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 2、学习本文用简练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习由叙而议,叙议结合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把握课文的主旨 三、情感与态度 学习周处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品质。 教学说明 教材分析 《周处》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字浅显,人物形 象鲜明;文章篇幅虽短,但作者谋篇布局,跌宕起伏,暗藏矛盾冲突。其中既有 周处在年少时危害乡里,与虎蛟并为三害,为乡里所患,又有他知道“为乡里所 患”,就入吴寻二陆,改过自新,终为一代忠臣的故事情节。本文线性过程清晰, 交代了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三个阶段。然而横向的细节没有充分展开,这为 情节的再创造埋下了线索,并给了同学更多的想象空间 学生分析 我所执教的初一(2)班学生是我校本年级的平行班,基础薄弱,静心阅读 能力较差。因而,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然后尽情的朗读出自身的特点。通过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分析周处的性格,把握课文的主旨。 3、以片段描写进行想象力的锻炼。 教学难点 1、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译的要点积累。 2、从周处的故事中感受勇于改过自新的重要意义。 3、片断描写中想象力的启发。 教法和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周处 《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 2、学习本文用简练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习由叙而议,叙议结合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把握课文的主旨。 三、情感与态度 学习周处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品质。 教学说明 一、教材分析 《周处》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字浅显,人物形 象鲜明;文章篇幅虽短,但作者谋篇布局,跌宕起伏,暗藏矛盾冲突。其中既有 周处在年少时危害乡里,与虎蛟并为三害,为乡里所患,又有他知道“为乡里所 患”,就入吴寻二陆,改过自新,终为一代忠臣的故事情节。本文线性过程清晰, 交代了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三个阶段。然而横向的细节没有充分展开,这为 情节的再创造埋下了线索,并给了同学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学生分析 我所执教的初一(2)班学生是我校本年级的平行班,基础薄弱,静心阅读 能力较差。因而,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然后尽情的朗读出自身的特点。通过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分析周处的性格,把握课文的主旨。 3、以片段描写进行想象力的锻炼。 教学难点 1、 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译的要点积累。 2、 从周处的故事中感受勇于改过自新的重要意义。 3、片断描写中想象力的启发。 教法和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本文应先熟读,互相合作翻译全文,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诵读、讲 读、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裁剪得体、详略得当、不事雕琢、 叙事简练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周处》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导入 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习过《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它出自哪里? (《世说新语》。) 2、谁来介绍一下《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 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3、教师补充 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叫《世说新语》,作者是 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一些遗闻轶 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 小说的雏形。其中有些故事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 篇传奇故事《周处》 《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在做御史中丞时,纠察弹劾官员的错误,即使 皇亲国戚也不避讳。氐人齐万年造反,朝廷派周处出战。有人知道周处有去无还 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周处 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箭尽,临危不退,壮烈牺牲。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这 样一个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就是这样一个刚直不阿、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在 少年时期却曾是一个被乡人憎恨的祸害。《周处》一文用极富传奇色彩的笔调, 记叙了一个勇于改过的少年周处形象。 朗读课文,了解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读准字音 周处chu三横heng或说shui蛟龙jao蹉跎cu6tu6更相庆geng 不彰邪 zhang ye 2、读好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
学习本文应先熟读,互相合作翻译全文,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诵读、讲 读、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裁剪得体、详略得当、不事雕琢、 叙事简练的特点。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周处》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习过《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它出自哪里? (《世说新语》。) 2、谁来介绍一下《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 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3、教师补充 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叫《世说新语》,作者是 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一些遗闻轶 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 小说的雏形。其中有些故事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 篇传奇故事《周处》。 《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在做御史中丞时,纠察弹劾官员的错误,即使 皇亲国戚也不避讳。氐人齐万年造反,朝廷派周处出战。有人知道周处有去无还, 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周处 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箭尽,临危不退,壮烈牺牲。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这 样一个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就是这样一个刚直不阿、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在 少年时期却曾是一个被乡人憎恨的祸害。《周处》一文用极富传奇色彩的笔调, 记叙了一个勇于改过的少年周处形象。 二、朗读课文,了解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读准字音。 周处 chǔ 三横 hèng 或说 shuì 蛟龙 jiāo 蹉跎 cuō tuó 更相庆 gēng 不彰邪 zhāng yé 2、读好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 且/人患志之不立 或说处杀虎斩蛟 3、积累文中的重点词句。(并、横、尤、没、俱、更、竟、始、蹉跎、彰 (1)解释加点的字 周处年少时少:年纪小,少年 凶强侠气凶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的意思 为乡里所患为:被患:认为是祸害 并皆暴犯百姓并:一起皆:都暴犯:侵害 义兴人谓为三横谓:称作为:是横:祸害 而处尤剧尤:更加,特别剧:厉害 或说处杀虎斩蛟或:有人说:劝说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冀:希望其:其中的 蛟或浮或没或:有时没:沉没 处与之俱之:它,代蛟俱:在一起。 乡里皆谓已死谓:说,认为 更相庆更:交替,互相 竟杀蛟而出竟:终,最终而:表承接 始知为人情所患始:才为:被患:认为是祸害 有自改意意:想法,思想 具以情告具:全部,详细以:把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并:并且云:说而:表转折,可是修改:改正 过错蹉跎:因浪费光阴而一事无成,文中指过时的意思 终无所成终:最终终究 古人贵朝闻夕死贵:以….贵朝:早上夕:晚上 早晨听闻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 且人患志之不立且:况且患:担忧,害怕 何忧令名不彰邪令:美好的彰:显露,传扬邪呢 处遂改励遂:于是就改过自新
