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如: 1只羊=2把斧子 在这个等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由于等式左端的1 只羊的价值是借助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的,因而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地位;由于等式右端 的2把斧子,只是充当1只羊的价值的表现材料,以自身的使用价值反映羊的价值,证明羊 同它一样花费了数量相等的人类劳动,因而斧子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 等价形式的特点是: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即处于等价形式的斧子,以 自身的使用价值来表现羊的价值和价值量: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即斧 子的使用价值是生产斧子的具体劳动的产物,但是,当它处于等价形式时,它就被用来表现 羊身上凝结的抽象劳动,从而生产斧子的具体劳动也就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私 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即在私有制条件下,斧子是私人劳动的产物,但是,当它 处于等价形式时,它就被用来表现生产羊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从而生产斧子的私人劳 动也就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是:它们相互依存,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要表现自 己的价值,不能离开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只有依赖处于相对价 值形式的商品,才能成为价值的表现材料。没有等价形式就没有相对价值形式,同样,没有 相对价值形式也就没有等价形式。它们相互对立,同一商品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又 处于等价形式 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开始表现为两个商 品之间的外部对立,即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使用价值而存在,它的价值要 通过另一种商品来表现,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价值而存在,它的使用价值成了 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材料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如: 20尺布 80斤谷 1只羊=2把斧子 =6分黄金 ……其他商品 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一端上的商品的价值,已经表现在 系列商品上;处于等价形式一端上的商品则是经常变化的。商品的价值比较充分地表现为无 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商品的价值量也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陷是:商品价值没有一个被社会公认的统一的表现形式, 各种商品都有无数的特殊的等价形式。这必然给交换带来困难 般价值形式 在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中,逐渐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一种在交换中经常出现并为大家 乐意接受的商品,作为一切商品的共同的等价形式,这就是一般价值形式,即 20尺布 80斤谷子 2把斧子 1只羊 6分黄金=
揭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⑴、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如: 1 只羊=2 把斧子 在这个等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由于等式左端的 1 只羊的价值是借助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的,因而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地位;由于等式右端 的 2 把斧子,只是充当 1 只羊的价值的表现材料,以自身的使用价值反映羊的价值,证明羊 同它一样花费了数量相等的人类劳动,因而斧子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 等价形式的特点是: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即处于等价形式的斧子,以 自身的使用价值来表现羊的价值和价值量;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即斧 子的使用价值是生产斧子的具体劳动的产物,但是,当它处于等价形式时,它就被用来表现 羊身上凝结的抽象劳动,从而生产斧子的具体劳动也就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私 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即在私有制条件下,斧子是私人劳动的产物,但是,当它 处于等价形式时,它就被用来表现生产羊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从而生产斧子的私人劳 动也就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是:它们相互依存,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要表现自 己的价值,不能离开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只有依赖处于相对价 值形式的商品,才能成为价值的表现材料。没有等价形式就没有相对价值形式,同样,没有 相对价值形式也就没有等价形式。它们相互对立,同一商品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又 处于等价形式。 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开始表现为两个商 品之间的外部对立,即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使用价值而存在,它的价值要 通过另一种商品来表现,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价值而存在,它的使用价值成了 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材料。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如: =20 尺布 =80 斤谷 1 只羊 =2 把斧子 =6 分黄金 =……其他商品 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一端上的商品的价值,已经表现在一 系列商品上;处于等价形式一端上的商品则是经常变化的。商品的价值比较充分地表现为无 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商品的价值量也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陷是:商品价值没有一个被社会公认的统一的表现形式, 各种商品都有无数的特殊的等价形式。这必然给交换带来困难。 ⑶、一般价值形式 在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中,逐渐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一种在交换中经常出现并为大家 乐意接受的商品,作为一切商品的共同的等价形式,这就是一般价值形式,即: 20 尺布= 80 斤谷子= 2 把斧子= 1 只羊 6 分黄金=
其他商品 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任何商品只要先换成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例如羊,就能用 这种商品作为媒介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任何商品。这样,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 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商品上。 一般价值形式的不足是: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没有完全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不利 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交换 (4)货币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发展为货币形式的表现形式是 20尺布= 80斤谷子= 2把斧子 6分黄金 1只羊 其他商品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唯一区别在于: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固定的,而在货币形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固定地由某种商品 如金银来承担。金银之所以能够充当货币,一方面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包含一定价值的商品, 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具有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不易腐烂、便于保存、收藏 和携带等特点,便于执行货币的职能。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这一过程说明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 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本质表明,货币原本就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它和一般商品的 不同之处是:(1)一般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体现出来的,而货币则是商品价值的体现物,是 价值的一般代表:(2)一般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则除了具有 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如金银可以作装饰品等之外,还具有由它特有的社会职 能所决定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在商品世界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了,整个商品世界也就分成了商品和货币两极。 商品都是特殊的、各不相同的使用价值:货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这样,商品内部的使 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发展为 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一切商品,只有换成货币,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会转化为社会 劳动,具体劳动才会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但是, 货币产生后,商品能否转化为货币,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极为重要,因此,它又使商品经济的 内在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发展了 3、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货币的职能,货币的 职能是货币的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 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其 他三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前两种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只是通过观念中的货币就可以了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商品价值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价值是价格的
其他商品……= 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任何商品只要先换成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例如羊,就能用 这种商品作为媒介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任何商品。这样,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 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商品上。 一般价值形式的不足是: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没有完全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不利 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交换。 ⑷货币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发展为货币形式的表现形式是: 20 尺布= 80 斤谷子= 2 把斧子= 6 分黄金 1 只羊= 其他商品……=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唯一区别在于: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固定的,而在货币形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固定地由某种商品 如金银来承担。金银之所以能够充当货币,一方面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包含一定价值的商品, 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具有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不易腐烂、便于保存、收藏 和携带等特点,便于执行货币的职能。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这一过程说明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 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本质表明,货币原本就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它和一般商品的 不同之处是:⑴一般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体现出来的,而货币则是商品价值的体现物,是 价值的一般代表;⑵一般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则除了具有 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如金银可以作装饰品等之外,还具有由它特有的社会职 能所决定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在商品世界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了,整个商品世界也就分成了商品和货币两极。 商品都是特殊的、各不相同的使用价值;货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这样,商品内部的使 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发展为 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一切商品,只有换成货币,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会转化为社会 劳动,具体劳动才会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但是, 货币产生后,商品能否转化为货币,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极为重要,因此,它又使商品经济的 内在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发展了。 3、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货币的职能,货币的 职能是货币的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 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其 他三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前两种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⑴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只是通过观念中的货币就可以了。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商品价值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价值是价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