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性质有关的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包括断层面、断盘、位移 38.断层分类涉及到诸如地质背景、运动方式、力学机制和各种几何关系等 因素,因此有不同的断层分类.(一)按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 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 (2)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系分为:纵断层、 横断层、斜断层:(二)按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39.断层活动的特征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 映出来,这些特征即所谓的断层标志,它是识别断层存在的主要依据.(一)构造 标志:(1)构造线、面或地质体不连续:岩层、矿体等被错开:岩脉、岩墙、岩 床和岩体相带等被错开;褶皱枢纽、不整合面、早期断层面、片理、线理、变质相 带等被错开:(2)断层面或断层带中特征:发育擦痕、阶步:构造透镜体及各种 构造岩(断层岩);揉褶皱等:(3)派生构造:牵引褶皱、派生小褶皱、羽状节 理(羽状张节理、羽状剪节理):(4)地层标志:地层重复与缺失(地层重复应 注意与褶皱造成的重复的区别;缺失应注意与不整合造成的缺失的区别):(5) 岩浆活动和矿化带;(6)岩相和厚度急变带;(7)物探标志.(二)地貌标志: (1)断层崖:(2)断层三角面:(3)错断的山脊:(4)山岭和平原的突变 (5)串珠状湖泊洼地:(6)带状分布的泉水和地震震中;(7)水系特点 40.断层活动及其存在,常常在地貌上有明显表现,它为观察和确定断层提 供了重要线索.(1)断层崖;(2)断层三角面:(3)错断的山脊:;(4)山 岭和平原的突变;(5)串珠状湖泊洼地:(6)带状分布的泉水和地震震中:(7) 水系特点 41.断层活动形成或留下的许多构造现象是判别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标 志.(1)构造线、面或地质体不连续:岩层、矿体等被错开;岩脉、岩墙、岩床 和岩体相带等被错开;褶皱枢纽、不整合面、早期断层面、片理、线理、变质相带 等被错开:(2)断层面或断层带中特征:发育擦痕、阶步:构造透镜体及各种构 造岩(断层岩):揉褶皱等;(3)派生构造:牵引褶皱、派生小褶皱、羽状节理 (羽状张节理、羽状剪节理) 42.断层的组合型式:(1)地堑、地垒;(2)阶梯状断层;(3)环状 断层和放射状断层;(4)雁列式断层;(5)断块型断层;(6)叠瓦式逆冲断 层;(7)背冲式逆冲断层;(8)对冲式逆冲断层;(9)楔冲式断层 43.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 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时,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 这种现称构造窗.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部分剥蚀,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 原地岩块上残留小征孤零零的外来岩块,称为飞来峰.形成构造窗或飞来峰,需发 育推覆构造或大型逆冲断层,将远距离岩块推来并遭受剥蚀,才具备形成这两种构 造现象的条件. 44.(1)发育于被切割的最新地层之后,覆盖断层的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层 形成之前:(2)被侵入体充填的断层早于侵入体或与其同期形成:(3)与褶皱
动性质有关的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包括断层面、断盘、位移. 38.断层分类涉及到诸如地质背景、运动方式、力学机制和各种几何关系等 因素,因此有不同的断层分类.(一)按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 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 (2)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系分为:纵断层、 横断层、斜断层;(二)按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39.断层活动的特征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 映出来,这些特征即所谓的断层标志,它是识别断层存在的主要依据.