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 且/人患志之不立 或/说处杀虎斩蛟 3、积累文中的重点词句。(并、横、尤、没、俱、更、竟、始、蹉跎、彰; (1)解释加点的字: 周处年少时 少: 年纪小,少年 凶强侠气 凶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的意思 为乡里所患 为: 被 患:认为是祸害 并皆暴犯百姓 并: 一起 皆: 都 暴犯:侵害 义兴人谓为三横 谓:称作 为:是 横: 祸害 而处尤剧 尤: 更加,特别 剧:厉害 或说处杀虎斩蛟 或: 有人 说: 劝说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冀: 希望 其:其中的 蛟或浮或没 或:有时 没:沉没 处与之俱 之:它,代蛟 俱: 在一起。 乡里皆谓已死 谓:说,认为 更相庆 更:交替,互相 竟杀蛟而出 竟: 终,最终 而:表承接 始知为人情所患 始:才 为:被 患:认为是祸害 有自改意 意:想法,思想 具以情告 具:全部,详细 以:把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并:并且 云:说 而:表转折,可是 修改: 改正 过错 蹉跎: 因浪费光阴而一事无成,文中指过时的意思 终无所成 终: 最终,终究 古人贵朝闻夕死 贵:以……为贵 朝:早上 夕: 晚上 早晨听闻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 且人患志之不立 且:况且 患:担忧,害怕 何忧令名不彰邪 令:美好的 彰: 显露,传扬 邪:呢 处遂改励 遂: 于是,就 改过自新
终为忠臣为:成为 (2)指导翻译下列句子 A、被动句:周处年少时,凶强狭气,为乡里所患。 (“为…所.”,被动句式,“为乡里所患”,就是“被本乡的人认为是祸害。”) B、倒装句: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平原”、‘清河”是以为官地称呼陆机、陆云。“具以情告”就是“以情具告”的 倒置。) 固定句式: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朝闻夕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早晨听到真理,到傍晚死去也无遗憾,形 容对真理的渴望。可直译为“古人以朝闻夕死为贵”,或意译为“古人很看重朝闻 道夕死可矣'这种追求。”) D、中心句: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 (这个句子中间省略了一层意思:“若已立志”,翻译时应补上。) 3、疏通翻译课文 (1)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2)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3)指名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加深课文理解 1、问题一:在乡里人的眼里,周处是个怎样的人? (凶强侠气,祸害,是三横之一) 2、问题二:你是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的? (1)斩杀蛟和虎:勇猛、武艺高强 (2)知道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3)入吴寻二陆:虚心接受,知错就改。 3、周处勇于改过自新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到任何时候,想要改过都是可以做到的。) 四、总结 “知耻而后勇”,周处曾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都能成为“忠臣孝子”,成为 名传千古的大英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有志者事竟成”, 让我们一起记住文末的一句话:“人患志之不立”吧!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文言实词,翻译文中有句式特点的语句
终为忠臣 为:成为 (2)指导翻译下列句子: A、被动句:周处年少时,凶强狭气,为乡里所患。 (“为……所……”,被动句式,“为乡里所患”,就是“被本乡的人认为是祸害。”) B、倒装句: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平原”、“清河”是以为官地称呼陆机、陆云。“具以情告”就是“以情具告”的 倒置。) C、固定句式: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朝闻夕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早晨听到真理,到傍晚死去也无遗憾,形 容对真理的渴望。可直译为“古人以朝闻夕死为贵”,或意译为“古人很看重‘朝闻 道夕死可矣’这种追求。”) D、中心句: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 (这个句子中间省略了一层意思:“若已立志”,翻译时应补上。) 3、疏通翻译课文 (1)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2)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3)指名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加深课文理解 1、 问题一:在乡里人的眼里,周处是个怎样的人? (凶强侠气,祸害,是三横之一) 2、问题二:你是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的? (1) 斩杀蛟和虎:勇猛、武艺高强 (2) 知道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3) 入吴寻二陆:虚心接受,知错就改 。 3、周处勇于改过自新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到任何时候,想要改过都是可以做到的。) 四、总结: “ 知耻而后勇”,周处曾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都能成为“忠臣孝子”,成为 名传千古的大英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有志者事竟成”, 让我们一起记住文末的一句话:“人患志之不立”吧!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文言实词,翻译文中有句式特点的语句
2、思考练习:再读课文划分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教后记 《周处》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篇内容。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象形的方法。 3、学习周处能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 教学重点 1、分析周处的性格,把握课文的主旨。 2、以片段描写进行想象力的锻炼, 教学难点 1、从周处的故事中感受勇于改过自新的重要意义 2、片断描写中想象力的启发。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 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 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请一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1)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周处()三横或说()蛟()蹉跎() 彰() (2)根据文义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 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 且/人患志之不立或/说处杀虎斩蚊 (3)积累文中的重点词句 词:(并、横、或、患、尤、没、俱、更、竟、始、蹉跎、彰) 句子: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2、思考练习:再读课文划分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教后记: 《周处》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 分析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篇内容。 2、 学习本文塑造人物象形的方法。 3、 学习周处能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 教学重点 1、分析周处的性格,把握课文的主旨。 2、以片段描写进行想象力的锻炼。 教学难点 1、从周处的故事中感受勇于改过自新的重要意义。 2、片断描写中想象力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 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 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请一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1)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周处( )三横 或说( )蛟( )蹉跎( ) 彰( ) (2)根据文义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 且/人患志之不立 或/说处杀虎斩蚊 (3)积累文中的重点词句。 词:(并、横、或、患、尤、没、俱、更、竟、始、蹉跎、彰) 句子: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