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产动物免疫的特点 1. 水产动物病原与人类疾病关系不大,不易引起重视; 2. 水产动物免疫机制依赖于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明显; 3. 水产动物抗体与人等高等生物的已知抗体不同,其疾病的免疫学防 治方法尚在探索中; 4. 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其免疫学研究必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五、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的意义 1. 通过人工免疫或对病后有免疫力个体筛选,培育免疫新品种(SPR); 2. 通过人工免疫,可有效预防流行病的发生; 3. 免疫防治可有效避免药物残留及化学药物对水体的污染; 4. 免疫防治可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而产生的耐药性; 5. 疫苗防治可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 免疫: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
四、水产动物免疫的特点 1. 水产动物病原与人类疾病关系不大,不易引起重视; 2. 水产动物免疫机制依赖于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明显; 3. 水产动物抗体与人等高等生物的已知抗体不同,其疾病的免疫学防 治方法尚在探索中; 4. 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其免疫学研究必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五、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的意义 1. 通过人工免疫或对病后有免疫力个体筛选,培育免疫新品种(SPR); 2. 通过人工免疫,可有效预防流行病的发生; 3. 免疫防治可有效避免药物残留及化学药物对水体的污染; 4. 免疫防治可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而产生的耐药性; 5. 疫苗防治可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 免疫: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水产养殖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 鱼虾贝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 外部屏障:皮肤和粘膜 屏障作用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 细胞:吞噬细胞(粒细胞等) 细胞和 体液作用 体液:补体、溶菌酶等 Chapter 2. 免疫原理及应用
第二节 水产养殖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 鱼虾贝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 外部屏障:皮肤和粘膜 屏障作用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 细胞:吞噬细胞(粒细胞等) 细胞和 体液作用 体液:补体、溶菌酶等 Chapter 2. 免疫原理及应用
一、鱼虾贝类的非特异性免疫 1.外部屏障 1) 作用: a. 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 b. 具非特异性抗菌物质:溶菌酶、皮脂腺产乳酸等 c.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 种类 A. 粘液: a. 屏障保护作用 (可限制病原菌运动,阻止其侵入) b. 含有溶菌和杀菌的多糖类和蛋白类,如溶菌酶等 B. 甲壳、皮肤和鳞片等: 机械屏障作用 2. 体内屏障 血脑屏障:由脑膜、脉络丛和脑血管等组成。为大脑与躯干屏障 作 用:防止病原和其他异物进入大脑 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一、鱼虾贝类的非特异性免疫 1.外部屏障 1) 作用: a. 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 b. 具非特异性抗菌物质:溶菌酶、皮脂腺产乳酸等 c.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 种类 A. 粘液: a. 屏障保护作用 (可限制病原菌运动,阻止其侵入) b. 含有溶菌和杀菌的多糖类和蛋白类,如溶菌酶等 B. 甲壳、皮肤和鳞片等: 机械屏障作用 2. 体内屏障 血脑屏障:由脑膜、脉络丛和脑血管等组成。为大脑与躯干屏障 作 用:防止病原和其他异物进入大脑 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3.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1) 吞噬细胞:包括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 作用: 受病原和宿主产生的趋化因子作用接近并吞噬 或杀伤病原 2) 非特异性细胞毒细胞:主要存在于肾脏和腹腔,血中少。 作用:与哺乳动物NK细胞类似,能够杀伤病毒感染的 靶细胞,从而具有抗感染作用 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3.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1) 吞噬细胞:包括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 作用: 受病原和宿主产生的趋化因子作用接近并吞噬 或杀伤病原 2) 非特异性细胞毒细胞:主要存在于肾脏和腹腔,血中少。 作用:与哺乳动物NK细胞类似,能够杀伤病毒感染的 靶细胞,从而具有抗感染作用 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4. 非特异性体液因子 1) 补体: A. 来源与成分:存在于血清中,由多种非特异性血清蛋白 组成,它对热敏感,45℃20min失活 B. 作用:a. 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通过补体第二激活通路补充 抗体作用; b. 激活后的补体能溶解细胞膜,杀灭病毒; c. 激活后的补体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和释放组 胺等多种功能,协助杀灭病原. 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4. 非特异性体液因子 1) 补体: A. 来源与成分:存在于血清中,由多种非特异性血清蛋白 组成,它对热敏感,45℃20min失活 B. 作用:a. 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通过补体第二激活通路补充 抗体作用; b. 激活后的补体能溶解细胞膜,杀灭病毒; c. 激活后的补体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和释放组 胺等多种功能,协助杀灭病原. 免疫:非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