(一)构造 标志:(1)构造线、面或地质体不连续:岩层、矿体等被错开;岩脉、岩墙、岩 床和岩体相带等被错开;褶皱枢纽、不整合面、早期断层面、片理、线理、变质相 带等被错开;(2)断层面或断层带中特征:发育擦痕、阶步;构造透镜体及各种 构造岩(断层岩);揉褶皱等;(3)派生构造:牵引褶皱、派生小褶皱、羽状节 理(羽状张节理、羽状剪节理);(4)地层标志:地层重复与缺失(地层重复应 注意与褶皱造成的重复的区别;缺失应注意与不整合造成的缺失的区别);(5) 岩浆活动和矿化带;(6)岩相和厚度急变带;(7)物探标志.(二)地貌标志: (1)断层崖;(2)断层三角面;(3)错断的山脊;(4)山岭和平原的突变; (5)串珠状湖泊洼地;(6)带状分布的泉水和地震震中;(7)水系特点. 40.断层活动及其存在,常常在地貌上有明显表现,它为观察和确定断层提 供了重要线索.(1)断层崖;(2)断层三角面;(3)错断的山脊;(4)山 岭和平原的突变;(5)串珠状湖泊洼地;(6)带状分布的泉水和地震震中;(7) 水系特点. 41.断层活动形成或留下的许多构造现象是判别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标 志.(1)构造线、面或地质体不连续:岩层、矿体等被错开;岩脉、岩墙、岩床 和岩体相带等被错开;褶皱枢纽、不整合面、早期断层面、片理、线理、变质相带 等被错开;(2)断层面或断层带中特征:发育擦痕、阶步;构造透镜体及各种构 造岩(断层岩);揉褶皱等;(3)派生构造:牵引褶皱、派生小褶皱、羽状节理 (羽状张节理、羽状剪节理). 42.断层的组合型式:(1)地堑、地垒;(2)阶梯状断层;(3)环状 断层和放射状断层;(4)雁列式断层;(5)断块型断层;(6)叠瓦式逆冲断 层;(7)背冲式逆冲断层;(8)对冲式逆冲断层;(9)楔冲式断层. 43.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 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时,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 这种现称构造窗.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部分剥蚀,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 原地岩块上残留小征孤零零的外来岩块,称为飞来峰.形成构造窗或飞来峰,需发 育推覆构造或大型逆冲断层,将远距离岩块推来并遭受剥蚀,才具备形成这两种构 造现象的条件. 44.(1)发育于被切割的最新地层之后,覆盖断层的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层 形成之前;(2)被侵入体充填的断层早于侵入体或与其同期形成;(3)与褶皱
构造有成因联系的断层发生于褶皱运动期;(4)很多断层的活动是长期的,特别 是大型断层往往是多期活动的产物:(5)多期活动的断层各活动期的性质、位移 及伴生构造等断层现象可以不同,因而可利用这些现象的交织关系判断断层多期活 动的期次 45.断层效应是断层沿一个方向滑动,造成在另一方向的视位移现象.它主 要表现在横断层和斜向断层中,其效应规律是(1)正(逆)断层的上升盘会在平 面上造成顺岩层倾向平移的效应:(2)平移断层顺岩层倾向的平移盘,会在与断 层直交与斜交的剖面上造成上升的效应 46.确定两盘相对运动可根据:(1)用被错断的标志层直接确定:(2) 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推测:(3)根据牵引构造:(4)根据断层面上擦痕、 阶步;(5)利用断层旁侧的羽状节理;(6)两盘派生小褶皱轴面与断层面的锐 夹角指向本盘运动方向:(7)断层角砾成分来追踪角砾的母岩确定,或根据构造 透镜体与断层面的锐夹角指示对盘运动方向来确定 47.有关逆掩断层和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已提出的有重力滑动、重力扩张 液压推动、后方推动和应力传递等学说.它们可在不同环境起不同作用.几年来国 内外对推覆构造研究很重视,认为在某些情况下逆掩断层和推覆构造是大陆内部重 要的油气区之一.如美国在落基山俄明一犹他州交界处逆冲推覆带中发现了15个 油气田,其中三个储量可观 48.大陆裂谷的主要特征如下:(1)裂谷是由一系列正断层为主的地堑 半地堑组成的复杂地堑系,通常发育于区域性降起轴部,表现为断陷谷、断陷盆地 和洼地等构造地貌景观,它反映地壳或岩石圈的伸展作用:(2)裂谷中常常沉积 套巨厚的包括磨拉石之类的碎屑岩沉积,常伴有蒸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因而裂 谷常常包含重要矿产;(3)裂谷常常是浅源地震带和火山带.地球物理场常表现 为巨大的负布格异常和负磁异常,或者是负背景值上的正异常,裂谷边界一般表明 为明显的重力梯度带和磁力梯度带:(4)大陆裂谷的岩浆岩共生组合可以有两类: 一类是大陆溢流玄武岩,主要是拉斑玄武岩,也包括碱性玄武岩,以及它们的深成 侵入体:另一类为双峰系列,可以是拉斑玄武岩一流纹岩套,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 响岩或粗面岩套;(5)在深部结构上,裂谷下的地幔升高,地壳变薄,其玄武 岩层下普遍存在着波速较低的壳幔物质混合组成的裂谷垫. 49.