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 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 籍,四方弟子云集。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 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富有的弟子有子贡;贫穷的弟子 有颜回;武艺高强的弟子有子路。 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 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 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代指教育。 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一指杏红飘香; 指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 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 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 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
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 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 籍,四方弟子云集。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 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富有的弟子有子贡;贫穷的弟子 有颜回;武艺高强的弟子有子路。 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 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 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代指教育。 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一指杏红飘香;一 指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 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 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 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 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 诚、宽厚。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 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 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 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 诚、宽厚。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 、 “思”结合,其理 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 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探究释疑 我们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之间并不是 毫无关系,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虽有 不同,但彼此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下面就让大家当一当小编辑, 以小组为单位,给它们分分类吧
探究释疑 我们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之间并不是 毫无关系,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虽有 不同,但彼此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下面就让大家当一当小编辑, 以小组为单位,给它们分分类吧
学习方法1、4、5、12 学习态度 7、9、10 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1、2、3、6、8、11
学习态度 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学习方法 1、4、5、12 1、2、3、6、8、11 7、9、10
第一章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