以求使学生多方面、深层次地认识美 术文化知识及心理学方面的原理性内容。课程也旨在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对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进行 独立的评鉴。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明确美术所具有人文性质,能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 2.形成文化视野,学会从文化的高度看待美术和美术教有问题。 3.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热爱和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的尊重。 4.从需要动机、视觉感知、表现行为等方面认识美术创作和美术教有,提高创作和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照表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指标点 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M 师德 上.2立德树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规范1.3坚持以美育人,立志成为“四 有”好老师 2.1坚定从教意愿,坚守职业理想 1.形成文化视野,学会从文化的能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 2.2培植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高度看待美术和美术教有问题。 美术和美术教有。 教育 夯实职业根基 2.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美术文热爱优秀的传统中国美术 情怀23以生为本,以文化人 化热爱和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文化,并将其转化为美术课 的尊重。 程。 2.4做好“引路人” -29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 29 - 《美术文化与心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127152 学分:2 学时:32 《美术文化与心理》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该课程具有如下 目的:一、使学生明确美术所具有人文性质,能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这 对于培养学生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学校美术教育中美术课程的价值和作用具有显著意 义。 使学生认识美术心理研究的目的和基本内容及其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中的作用。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创作美术作品,增加美术活动的效用。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相关的视频观摩与课堂讨论,以求使学生多方面、深层次地认识美 术文化知识及心理学方面的原理性内容。课程也旨在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对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进行 独立的评鉴。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明确美术所具有人文性质,能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 2.形成文化视野,学会从文化的高度看待美术和美术教育问题。 3.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热爱和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的尊重。 4.从需要动机、视觉感知、表现行为等方面认识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提高创作和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照表 毕业要求 毕业能 力关联 等级 课程目标 指标点 1. 师德 规范 1.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M 1.2 立德树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1.3 坚持以美育人,立志成为“四 有”好老师 2. 教育 情怀 2.1 坚定从教意愿,坚守职业理想 M 1.形成文化视野,学会从文化的 高度看待美术和美术教育问题。 2.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美术文 化热爱和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 的尊重。 能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 美术和美术教育。 热爱优秀的传统中国美术 文化,并将其转化为美术课 程。 2.2 培植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夯实职业根基 2.3 以生为本,以文化人 2.4 做好“引路人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1掌握多样化的关术知识和技能 H1.使学生明确美术所具有人文 3.2强化艺术多元思维与美术表 现力 3.3激发创意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 ,认识美术 3.4具有审美分析与判断能力 素养 的地 中外优秀的美术文化 3.5拓展广泛的文化理解力 有广泛的兴趣 4从要动机、祝觉感知 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认知美 3.6具备通过艺术改变生活的实 践力 术教育,提高创作和教学的质量 术创作和美术教有。 和效益 4.1增强对师范性的理解与认识 M 4.2熟悉美术课标与教学 术学科内穿放 4.3掌握美术课程与教学设计的 术剑作和美术欣赏。 敦学 方法 2.从需要动机、视觉感知、表现 为等方面认识美术创作和美 解学生学习羊术的 能力 44习得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与 技能 套:高作和教学的质 要和动机,认识视觉感知的 方法和美术学习行为的特 点和方式。 4.5具备美术教学研究和反思的 能力 5. 关学牧德有原理与方法 L 班级 指导5.2参与班级教学组织与管理实践 6.1了解学生、熟悉教学 学生明确美术所具有人文 .