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苦 世上疮演 9 草堂留后世 话圣吊 郎沫 笔底波澜 话中圣哲 9 德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 郭沫若
望 岳 杜甫(736年 作者简介 诗歌朗诵 拓展延伸 写作背景 品味鉴赏 作业布置
望 岳 — 杜 甫(736年)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品味鉴赏 诗歌朗诵 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 望 岳 — 杜 甫(736年)
杜甫 (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称少陵 野老,后人称杜少陵。 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 公认为“诗史》,他本 人也被称为“诗圣” 返回
字子美,自称少陵 野老,后人称杜少陵。 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 公认为“诗史”,他本 人也被称为“诗圣” 。 返回 杜 甫 (712年—770年)
主要代衰诗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 望》 “三吏”:《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返回
主要代表诗作 返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 望》 “三吏”: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 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 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 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 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 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 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 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 主义色彩和情调。 返回
写作背景 返回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 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 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 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 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 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 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 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 主义色彩和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