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091 座位■■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土壤肥料学 试题 2016年1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1mm时( )。 A.吸附能力比较强 B.吸附能力比较弱 C.吸附能力没有变化 D.不表现出任何吸附能力 2.土壤胶体是()。 A.一种矿物 B.很小的土壤颗粒 C.土壤中的一种物质 D.原生矿物 3.连续不断地向土壤供水时,水的入渗速度( )。 A.逐渐提高 B.逐渐降低 C保持不变 D.略有变化 4.土壤与成土母质的明显差异在于( )。 A.颗粒大小 B.养分含量 C.质地 D.有明显的发生层次 187
试卷代号 :2091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 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土壤肥料学试题 E 一、单选题{每题 分,共 30 分} 1.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 O.lmm 时( )。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c.吸附能力没有变化 D. 不表现出任何吸附能力 2. 土壤胶体是( )。 A. 一种矿物 B. 很小的土壤颗粒 c. 土壤中的一种物质 D. 原生矿物 3. 连续不断地向土壤供水时,水的入渗速度( )。 A. 逐渐提高 B. 逐渐降低 c.保持不变 D. 略有变化 4. 土壤与成土母质的明显差异在于)。 A. 颗粒大小 B. 养分含量 c.质地 D.有明显的发生层次 2016 187
5.养分离子淋洗出土壤,主要有关的是()。 A.非活性孔隙度 B.毛管孔隙度 C.通气孔隙度 D.土壤盐基饱和度 6.岩石一旦遭受物理风化,其结果是( )。 A.岩石形成有机质 B.形成颗粒很小的黏土矿物 C.形成明显的发生层次 D.岩石成为一定大小的颗粒 7.当其它环境条件合适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土壤中( )的制约。 A.绝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 B.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 C.绝对和相对含量都最低的养分元素 D.总养分含量 8.冬小麦吸收磷素最多的时期为()。 A.苗期 B.返青期 C.乳熟期 D.开花期 9.所有作物的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最明显的差异是( A.微生物比较多 B.养分富集 C.氧化还原电位低 D.养分亏缺 10.在作物的全生育期内.其吸收养分的数量和速度()。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先高后低 D.随生育阶段而变化 11.植株疯长,叶色浓绿,营养器官非常发达,是由于( )元素过剩所导致。 A.钾 B.镁 C.锌 D.氨 12.大多数作物缺磷的症状不太明显,主要是由于( )。 A.磷在作物体内移动性比较大,再利用率高 B.根系吸收磷比较内难 C.上壤中磷的浓度比较低 D.吸收氨素过多 188
5. 养分离子游洗出土壤,主要有关的是〈 A. 非活性孔隙度 B. 毛管孔隙度 C. 通气孔隙度 D. 土壤盐基饱和度 6. 岩石-旦遭受物理}札记,其结果是( A. 岩石形成有权 íl( B. 形成颗粒很小的蒙古土矿物 c.形成明显的发生层次 D. 岩石成为一定大小的颗粒 7. 当其它环境条件台边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土壤中(的制约。 A. 绝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 B.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 c.绝时和相对含量都最低的养分元素 D.总养分含量 8. 冬小麦吸收磷素最多的时期为)。 A. 苗期 B.返青期 c.乳熟期 D.开花期 9. 所有作物的根际 二攘与非根际土壤最明显的差异是( )。 A. 微生物比较多 B. 养分富集 c.氧化还原电位低 D.养分亏缺 10. 在作物的全生育期 iJ~ .J王吸收养分的数量和速度( )。 A. 逐渐增 1m 1).逐渐减少 C. 先高后低 D. 随生育阶段而变化 1.植株疯长, fl! 色浓绿,营养器官非常发达,是由于( )元素过剩所导致。 A. 1).接 c.铸D.氮 12. 大多数作物缺瞒的症状不太明显 主要是由于。 188 A. 磷在作物体内移动性比较大,再利用率高 B.根系 吸收锅比较 khXiJ: C. 土:lJ~ 11 磷的 t{z 主比较低 D. 吸收氮东过多
13.我国一般采用( )级土壤分类制。 A.3 B.4 C.6 D.9 14.以下比较好的利用秸秆的方式为()。 A.用作燃料 B.田间焚烧 C.过腹还田 D.以上都是 15.许多作物缺锌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是因为锌影响()。 A生长素的合成 B.一些酶的合成 C.核酸的合成 D.蛋白质的合成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6.土壤孔隙一般分为 和非活性孔隙。 17.养分在作物体内短距离运输依靠 ,而长距离运输依 靠 18.腐殖酸对土壤 和 性质起重要作用。 19.良好的团粒结构体一般应具有三个方面的性质:一定的大小、 和 20.土壤中磷的转化包括 和 两个方向相反的过程。 189
13. 我国一般采用( )级土壤分类制。 A.3 B. 4 C. 6 D. 9 EAnBCDHV J-i A. 生长素的合成 B. 一些酶的合成 c.核酸的合成 D. 蛋白质的合成 |得分|评卷人| | 二、填空题(每空 分,共 20 分) 16. 土壤孔隙一般分为 17. 养分在作物体内短距离运输依靠 和非活性孔隙。 ,而长距离运输依 18. 腐殖酸对土壤 性质起重要作用。 19. 良好的团粒结构体一般应具有三个方面的性质:一定的大小、 20. 土壤中磷的转化包括 两个方向相反的过程。 189
