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连接的建立 主机A 主机B Telnet b 发送SYN报文 (SEQ=X) 接收SYN报文 (SEQ=X) 发送SYN报文 接收SYN报文 (SEQ=Y, ACK-X+1) (SEQ=Y, ACK-X+1) 发送确认报文 (ACK=Y+1) 接收确认报文 (ACK=Y+1) TCP连接的建立实际上是一同步过程(又称三次握手) 初始序列号ⅹ、Y的确定,不同的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算法 TCP是一种点对点的平衡式通信方法,任何一方发起建立连接和终止连接
TCP连接的建立 主机A 主机B Telnet B 发送SYN报文 (SEQ=X) 接收SYN报文 (SEQ=X) 发送SYN报文 接收SYN报文 (SEQ=Y,ACK=X+1) (SEQ=Y,ACK=X+1) 发送确认报文 (ACK=Y+1) 接收 确认报文 (ACK=Y+1) — TCP连接的建立实际上是一同步过程(又称三次握手) — 初始序列号X、Y 的确定,不同的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算法 — TCP是一种点对点的平衡式通信方法,任何一方发起建立连接和终止连接
TCP连接的拆除 主机A 主机B Telnet b 发送FIN报文 (SEQ=X) 接收FⅣN报文(SEQX) 发送确认报文(ACK=X+1) 接收确认报文 (ACK=X+1) 通知上层应用程序,等待应用程序应答 发送FN报文(SEQ=Y,ACK=X+1) 接收FIN报文 (SEQ=Y, ACK=X+1) 发送确认报文 (ACK=Y+1) 接收确认报文 (ACK=Y+1) TCP连接的拆除与建立过程略有不同,在于主机B接收到FⅠN报文后需通知 上层应用程序,上层应用程序要花费一定时间才能给出响应(如等待人的 响应),所以必须先发送确认报文以防对方等待超时后重发FN报文
TCP连接的拆除 主机A 主机B Telnet B 发送FIN报文 (SEQ=X) 接收FIN报文(SEQ=X) 接收确认报文 通知上层应用程序,等待应用程序应答 (ACK=X+1) 发送确认报文 (ACK=Y+1) 接收 确认报文 (ACK=Y+1) — TCP连接的拆除与建立过程略有不同,在于主机B接收到FIN报文后需通知 上层应用程序,上层应用程序要花费一定时间才能给出响应(如等待人的 响应),所以必须先发送确认报文以防对方等待超时后重发FIN报文 发送确认报文(ACK=X+1) 发送FIN报文(SEQ=Y,ACK=X+1) 接收FIN报文 (SEQ=Y,ACK=X+1)
UDP报文格式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报文格式定义了5个字段 比特数 16 源端口目端口报文长度校验和数据 源端口( Source port):呼叫端端口号 目端口( Destination port):被叫端端口号 报头长度(HLEN):报文头部的字节数 校验和( Checksum):报头和数据字段的校验和 数据(Data):上层协议数据 UDP传输不提供ACK反向确认机制、流量和报文序列号控制,因此 UDP报文可能会丢失、重复或无序到达,通信的可靠性问题将由应 用层协议提供保障。但UDP报文格式和控制机制简单,因此通信开 销比较小,TFTP、SNMP、NFS和DNS应用层协议等都是用UDP传 输的
UDP报文格式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报文格式定义了5个字段: 源端口 目端口 报文长度 校验和 数据 比特数 16 16 16 16 — 源端口(Source Port):呼叫端端口号 — 目端口(Destination Port):被叫端端口号 — 报头长度(HLEN):报文头部的字节数 — 校验和(Checksum):报头和数据字段的校验和 — 数据(Data):上层协议数据 UDP传输不提供ACK反向确认机制、流量和报文序列号控制,因此 UDP报文可能会丢失、重复或无序到达,通信的可靠性问题将由应 用层协议提供保障。但UDP报文格式和控制机制简单,因此通信开 销比较小,TFTP、SNMP、NFS和DNS应用层协议等都是用UDP传 输的
TCP/TP网终层 TCP/IP协议栈 IP对分组数据进行无连接的最佳 传送路由选择 应用层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提供控制和传递消息的 功能 传输层 IP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ICMP 为已知的IP地址确定网络接口层的 网络层 ARP MAC地址 RARP 网络接口层 RARP (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为已知的网络接口层MAC 地址确定对应的IP地址
TCP/IP网络层 TCP/IP协议栈 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 网络层 传输层 IP ICMP ARP RARP — IP对分组数据进行无连接的最佳 传送路由选择 —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提供控制和传递消息的 功能 —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为已知的IP地址确定网络接口层的 MAC地址 —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为已知的网络接口层MAC 地址确定对应的IP地址
工P分组格式 IP分组格式定义了14个字段: 比特数 4 1638 版本号分组长度业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记片偏秘生存时间 16 32 var 协议校验和源P地址目P地址P选项数据 版本号:VERS 分组长度(HLEN):报文头部的字数(字长=32bs) 业务类型( Type of Service:分组的处理方式 总长度( Total Length):分组头部和数据的总长度(字节数) 标识( Identification)、标记( Flags)、片偏移( Frag Offset):对分组进行分片, 以便允许网上不同MTU时能进行传送 生存时间(TIL):规定分组在网上传送的最长时间(秒),防止分组无休止地要 求网络搜寻不存在的目的地 协议( Protocol):发送分组的上层协议(TCP=6,UDP=17) 校验和( Header Checksum):分组头校验和 源和目IP地址( Source and destination ip address):标识网络中端设备的P地址 IP选项( IP Options):网络测试、调试、保密及其他 数据(Data):上层协议数据
IP分组格式 IP分组格式定义了14个字段: 版本号 分组长度 业务类型 总长度 标识 标记 片偏移 生存时间 比特数 4 4 8 16 16 3 8 6 协议 校验和 源IP地址 目IP地址 IP选项 数据 8 16 32 32 var — 版本号 :VERS — 分组长度(HLEN):报文头部的字数(字长=32bits) — 业务类型(Type of Service):分组的处理方式 — 总长度(Total Length):分组头部和数据的总长度(字节数) — 标识(Identification)、标记(Flags)、片偏移(Frag Offset):对分组进行分片, 以便允许网上不同MTU时能进行传送 — 生存时间(TTL):规定分组在网上传送的最长时间(秒),防止分组无休止地要 求网络搜寻不存在的目的地 — 协议(Protocol):发送分组的上层协议(TCP=6,UDP=17) — 校验和(Header Checksum):分组头校验和 — 源和目IP地址(Source and Destination IP Address):标识网络中端设备的IP地址 — IP选项(IP Options):网络测试、调试、保密及其他 — 数据(Data):上层协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