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2)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掌握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不同。 (4)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泌尿系统模型和有关泌尿系统组成视频,掌握泌尿系统组成知识 (2)通过视频和动动手环节学习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肾单位的结构,认同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卫生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人体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 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讨论问题:动动手制作肾单位模型:观看视频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模型、新鲜猪的肾脏。 2.学生准备:预习阅读教材、准备线团、塑料袋材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却会排出很多的水。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你做过尿常 规化验吗?这项检查能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呢?
K12最新资料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2)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掌握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不同。 (4)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泌尿系统模型和有关泌尿系统组成视频,掌握泌尿系统组成知识。 (2)通过视频和动动手环节学习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肾单位的结构,认同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卫生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人体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 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讨论问题;动动手制作肾单位模型;观看视频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模型、新鲜猪的肾脏。 2.学生准备:预习阅读教材、准备线团、塑料袋材料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却会排出很多的水。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你做过尿常 规化验吗?这项检查能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呢?
今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排尿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讲解 (-)排泄 教师讲述: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这些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 种途径排出体外。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个概念 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知识拓展】粪便的排出也是排泄吗? 排遗是生物体将食物经口进入如胃、小肠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后,排出不能消化的剩余废物的 过程,如排便等。与排泄不同的是,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不属于排泄系统。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师讲述: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泌尿系 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观察与思考】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组织同学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1)由图示可以看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注意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血液是怎 样进出肾脏的?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结论: (1)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肾动脉的颜色为红色,肾静脉的颜色为蓝色,肾的颜色为红色。推测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 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3)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肾动脉中的血液将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无 机盐和多余的水带到肾脏,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肾静脉则将已过滤的血液送往人体其他部位 播放视频:《泌尿系统的组成》 接下来,我们通过观察新鲜的猪的肾脏,进一步认识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特点 【动动手】解剖新鲜猪的肾脏 分组解剖猪的肾脏,指导学生观察它的外部形态和结构特点
K12最新资料2 今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排尿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讲解 (一)排泄 教师讲述: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这些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 种途径排出体外。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个概念。 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知识拓展】粪便的排出也是排泄吗? 排遗是生物体将食物经口进入如胃、小肠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后,排出不能消化的剩余废物的 过程,如排便等。与排泄不同的是,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不属于排泄系统。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师讲述: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泌尿系 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观察与思考】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组织同学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1)由图示可以看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注意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血液是怎 样进出肾脏的?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结论: (1)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肾动脉的颜色为红色,肾静脉的颜色为蓝色,肾的颜色为红色。推测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 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3)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肾动脉中的血液将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无 机盐和多余的水带到肾脏,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肾静脉则将已过滤的血液送往人体其他部位。 播放视频:《泌尿系统的组成》 接下来,我们通过观察新鲜的猪的肾脏,进一步认识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特点。 【动动手】解剖新鲜猪的肾脏 分组解剖猪的肾脏,指导学生观察它的外部形态和结构特点
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颜色为红褐色,肾脏的一侧有一凹陷,叫做肾门,它是肾静脉、肾 动脉出入肾脏以及输尿管与肾脏连接的部位。肾脏内部的结构,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肾实 质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 【知识拓展】什么是尿毒症? 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 而引起的一种毒害。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 的综合反应。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称为肾功能衰竭综合征或肾衰 尿毒症常见症状有食欲消失、感觉迟钝、情感淡漠、嗜睡、尿量减少、颜面和下肢水肿、贫血、 皮肤疡痒、肌肉痉挛,有时会辗转不安,甚至出现癫痫 尿毒症饮食要遵循以下7个原则 (1)补充足够热量:控制患者蛋白质的摄入。 (2)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的标准是每天0.5-0.6克/公斤体重,其中优质蛋 白质应占60%以上。 (3)低钠饮食:如果体内钠离子过多,很容易造成腹水、水肿、血压升高、肺积水等,从而导 致出现心力衰竭的现象。 (4)水分摄入:尿毒症患者由于尿量减少,肾功能衰竭,摄入的液体会蓄积在体内,造成血压 升高、身体浮肿,甚至肺水肿。当患者尿量少于1000毫升时,每日的摄水量应当控制在600-900毫 升 (5)补充维生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6)低钾饮食 (7)低磷饮食。 三)尿的形成和排出 1、肾单位的组成 教师讲述: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 它的哪些结构特点适宜完成尿液的形成呢? 展示图片: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组织学生观察肾单位结构模型,结合阅读教材73页,指导学生描述肾单位的结构。 肾小球一一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 肾单位丫肾小囊一由肾小管官端膨大凹陷形成。