形成文化意识和文化态 2形成文化视野 培装对中华优蚕文化利 62积极尝试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人类优秀文化的正确态度。 的尊重。 罗辑。 7.1且有专业发展章识 M 形成辩证地分析文化的 7.2积极学习最新的艺术及教有 动态 的尊重。 秀的传统文化,并用之于现 2.从需要动机、视觉感知、表现代生活。 7.3提升美术教育教学实践力 行为等方面认识美术创作和美2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反思 术教有 的创作和教学行为,不 断加以改善。 81掌握沟通合作技能 M 1.以开放的文化态度,与不 8 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相互交 合 8.2广泛的社会协作与组织管理 注:毕业能力关联等级字母表示:高“H”,中“”,低“L”,无关联不填写 30-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 30 - 3. 学科 素养 3.1 掌握多样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H 1.使学生明确美术所具有人文 性质,能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 认识美术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 2.形成文化视野,学会从文化的 高度看待美术和美术教育问题。 3.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美术文 化热爱和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 的尊重。 4.从需要动机、视觉感知、表现 行为等方面认识美术创作和美 术教育,提高创作和教学的质量 和效益。 1.认识美术课程具有人文 性质和文化特征,超越简单 的技能追求。 2.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 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3.对中外优秀的美术文化 有广泛的兴趣。 4.从心理学的角度,认知美 术创作和美术教育。 3.2 强化艺术多元思维与美术表 现力 3.3 激发创意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 3.4 具有审美分析与判断能力 3.5 拓展广泛的文化理解力 3.6 具备通过艺术改变生活的实 践力 4. 教学 能力 4.1 增强对师范性的理解与认识 M 1.形成文化视野,学会从文化的 高度看待美术和美术教育问题。 2.从需要动机、视觉感知、表现 行为等方面认识美术创作和美 术教育,提高创作和教学的质量 和效益。 1.将美术学科内容放在文 化情境中,帮助学生进行美 术创作和美术欣赏。 2.了解学生学习美术的需 要和动机,认识视觉感知的 方法和美术学习行为的特 点和方式。 4.2 熟悉美术课标与教学 4.3 掌握美术课程与教学设计的 方法 4.4 习得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与 技能 4.5 具备美术教学研究和反思的 能力 5. 班级 指导 5.1 了解学校德育原理与方法, 以美启德 L 5.2 参与班级教学组织与管理实践 6. 综合 育人 6.1 了解学生、熟悉教学 M 1.使学生明确美术所具有人文 性质。 2.形成文化视野。 3.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美术文 化热爱和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 的尊重。 1.形成文化意识和文化态 度。 2.培养对中华优秀文化和 人类优秀文化的正确态度。 3.增强个体行为的理性和 逻辑。 6.2 积极尝试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7. 学会 反思 7.1 具有专业发展意识 M 1.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美术文 化热爱和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 的尊重。 2.从需要动机、视觉感知、表现 行为等方面认识美术创作和美 术教育。 1.形成辩证地分析文化的 优劣,扬弃不适合现代社会 的不良文化,传承和弘扬优 秀的传统文化,并用之于现 代生活。 2.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反思 自己的创作和教学行为,不 断加以改善。 7.2 积极学习最新的艺术及教育 动态 7.3 提升美术教育教学实践力 8. 沟通 合作 8.1 掌握沟通合作技能 M 形成文化视野,学会从文化的高 度看待美术和美术教育问题。 1.以开放的文化态度,与不 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相互交 流。 2.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同学 进行交流合作,促进对问题 的理解。 8.2 广泛的社会协作与组织管理 注:毕业能力关联等级字母表示:高“H”,中“M”,低“L”,无关联不填写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授课对象 美术学(师范)二年级 四、教学内容、学时 学时:32学分:2 课序 内容 课时 教学要求 作为视野的文化 1.超越专业和学科 1 2 2.人类的文化智商 (支撑课程目标1.2.3) 3.美术文化的意义 理解文化 1.文化的创造者 2 2.文化的定义 (支撑课程目标1.2.3) 3.文化的特征 1.文化形态 文化的几个概念 2.文化模式 3 3.文化空间 (支撑课程目标1.2.3) 4.文化接触 5.文化研究 1中西文化的差别 文化比较与文化选择 6 2.中华文化的特征 (支撑课程目标1.2.3) 3.西方文化的特征 4.文化自觉与文化选择 美术与视觉文化 1.视觉文化的由来 (支撑裸程目标1.2.3.4) 2.美术与视觉文化的关系 3.视觉文化产生的后果 1.什么是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资源的课程转化 2.地方文化的融入课程的价值 (支撑课程目标1.2.3) 3.地方文化的选择与组织 需要与美术 (支撑课程目标4) 1.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 2.初理体验与心理体孕 体验与知微 6 常形与错觉 (支撑课程目标4) 乙,焦点与形态的双向照顾 8.知觉注意 9.影响知觉效果的因素 10.视知觉的方法 -31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 31 - 三、授课对象 美术学(师范)二年级 四、教学内容、学时 学时:32 学分:2 课序 内容 课时 教学要求 1 作为视野的文化 (支撑课程目标 1.2.3) 2 1.超越专业和学科 2.人类的文化智商 3.美术文化的意义 2 理解文化 (支撑课程目标 1.2.3) 2 1.文化的创造者 2.