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巴丁、库柏、施瑞弗 John Bardeen Leon Cooper John Schrieffer 巴丁 库柏 池瑞弗
1972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巴丁、库柏、施瑞弗 John Bardeen Leon Cooper John Schrieffer 巴丁 库柏 施瑞弗
1962年约瑟夫森效 应 ●1962年仅20多岁的剑桥大学实验物理硏究生 约瑟夫逊在著名科学家安德森指导下研究超 导体能隙性质时,发现超导体的超导隧道效 应。在玻璃衬板上镀一层超导金属膜,使其上形成厚度 很薄的绝层,在氧化层上再镀上一层超导金属膜,就得到 个超导绝缘—超导(S—I-S结,称为约瑟夫森结或超导 结。理论和实验都证明,当绝缘层厚度在10A左右时,库柏 对由于隧道效应穿过势垒后仍保持配对状态,即绝缘层中出 现少量超导电子,具有了弱超导电性。宏观上表现为在绝缘 层中可以无阻地通过几十微安到几十毫安的电流而在SI一 S结两端并无电压降落。这个现象叫做约瑟夫森效应
1962年约瑟夫森效 应 ⚫ 1962年仅20多岁的剑桥大学实验物理研究生 约瑟夫逊在著名科学家安德森指导下研究超 导体能隙性质时,发现超导体的超导隧道效 应 。在玻璃衬板上镀一层超导金属膜,使其上形成厚度 很薄的绝层,在氧化层上再镀上一层超导金属膜,就得到一 个超导—绝缘—超导(S—I—S)结,称为约瑟夫森结或超导 结。理论和实验都证明,当绝缘层厚度在10Å左右时,库柏 对由于隧道效应穿过势垒后仍保持配对状态,即绝缘层中出 现少量超导电子,具有了弱超导电性。宏观上表现为在绝缘 层中可以无阻地通过几十微安到几十毫安的电流而在S—I— S结两端并无电压降落。这个现象叫做约瑟夫森效应
1986-今高温超导体的发现 人类的梦想:液氦温区的超导体→液氮温区的高温超导材料 1986年初高温超导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物理学家 Mueller 和 Bednorz发现了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a2,Ba、CuO4,超导临界 温度达40K 1987年2月,美国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和中国科学家赵忘相继 在钇YBa2Cu3O系材料上把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90K以上,液氮的禁 区(77K)也奇迹般地被突破了。 1987年底,T-Ba-Ca-Cu-O系材料又把临界超导温度的记录提高到 125K 随后的几年高温超导临界温度迅速提高, 已达到160K并向更高的温度进军
1986-今 高温超导体的发现 人类的梦想:液氦温区的超导体→液氮温区的高温超导材料 1986年初高温超导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物理学家Mueller 和Bednorz发现了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La2-xBaxCuO4,超导临界 温度达40K. ✓ 1987年2月,美国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和中国科学家赵忠贤相继 在钇YBa2Cu3O7系材料上把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90K以上,液氮的禁 区(77K)也奇迹般地被突破了。 ✓ 1987年底,Tl-Ba-Ca-Cu-O系材料又把临界超导温度的记录提高到 125K。 ✓ 随后的几年,高温超导临界温度迅速提高, ✓ 已达到160K,并向更高的温度进军