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按作用分为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被测要素是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 基准要素是用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 要素。 4.按结构分为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例) 二.理论正确尺寸 理论正确尺寸是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理 想方向或理想位置的尺寸
3.按作用分为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被测要素是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 基准要素是用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 要素。 4.按结构分为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例) 二.理论正确尺寸 理论正确尺寸是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理 想方向或理想位置的尺寸
三.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 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称为形 状公差 形状误差 2.位置公差 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称为位置公差。 位置误差 四.形位公差带 形位公差带是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 形位公差带有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特征
三.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 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称为形 状公差。 形状误差 2.位置公差 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称为位置公差。 位置误差 四.形位公差带 形位公差带是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 形位公差带有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特征
五.形状误差及其评定原则 评定形状误差时,必须正确确定理想要素 的位置,使被测实际要素的误差值最小 理想要素的位置有无穷多,如图3-5所示
◼ 评定形状误差时,必须正确确定理想要素 的位置,使被测实际要素的误差值最小。 理想要素的位置有无穷多,如图3–5所示: 五.形状误差及其评定原则
■使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 动量为最小(简称为最小条件)。 这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 ■使形状误差值为最小的误差评定方法称 最小条件法或最小区域法,按此法得到 的形状误差值是唯一的。 若不同评定方法的结果有争议时,应以 最小条件法的评定结果仲裁
◼ 使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 动量为最小(简称为最小条件)。 ----------这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 ◼ 使形状误差值为最小的误差评定方法称 最小条件法或最小区域法,按此法得到 的形状误差值是唯一的。 ◼ 若不同评定方法的结果有争议时,应以 最小条件法的评定结果仲裁
作业:P159,II,题5 §3-3形状公差及其测量 直线度 1,直线度公差用于限制平面内的直线或空间 直线的形状误差。 直线度公差带有以下三种作用: (1)用于控制平面内的被测直线的形状精度 (2)用于控制被测空间直线给定方向上的形状 精度 (3)用于控制被测空间直线任意方向的形状精 度
§3––3 形状公差及其测量 一 .直线度 ◼ 1,直线度公差用于限制平面内的直线或空间 直线的形状误差。 直线度公差带有以下三种作用: (1)用于控制平面内的被测直线的形状精度 (2)用于控制被测空间直线给定方向上的形状 精度 (3)用于控制被测空间直线任意方向的形状精 度 作业:P159,III,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