区域性大断裂规模很大,空间延伸达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向下切割 可达硅镁层,甚至切穿地壳或岩石圈.区域性大断裂常常具有共同特征,以至构成 区域断裂系甚至全球断裂系.区域性大断裂主要是通过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结合 区域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和卫片的解译确定.(1)区域构造特征方面;(2)岩 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方面;(3)地球物理方面:(4)地貌及新构造运动方面 50.韧性断层带内除面理外,还常发育a型褶皱或鞘褶皱以及拉伸线理.所 以糜棱面理、鞘褶皱以及拉伸线理是韧性断层带中的标志性构造. 51.同沉积断层又称长生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在沉积盆地形成 发育过程中,盆地不断沉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这些作用都是由
构造有成因联系的断层发生于褶皱运动期;(4)很多断层的活动是长期的,特别 是大型断层往往是多期活动的产物;(5)多期活动的断层各活动期的性质、位移 及伴生构造等断层现象可以不同,因而可利用这些现象的交织关系判断断层多期活 动的期次. 45.断层效应是断层沿一个方向滑动,造成在另一方向的视位移现象.它主 要表现在横断层和斜向断层中,其效应规律是(1)正(逆)断层的上升盘会在平 面上造成顺岩层倾向平移的效应;(2)平移断层顺岩层倾向的平移盘,会在与断 层直交与斜交的剖面上造成上升的效应. 46.确定两盘相对运动可根据:(1)用被错断的标志层直接确定;(2) 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推测;(3)根据牵引构造;(4)根据断层面上擦痕、 阶步;(5)利用断层旁侧的羽状节理;(6)两盘派生小褶皱轴面与断层面的锐 夹角指向本盘运动方向;(7)断层角砾成分来追踪角砾的母岩确定,或根据构造 透镜体与断层面的锐夹角指示对盘运动方向来确定. 47.有关逆掩断层和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已提出的有重力滑动、重力扩张、 液压推动、后方推动和应力传递等学说.它们可在不同环境起不同作用.几年来国 内外对推覆构造研究很重视,认为在某些情况下逆掩断层和推覆构造是大陆内部重 要的油气区之一.如美国在落基山俄明-犹他州交界处逆冲推覆带中发现了15个 油气田,其中三个储量可观. 48.大陆裂谷的主要特征如下:(1)裂谷是由一系列正断层为主的地堑、 半地堑组成的复杂地堑系,通常发育于区域性降起轴部,表现为断陷谷、断陷盆地 和洼地等构造地貌景观,它反映地壳或岩石圈的伸展作用;(2)裂谷中常常沉积 一套巨厚的包括磨拉石之类的碎屑岩沉积,常伴有蒸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因而裂 谷常常包含重要矿产;(3)裂谷常常是浅源地震带和火山带.地球物理场常表现 为巨大的负布格异常和负磁异常,或者是负背景值上的正异常,裂谷边界一般表明 为明显的重力梯度带和磁力梯度带;(4)大陆裂谷的岩浆岩共生组合可以有两类: 一类是大陆溢流玄武岩,主要是拉斑玄武岩,也包括碱性玄武岩,以及它们的深成 侵入体;另一类为双峰系列,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流纹岩套,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 -响岩或粗面岩套;(5)在深部结构上,裂谷下的地幔升高,地壳变薄,其玄武 岩层下普遍存在着波速较低的壳幔物质混合组成的裂谷垫. 49.区域性大断裂规模很大,空间延伸达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向下切割 可达硅镁层,甚至切穿地壳或岩石圈.区域性大断裂常常具有共同特征,以至构成 区域断裂系甚至全球断裂系.区域性大断裂主要是通过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结合 区域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和卫片的解译确定.(1)区域构造特征方面;(2)岩 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方面;(3)地球物理方面;(4)地貌及新构造运动方面. 50.韧性断层带内除面理外,还常发育 a 型褶皱或鞘褶皱以及拉伸线理.所 以糜棱面理、鞘褶皱以及拉伸线理是韧性断层带中的标志性构造. 51.同沉积断层又称长生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在沉积盆地形成 发育过程中,盆地不断沉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这些作用都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