文化的定义 3.文化的特征 3 文化的几个概念 (支撑课程目标 1.2.3) 2 1.文化形态 2.文化模式 3.文化空间 4.文化接触 5.文化研究 4 文化比较与文化选择 (支撑课程目标 1.2.3) 6 1.中西文化的差别 2.中华文化的特征 3.西方文化的特征 4.文化自觉与文化选择 5 美术与视觉文化 (支撑课程目标 1.2.3.4) 2 1.视觉文化的由来 2.美术与视觉文化的关系 3.视觉文化产生的后果 6 地方文化资源的课程转化 (支撑课程目标 1.2.3) 2 1.什么是地方文化 2.地方文化的融入课程的价值 3.地方文化的选择与组织 7 需要与美术 (支撑课程目标 4) 2 1.人的需要与美术活动的关系 2.美术的主要社会功能 8 体验与知觉 (支撑课程目标 4) 6 1.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 2.物理体验与心理体验 3.知觉的主动性、选择性和组织性 4.知觉转换与多歧图形 5.知觉常形与错觉 6.深度知觉 7.焦点与形态的双向照顾 8.知觉注意 9.影响知觉效果的因素 10.视知觉的方法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语言与空间细织 9 2 组合原 (支樟课程目标4) 3.不同的空间组织逻辑 1.再现 美术呈现信息的方式 (支撑课程目标4) 3.象征 4.语义与符号的同构 美术的样式特征 1且象、音象、抽 11 (支撑课程目标4) 2.中西方美术中形的横向差异和纵向变化 美术的表现性 1.形式法则之外的表现性 (支撑课程目标4) 2.张力的形成与作用 1.秩序感的形成与作用 秩序感与美术活动的关系 (支撑课程目标4) 9 2.体现秩序原则的艺术一一设计 3.纯羊术对秩序感的追求 4变化中的主导性因素 美术传达的两种信息类型 14 2 1.语义信息与符号信息 (支撑课程目标4) 2.语义信息与符号信息的同构关系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心得,重在实际练习,与学科教学结合 六、课程考核 综合考课: 平时考勤:10%,积极参加讨论并主动思考(学习过程):30%,期末成绩(完成课程情况):6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文化视野下的民间与乡土美术课程建构》,尹少淳著,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 《走近美术》,尹少淳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2.参考资料: 《文化人类学》,[美国]威廉·A·哈维兰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艺术与人文教有》,黄千来主编,台湾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002。 《艺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美]艾伦·温诺著,陶东风等译《创造的世界一一艺术心理学》,黄河文艺出版社,1982。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走向艺术心理学》,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 吕俊华著,《艺术创作与变态心理学》,作家出版社,2009。 《艺术与幻觉》,[英国]贡布里希著,工人出版社,1988。 《视觉思维》,[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2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 32 - 9 美术语言与空间组织 (支撑课程目标 4) 2 1.视觉元素 2.组合原则 3.不同的空间组织逻辑 10 美术呈现信息的方式 (支撑课程目标 4) 2 1.再现 2.表现 3.象征 4.语义与符号的同构 11 美术的样式特征 (支撑课程目标 4) 2 1.具象、意象、抽象 2.中西方美术中形的横向差异和纵向变化 12 美术的表现性 (支撑课程目标 4) 2 1.形式法则之外的表现性 2.张力的形成与作用 13 秩序感与美术活动的关系 (支撑课程目标 4) 2 1.秩序感的形成与作用 2.体现秩序原则的艺术――设计 3.纯美术对秩序感的追求 4.变化中的主导性因素 14 美术传达的两种信息类型 (支撑课程目标 4) 2 1.语义信息与符号信息 2.语义信息与符号信息的同构关系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心得,重在实际练习,与学科教学结合。 六、课程考核 综合考评: 平时考勤:10%,积极参加讨论并主动思考(学习过程):30%,期末成绩(完成课程情况):6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文化视野下的民间与乡土美术课程建构》,尹少淳著,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 《走近美术》,尹少淳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2.参考资料: 《文化人类学》,[美国]威廉·A·哈维兰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艺术与人文教育》,黄壬来主编,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2。 《艺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美]艾伦·温诺著,陶东风等译《创造的世界——艺术心理学》,黄河文艺出版社,1982。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走向艺术心理学》,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 吕俊华著,《艺术创作与变态心理学》,作家出版社,2009。 《艺术与幻觉》,[英国]贡布里希著,工人出版社,1988。 《视觉思维》,[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铜 《美术学科教育学(含见习)》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125024 学分:2+1 学时.36 《美术学科教有学》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有)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负有将在美术 教有教学领域“一无所知”的学生引领至“深入了解”境界的责任。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特别关 注学生美术教育基本知识框架的建构、知识要点的理解和基本程序、方法的掌握。其基本的问题包括:什 么是美术教有?美术教有是如何发展的?存在哪些美术教有的取向?美术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何?如何设 定教学目标?