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时间τ内,人所感觉到的为光强L, 1x=,L品+E,+2EE,cos(4-4Jd山 =E品+Ea+2EioE0!cos(的,-)dt 1=4+方+2V7,cosAmpdr 首页上页下页退出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退 出 11 在观察时间τ内,人所感觉到的为光强I, = + + − 0 1 0 2 0 2 1 2 2 0 2 1 0 2 0 [ 2 cos( )] 1 I E E E E E dt = + + − − − − − o E E E E cos( )dt 1 2 2 1 10 20 2 20 2 10 I I I I I dt = + + cos 1 2 0 1 2 1 2
观察时间:指各种探测器的响应时间或分辨时间。 人眼约0.05s,现代快速光电记录器约10一9s,但都远 远大于光矢量的振动周期一10-5$。即利用探测器无法测 定E的瞬时值。 这说明可见光的振动周期很小,典型τ值内约包含 5×106个振动周期。 因此在观察时间τ内,(φ2一p)经历了0一2元 的一切数值。 :cos(4-4)dh=0 故有 1=I+1。 此即非相千叠加 首页上页下页退出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退 出 12 因此在观察时间τ内,( 2- 1)经历了 0-2 的 一切数值。 − = 0 cos( 2 1 )dt 0 故有 I=I1 +I2 此即非相干叠加 观察时间:指各种探测器的响应时间或分辨时间。 人眼约0.05s,现代快速光电记录器约10-9s,但都远 远大于光矢量的振动周期-10-15s。即利用探测器无法测 定E的瞬时值。 这说明可见光的振动周期很小,典型 值内约包含 5106 个振动周期
3.相干光的获得: ①原则:将同一光源同一点发出的光波列,即某个 原子某次发出的光波列分成两束,使其经历不同的 路径之后相遇叠加。 ②方法:分波面一杨氏双缝干涉,菲涅耳双棱镜, 洛埃镜。 分振幅一薄膜干涉(劈尖干涉,牛顿 环)。 13 首页上页下页退出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退 出 13 ①原则:将同一光源同一点发出的光波列,即某个 原子某次发出的光波列分成两束,使其经历不同的 路径之后相遇叠加。 ②方法:分波面—杨氏双缝干涉,菲涅耳双棱镜, 洛埃镜。 分振幅—薄膜干涉(劈尖干涉,牛顿 环)。 3.相干光的获得:
§12-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12.2.1杨氏双缝千涉 1801年,英国人托马斯杨首次从实验获得了两 列相干的光波,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首页上页下页退出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退 出 14 12.2.1 杨氏双缝干涉 §12-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1801年,英国人托马斯杨首次从实验获得了两 列相干的光波,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1、装置与现象 ·普通单色平行 光通过狭缝S(形 成柱面); ·S的光波透过S和S两狭缝,由惠更斯原理知,S 和S2可以看成两个新的子波源, ·这两列波在空间发生重叠而产生干涉,在屏幕上出 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平行于缝s和s2)。 15 首页上页下页退出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退 出 15 1、装置与现象 •这两列波在空间发生重叠而产生干涉,在屏幕上出 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平行于缝s1和s2 )。 •S的光波透过S1和S2两狭缝,由惠更斯原理知,S1 和S2 可以看成两个新的子波源; •普通单色平行 光通过狭缝S(形 成柱面) ; S1 S2 S r1 r2 S1 S2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