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食品微生物学实验(Experiment for Food 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1806103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教材名称:微生物学实验 学时学分:学时18学分1实验学时18 应开实验学期:三年级五学期 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学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课程性质及要求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是在微生物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门具有独立操作和技能培养的 必修课,是微生物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 度和良好的工作态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实验 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 固的微生物学基础。 二、内容简介(200字左右)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所开实验课中的基本操作技术及相关的理论原理,主要 包括:微生物形态观察、制片及染色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的制作和灭菌技术,微生 物的分离纯化技术,微生物计数技术,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指标测定技术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 冰箱、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水浴锅等。 四、教学方法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为单独设课,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 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所有实验在教学实验室里由教师指导完成,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实验预习报 -26-
- 26 -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食品微生物学实验(Experiment for Food 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1806103 课 程 类 别:专业教育课程 教 材 名 称:微生物学实验 学 时 学 分: 学时 18 学分 1 实验学时 18 应 开 实验学期: 三 年级 五 学期 先 修 课 程: 食品微生物学 适 用 专 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课程性质及要求 一、课程性质及要求 一、课程性质及要求 一、课程性质及要求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是在微生物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门具有独立操作和技能 培养的 必修课,是微生物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 度和良好的工作态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实验 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 固的微生物学基础。 二、内容简介( 二、内容简介( 二、内容简介( 二、内容简介(200 字左右)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所开实验课中的基本操作技术及相关的理论原理,主要 包括:微生物形态观察、制片及染色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的制作和灭菌技术,微生 物的分离纯化技术,微生物计数技术,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指标测定技术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 三、主要仪器设备: 三、主要仪器设备: 三、主要仪器设备: 冰箱、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水浴锅等。 四、教学方法与基本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基本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基本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为单独设课,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 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所有实验在教学实验室里由教师指导完成,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实验预习报
告经教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实验1-2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操作。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 独立分析、解决,及时指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并给予纠正。 4.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并做讲解和示范,实验中按要 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记录,批改实验报告。 五、考核方法 结合学生的预习、实验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和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报告等情 况,综合评定出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的成绩,学期末,根据每个实验的成绩评定出该学 生的实验课成绩。 每个实验,预习报告、实际操作占70%,实验结果、总结报告占30%。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六、实验项目设置(表格形式) 实每实实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验学时 数 验要求 显微镜的使用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 2.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验 必 1 和细菌的简单 2 1 3.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证 做 染色法 4.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1.无菌操作技术 验 必 2 革兰氏染色法 2.革兰氏染色法 3 做 3 细菌的芽孢染1.芽孢染色法 验 必 色法 2.芽孢杆菌的形态特性 2 证 做 1.水浸片制作 显微镜直接计 2.显微镜计数的原理,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 计数 必 4 2 1 验 3.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区分酵母菌死活 证 做 酵母茵、霉药的 细胞 形态观空 .霉菌形态特征 细菌、放线菌, 酵母菊和霉南 必 5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性 验 1 的茵落特性观 证 做 培养基的配 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5 2 1 必 与灭菌 2.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及应用范由,学习高压蒸汽灭菌 证 做
- 27 - 告经教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实验 1-2 人 1 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操作。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 独立分析、解决,及时指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并给予纠正。 4.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并做讲解和示范,实验中按要 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记录,批改实验报告。 五、考核方法 结合学生的预习、实验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和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报告等情 况,综合评定出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的成绩,学期末,根据每个实验的成绩评定出该学 生的实验课成绩。 每个实验,预习报告、实际操作占 70%,实验结果、总结报告占 30%。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六、实验项目设置(表格形式) 六、实验项目设置(表格形式) 六、实验项目设置(表格形式) 六、实验项目设置(表格形式) 序 号 实 验 名 称 内 容 提 要 实 验 学 时 每 组 人 数 实 验 属 性 实 验 要 求 1 显微镜的使用 和细菌的简单 染色法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 2.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4.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2 1 验 证 必 做 2 革兰氏染色法 1.无菌操作技术 2.革兰氏染色法 3 1 验 证 必 做 3 细菌的芽孢染 色法 1.芽孢染色法 2.芽孢杆菌的形态特性 2 1 验 证 必 做 4 显微镜直接计 数 酵母菌、霉菌的 形态观察 1.水浸片制作 2.显微镜计数的原理,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 计数 3.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区分酵母菌死活 细胞 4.霉菌形态特征 2 1 验 证 必 做 5 细菌、放线菌、 酵母菌和霉菌 的菌落特性观 察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性 1 1 验 证 必 做 5 培养基的配制 与灭菌 1.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配制培养基的—般方法和步骤 2.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及应用范围,学习高压蒸汽灭菌 2 1 验 证 必 做