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有哪些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何认识美术教科书?如何开发课程资 源?学生在完成了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之后,也就基本上进入了美术教学的情境之中。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相关的教学观摩与课堂讨论,以求使学生多方面、深层次地认识美术教有 教学的原理性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在解决教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以胜任未来的美术教师职业。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对美术教育知识和方法的全面学习,认识其在人的核心素养培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 务方面的独特价值,初步建立从事美术教育职业的意识,并自觉进行职业准备。 2.通过对美术教有的涵义、本质、特点、美术教有的历史和发展以及现代美术教有的观念的学习,使 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为更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奠定基础。 3.通过对美术教有教学的基本特征、规律和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常规的备课、授课的方法,初步 具备一个美术教师的基本教有教学能力 4.结合美术课程的最新发展趋势,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美术教有的前沿,始终保持美术教有职业 意识的鲜度和高度。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照表 毕业要求 美款 课程目标 指标点 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H 规备立德树人,遵宁职业道德 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 住名 德培的麦。爱职业作为自己的师 坚定从教意感,坚守职业 M 的整育的价值。特别是关术 业准各。 2.3以生为本,以文化人 职业意识的鲜 2.4做好“引路人” -3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 33 - 《美术学科教育学(含见习)》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125024 学分:2+1 学时:36 《美术学科教育学》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负有将在美术 教育教学领域“一无所知”的学生引领至“深入了解”境界的责任。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特别关 注学生美术教育基本知识框架的建构、知识要点的理解和基本程序、方法的掌握。其基本的问题包括:什 么是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如何发展的?存在哪些美术教育的取向?美术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何?如何设 定教学目标?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有哪些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何认识美术教科书?如何开发课程资 源?学生在完成了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之后,也就基本上进入了美术教学的情境之中。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相关的教学观摩与课堂讨论,以求使学生多方面、深层次地认识美术教育 教学的原理性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在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以胜任未来的美术教师职业。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对美术教育知识和方法的全面学习,认识其在人的核心素养培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 务方面的独特价值,初步建立从事美术教育职业的意识,并自觉进行职业准备。 2.通过对美术教育的涵义、本质、特点、美术教育的历史和发展以及现代美术教育的观念的学习,使 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为更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奠定基础。 3.通过对美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特征、规律和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常规的备课、授课的方法,初步 具备一个美术教师的基本教育教学能力。 4.结合美术课程的最新发展趋势,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美术教育的前沿,始终保持美术教育职业 意识的鲜度和高度。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照表 毕业要求 毕业能力 关联等级 课程目标 指标点 1. 师德 规范 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H 初步建立从事美术教育职 业的意识,并自觉进行职业 准备。 1.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 2.将爱学生、爱职业作为自己的师 德培育的核心。 1.2 立德树人,遵守职业道德 规范 1.3 坚持以美育人,立志成为 “四有”好老师 2. 教育 情怀 2.1 坚定从教意愿,坚守职业 理想 M 1.初步建立从事美术教育 职业的意识,并自觉进行职 业准备。 2.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和世 界美术教育的前沿,始终保 持美术教育职业意识的鲜 度和高度。 1.认识教育的价值,特别是美术教 育的价值。 1.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发展自己 的教育教学能力。 2.认真完成课堂学习,而且积极参 与社会实践活动,思考和探索相关 问题。 2.2 培植人文底蕴、科学精 神,夯实职业根基 2.3 以生为本,以文化人 2.4 做好“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