得 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21.土壤有机质 22.土壤退化 23.闭蓄态磷 24.养分归还原理 25.被动吸收 得 分 评卷人 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26.请简述中低产田的改良途径。 27.请列举叶面肥的种类。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28.请回答土壤污染的种类及来源。 29.请论述创造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 190
1.土壤有机质 22. 土壤退化 23. 闭蓄态磷 24. 养分归还原理 25. 被动吸收 |得分|评卷人| | 三、名词解释{每题 分,共 20 分} 四、问答题{每题 分,共 10 分) 26. 请简述中低产田的改良途径。 27. 请列举叶面肥的种类。 |得分|评卷人| | 五、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28. 请回答土壤污染的种类及来源。 29. 请论述创造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 190
试卷代号:2091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土壤肥料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6年1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B 2.B 3.B 4.D 5.C 6.D 7.B 8.D 9.A 10.D 11.D 12.A 13.C 14.C 15.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6.毛管孔隙 通气孔隙(顺序不分先后) 17.胞间连丝 叶面蒸腾和根压 18.物理 化学(顺序不分先后) 19.多级孔隙 一定的稳定性(顺序不分先后) 20.磷的固定 磷的释放(顺序不分先后)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21.指有机物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后,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 分子有机化合物。 22.是指土壤肥力下降,包括有效养分含量降低、养分不平衡、物理性状恶化、盐类浓度障 碍、次生盐渍化、荒漠化或沙漠化等。 23.在酸性土壤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所包被着,在石 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24.土壤中的养分储量是有限的,随着作物每次收获,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通过轮作 换茬不能完全补充,必须向土壤归还作物所带走的养分,即施肥,否则土壤肥力将下降。 25.当外部溶液的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部溶液的离子浓度时,外部溶液中离子可以通过 扩散作用透过质膜进人细胞内,直至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达到平衡为止。 191
试卷代号 :2091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5 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未考试 土壤肥料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每题 分,共 30 分) l. B 6. D 11. D 2. B 7. B 12. ^ 二、填空题(每空 分,共 20 分) (供参考) 3. B 8. D 13. C 16. 毛管孔隙 通气孔隙(顺序不分先后) 17. 胞间连丝 叶面蒸腾和根压 18. 物理 化学(顺序不分先后) 19. 多级孔隙 一定的稳定性(顺序不分先后) 20. 磷的固定 磷的释放(顺序不分先后) 三、名词解释(每题 分,共 20 分) 4. D 9. A 14. C 5. C ]0. D 15. A 2016 1.指有机物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后,形成的 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 分子有机化合物。 22. 是指土壤肥力下降,包括有效养分含量降低、养分不平衡、物理性状恶化、盐类浓度障 碍、次生盐渍化、荒漠化或沙模化等。 23. 在酸性士壤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所包被着,在石 灰性士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24. 士壤中的养分储量是有限的,随着作物每次收获,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通过轮作 换茬不能完全补充,必须向土壤归还作物所带走的养分,即施肥,否则土壤肥力将下降。 25. 当外部溶液的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部溶液的离子浓度时,外部溶液中离子可以通过 扩散作用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直至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达到平衡为止。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