套在肾小球外面,下接肾小管 肾小管——弯曲细长,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K12最新资料3 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颜色为红褐色,肾脏的一侧有一凹陷,叫做肾门,它是肾静脉、肾 动脉出入肾脏以及输尿管与肾脏连接的部位。肾脏内部的结构,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肾实 质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 【知识拓展】什么是尿毒症? 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 而引起的一种毒害。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 的综合反应。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称为肾功能衰竭综合征或肾衰。 尿毒症常见症状有食欲消失、感觉迟钝、情感淡漠、嗜睡、尿量减少、颜面和下肢水肿、贫血、 皮肤疡痒、肌肉痉挛,有时会辗转不安,甚至出现癫痫。 尿毒症饮食要遵循以下 7 个原则: (1)补充足够热量:控制患者蛋白质的摄入。 (2)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的标准是每天 0.5-0.6 克/公斤体重,其中优质蛋 白质应占 60%以上。 (3)低钠饮食:如果体内钠离子过多,很容易造成腹水、水肿、血压升高、肺积水等,从而导 致出现心力衰竭的现象。 (4)水分摄入:尿毒症患者由于尿量减少,肾功能衰竭,摄入的液体会蓄积在体内,造成血压 升高、身体浮肿,甚至肺水肿。当患者尿量少于 1000 毫升时,每日的摄水量应当控制在 600-900 毫 升。 (5)补充维生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6)低钾饮食。 (7)低磷饮食。 (三)尿的形成和排出 1、肾单位的组成 教师讲述: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 100 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 它的哪些结构特点适宜完成尿液的形成呢? 展示图片: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组织学生观察肾单位结构模型,结合阅读教材 73 页,指导学生描述肾单位的结构。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 肾单位 肾小囊——由肾小管盲端膨大凹陷形成。套在肾小球外面,下接肾小管。 肾小管——弯曲细长,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播放视频:《肾单位的结构》 【动动手】制作肾单位结构模型 组织学生分组集思广益,利用线团、塑料袋等模拟制作肾单位的结构模型 展示学生作品,看看哪组同学做得最好 教师讲述: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资料分析】 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 些数据。组织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血浆中(克/00毫升)肾小囊中(克/100毫升)尿液中(克/100毫升) 水 蛋白质 0.03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讨论 (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结论 (1)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每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 水量则略有增加: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 (2)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还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这说 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 物质 (3)这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尿的形成 教师讲述: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尿有这样两个形成过程 展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归纳
K12最新资料4 播放视频:《肾单位的结构》 【动动手】制作肾单位结构模型 组织学生分组集思广益,利用线团、塑料袋等模拟制作肾单位的结构模型。 展示学生作品,看看哪组同学做得最好。 教师讲述: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资料分析】 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 些数据。组织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 血浆中(克/100 毫升) 肾小囊中(克/100 毫升) 尿液中(克/100 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讨论 (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结论: (1)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每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 水量则略有增加;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 (2)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还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这说 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 物质。 (3)这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2、尿的形成 教师讲述: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尿有这样两个形成过程。 展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归纳:
(1)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一一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一一形成尿液。 播放视频:《尿液的形成》 【想一想】 教师提问:1.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排出的尿液约有1.5升,为什么排出的尿液 会比原尿少呢? 学生回答: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会被肾小管重新吸 收,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未被吸收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了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比原尿少 了许多。 2.为什么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当膀胱内储存了 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形 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小资料】你知道什么是肾结石吗? 如果尿液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肾脏内部形成沉淀,就有可能形成肾结石 症状有疼痛,这也是肾结石的症状之一。这种疼痛主要常位于患者的脊肋角、腰部、上腹部, 多数呈阵发性,亦可为持续性。钝痛主要表现腰部酸胀不适、隐痛等,活动或劳动可促使疼痛发作 或加剧。此外,严重时患者面色惨白,出冷汗,脉细而速,以至血压降落呈休克状态。同时多伴有 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绞痛发作时,尿量减少,缓解后可有多尿现象。 血尿:血尿是上尿路结石另一常见病症,可分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肾结石患者疼痛发作时, 常伴血尿,以镜下血尿居多,活动后血尿可加重。肾结石病人偶可因无痛血尿而就医,但也有以疼 痛为主而无血尿者 排石史:肾结石患者尿中都是可以扫除砂石,特别是在疼痛和血尿发作时,尿内混有砂粒或小 结石。对有疼痛和血尿疑为肾结石者,如Ⅹ线片未见钙化影响,应嘱病人亲密察看有无砂石随尿排 出 饮食保健:多喝水。预防肾结石,240毫升的杯子,每天至少喝68杯。 3、尿的排出及排尿的意义 播放视频:《尿液的排出和排尿的意义》 归纳 (1)尿液排出过程: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K12最新资料5 (1)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播放视频:《尿液的形成》 【想一想】 教师提问:1.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 180 升,排出的尿液约有 1.5 升,为什么排出的尿液 会比原尿少呢? 学生回答: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会被肾小管重新吸 收,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未被吸收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了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比原尿少 了许多。 2.为什么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当膀胱内储存了 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形 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小资料】你知道什么是肾结石吗? 如果尿液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肾脏内部形成沉淀,就有可能形成肾结石。 症状有疼痛,这也是肾结石的症状之一。这种疼痛主要常位于患者的脊肋角、腰部、上腹部, 多数呈阵发性,亦可为持续性。钝痛主要表现腰部酸胀不适、隐痛等,活动或劳动可促使疼痛发作 或加剧。此外,严重时患者面色惨白,出冷汗,脉细而速,以至血压降落呈休克状态。同时多伴有 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绞痛发作时,尿量减少,缓解后可有多尿现象。 血尿:血尿是上尿路结石另一常见病症,可分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肾结石患者疼痛发作时, 常伴血尿,以镜下血尿居多,活动后血尿可加重。肾结石病人偶可因无痛血尿而就医,但也有以疼 痛为主而无血尿者。 排石史:肾结石患者尿中都是可以扫除砂石,特别是在疼痛和血尿发作时,尿内混有砂粒或小 结石。对有疼痛和血尿疑为肾结石者,如 X 线片未见钙化影响,应嘱病人亲密察看有无砂石随尿排 出。 饮食保健:多喝水。预防肾结石,240 毫升的杯子,每天至少喝 6~8 杯。 3、尿的排出及排尿的意义 播放视频:《尿液的排出和排尿的意义》 归纳: (1)尿液排出过程: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