的操作方法 3.棉寒制作、包培养皿、移液管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的分 常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稀释涂布平板法、平 6 板划线分离法(倒平板、梯度稀释、涂布、划线、挑菌 2 1 证 做 离纯化 落) 理化因素对微 生物的影响 湿热、渗透压、紫外线和常用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影响 2 证做 平板活南计数 1平板南落计数的原理和方法 证 做 法 2.细菌总数的测定、菌落计数方法 1.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和意义 综 9 大肠菊群检测2.大肠南群的检款法 合 做 3.对微生物接种、染色、培养基配制等进行综合训练 七、说明 主撰人:欧杰 审核人:赵勇 分管教学院长:李热 2011年6月28日 -28-
- 28 - 的操作方法 3.棉塞制作、包培养皿、移液管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 6 微 生 物 的 分 离纯化 常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稀释涂布平板法、平 板划线分离法(倒平板、梯度稀释、涂布、划线、挑菌 落) 2 1 验 证 必 做 7 理化因素对微 生物的影响 湿热、渗透压、紫外线和常用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影响 2 1 验 证 必 做 8 平板活菌计数 法 1.平板菌落计数的原理和方法 2.细菌总数的测定、菌落计数方法 2 1 验 证 选 做 9 大肠菌群检测 1.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和意义 2.大肠菌群的检数法 3. 对微生物接种、染色、培养基配制等进行综合训练 2 1 综 合 选 做 七、说明 主撰人 :欧杰 审核人:赵勇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 年 6 月 28 日
《食品徽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一、基本内容 中文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名称 英文 Food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课程代码 1806104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学分 1 总学时 32 实验/上机学 时 32 开课学期 5 先修课程 生化实验 面向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实验目的与要求 出上 通过实验课, 学理论的理解。要求 学生都能够 考核方式 实验操作技能考核。 编者,教材名称,版别,版次 自编[]统编 实验指导书 自绵「]统编 沈萍,微生物学实验,第4版, 实验项目编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实验每组 类型要求人数 验证 180610401 细菌的涂片及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 3 法 刑 必修 验证 180610402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形态观察 3 必修 型 1 180610403 测微计使用及微生物大小测量 3 验证 刑 必修1 验 180610404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2 验证 必修 2 列 180610405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验证 必修 型 表 180610406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研究 必修 180610407 菌落总数的测定 4 必修 2 180610408 大肠菌群检验 6 必修2 180610409 实验技能测试 注:实验项目编号:课程代码+顺序号,如1802105+01即180210501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设计、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 .29
- 29 -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一、基本内容 课程名称 中文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英文 Food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课程代码 1806104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学分 1 总学时 32 实验/上机学 时 32 开课学期 5 先修课程 生化实验 面向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实验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课,提高动手能力,加 深对微生物学理论的理解。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实验操 作。 考核方式 实验操作技能考核。 实验指导书 编者,教材名称,版别, 版次 自 编 [ ]统 编 [ ] 沈萍,微生物学实验,第 4 版, 自 编 [ ]统 编 [√ ] 实 验 项 目 列 表 实验项目编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每组 人数 180610401 细菌的涂片及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 法 3 验证 型 必修 1 180610402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形态观察 3 验证 型 必修 1 180610403 测微计使用及微生物大小测量 3 验证 型 必修 1 180610404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2 验证 型 必修 2 180610405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3 验证 型 必修 1 180610406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4 研究 型 必修 2 180610407 菌落总数的测定 4 验证 型 必修 2 180610408 大肠菌群检验 6 综合 型 必修 2 180610409 实验技能测试 注:实验项目编号:课程代码+顺序号,如 1802105+01 即 180210501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设计、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
二,实验项目内容 实验一:细菌的涂片及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菌涂片和染色的基本技术 2了解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3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一)实哈内容 1制备涂片 2染色 3镜检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30架光学显微镜及配套物品 (四)实验室名称:待定。 实验二:放线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2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几种培养与制片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印片观察法 2插片观察法 3玻璃纸透析培养观察法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30架光学显微镜及配套物品 (四)实验室名称:待定。 实验二:酵母菌和霉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南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2学会制备霉菌标本的方法,并观察霉菌形态 (二)实验内容 1压滴法制备水浸片观察酵母菌:活体染色鉴别死、活酵母细胞 2直接压片法和载片培养法观察霉菌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显微镜,接种钩,解剖针,镊子等。 (四)实验室名称:待定。 实验三:测微计使用及微生物大小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接目测微计的校正方法 2掌据用显微测微计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目镜测微计的标定 2测量菌体大小 3保养 -30-
- 30 - 二.实验项目内容 实验一:细菌的涂片及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细菌涂片和染色的基本技术 2 了解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3 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制备涂片 2 染色 3 镜检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30 架光学显微镜及配套物品 (四)实验室名称:待定。 实验二:放线菌形态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2 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几种培养与制片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印片观察法 2 插片观察法 3 玻璃纸透析培养观察法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30 架光学显微镜及配套物品 (四)实验室名称:待定。 实验二:酵母菌和霉菌形态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酵母菌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2 学会制备霉菌标本的方法,并观察霉菌形态 (二) 实验内容 1 压滴法制备水浸片观察酵母菌;活体染色鉴别死、活酵母细胞 2 直接压片法和载片培养法观察霉菌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显微镜,接种钩,解剖针,镊子等。 (四)实验室名称:待定。 实验三:测微计使用及微生物大小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接目测微计的校正方法 2 掌握用显微测微计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目镜测微计的标定 2 测量菌体大小 3 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